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邸石  周隽  陈惠祯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4):454-456,464,封2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Ⅳ(CD26/DPPⅣ)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3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D26/DPPⅣ的表达.结果;CD26/DPPⅣ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中低表达,在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中表达增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恶性程度升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开郁清胃颗粒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肝及骨骼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力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影响.实验大鼠分成4组:正常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中药治疗组,糖尿病西药治疗组;各组分别给药1个月.结果糖尿病中药治疗组大鼠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血糖水平和肝脏及肌肉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力降低(P<0.01或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升高(P<0.001),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说明开郁清胃颗粒通过增加IGF-1的水平,减少了胰岛素受体前的抵抗,从而改善了糖尿病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抑制剂对T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表面CXCR3的表达,ELISA检测结肠癌细胞系中DPPⅣ和CXCL10的表达;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稳定表达全长和DPPⅣ截短型CXCL10的LoVo细胞LoVo-CXCL10(1-77)和LoVo-CXCL10(3-77);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T细胞向不同形式CXCL10的迁移及DPPⅣ抑制剂在T细胞迁移中的作用.结果 活化T细胞表面CXCR3表达高达95%,LoVo细胞中DPPⅣ表达量为(1 956.5±95.6) pg/mL,但CXCL10表达量仅为(15.5±0.8)pg/mL;CXCL10 (1-77)对T细胞的迁移量为(9.5±0.9)×104,显著高于CXCL10(3-77)对T细胞的迁移量[(4.4±0.7)×104];DPPⅣ抑制剂能使T细胞向LoVo-CXCL10(1-77)的迁移量显著增加,达到(12.3±0.9)×104.结论 CXCL10对T细胞的趋化作用受到DPPⅣ的抑制,DPPⅣ抑制剂能够增强T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C57BL/KSJ-db/db (db/db)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随机将db/db糖尿病小鼠分为模型组、白藜芦醇组(200 mg/kg)和吡格列酮组(5 mg/kg),每组8只,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糖脂代谢指标,比较各组血清胰岛素浓度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查肝脏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组能显著降低小鼠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指标的升高(P<0.05),明显改善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等指标的异常(P<0.05);显著提高肝脏中肝糖原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P<0.05).结论 白藜芦醇具有明显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以及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治疗中 DPP -4抑制剂的疗效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 DPP -4抑制剂沙格列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对比治疗后患者的HbA1c、空腹与餐后血糖变化。结果:治疗组的 HbA1c、空腹与餐后血糖和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 <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 DPP -4抑制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 HbA1c、空腹与餐后血糖,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效果显著、可耐受性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MF)对慢性高糖和高脂处理后的HIT-T15细胞(β细胞系)胰岛素受体(IRc)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的影响,探讨MF对β细胞糖脂毒性,即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对照 MF组、高糖组、高糖 MF组、高脂组、高脂 MF组.将HIT-T15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5 mmol/L、16.7 mmol/L葡萄糖(G)及0.5 mmol/L软脂酸的培养液中,培养48 h后,加入2.5 μg/mL MF干预24 h.用放射性酶分析法测定β细胞IRc TPK活性.结果 高糖[(52.5±18.6) pmol/(min·μg), 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F对对照组HIT-T15细胞IRc TPK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高糖和高脂可抑制β细胞IRc TPK活性.MF能明显改善受高糖及高脂所抑制的HIT-T15细胞IRc TPK活性,且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提示MF对糖脂毒性所致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增加IRc TPK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影响.方法 1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9周的自身交叉对照研究,两种药物治疗前后测定空腹和标准餐后血糖、胰岛素和血浆ADMA水平,并用HOMA模型对胰岛素抵抗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120 mg那格列奈和50 mg阿卡波糖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相似;那格列奈显著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并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趋势[HOMA-IR 3.1±1.7 vs 2.8±1.9];与阿卡波糖相比,那格列奈能显著降低餐后240 min血浆ADMA水平[(0.75±0.22)umol/L vs (0.64±0.14)umol/L].结论 那格列奈降低餐后血浆ADMA水平可能与其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提示那格列奈在改善进餐后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方面可能优于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合成、分泌和灭活3个环节探索健胰方影响GLP-1改善胰岛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法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组与正常组,干预4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Luminex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测定血浆GLP-1和胰岛素(insulin)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胰腺组织胰岛—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DX-1)m 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回肠L细胞合成GLP-1,酶联免疫法检测Ⅳ型二肽基肽酶(DPP-Ⅳ)。【结果】健胰方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空腹及糖负荷后血糖水平(P0.05),促进糖尿病大鼠血中胰岛素的分泌(P0.05),提高胰腺PDX-1 m RNA表达(P0.05),提高血浆GLP-1水平与回肠组织GLP-1阳性反应面积及累积光密度值(P0.05);但血清DPP-Ⅳ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胰方可能是通过调控GLP-1的合成与分泌,从而促进PDX-1基因表达和胰岛素分泌以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脂肪因子Chemerin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测定正常人群、肥胖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探讨脂肪因子Chemerin与体脂参数、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收集正常糖调节(NGR)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各76例,按体重指数≥25 kg/m2分为正常糖调节正常体重组(NGR-NW)、正常糖调节超重/肥胖组(NGR-OW/OB)、2型糖尿病正常体重组(T2DM-NW)、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组(T2DM-OW/OB)4个亚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hemerin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和糖脂代谢参数等,并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女性血清Chemerin水平高于男性[(109±28)μg/L比(98±23)μg/L,P<0.05].超重/肥胖者Chemer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113±27)μg/L比(94±25)μg/L,P<0.01],T2DM与NGR组血清Chemer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29)μg/L比(102±27)μg/L,P=0.786].在校正性别和年龄后,血清Chemerin水平与体重指数(r=0.336,P=0.000),腰围(r=0.460,P=0.000),腰臀比(r=0.325,P=0.000),空腹C肽(r=0.377,P=0.000),FINS(r=0.333,P=0.000),HOMA-IR(r=0.182,P=0.027)和甘油三酯(r=0.280,P=0.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51,P<0.01)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空腹C肽、甘油三酯是血清Chemer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β=0.328、0.280,均P<0.05).结论 女性血清Chemerin水平高于男性,超重/肥胖者血清Chemerin水平显著升高,与胰岛素水平、体脂分布、脂代谢相关,提示Chemerin可能参与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拜糖平(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3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mmo/L],按治疗方法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组(126例)和中效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阿卡波糖组(108例).治疗过程中根据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7.0mmol/L,治疗时间24周.记录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BG、2hPBG及HbAI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联合阿卡波糖[4.8%(2/42)比16.7%(6/36)](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傅丽 《医学综述》2011,17(16):2495-2498
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逐步应用于临床。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及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都是通过减少GLP-1在体内的降解,从而达到抗高血糖的目的。2型钠葡萄糖转运子抑制剂是通过增加尿中葡萄糖的排泄而控制高血糖。现就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评价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高糖环境对糖尿病大鼠大血管内皮细胞及内皮细胞株产生转化生长因子 - β( TGF- β)的影响。方法  1制备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2培养糖尿病大鼠大血管内皮细胞 ;3分别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 ( 12 .5 m mol/ L、2 5 m mol/ L、5 0 mm ol/ L D-葡萄糖 )、高糖加肿瘤坏死因子 - α( TNF- α)和高糖加胰岛素的 10 %小牛血清 RPMI16 40液培养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48小时 ,取上述培养液分别用生物学方法测其 TGF- β1水平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其内皮素 ( ET)的水平。结果 高糖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总 TGF- β1 ( 40 6± 2 9pg/ml)及活性 TGF- β1 ( 16 1± 2 4pg/ m l)含量与对照组 (总 TGF- β1 189± 2 3pb/ m l,活性 TGF- β1 39.5± 8pg/ m l)相比明显增加 ( P均 <0 .0 5 )。TNF- α可以加强高糖的这种刺激作用 ,而胰岛素处理可以抑制这种作用。高糖刺激后 ,培养上清中 ET含量明显增加 ( P<0 .0 5 ) ,TNF- α可以加强这种作用 ,胰岛素却能抑制这种作用。结论  TGF- β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脂蛋白脂酶(LPL)基因Ser447Ter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上海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人437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糖尿病组),糖耐量正常者197例(对照组).糖尿病组再根据空腹甘油三酯(TG)水平分为为正常TG组(T2DM-NTG亚组,TG《1.70 mmol/L)和高TG组(T2DM-HTG亚组,TG≥1.70 mmol/L).比较各组人群的糖、脂代谢指标;采用PCR-RFLP法检测各组LPL基因Ser447Ter多态性,并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组LPL基因Ser447Ter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2DM-HTG亚组该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T2DM-NTG亚组(P《0.05);糖尿病组Ter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相比,空腹TG、总胆固醇、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LPL基因Ser447Ter多态性在2型糖尿病发生过程中,可能是一保护性因素,表现为TG降低和胰岛素抵抗改善.  相似文献   

14.
小鼠胰岛α细胞的缺失对移植胰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 G  Ye L  Li J  Yang W  Lo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427-1431
目的 探讨胰岛α细胞的丢失对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人胰岛分离过程中 ,经胶原酶的过度消化造成胰岛周边α细胞缺失 ,用免疫组化及胰岛素 /胰高糖素含量分析予以证实。在体外 ,检测葡萄糖刺激引起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胰岛素的分泌 ;在体内 ,评价胰岛移植后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调节 ,并研究胰高糖素对α细胞缺失胰岛功能的影响。结果 胶原酶的过度消化引起胰岛周边的α细胞丢失 ,使分离胰岛内胰岛素 /胰高糖素比值明显升高。与正常胰岛相比 ,α细胞缺失胰岛对葡萄糖刺激产生的胰岛素明显降低 ,胰岛素释放在正常胰岛和α细胞缺失胰岛分别为2 2 2 7uU/ml± 32 1uU/ml和 12 4 6uU/ml± 12 6uU/ml(P <0 0 1)。在体内 ,移植α细胞缺失的胰岛到糖尿病的C5 7/BL小鼠后不能有效地纠正动物的高血糖 ,胰岛移植后的平均血糖浓度在正常胰岛组和α细胞缺失胰岛组分别为 :8 9mmol/L± 1 98mmol/L和 2 1 3mmol/L± 2 2mmol/L(P <0 0 1) ,而给予外源性的胰高糖素可以在体外及体内明显改善α细胞缺失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论 胰岛α细胞的缺失明显降低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用外源性的胰高糖素可以改善α细胞缺失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是一类新的降糖药。通常认为DPP-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是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从而使内源性GLP-1水平增高。但是实际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DPP-Ⅳ抑制剂治疗后血浆GLP-1水平升高不明显,从而使人们对DPP-Ⅳ抑制剂纯粹的内分泌降糖机制产生疑问。本文主要综述近年DPP-Ⅳ抑制剂降糖机制研究进展:包括DPP-Ⅳ抑制剂抑制肠道局部的DPP-Ⅳ,使门静脉血GLP-1水平升高,通过神经反射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机制;另外使GLP-1的分解产物减少,减少其他生物活性肽的降解也可能是DPP-Ⅳ抑制剂的降糖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在急性糖代谢过程中脂代谢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的变化情况,了解胰岛素分泌与其作用的关系.方法:选取32例糖尿病人为研究对象,测定空腹及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h的血糖(2hPG)、胰岛素(INS)、C肽、游离脂肪酸(FFA)、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并比较它们在糖负荷前后的变化.结果:在急性糖代谢过程中,糖负荷后2h血中FFA水平较负荷前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NF-a水平较负荷前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H和LDL在糖负荷前后没有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FFA的变化不是急性糖代谢紊乱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降解酶(IDE)活性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T2DM患者(糖尿病组)及150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检测糖脂代谢指标和IDE活性,同时计算IR指数(HOMA-IR).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及IDE活性,并分析糖脂代谢指标及IDE活性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体质指数(BMI)、DBP、TG、TC、LDL-C、FB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和ID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BMI、TG、TC、LDL-C、FBG、2hPG、FINS、IDE活性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IDE活性、TG、LDL-C是影响HOMA-I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2DM患者存在明显糖脂代谢紊乱,且IDE活性升高.IDE活性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璐  邸阜生 《医学综述》2007,13(1):25-27
肠促胰岛素类似物(incretin mimetics)是一类具有多种抗高血糖作用的新型降糖药物,它模拟胰升糖素样肽(GLP)-1的作用;二肽基肽酶(DPP-Ⅳ)抑制剂抑制GLP-1的降解。这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增加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抑制不适当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缓胃的排空;和抑制食欲。研究显示,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和DPP-Ⅳ抑制剂还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新生的作用,可能会成为未来2型糖尿病(T2DM)治疗领域的新药。目前,几种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和DPP-Ⅳ抑制剂正在进行T2DM治疗的末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高糖、高胰岛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达的影响,探讨FASN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MCF-7细胞分为对照组、高胰岛素组、高糖组和高糖高胰岛素组.对照组培养基中D-glucose浓度为5mmol/L,高糖组D-glucose浓度为20mmol/L,高胰岛素组D-glucose浓度为5mmol/L、胰岛素浓度为125mU/L,高糖高胰岛素组D-glucose浓度为20mmol/L、胰岛素浓度为125mU/L.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FAS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胰岛素组、高糖组和高糖高胰岛素组FAS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三组间FASN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高胰岛素能促进MCF-7细胞FASN蛋白表达升高,可能是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睢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胰岛素联合瑞格那奈治疗,给予观察组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及胰岛素变化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治疗前,两组2 h PG、FPG及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 h PG、FPG及Hb A1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HOMA-IR、HOMA-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MA-IR、HOMA-β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β胰岛素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