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包括定位的精确性,应用范围,最佳手术入路设计,安全可靠性。方法 对65例颅内及椎管内病变患者在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下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灶均精确定位,平均误差为1.7mm,所有手术入路设计可在术前完成,避开功能区,使病灶完整或最大限度切除,同时保留正常脑组织及重要结构。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应用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准确性高,可靠性强,切除病灶彻底。副损伤小。特别是对于深部病变可精确定位,经脑沟、脑裂显微手术入路,术后病人恢复快。术中存在脑组织移位的问题.但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组病例无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尽可能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创伤,准确寻找颅内微小病灶,提高手术精确度,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手术微创目的。方法术前将病人的CT影像学数据资料装载于手术导航神经系统计算机工作站,进行三维建模(包括头皮、病灶、重要功能区及标志点)、靶点设定、手术切口入路设计,精确定位微小病灶位置,术中实时定位监测手术进程,随时纠正手术偏差。结果术中导航对颅内病变、重要结构定位准确。定位误差均在3mm以内。结论手术导航系统能以最短、最安全的路径精确地寻找微小病灶的位置、术中标识病灶的范围,将寻找病灶的损伤降至最小,完全切除病灶,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增加肿瘤的控制时间,提高手术效果,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显微外科手术 ,尽可能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创伤 ,准确寻找颅内微小病灶 ,提高手术精确度 ,降低手术并发症 ,达到手术微创目的。方法 术前将病人的CT影像学数据资料装载于手术导航神经系统计算机工作站 ,进行三维建模 (包括头皮、病灶、重要功能区及标志点 )、靶点设定、手术切口入路设计 ,精确定位微小病灶位置 ,术中实时定位监测手术进程 ,随时纠正手术偏差。结果 术中导航对颅内病变、重要结构定位准确 ,定位误差均在 3mm以内。结论 手术导航系统能以最短、最安全的路径精确地寻找微小病灶的位置、术中标识病灶的范围 ,将寻找病灶的损伤降至最小 ,完全切除病灶 ,降低死亡率、病残率 ,增加肿瘤的控制时间 ,提高手术效果 ,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神经导航在脑内小病灶手术中的应用(附2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内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25例脑内小病灶.术前将头颅CT或MRI连续薄层扫描所获取的影像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注册,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12±0.73mm,术中准确定位病灶.病灶全切23例,次全切2例.术后22例病人症状改善或无变化,3例原有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神经导航能准确引导切除脑内小病灶,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德国BrainLAB公司生产的BrainSCAN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对68例颅内病变患者进行导航系统引导下的显微手术。并对其精确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8例导航手术中,胶质瘤32例,脑膜瘤9例,神经纤维瘤7例,垂体瘤6例,颅咽管瘤2例,局限性癫痫8例,脑转移瘤1例,脑脓肿2例,炎性肉芽肿1例,全切除42例(61.7%),次全切除15例(22.1%),大部切除11例(16.2%),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导航系统的精度误差平均为2.7mm。结论:在显微手术中应用导航系统可以精确完成术前病灶定位。设计最佳手术入路,精确并快速寻找病灶,确定病灶切除范围,保护重要结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显微镜导航系统对切除颅内微小病变,提高手术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治疗62例颅内微小病变患,其中病变位于感觉、运动、语言重要功能区23例,额叶11例,顶叶10例,颞叶9例,枕叶3例,后颅窝、丘脑各2例,鞍上和多发性占位占1例。病变直径0.5-1.8cm,<1cm55例;>1cm7例,病变均位于皮导下。施行神经外科显微镜导航手术。结果 62例(包括功能区23例)患均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施行病灶切除手术,导航误差<2mm。术后患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导航系统可促进神经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准确指示颅内微小病变的位置和切除范围,降低手术并发症和保护神经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磁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应用电磁导航手术治疗的颅内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切32例,次全切除14例。术前准备时间平均15 min,术中导航平均误差2.11 mm。结论电磁神经导航系统具有安全、操作性强、易于掌握等优势,使用后可提高手术准确率,对取得手术成功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病变手术中定位的精确性和锁孔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6年10月,应用Stryker公司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病变32例,并对神经导航在手术中应用的优越性、精确性、注意事项以及锁孔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注册误差为(1.6±0.5)mm,术后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病变全切除比例为29/32,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对于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病变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创伤轻微、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提高病变的全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研究神经影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尤其是位于重要功能区的颅内小病灶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影象导航技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Stealth Station神经影象导航系统进行影象导航和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病灶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7~58岁.额叶6例(其中6例为于运动区),顶叶4例,枕叶2例,颞叶1例,桥小脑角2例,小脑半球3例.所有病例均常规应用影象导航下显微切除肿瘤或炎性肉芽肿.结果:影象导航总体误差1.8~3.7mm,平均2.68mm.手术病灶全切除14例,次全切4例,尤其位于运动区3例小病灶,手术全切除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影象导航系统定位准确,对病灶手术全切除、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神经导航下锁眼手术切除脑内病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脑内占位性病灶锁眼手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1 2例颅内病灶采用锁眼开颅显微手术切除 ,利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对手术切口及骨窗的设计、病灶术中定位和手术路径的引导。结果  1 0例病灶手术全切除 ,2例病灶手术次全切除。神经导航系统精确度高 ,平均误差为 0 .8mm ,所有病例术中定位准确 ,术后神经系统功能保留良好。结论 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的脑内小病灶采用锁眼开颅手术可以达到病灶定位准确 ,手术创伤小和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的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11.
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56,自引:22,他引:34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8月本组进行微创手术364例,其中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77例,微骨孔入路123例,微骨孔入路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64例。350例开颅手术中颅内占位病变158例,其中脑膜瘤51例,胶质瘤45例,垂体腺瘤12例(经蝶入路5例),神经鞘瘤10例,颅咽管瘤6例,血管网织细胞瘤5例,转移瘤5例,其它24例;动脉瘤108例,动静脉畸形53例,海绵状血管瘤31例。脊髓手术14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血肿和神经功能损害分别为1例和22例,占6.0%,无手术死亡。结论:微创手术对脑和脊髓外科,尤其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46例运用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的开颅手术,均行手术规划和(或)术中导航,胶质瘤切除前先穿刺肿瘤边界,放置标记物。结果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定位误差1.5~2.5mm,平均误差1.8mm,100%准确直达靶点;肿瘤及动静脉畸形均全切除。结论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具有精确定位、实时导航和辨认组织的功能,且能有效应对术中脑组织漂移,操作简便,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是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13.
穿刺引流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后穿刺引流术和药物保守洽疗对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接受经额叶血肿穿刺引流术(微创组)或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分别于治疗第3和14天时评价治疗前后血肿和脑水肿体积改善程度、再出血发生率、血肿完全吸收时间,以及微创组患者血肿引流时间、血肿清除率、手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安全性。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对照组有6例患者(20%)于治疗开始3d内因严重脑水肿致脑疝形成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刨组穿刺引流术后无一例发生穿刺相关性脑出血、颅内感染及死亡。微创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时间[(7.41±5.84)d]短于对照组[(23.15±8.4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97,P=0.000)。治疗第3天时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比较,对照组[(58.42±11.56)ml]明显大于微创组[(8.47±7.7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2,P=0.000);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比较,微创组(30例,93.75%)优于对照组(20例,66.67%;P=0.007)。结论穿刺引流术可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具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
神经导航技术在锁孔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史赛克导航仪,对18例颅内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或融合后,指导相应的锁孔手术.结果图像重建、融合均成功.病变全切率为81.3%,2例动脉瘤夹闭满意.术后痊愈率72.2%.结论先进的导航技术(包括特殊的图像处理技术)辅助下的锁孔显微手术具有术前计划周密,术中定位准确可靠,皮肤切口小而隐秘,手术创伤小,病变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微创神经外科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32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2例经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标准,患者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Ⅰ级)3例;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ADLⅡ级)9例;需人帮助,扶拐可走(ADLⅢ级15例;卧床,有意识(ADLⅣ级)2例,植物生存(ADLⅤ级)1例;死亡2例。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简单快捷等优点,是治疗笔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附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高血压脑基底核区出血病人的内镜手术临床资料。均采用自制透明内镜导管、固定装置,行单纯神经内镜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术后24h行头颅CT复查.显示血肿清除率为92%-96%,平均93.6%;术后无颅内感染、脑积水及死亡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5分12例,4分16例,3分3例,2分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清除基底核区出血具有微创、直视等优点;采用自制透明内镜导管及固定装置,使内镜清除血肿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儿童颞部蛛网膜囊肿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颞叶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颞部蛛网膜囊肿患儿65例,27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17例行显微镜下囊壁剥离+脑池穿通术,21例行内镜下囊壁剥离+脑池穿通术,并比较三种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囊肿-腹腔分流术、显微镜和内镜术后囊肿缩小率分别为88.9%、94.1%和95.2%,三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转流障碍是囊肿-腹腔分流术的主要并发症,且经受该手术患者并发感染后治疗效果差、囊肿消失后拔管率低;术后硬膜下积液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则是显微镜和内镜手术的主要并发症。结论根据囊肿形态、大小、脑脊液吸收功能等进行评估,以微创为主导个体化选择手术治疗儿童颞部囊肿,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听眦线(OML)作为脑立体定向手术颅内靶点定位体表扫描基线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5T高清MRI图像测量105例接受立体定向手术的患者前后联合连线(AC-PC)与OML、大脑长轴、丘脑长轴的夹角,分析OML与AC-PC、大脑长轴、丘脑长轴的关系及其他体表参考线基线与AC-PC的关系。结果AC-PC与OML成向下(10.17±1.46)°夹角,大脑长轴与OML成向下(9.77±1.57)°夹角,丘脑长轴与OML成向下(9.84±1.64)°夹角,大脑长轴、丘脑长轴与AC-PC基本平行。结论OML为较理想的功能神经外科定位用体表参考线,具有标志明确、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病灶和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和脊髓手术,尤其是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脑内窥镜辅助下单鼻孔入路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经蝶窦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的可行性、优缺点、手术适应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RI明确诊断,运用直径4mm的0°、30°内窥镜监视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对38例垂体腺瘤进行手术切除。结果29例垂体腺瘤得到完全切除,6例近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6例术前视力损害的患者中,25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无改变。术后1例出现永久性尿崩伴垂体功能低下者需药物治疗。术后未见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窥镜辅助下经蝶窦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是一个简便、安全、微创的新技术,只要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