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食管癌组织DNA聚合酶β基因表达水平及定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 β基因 (polβ)表达水平及定位。 方法 :取 1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距癌灶 4~ 5cm处的正常组织。每块组织分 2等份 ,其中 1份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原位杂交 ,另 1份提取总RNA进行RNA斑点印迹 ,并以TLC扫描数值。结果 :蓝紫色杂交信号颗粒定位于胞质。弱信号见于正常组织的上皮基底细胞 ;癌旁组织的增殖细胞信号增强 ;癌组织分化较高的癌巢信号较弱 ;浸润的癌细胞信号强。原位杂交信号积分值与TLC扫描数值在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依次降低 (P <0 .0 5或P <0 .0 0 1)分别为 :癌组织 (32 .1± 7.8)和 (35 .8± 8.7) ,癌旁组织 (2 2 .1± 5 .3)和 (2 8.1± 6 .8) ,正常组织 (11.2± 2 .4 )和 (11.2± 2 .7)。结论 :人食管癌组织polβ基因呈高表达 ,DNA聚合酶 β较高表达可能是癌变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癌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PCR方法检测了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无症状居民食管上皮组织 (n =2 0 )和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 (n =3 8)和癌旁组织 (n =3 8)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癌组织 ( 68 6% )和癌旁组织 ( 62 5 % )中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 ( 10 % ) ,(P <0 0 1) ,但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其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分化癌组织 ( 70 % )和低分化癌组织 ( 77 8% )中HPA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 ( 10 % ) ,(P <0 0 1) ;但在中低分化癌组织间其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浸润到食管浆膜层的癌组织 ( 83 3 % )和具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 ( 86 7% )其表达率高于只侵及粘膜下层的癌组织 ( 4 0 % )。结论 :乙酰肝素酶mRNA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 ,并与TNM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提示其在食管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可能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3.
脑胶质瘤组织中DNA聚合酶β、Fas、p53基因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组织中DNA聚合酶β(polβ)、Fas、p53基因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扩增及半定量分析方法,对22例脑胶质瘤、7例良性脑肿瘤及其相应瘤旁正常脑组织中DNApolβ、Fas、p53基因mR-NA进行检测。结果:与相应瘤旁正常脑组织相比,脑胶质瘤及良性脑肿瘤组织中DNApolβ、Fas基因mRNA高表达,p53基因mRNA低表达(P均<0.01)。脑肿瘤组织中DNApolβ与Fas基因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1,P<0.05)),与p53基因mRNA的表达无关;p53与Fas基因mRNA的表达亦无关。结论:p53基因mRNA低表达及DNApolβ和Fas基因mRNA高表达与脑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食管正常、癌前及癌变组织中DNA聚合酶β mRNA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演进过程食管组织中DNA聚合酶β(polβ)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含有内对照的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1例食管浸润癌(鳞癌27例,腺癌4例)、4例原位癌、6例不典型增生以及31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olβ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浸润癌、原位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olβ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均<0.05).食管鳞癌和腺癌组织中polβ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存在着polβ的高表达,且发生于癌变早期.  相似文献   

5.
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与XRCCl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XRCC1及DNA聚合酶 β(POLB)在人食管癌、癌旁及相邻的正常组织内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1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邻的正常组织中POLB和XRCC1的免疫反应性 (IR)进行定位及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 :POLB IR和XRCC1 IR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依次减弱 (P <0 .0 1或P <0 .0 0 1) ,2者在上述组织中定位相似 ,且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POLB和XRCC1在癌旁组织表达的相对提高可能为癌变的早期事件 ;2者表达的定位近似 ,提示 2者在形态和功能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mRNA的表达。方法 :用反转录PCR(RT PCR)法检测 41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MMP 2mRNA的表达。结果 :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MMP 2mRNA的表达率(2 5 / 41)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 (15 / 4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癌组织MMP 2mRNA的表达率 (15 / 19)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 (10 / 2 2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侵及浆膜层者的表达率 (13/ 18)高于未侵及浆膜层者 (12 / 2 3)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MP 2在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甲胎蛋白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 (AFP) m 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RT- PCR)检测 19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 AFP m RNA。结果 :16例 (88.9% )患者癌组织 AFP m RNA呈阳性表达 ,其外周血 AFP m RNA亦为阳性 ;而阴性表达的 3例其外周血 AFP m RNA和血清 AFP亦为阴性。癌组织 AFP m RNA阳性率在血清 HBs Ag阳性组 (93.8% )、合并肝硬化组 (10 0 % )和血清 AFP≥ 2 5 μg/ L 组 (10 0 % )高于 HBs Ag阴性组 (33.3% )、无合并肝硬化组 (5 7.1% )和 AFP<2 5 μg/ L 组 (5 7.1% )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 AFP m RNA阳性率和血清 AFP水平均与癌组织 AFP m R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r =0 .6 413,P <0 .0 5 ;r=0 .6 0 2 4,P <0 .0 5 )。癌组织 AFP m RNA阳性表达和血清 HBs Ag阳性表达及合并有肝硬化呈正相关 (r =0 .6 5 0 3,P <0 .0 5 ;r =0 .5 90 8,P <0 .0 5 ) ,而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及癌灶大小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大多数肝细胞癌的 AFP基因处于活化状态。外周血 AFP m RNA阳性表达和血清 AFP水平均与癌组织 AFP m R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人食管癌顺铂耐药细胞系DNA聚合酶β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食管癌顺铂(cDDP)耐药细胞系,测定耐药细胞系DNA聚合酶β(polβ)的表达。方法:以临床食管磷癌化疗用药的最低剂量换算终浓度,采用cDDP(10mg/L)反复间歇 24h暴露法作用于食管癌细胞系ECa -109,建立cDDP耐药细胞系ECa 109 /cDDP;MTT法测定药物敏感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Westernblot测定细胞内DNApolβ表达水平。结果:与ECa- 109细胞比较,ECa -109 /cD DP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对cDDP的耐药指数为 1. 56;细胞周期发生了变化,S期细胞增多,G0 /G1 期细胞减少,细胞内DNApolβ表达水平增高(P<0. 05或 0. 01)。结论:ECa-109 /cDDP具有耐药表型,其耐药性产生可能与细胞内DNApolβ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卵巢腺癌、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DNA聚合酶β(DNApolβ)和铁蛋白(FT)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43例卵巢腺癌、15例浆液性囊肿瘤、15例黏液性囊腺瘤和10例正常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DNApolβ和FT染色方法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 卵巢腺癌DNApolβ和FT表达阳性率(48.8%,58.1%)明显高于黏液性囊腺瘤(20.0%,26.7%,P<0.05)、浆液性囊腺瘤(20.0%,26.7%,P<0.05)和正常组织(0%,0%,P<0.01);组织学分级G1、临床分期Ⅰ Ⅱ、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的腺癌病例DNApolβ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G3、临床分期Ⅲ Ⅳ、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病例(P<0.05或P<0.01);组织学分级G1及无淋巴结转移病例FT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G3和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结论 DNApolβ和FT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卵巢腺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原发性肝癌 (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环氧合酶 -2 (COX -2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 ,研究 1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COX -2的蛋白表达。结果 :HCC组织中COX -2不表达或低表达 ,组织分型 :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癌旁组织中COX -2随炎症活动指数 (HAI)积分增加而表达增强 ,按临床分型癌旁组织炎症型HCC要明显高于硬化型HCC和单纯型HCC(P <0 .0 5 )。同时癌旁组织炎症型HCC也明显高于自身癌组织 (P <0 .0 5 )。而其它两型癌和癌旁COX -2表达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COX -2表达主要与肝内炎症有关 ,对HCC的发生和发展无确切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和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食管鳞癌组)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癌旁组织组)中MMP-10 mRNA、RKIP 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MMP-10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RKI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的患者的MMP-10 mRNA、RKIP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期及有淋巴转移的患者MMP-10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Ⅰ 期+Ⅱ 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且RKI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低于 Ⅰ期+Ⅱ 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MMP-10 mRNA与RKIP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MP-10 mRNA高表达以及RKIP mRNA低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对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p18 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p18基因在食管癌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4例经外科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经术前及术后病理证实)食管癌组织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4例食管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和30例慢性胃炎患者内镜活检组织(慢性胃炎组)作为对照。采用原位...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DNA mismatch repair gene hMSH2 mRNA in esophageal cancer tissues.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32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who received no previous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or other treatments. Within 30 min following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tumor tissues, specimens of the tumor, the tissue adjacent to the tumor and normal tissue at the esophageal stump (1 cmx1 cmx1 cm in size for each specimen) were obtained for examining hMSH2 expression with hMSH2 ISH detection kit. RESULTS: The positivity rate of hMSH2 was 46.88% in the esophageal cancer tissues, 53.12% in the adjacent tissues, and 84.38% in normal tissues at the esophageal stump,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former two tissues from the normal tissue (P<0.05).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noted between the positivity rate of hMSH2 and such factors as the patients' age, sex, tumor size, tumor location, pathological type, histological grade, lymphatic metastasis or degree of tumor invasion (P>0.05). CONCLUSION: The deletion of hMSH2 is an early ev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相似文献   

14.
杨晓蕾  陆艳荣  王海峰 《吉林医学》2011,(18):3630-3631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在人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对66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中XRCC1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66例食管癌患者XRCC1在癌组织的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组XRCC1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程度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鳞癌中不同分化程度、族别病例组之间XRCC1在食管癌和癌旁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1的蛋白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差异程度与食管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食管癌中的异常表达及二者对其发生、发展的作用。方珐:应用免疫组化法对54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MMP10、FHIT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研究与病史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10在食管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5.19%(19/54),而食管癌旁正常组织为阴性表达。FHIT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缺失率为72.22%(39/54),明显高于食管癌旁正常组织中缺失率12.96%(7/5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10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697),与P—TNM分期呈正相关(r=0.8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表达(P〉0.05)。FHIT基因缺失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病史长短、吸烟、饮酒、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MMP10在食管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而FHIT基因存在较高的缺失率,且二者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提示MMP10、FHIT基因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量变化,分析其相关作用,并挑选CXCL17验证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趋化因子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各趋化因子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相关作用。从中挑选出CXCL17进行验证,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进行mRNA水平验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蛋白水平验证,并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差异在2倍以上的基因共49个,主要与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等相关。而通过TCGA数据分析发现CXCL17 mRNA在胃癌肿瘤组织中表达量降低(P<0.01),CXCL17蛋白表达量在肿瘤组织中亦明显降低(P<0.05),且CXCL17表达量的下调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胃癌微环境中相关趋化因子变化情况,并验证了CXCL17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catenin、GSK3β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法检测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5例食管正常粘膜组织中β-catenin、GSK3β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GSK3β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并与浸润深度(P<0.05)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β-catenin蛋白与GSK3β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综合检测β-catenin和GSK3β对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浸润转移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微小RNA(micro RNA, MiR)-14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80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41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MiR-141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iR-141 mRNA在膀胱癌组织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的膀胱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41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不同分级、分期、肌层有无浸润、有无远处转移等,其癌组织中MiR-141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级、肿瘤分期、转移与否、组织中MiR-141表达量与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分级、肿瘤分期、转移与否、MiR-141表达水平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141低表达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显著高于MiR-141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MiR-141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MiR-141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是否转移及预后情况具有相关性,可为膀胱癌患者早期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