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模型小鼠心功能障碍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探讨电针预处理促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 每组8只。电针预处理组在异氟烷麻醉状态下电针双侧足三里穴, 疏密波, 频率2/15 Hz, 强度2 mA, 持续15 min; 对照组、模型组同样的方式抓取、固定。电针结束后, 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腹腔注射LPS(10 mg/kg)构建脓毒症模型;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 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 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10 mRNA和蛋白表达量; 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组织中F4/80+CD11b+总巨噬细胞、F4/80+CD11b+CD206lowM1型和F4/80+CD11b+CD206highM2型巨噬细胞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小鼠的LVEF、LVFS均显著下降(P < 0.01), 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均升高(P < 0.01), 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 < 0.05,P < 0.01), 心肌组织中巨噬细胞含量增多(P < 0.01), 且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高(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电针预处理组的LVEF、LVFS均显著提高(P < 0.01), 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下降(P < 0.05,P < 0.01), 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 < 0.05,P < 0.01), 而IL-10表达上升(P < 0.05,P < 0.01), 巨噬细胞含量下降(P < 0.01), 且M2型巨噬细胞比例增高(P < 0.01)。结论  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促进心肌组织中巨噬细胞由促炎M1型向抗炎M2型极化, 减轻全身和局部炎性反应水平, 改善心功能, 产生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心肌缺血各期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多个层面证实,但与组蛋白修饰关系的研究却并不深入。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分子生物学及基础医学的研究重点。本文从组蛋白修饰与心脏基因表达的关系入手,综合近年来组蛋白修饰研究进展,即由组蛋白修饰改变介导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直接影响了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及预后.本探讨将表观遗传学调控引入针刺促进心肌保护机理研究,以期为针刺疗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麦粒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降压作用及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SHRs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麦粒灸组,WKY大鼠设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组不施灸,麦粒灸组实行麦粒灸治疗。观测各组大鼠血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主动脉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PCR法测定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RhoA、ROCK1和RhoA、ROCK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麦粒灸组血压下降,主动脉内膜增生不明显,仅部分内膜脱落,血清NO含量明显上升,主动脉RhoA、ROCK1和RhoA、ROCK1 mRNA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麦粒灸能有效降低SHR血压,保护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中枢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蛋白5条件性基因敲除(Stat 5NKO)小鼠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电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将24只造模成功的雄性Stat 5NKO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12只雄性Stat 5 fl/fl小鼠作为正常组。电针组选取单侧"后三里""内庭"进行针刺治疗,2Hz/15Hz,0.8~1.0mA,20min/次,每日1次,双侧交替进行,6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 1)、胰岛素受体β(IRβ)、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胰岛素耐受和葡萄糖耐受功能受损(P0.05,P0.001),FPG明显升高、ISI下降(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电针组小鼠胰岛素耐受和葡萄糖耐受均明显增强(P0.001,P0.01),FPG降低、ISI升高(P0.05);各组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磷酸化的IRS 1、IRβ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01),磷酸化的Ak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电针组小鼠磷酸化的IRS 1、IR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01,P0.01),磷酸化的Akt蛋白表达上升(P0.01)。结论:电针通过增强肝脏Akt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改善中枢Stat 5敲除所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保护的效应差异及其心肌组织中ULK1和Beclin-1蛋白表达变化,探究该差异与自噬的相关性。方法:将6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预处理电针1 d组(EA-1d组)、预处理电针2 d组(EA-2d组)、预处理电针3 d组(EA-3d组)、预处理电针4 d组(EA-4d组)、预处理电针5 d组(EA-5d组),每组9只。各干预组分别于MIRI手术前1~5 d干预,选择大鼠双侧"内关"穴进行电针(2 Hz/100 Hz,2 m A)干预20 min。S组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但不结扎,其余组心脏LAD结扎30 min,再灌注4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期间进行心电图监测。再灌注4 h后,Evans blue-TTC双染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Ⅰ)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ULK1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M组血清中c TnⅠ含量升高,ULK1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5);与M组相比,EA-1d组、EA-2d组、EA-3d组、EA-4d组和EA-5d组心肌梗死面积值均减小(均P0.05),EA-3d组、EA-4d组和EA-5d组心肌风险面积值明显减少(均P0.05),EA-4d组和EA-5d组血清中c TnⅠ含量降低(均P0.05),EA-1d组、EA-2d组、EA-3d组、EA-4d组、EA-5d组ULK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0.05),EA-2d组、EA-3d组、EA-4d组、EA-5d组Beclin-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0.05);与EA-1d组相比,EA-4d组和EA-5d组心肌梗死面积值减少(均P0.05),EA-4d组c TnⅠ含量减少(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1~5 d均能降低MIRI的梗死面积,其中以4 d和5 d为佳;该心肌保护效应与降低自噬相关,但相应的效应差异与ULK1和Beclin-1蛋白表达非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电针组电针"内关"穴,刺激强度2 mA,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每次30 min,每天1次,共治疗5 d;对照组与模型组仅抓取、固定,不予电针刺激;假手术组未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余步骤同模型组。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并计算△ST值评价模型,采用TTC、HE染色分别评价小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和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后模型组和电针组S-T段抬高明显(均P0.01),提示模型成功建立;TTC、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出现明显的心肌纤维损伤和炎性浸润,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心肌纤维损伤和炎性浸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TNF-α、NF-κB p65、IL-1β、IL-8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心肌组织TNF-α、NF-κB p65、IL-1β、IL-8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降低心肌缺血小鼠心肌组织TNF-α、NF-κB p65、IL-1β、IL-8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实现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从灸法、卫气、皮部的关系试图探讨灸法的作用途径与原理。灸法作用于皮部,激发宣行卫气,通过卫气循行和"皮部-络脉-经脉-腑-脏"的途径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为灸法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刺、艾灸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皮层NSC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8月龄SAMP8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以同龄雄性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为对照组.针刺组、艾灸组选用"百会"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在相同时间给予相同方式的抓取.处死前1 w开始给予BrdU腹腔注射,50 mg/kg ;治疗结束后,取皮层,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分化.结果 (1)各组小鼠均存在皮层NSC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P<0.05);但模型组与针刺组、艾灸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小鼠均存在皮层NSC分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SC分化为神经元较少(P<0.01,P<0.05)、分化为胶质细胞较多(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NSC分化为神经元较多(P<0.05)、分化为胶质细胞较少(P<0.01,P<0.05);艾灸组NSC分化为未成熟神经元较多(P<0.05)、分化为成熟星形胶质细胞(P<0.01)和少突胶质细胞较少(P<0.05).结论 针刺、艾灸治疗3个疗程后,主要反映在促进NSC向不同方向分化的差异.其中,针刺主要促进SAMP8皮层NSC向神经元分化,抑制向胶质细胞分化;艾灸主要是促进其向未成熟神经元分化、抑制向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SAMP8小鼠海马NCAM和NF-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从神经细胞黏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 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模型+针刺组(简称模针组),每组12只;抗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R1)12只为空白组,每日一次电针模针组小鼠"百会"、"涌泉"穴,连续治疗21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NCAM、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模针组小鼠NCAM(0.231±0.007)、NF-κB蛋白(0.367±0.012)及mRNA(0.528±0.016,0.308±0.001)阳性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可通过提高NF-κB的表达,诱导NCAM的合成,促进神经细胞黏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索从先秦至清代的古代中风针灸处方文献,研究针灸处方的主要配伍规律。方法:选取半身不遂和不省人事2个具代表性的中风症状,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中腧穴、经络和特定穴运用规律,总结、提炼针灸处方配伍方式。结果:①半身不遂:使用腧穴频次最多的为曲池、肩髃等手阳明经穴;肩髃、曲池、足三里、百会、风池配伍是最常用处方;多选用足少阳经和手足阳明经穴位。②不省人事:使用腧穴频次最多的为督脉百会穴、心包经中冲穴;风池、百会、曲池配伍或大椎、百会、风池配伍是最常用处方;经脉多选用督脉和足少阳、手阳明等阳经穴位。结论:古代治疗半身不遂和不省人事针灸处方所选腧穴的配穴组方及特定穴运用与现代临床常用处方基本一致。在经络选取上,治疗不省人事针灸处方选用经络与现代临床常用处方基本相同,而治疗半身不遂选用足少阳胆经最多,与现代临床常用足阳明胃经不同,需要进一步思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