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TNFα、IL6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4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TNFα和IL6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第1d、第3d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7d和第14d已趋于恢复,仅SAH组在第7d高于对照组(TNFα、IL6分别为P<0.05、P<0.01)。结论TNFα和IL6作为免疫因素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提示TNFα和IL6拮抗剂将是今后防治脑血管病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患者周围血细胞因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26名健康对照者及34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示: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塞患者PBMCIL-1、IL-6活性及血清TNF水平较对照者明显增高,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又较恢复期脑梗塞患者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高的程度与梗塞灶大小密切相关。提示:脑梗塞后早期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产生在脑缺血和(或)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急性脑卒中急性期一氧化氮(NO)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与GCS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生物素链亲和素ELISA法测定了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72h内血清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对出血性卒中同时记录GCS及血白细胞(WBC)计数。结果不论卒中类型,全部患者血清NO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脑出血容积增大递减。脑梗塞及脑出血≤20ml组TNFα有增高趋势(P>0.05),其它各组均显著增高(P<0.01)。全部患者IL-6及IL-8均显著增高(P<0.01)。出血性卒中GCS>8分及GCS≤8分组IL-6、IL-8及血WBC均有显著差异,前者死亡率为3%(1/35),后者死亡率为64%(16/25)。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脑卒中急性期病理生理过程,细胞因子和白细胞早期增高预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NO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 sIL- 2R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血清NO和sIL-2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并且依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重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 0.05);两周后复查,好转组NO较急性期显著下降,接近正常对照组(p> 0.05),而sIL- 2R较急性期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0.05>p> 0.01)。结论: NO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着免疫激活,检测NO和sIL-2R对判断ACVD病情、推测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精神分裂症和18例健康对照的血清IL-6、TNFα和SIL-2R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P<001)和TNFα(P<00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且血清IL-6水平男性患者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阳性家族史患者显著高于阴性家族史患者(P<005),但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健康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IL-6和TNFα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血清IL-6水平可能是其亚型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74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ACVD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恢复期TNF-α水平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发病后3天血浆TNF-α水平最高。随着病程的延长,TNF-α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神经-炎症/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TNF参与了ACVD的炎症/免疫反应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用噻唑兰(MTT)法测定2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20例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SAH患者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患者IL-6含量高于无此并发症者(P<0.05);SAH患者IL-6水平与HuntandHes临床病情分级有正相关关系(r=0.4917,P<0.05)。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参与了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74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ACVD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恢复期TNF-α水平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发病后3d血浆TNF-α水平最高。随着病程的延长,TNF-α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神经-炎症/免疫-内分泌功能紊乱,TNF参与了ACVD的炎症/免疫反应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增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并与30例脑动脉硬化患者及2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TNF水平明显增高,脑梗塞组TNF为7.19±1.67ng/ml,脑动脉硬化组为2.30±1.06ng/ml,正常对照组为1.41±0.23ng/ml。脑梗塞组与脑动脉硬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重型脑梗塞患者血清TNF含量亦较轻型患者显著增高。重型TNF含量为11.32±1.43ng/ml,轻型为6.90±1.50ng/ml(P<0.05)。提示TNF参与脑梗塞的发生、发展全过程,脑梗塞患者血清TNF含量测定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治疗及预后的一项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变化及与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的关系。方法用32P同位素掺入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58例脑缺血病人,及35名健康对照者血小板MLCK和Ca2+、Mg2+-ATP酶活性。用荧光钙指示剂Fura-2负载血小板扫描的方法,测定脑缺血病人血小板[Ca2+]i浓度。结果TIA组和脑梗死组MLCK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P<0.01),而Ca2+Mg2+-ATP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TIA组和脑梗死组血小板静息[Ca2+]i;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静息[Ca2+]i与血小板MLCK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血小板Ca2+、Mg2+-ATP酶活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小板MLCK和Ca2+、Mg2+-ATP酶活性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MLCK活性的变化可能是脑缺血病人血小板活化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患者IL-6水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梗死患者血清、脑脊液(CSF)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特点.探讨IL-6与SAH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0例SAH患者、38例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CSF的IL-6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血清、CSF的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CSF的IL-6水平比血清的IL-6水平明显增高(P<0.01)。SAH组第1天血清和第6天CSF的IL-6平均水平为最高值。结论IL-6与脑梗死、SAH发病有关,SAH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与颅外免疫系统一样存在严重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而中枢神经系统与颅外免疫系统的免疫调节可能是不相同的。IL-6异常增高可能与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和迟发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测定45例ICVD患者(观察组)及20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中IL-8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发病1周内血清IL-8水平较发病1周后血清IL-8水平高(P〈0.05);大面积脑梗死者较小面积脑梗死者高(P〈0.05)。结论 IL-8的变化与脑缺血的病程及缺血面积大小有关,与前者呈负相关,与后者呈正相关。脑缺血损伤引起IL-8的表达,而IL-8水平的升高又加重脑损伤的程序。  相似文献   

13.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IL-2)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发病机制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1例GBS患者血浆TNF-α和IL-2浓度。结果 31例GBS患者TNF-α和IL-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临床分级显著相关(P〈0.05)。16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好转的恢复期患者TNF-α和IL-2浓度相应下降至正常或接近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25例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水平,发现IL-2R阳性百分率在植物血凝素刺激前(2.71±1.16)与正常对照组(2.66±1,20)无显著性差异,刺激后(34.38±6.83)低于正常组(42.03±6.58),P<0.01。认为患者免疫活性细胞功能低下,临床给予免疫增强剂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TIA患者血小板GMP—140,GP53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TIA患者血小板GMP-140及GP53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TIA患者血小板GMP-140、GP5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梗塞型TIA组(短期进展为脑梗塞者),两种GP表达率显著高于单纯TIA组(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05);单纯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梗塞型TIA组梗塞前后比较,梗塞后又高于梗塞前(P<0.01)。结论有助于预测TIA的发展趋向,对TIA发作频繁、间歇时间短,症状持续长和血小板活化程度高的患者,可视为血栓前状态,应积极进行治疗,以期逆转TIA向脑梗塞发展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CGRP,ANP含量表达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为了探讨神经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CGRP、ANP的含量表达。结果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CGRP含量低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重型低于轻型及中型,差异显著(P<0.01);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ANP含量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高于轻型(P<0.01)及中型(P<0.05);正常对照组血浆CGRP、ANP含量呈正直线相关关系,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CGRP、ANP含量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神经肽参与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神经肽检测可以作为脑血管病的临床分型、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法对7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表面及血浆GMP-140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血栓形成(CI)急性期、恢复期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表面和血浆GMP-140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TIA伴有梗塞灶者无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还是血小板表面和血浆GMP-140含量均显著高于无梗塞灶者(P<0.05,P<0.001,P<0.05)。结果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体内血液凝固性增强和血小板活化亢进。不仅对进一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对于观察病情演变、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进行了研究。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P<0.05).白细胞数与脑梗塞面积(或出血量)成正相关(r=0.45,P<0.01).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白细胞的异常与脑血管病病理生理机制有某种内在联系,本研究对脑血管病患者易于合并感染且难于控制提供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9.
AChRAb阳性和阴性重症肌无力患者IL—4和IFN—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分成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阳性和阴性2组,采用免疫酶点法检测其外周血、骨髓和胸腺白细胞介素4-(IL-4)分泌细胞和干扰素-γ(IFN-γ)分泌细胞的数量,结果表明AChRAb阳性组其外周血和骨髓中IL-4和IFN-γ分泌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AChRAb阴性组(P〈0.05),而胸腺细胞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IL-4和IFN-γ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测定了128例急性脑梗塞及60例非脑血管病的脑病疾病(对照组)的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结果显示:脑梗塞组有68例升高(53.1%),对照组有5例升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并发现:血清AST活性与脑梗塞部位有显著关系(P〈0.01);与病情,病程及梗塞体积有显著关系(P〈0.01),而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同时对其相关机制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