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滕玥  戴冬秋  沈文静  刘红波 《重庆医学》2012,41(17):1689-1692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旁距离原发灶不同距离组织及胃癌原发灶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差异,分析正常胃组织、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该基因甲基化的动态变化以及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胃癌原发灶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阶段性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距胃癌癌灶边缘5、3、1cm组织及胃癌原发灶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在距胃癌灶边缘5、3、1cm组织及胃癌组织中分别为5.0%、7.5%、22.5%及42.5%,从距癌灶边缘5cm胃组织至胃癌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中随距癌灶边缘距离的减少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组织病理学角度分析,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在正常胃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及胃癌原发灶中分别为0.0%、17.39%、42.5%,动态上升,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ASSF1A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在胃癌患者透浆膜组显著高于未透浆膜组(P<0.05);在转移淋巴结数7枚以上组显著高于0~7枚组(P<0.05),与胃癌胃壁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相关,在不同大体类型、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性别及年龄胃癌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与胃癌的阶段性发生及临床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变化.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79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20例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并观察食管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79例食管鳞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67%,53/7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5%,3/20).食管癌组织中不同年龄、分化程度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分期间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同一个体癌组织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0%(10/20)vs 15%(3/20))(P<0.05),仅3例同时出现甲基化,一致率为15%.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食管鳞癌频发的分子事件.食管鳞癌组织RASSF1A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并且和年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贺玲  张健  李岩 《中外医疗》2011,30(11):35-36,38
目的对DAPK1基因甲基化状态、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基因甲基化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胃癌及癌旁组织中DAPK1基因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中DAPK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DAPK1有16例表达下调,6例表达上调,基因在癌旁组织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P=0.465)。DAPK1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甲基化率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DAPK1基因表达下降与该基因甲基化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胃癌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探讨RUNX3基因在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MSP)]技术对3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 RUNX3基因甲基化率在胃癌中为70.0%(21/30),其癌旁组织中为16.7%(5/3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UNX3的甲基化可能是癌症特异性的,其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MA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中MAL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的发生情况。根据测序结果选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PCR技术进一步检测26例食管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MA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结果:EC9706细胞中MAL基因启动子区检测出42个胞嘧啶位点的甲基化,占所有CpG位点的73.7%(42/57)。食管鳞癌组织中MAL基因的甲基化率为53.8%(14/26),远远高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的7.7%(2/26)(χ2=10.924,P<0.001)。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食管鳞癌组织中MA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Caspase-3和Caspase-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Caspase-3、Caspase-6 基因在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4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Caspase-3、Caspase-6 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2个基因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aspase-3、Caspase-6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38.09%(16/42)、31.05%(13/4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8.57%(33/42)、69.05%(29/42),两者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Caspase-6 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癌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 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6 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3、Caspase-6 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起到下调的作用.联合检测Caspase-3、Caspase-6 基因的表达更能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差异,并分析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化、神经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Mass ARRAY Epi TYPER芯片检测30例胃癌组织以及胃癌癌旁组织的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应用配对student t检验和线性回归检验,分析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差异以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平均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分别为34.66%和3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RT基因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水平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神经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值分别为0.6290,0.5462,0.7316,0.2393,0.5913,0.0577)。Cp G_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与性别因素有一定关系(P=0.0498);Cp G_5.6.7、Cp G_15.16、Cp G_17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与TNM分期均有相关关系(P=0.0421,0.0451,0.0204)。结论 TER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没有显著差异,有部分Cp G位点与胃癌性别、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学参数有关。提示临床上联合检测TERT基因部分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对胃癌转移的预测可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何小兵  张海元 《吉林医学》2012,33(2):227-228
目的: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及表达在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35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进行检测,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unx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Runx3基因在35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甲基化率分别为40.0%(14/35)和8.5%(3/35);胃癌组织标本中Runx3基因表达(0.593 8±0.100 7)较癌旁正常组织表达(0.831 1±0.287 2)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 mRNA在胃癌标本的表达与其病理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在伴有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的胃癌组织标本中Runx3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是导致Runx3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及分子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外周血p53基因突变表达情况,评价p53基因作为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判定、转移监测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和银染技术检测3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癌旁正常组织、癌组织中p53基因外显子5、6、7、8位点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p53基因的突变情况,并比较不同组织类型、不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p53基因的突变率。结果:32例胃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未检出p53基因突变;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p53基因突变率为37.5%(12/32),与癌旁正常组织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胃癌组织p53基因突变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p53基因突变率为15.6%(5/32),外周血中p53基因突变阳性者其相应癌组织p53基因突变均为阳性,经过3个月随访,其中有1例确诊为肝转移。不同组织类型不同分期胃癌患者p53基因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对胃癌患者术后预后判定、转移监测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中钙黏附分子启动子甲基化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86例胃癌患者,获取肿瘤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对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胃癌中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胃癌组患者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61例,阳性率为70.9%。对照组患者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11例,阳性率12.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而与性别、浸润程度相关性小。结论:钙黏附分子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胃癌中钙黏附分子启动子甲基化与Hp感染密切相关,由此可见,Hp感染可能参与了抑癌基因甲基化失活及肿瘤演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yk(spleen tyrosine kinase)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发生、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61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61例癌旁组织均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胃癌组织有14例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Syk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61例胃癌旁组织未发现有Syk基因启动于的甲基化。而61例癌组织中有21例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癌组织Syk基因启动于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31例胃癌组织中,有17例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淋巴结转移的Syk基因启动于甲基化姓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Syk基因启动于甲基化是导致Syk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Sy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DH1启动子基因甲基化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乳腺正常组织中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情况.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遗传背景、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细胞分级、临床分期和分子亚型),分析CDH1基因甲基化在乳腺癌中的意义.结果 250例乳腺癌患者共发现113例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甲基化率为45.20%,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和非甲基化组相比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360,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DH1基因甲基化组和非甲基化组在腋窝淋巴结转移(x2=19.086,P<0.01)、肿瘤组织学分级(x2=8.487,P=0.014)、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x2=9.475,P=0.002)和分子分型(x2 =25.482,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引起基因mRNA表达下降,CDH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乳腺癌疾病进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37例胃癌病人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P16基因在手术切除的29.7%的胃癌组织和2.7%的癌旁组织发生了甲基化,且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结论: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肿瘤特异性的(P〈0.05),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胃癌(GC)p16基因的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p16基因的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并对胃癌中p16基因的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2例ESCC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中WI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13.0探讨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WIF-1基因在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59.7%(37/6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3.3%(4/30),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甲基化状态与年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资料(性别、部位、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WIF-1基因mRNA在ESCC组的表达量(0.565±0.112)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0.666±0.10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食管鳞癌的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WIF-1基因mRNA表达异常可能与ESCC的发生有关,此基因甲基化与mRNA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 Wnt10b 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5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 Wnt10b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技术检测 Wnt10b蛋白的表达,分析 Wnt10b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 Wnt10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胃癌组织中 Wnt10b mRNA 表达阳性率与肿瘤远处转移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Wnt10b在胃癌组织中呈活化状态,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胃癌(GC)组织中FHIT基因的甲基化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74例G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采用PCR检测上述标本中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 GC组织中FHI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51.4%,且甲基化与GC患者的年龄、性别、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以及TNM分期无关(P〉0.05);GC组织中H.pylori阳性率为52.7%,H.pylori感染与FHIT基因甲基化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r=0.85)。结论 FHIT基因甲基化修饰在G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参与H.pylori感染致癌的病理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溶质载体家族第5家族8(SLC5A8)基因甲基化现象。方法  采集结直肠癌患者标本中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SLC5A8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SLC5A8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结直肠癌组织中SLC5A8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LC5A8的表达与其甲基化状态成负相关(r =-0.682)。结论  SLC5A8基因的甲基化是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与其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检测肺癌中经典Wnt信号途径相关基因(WIF-1,sFRP-1,DKK-3)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MSP),检测66例肺癌组织、25例相应的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以及肺腺癌A549细胞株中WIF-1,sFRP-1和DKK-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肺组织均未检测到所选基因的甲基化,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WIF-1、sFRP-1、DKK-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0.0% vs 24.0% (P<0.05)、36.4% vs 12.0% (P<0.05)和36.4% vs 8.0% (P<0.01);重度吸烟患者肿瘤组织3个基因的甲基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肺腺癌A549细胞株中WIF-1和DKK-3基因呈甲基化状态,而sFRP-1基因呈未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肺癌组织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为81.2%,异常表达率为64.4%,且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 经典Wnt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吸烟引起的肺癌有关,甲基化的WIF-1、sFRP-1和DKK-3基因可能成为肺癌表观遗传干预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肺肿瘤 经典Wnt信号途径相关基因 β-连环蛋白  相似文献   

20.
MSP法检测胃癌的PTEN基因甲基化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胃癌中抑癌基因PTEN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并探讨其甲基化改变的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法(MSP)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各35例)中PTEN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结果:3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未发现有PTEN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16/35例胃癌组织检测到PTEN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癌组织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增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19例胃癌组织中,有12例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有淋巴结转移的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PTEN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转移相关。甲基化特异的PCR法(MSP)是检测胃癌抑癌基因PTEN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的一种较新且特异的实验方法,可用于胃癌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