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目的:通过仿生针与毫针针刺同一患者同名穴左右位对比,分别观察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的观察。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仿生针组和毫针组,分别取内关、足三里、天枢穴,将3组病例分别进行进针疼痛程度的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3组病例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仿生针组产生疼痛的比例低,产生疼痛的程度更轻。结论:毫针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高于仿生针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仿生针针刺合谷穴,观察进针、出针疼痛的程度,行针时对针感的影响。方法:以疼痛感为观察指标,分别选用仿生针和毫针,对60例受试者进行自身对比研究,并观察两组的疼痛感受。结果:两组间进针出现疼痛情况经Ridit分析,R=0.267,P=0.002,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仿生针组的疼痛明显轻于毫针组。针刺手法两组间经Ridit分析,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仿生针组的针感明显优于毫针组。出针两组间经Ridit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疼痛情况相同。结论:仿生针组在进针降低疼痛感方面优于毫针组,在行针刺捻转手法时仿生针组疼痛感轻于毫针组,在出针疼痛感方面仿生针组与毫针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粗细毫针刺激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0.25mm细针组、0.35mm粗针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每天于固定时间分别刺激“足三里”穴,连续5天。通过检测小鼠肠内容物碳末推进距离,观察不同粗细毫针刺激对小鼠胃肠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三组碳末推进率比较,针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粗针组大于细针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提高小鼠胃蠕动功能,不同粗细针针剌对小鼠胃肠功能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波银质针与毫针对顽固性颈椎病关节弹响征的改善。方法:抽取病程5年以上的顽固性颈椎病120例,银质针与毫针各治疗60例,按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价,1个月、6个月后随访观察疗效:银质针组治愈4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毫针组治愈7例,好转29例,无效24例。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方面,t检验,P=0.000,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银质针组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检验,P=0.000),两组关节弹响征比较(Pearsonx2=27.154,P=-0.000),差别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银质针组在疗效及颈椎关节弹响的改善方面均优于毫针组,且两组疗效均与弹响的改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毫针的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基于毫针的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6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毫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穴位均选用肩前、肩髑或肩谬、脐俞以及外关、合谷,其中毫针组采用平补平泻,电针组采用频率2/100Hz,温针组采用常规温针灸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肩部疼痛指数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和结论三种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均取得较好疗效(P〈0.01)。在整体疗效和疼痛指数变化上,电针组和温针组优于毫针组(p〈0.05):温针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好于毫针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Megill疼痛量表评定苍龟探穴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疼痛缓解程度,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04年3月—2006年10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部或门诊坐骨神经痛患者165例,按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即苍龟探穴组82例与常规电针组83例。苍龟探穴组:取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昆仑、阿是穴,选用50~75mm长的毫针,得气后退至皮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多向斜刺,渐渐加深,不留针。常规电针组取穴同苍龟探穴组,但不进行苍龟探穴手法操作,直接调针至“得气”后接C6805Ⅱ型电针机,选连续波,频率1.5~3.0Hz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持续电针30min。两组均隔天进行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以疼痛分级指数进行量化计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在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苍龟探穴组、常规电针组各有2、3例患者脱落,最终苍龟探穴组80例,常规电针组80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苍龟探穴针法组痊愈显效率为88.75%,常规电针组痊愈显效率5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Х^2=6.10,P=0.01)。②疗程结束后苍龟探穴组疼痛分级指数评分优于常规电针组(P=0.00)。结论:苍龟探穴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优于常规电针法,治疗方法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将135例女性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背针组、肢针组、腹针组,每组各45例。背针组选用胃管下俞、三焦俞等背俞穴,肢针组选用足三里、三阴交等四肢穴,腹针组选用天枢、中脘等腹部穴。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据此评定减肥疗效。结果:背针组近期痊愈率为44.45%,总有效率为97.78%;肢针组近期痊愈率为46.67%,总有效率为95.56%;腹针组近期痊愈率为24.44%,总有效率为82.22%。背针组和肢针组近期痊愈率及总有效率相近(P〉0.05),二者均优于腹针组(P〈0.01)。各组治疗后体重、BMI、WH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背针组和肢针组体重、BMI下降程度相近(P〉0.05),二者均优于腹针组(P〈0.01);3组WHR下降程度相近(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症与针刺四肢穴疗效相近而优于腹部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瘀阻脑络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瘀阻脑络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毫针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取合谷、三阴交、大包、膈俞、太冲为主穴,火针组采用火针疗法,毫针组采用毫针针刺,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和VAS疼痛评分。结果:火针组治愈率为71.43%,而毫针对照组治愈率47.62%,火针组疗效优于毫针对照组( P<0.05);同时火针治疗后能消除头痛或明显减轻头痛的发作程度、减少发作持续时间和降低发作频率。结论:火针是治疗瘀阻脑络型头痛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皮针配合次移穴留针拔罐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方法:头皮足运感区采用2.5—3寸毫针向前平刺1.5寸,留针30min;次醪穴采用2.5~3寸毫针,快速进针0.5~1寸,留针30min,并用2号透明玻璃火罐2个,采用闪火法,将火罐交替吸附于患儿腰骶部双侧的次醪穴处,留罐8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t个疗程,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结论:头皮针配合次移穴留针拔罐治疗小儿遗尿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合激光照射穴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方法:以10.6μm~650nm复合激光照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犊鼻穴及非穴对照点,进行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问卷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犊鼻穴组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和功能程度积分均有显著改善(分别P=0.000和P=0.014),而对照点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110~P=0.699)。犊鼻穴组和对照点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101~P=0.983)。结论:犊鼻穴激光照射对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疗效,这一效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因样本偏小和对照组脱落率较高,犊鼻穴效应的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明确,应在此初步研究基础上,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A needling instrument,embedded beneath the skin,and divided into granular intradermal needle,which is shaped like a wheat,and ring-headed thumbtack needle,which is shaped like a thumbtack.A granular intrdermal needle is 1 cm in length;the diameter of the needle is like the filiform needle,and the handle is granular.Grip the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阿是穴、曲池外关、条口透承山、阳陵泉为基本方治疗肩凝症。肩前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后廉痛加后溪、小海;肩外廉痛加合谷。阿是穴用火针疗法,每3天1次;间隔期用毫针多向刺,并结合阻力针法。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关节活动受限作用突出,针刺时应注意双层得气。阳陵泉治疗肩关节疼痛症疗效突出。为了巩固以上穴的作用,补钉足三里。  相似文献   

13.
张卫华教授在传承传统进针和行针手法的基础上,根据人体解剖位置、患病部位特征确定相应的进针手法,头部穴位应用飞针走气、颈腰部夹脊穴应用雀啄提插进针法;行针方面创立了滞针外甩、左右扇形摆动、顺逆时针环转、上抬下压,不仅局部针感明显,临床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Also called needle-embedding,is a development of retention of needles method.Insert a granular intrdermal needle or ringheaded thumbtack needle into the selected point,then fix the needle with adhesive plaster.The skin is stimulated lightly for a long time.This method can regulate the functions of the Zang-fu  相似文献   

15.
滞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SC  Shan WZ  Sun SF 《中国针灸》2011,31(3):227-231
对近年来渐被针灸临床医师所关注、能够与多种针刺方法结合使用的"滞针术",从规范统一概念、"滞针术"与"滞针"异常情况的区别、针具的选择、操作方法、治病机制、应用范围、注意事项、推广优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此方法广泛适用于所有毫针治疗范围内的各科急、慢性病症,且操作简单、易学易懂、经济安全、无不良反应,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卢得健  王谦  梅世伟 《新中医》2011,(10):94-96
目的:观察火针和温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脱落6例,实际完成54例。火针组27例,温针组27例。火针组予火针治疗,温针组予温针治疗。观察2组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5m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3项指标。结果:2组治疗4周后活动疼痛VAS评分、15m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15m行走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活动疼痛VAS评分比较,火针组比温针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火针疗法和温针疗法均可以明显减轻KO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疼痛。火针疗法在缓解KOA患者疼痛方面优于温针疗法。  相似文献   

17.
砭石疗法新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砭石疗法是应用石质工具的一种医术,它产生于石器时代,由于制作砭石工具的岩石的匮乏,它从东汉(25-200)起失传了,近年来,我们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找出了制作砭石工具的岩石并建立起新砭石疗法,新砭石疗法是现代的砭疗法,新砭石疗法的建立可为中医现代化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砭石疗法是应用石质工具的一种医术。它产生于石器时代。由于制作砭石工具的岩石的匮乏,它从东汉(25-200)起失传了。近年来,我们应用现代科学方法找出了制作砭石工具的岩石并建立起新砭石疗法。新砭石疗法是现代的砭石疗法。新砭石疗法的建立可为中医现代化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毫针、刃针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0例。A组行毫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B组刃针针刺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平均血流速度(Vm)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B组均高于A组(均P<0.01);治疗后,A组和B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B组显著高于A组(均P<0.05);B组治疗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A组的80.4%(P<0.05)。结论:毫针与刃针均可以有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而采用刃针治疗改病,更能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产生的临床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