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性眩晕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主症为头晕、恶心、呕吐等,多因动脉硬化、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所致,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高压氧是改善VBI不足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是由右旋结晶葡萄糖与左旋结晶果糖按1∶1混合制成的复方制剂,适用于需要非口服途径补充水、能量及电解质的患者。笔者采用高压氧联合转化糖静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红景天胶囊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 实验选取1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为假手术组,另取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红景天组,2组均采用手术结扎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60min,反复3次以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术后3组动物均灌胃给药,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肌酸激酶(CK)、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算治疗2周后兔心肌缺血梗死率(%)等指标,并分析红景天胶囊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 红景天胶囊明显提高红景天组兔NO含量及T-SOD活性,降低ET-1及血清MDA、CK、IL-6水平,减少急性心肌缺血梗死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景天胶囊可提高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T-SOD及NO活性,促进氧自由基清除酶清除氧自由基、降低心肌缺血时脂质过氧化,进而改善再灌注损伤后受损血管内皮并维持其正常功能,增加心肌组织耐缺氧能力,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莉  陈悦  柯昌征  刘国华  李东  马德强  穆敬平 《肝脏》2007,12(5):346-350
目的应用荟萃分析评价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国内文献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有关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纳入8个RCT(n=578)研究拉米夫定100mg/d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纳入文献的总体方法学质量较高,4篇Jadad评分为3分以上,但在随机化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的使用方面重视不够。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拉米夫定可明显促使ALT复常,对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内使用拉米夫定对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期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组的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是安全的,它可使ALT复常,降低Child-Pugh评分,但对远期HBVDNA和HBeAg阴转率尚无足够证据说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配合盐酸青藤碱注射液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骨质疏松骨折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99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夹脊穴电针加肌肉注射依降钙素加口服钙尔奇碳酸钙d3,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夹脊穴注射盐酸青藤碱注射液。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疗效,取患者同组治疗前后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及骨保护素(OPG)。结果经3周治疗,治疗组患者外周血OP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1β含量及VAS、ODI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的65.31%(P0.05)。结论夹脊电针配合盐酸青藤碱穴注射治疗骨质疏松骨折下腰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夹脊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电针配合枝川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干预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的临床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针刺1组穴取T5-T7夹脊穴、肾俞,予电针治疗;针刺2组取四肢穴位内关、神门、足三里等,予电针治疗;模拟组于足三里、三阴交行模拟电刺激;空白组不予任何干预治疗。采用心理渴求程度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定心理渴求程度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β-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A(Dyn-A)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针刺1组复吸率为77.3%(17/22),低于针刺2组的88.5%(23/26)、模拟组的90.5%(19/21)和空白组的95.7%(22/23)(均P0.05)。治疗8周、治疗10周时,针刺1组、针刺2组心理渴求程度VAS积分明显低于空白组和模拟组(均P0.01),针刺1组低于针刺2组(P0.05),模拟组低于空白组(P0.05);治疗10周后,针刺1组、针刺2组血浆β-EP、Dyn-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P0.01),模拟组和空白组Dyn-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两个针刺组较空白组和模拟组明显上升(均P0.01),针刺1组较针刺2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可明显抑制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降低复吸率,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浆β-EP的含量,尤其是促进血浆Dyn-A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电针配合心理行为疗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疗法.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价2组治疗后的运动评分、发声评分、综合损伤因子和总分.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YGTSS运动评分、发声评分、综合损伤因子和总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配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 ,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手工检索相关中医学术期刊,有关学术会议已发表与未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非针刀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交叉核对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统计分析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结果共13个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仅有2篇高质量研究文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汇总:OR=3.17(95%CI:2.58~3.90),Z=10.93,P0.00001。远期疗效汇总:OR=6.48(95%CI:4.64~9.06),Z=10.95,P0.00001。复发率汇总:OR=0.56(95%CI:0.31~1.01),Z=1.91,P=0.06。结论目前有限的纳入研究初步显示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在改善症状、提高整体功能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效,但因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例数较少,且诊断标准、随访时间、结果测量指标和判效标准等均不一致,因此需要开展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和方法科学、规范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增生性疤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增生性疤痕的疗效。方法 80例94处疤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对照组给予美宝疤痕平均匀涂于疤痕处,配合超声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软组织外伤增生性疤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fos原癌基因在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的变化。方法采用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建立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结肠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c-fos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结肠黏膜层,可见胞浆及胞核着色,胞核呈棕黄色至深褐色。模型组c-Fos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肠黏膜c-fos原癌基因参与了实验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