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患者,男,60岁,工人,因右上睑下垂20天~+,于1990年5月15日收住我科,入院前20天,患者不明原因地出现右上睑下垂,视物成双,三天后右眼完全不能睁开,卧位时略减轻,起床后很快加重至不能睁眼,无其他肌肉疲劳现象,无明显头痛呕吐。门诊检查发现右上睑下垂,右侧瞳孔大于左侧,光反射减弱。以“右侧动眼神经麻痹原因待查”收入院。23年前曾患十二指肠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17年前因左上肢僵硬无力伴震颤诊断为帕金森氏综合征。个人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时查体:T36.5℃,P82次/分,R20次/分,BP13/7kPa,右上睑下垂,右眼不能睁开,右瞳3mm>左瞳2mm,右瞳光反射减弱,双眼球各方运动正常,无复视。左上、下肢齿轮样肌张力增高,左上肢静止性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道睡眠图(polysomnograph,PSG)指标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病例组为10例PSD患者,根据DSM-Ⅳ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为10例脑卒中后无抑郁的患者;正常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结果: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睡眠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快速动眼睡眠与非快速动眼睡眠(REM-NREM)周期次数增加;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s,REM)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加;S1阶段睡眠增加,S2和S3 4阶段睡眠减少。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比正常组少,但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3组之间觉醒时间、睡眠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PSD患者存在PSG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可能有助于PSD的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3.
慢性酒精中毒致胼胝体变性1例报道赵戈袁光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本院进修生(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611130)患者,男,46岁,近3月来出现行为异常,做事有始无终。入院前1小时,出现四肢抽搐,面色青紫,小便失禁,昏迷,约1分钟后抽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道睡眠图 ( polysomnograph,PSG)指标对脑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诊断价值. 方法 30例研究对象分为 3组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病例组为 10例 PSD患者,根据 DSM-Ⅳ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为 10例脑卒中后无抑郁的患者;正常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 结果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睡眠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快速动眼睡眠与非快速动眼睡眠( REM-NREM)周期次数增加;快速动眼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s,REM)潜伏期缩短; 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加; S1阶段睡眠增加, S2和 S3+ 4阶段睡眠减少.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比正常组少,但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 3组之间觉醒时间、睡眠效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PSD患者存在 PSG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可能有助于 PSD的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一例少见的,并经尸体解剖证实为流行性肋腺炎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同时对其发生机理作了简要的讨论,病理改变支持本病例之发生为感染后的免疫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城市居民脑卒中发病的动态变化趋势。 方法 分析四川省德阳市居民 10年脑卒中发病监测资料。 结果 连续监测 10年 (1991年~ 2 0 0 0年 )发病呈上升趋势 ,总计发病 791例 ,年均发病率为 76 4 6 10万 ;男性年均发病率为 89 6 9 10万 ,女性年均发病率为 6 1 13 10万 ,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发病之比为 1 70∶1。脑卒中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主要集中在 5 0岁以上人群。全死因监测显示心脑血管病已从“八·五”期间的第二位升至“九·五”期间的第一位 ,脑卒中则居心脑血管病的首位。 结论 我市脑卒中处于低发但呈快速上升趋势。应加强以控制高血压、改变生活行为方式、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 ,以遏制脑卒中发病的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7.
老年痴呆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载脂蛋白E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Alzheimer病(AD)及多梗塞性痴呆(MID)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载脂蛋白E(apoE)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圆周免疫扩散法测定AD14例、MID18例及对照组18例的血清apoE含量,同时测定部分患者CSF中apoE含量,作对比分析。结果CSF中apoE含量,AD组为0.34±0.10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2±0.16g/L(P<0.05),AD组与MID组(0.43±0.08g/L)、MI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中apoE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SF中apoE含量降低对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作用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缺血性卒中时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进展。现就缺血性卒中时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病理,分子基础及抗粘附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123例PD患者(PD组)与124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多巴胺D2受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结果 PD组-141△C等位基因频率为8.5%,对照组为11.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国汉族人PD组组和对照组-141△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意大利南部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PD的遗传易感性无关,该多态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流室系统定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特性进行研究,对其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作用进行探讨。资  料资料 研究对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组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标准[1],全部病例均经头部CT或MRI证实,并计算出梗塞体积,起病在24小时内,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SSS评分),共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7±103)岁。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诊断:(1)高血压病史≥5年;(2)年龄≥55岁;(3)全部病例经B超或彩色duplex探查证实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分叉部有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