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2007年2月至2010年7月间245例有消化道症状,经胃镜、结肠镜等检查为阴性者,采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进镜方式.结果 244例完成预定检查,1例患者因回盲瓣严重变形,检查失败,小肠镜未能进入回肠.在244例完成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特点及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怀疑小肠疾病的52例患者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观察临床症状、疾病诊断、进镜方式、进镜时间、患者的耐受性、检出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口进镜40例次,经肛进镜33例次;检出的小肠病变为40例;单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腹痛、腹泻待查等患者(P<0.05);检出疾病主要有肿瘤性病变、非特异性小肠炎、克隆恩病、血管病变等;经口进镜时间明显短于经肛进镜(P<0.05);患者耐受性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单气囊小肠镜是目前诊断小肠疾病安全、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聪  求一秋  王维红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4):203-203,211,M004
目的 评价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拟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入操作推进式插入法,不辅以外套管,循腔进镜,适当滑进,反复勾拉进退。结果 15例拟小肠疾病患者中14例越过屈氏韧带下50~100cm,平均插达屈氏韧带下80cm;另1例因十二指肠末端梗阻拟新生物,肠镜不能扩张未能进镜。总插镜成功率100%,病变检出率为6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应作为检查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及上段空肠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纤维结肠镜检查一万例无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纤维结肠镜的插镜方法及肠内外因素对插镜的影响。预防并发症。方法;纤维达乙状结肠10cm后就开始逐步取直镜身,不同见腔就进镜,待结圈后才取直镜身。同时随访剖腹术前行纤镜检查的患者,探讨进镜困难的表现及进镜方法。对肠道行端侧等吻合术后有多个腔的患者,根据粪水来自的方向及大,小肠粘膜的不同特点,可正确判断下沉通道,防止纤镜误入盲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取石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临床应对能力.方法:回顾分析输尿管镜取石失败并中转开放手术的9例临床资料,探讨输尿管镜失败原因、处理方法.结果:术中出现输尿管撕脱4例,输尿管上段穿孔1例,输尿管无法进镜2例,上镜困难2例.9例中除行肠代输尿管术者出现肾功能损害及肾盂肾炎外,其他8例均无不良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取石失败中转开放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进镜失败、上镜困难、输尿管穿孔及撕脱.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良好的麻醉,轻柔熟练的操作,是提高输尿管镜取石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和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新近引用的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技术对临床怀疑有小肠疾病的15例患者进行检查,经口进镜8例,经肛门进镜6例,1例两端同时进镜。结果15例中13例有小肠疾病阳性发现,疾病检出率为86.7%,其中小肠腺癌2例,小肠克罗恩病2例,小肠血管畸形3例,糜烂出血性回肠炎1例,小肠间质瘤1例,空肠息肉1例,胃溃疡1例,回肠吻合口溃疡1例,空肠柿石1例。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是检查小肠疾病的一个可靠手段,疾病检出率高(86.7%,13/15),其观察范围大,图像清晰,视野控制自如,既能发现微小病变,又能同时进行活检。  相似文献   

7.
朱壮涛  孙惠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081-1082
目的总结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患者左侧卧位,大腿与小腿成直角,术者站立于患者的右背侧,左手握持结肠镜的操作部,右手握持镜身做进退和旋转镜身的操作。结果本组568例次结肠镜检查,无1例出现肠穿孔或副损伤,23例检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和腹痛,排便排气后可缓解,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由于单人结肠镜是术者单人完成,所以其操作的协调性好,容易取直镜身,减少结袢及撞击肠管,患者不适感减少,进镜速度快。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技术的应用还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方法比较容易达到进镜快速、低痛、安全的效果,认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水注气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无痛肠镜检查适应证,具有临床肠道症状的患者以及无症状体检者共180例,分为A组(行注水注气无痛肠镜检查)、B组(行单纯注水无痛肠镜检查)、C组(行单纯注气无痛肠镜检查),各60例。对比3组进镜时间、退镜时间、肠道清洁度评分、肠道腺瘤检出率及检查后腹部不适感等情况。结果进镜时间A组B组C组(P0.05);A组和C组退镜时间短于B组(P0.05),但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肠道清洁度波士顿评分和肠道腺瘤检出率高于C组,检查后腹部不适感低于C组(均P0.05),但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水注气无痛肠镜检查可有效解决单纯注水无痛肠镜检查和单纯注气无痛肠镜检查所导致的各种弊端,减少麻醉风险和检查后不良反应,提高肠道腺瘤检出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人进镜配合无痛肠镜检查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405例病人,采用单人进镜方法检查,麻醉药物选取丙泊酚,当麻醉程度为RAMSAY3级~4级开始进镜,术前、术中监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并酌情处理。术后记录患者的遗忘度、满意度。结果术中有病人出现血氧饱和度、心率下降、呃逆、呛咳等现象,经处理后均好转,无恶性事件发生,病人遗忘度、满意度高。结论单人进镜配合无痛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肠道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总结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后胆肠吻合口远期并发症的诊治情况。方法对发生胆肠吻合口远期并发症的7例Whipple术后患者,由熟练的ERCP医师采用十二指肠镜通过胃肠腔进镜至空肠输入袢,找到胆肠吻合口后行插管逆行造影,再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进镜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和治愈率。结果本组7例患者共行ERCP9例次:其中进镜未能成功1例;另有1例患者进镜较困难,内镜可观察到胆肠吻合口但内镜未能到达诊治位置,该例患者无法进行治疗;其余患者均行内镜下治疗。进镜成功率88.9%(8/9),治疗成功率77.8%(7/9),治愈率71.4%(5/7)。结论ERCP诊治Whipple术后胆肠吻合口远期并发症技术上可行,成功率高,效果好,可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远期并发症的首选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输尿管镜手术时的进镜技巧及意外情况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发生进镜、上镜困难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2例中166例成功上镜;3例找不到输尿管开口放弃手术,16例置管成功后体外碎石,7例转开放手术.结论:输尿管镜进镜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为输尿管狭窄或扭曲,经导管引导扩张、变换体位及改变输尿管镜进镜角度多能置镜成功.丰富的经验是准确把握病情的基础,果断改为开放手术是补救输尿管镜操作失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肥胖病人采用俯卧位结肠镜进镜较传统体位进镜的效果。方法187例肥胖病人随机分为常规体位组(A组,90例)和俯卧位组(B组,97例),进行肠镜检查,计算进镜时间,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病人的舒适度。结果B组的进镜时间少于A组(P < 0.01),B组病人不适度评分低于A组(P < 0.01);2组一次性进镜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肥胖病人采用俯卧位结肠镜进镜较传统体位进镜可缩短进镜时间,并改善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持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持镜助手如何更好地配合术者操作。方法 总结我院自1997年7月至1999年7月行LC术103例的经验。结果 除1例术中损伤肝总管外,其余均疗效满意。结论 LC术中持镜助手必须根据术者的不同操作恰当地给出远景或近景,及时调节镜头的位置,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2009年4月241例怀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1例患者中,105例首选经口进镜,85例首先经肛门进镜,另外50例行双侧进镜,1例中途退出。检出病变者204例,检出率约为85%。结论:DBE的应用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65岁,无诱因腹泻20余日。每日4~5次为黄色稀便,伴有厌油腻,无腹痛、恶心、呕吐。既往无手术外伤史,无肝炎等传染病史,无不良嗜好。查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浊音(-),肠鸣音4次/min。入院后甘露醇备肠,肠镜检查时肠腔粪便较多,到达回盲部发现有条形息肉嵌钝在回盲瓣口,周围有块状粪便附着。用活检钳将息肉牵拉出时发现息肉头端在回肠末端内,根部在阑尾窝旁,长约3.0cm×0.6cm,活检2块送检,病理回报示管状腺瘤。第二次硫酸镁备肠,进镜至回盲部,由于息肉较长给以分次分段电凝电切。继续退镜,距肛门25 cm乙状结肠有一圆型瘘口,瘘口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领域的广泛开展,对于手术规范化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而言,腔镜手术对于团队的配合要求更高。扶镜助手在整个腹腔镜团队的培养中至关重要,对于初次接触腔镜的医师常受惑于扶镜助手身份和视角的转换。目前,国内对于腹腔镜胃肠手术术者的培训较多,本文通过对腹腔镜配合中助手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希望能够为今后腹腔镜助手培训的规范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意义。 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7年2月间192例疑有小肠疾病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235次,3例患者行内镜下治疗。 结果所有病人均无严重操作相关并发症,对双气囊小肠镜的耐受性好;对病变整体检出率为64.6%;3例急性出血病人经注射硬化剂治疗出血停止。 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是安全、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林坚  王舒莉  武秀燕 《浙江医学》2010,32(7):1034-1035
目的 通过分析电子肛肠镜在体检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应用价值,提高对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在我院分别接受电子肛肠镜和普通肛门镜检查的人员各3 000例,选择痔病、肛瘘、肛乳头肥大、直肠息肉、慢性直肠炎、直肠癌6种疾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评价电子肛肠镜检查法在体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电子肛肠镜检查法对直肠疾病的诊断明显优于普通肛门镜检查.结论 电子肛肠镜检查是一种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值得在健康体检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6岁。因"间断下腹痛1年余"就诊为明确病情于我科行结肠镜检查。前1 d常规肠道准备,次日采用双人肠镜操作法进行检查。检查中进镜至距肛门40 cm处患者疼痛,尝试稍退镜后继续进镜至距肛门50 cm处,患者疼痛难忍,前方肠腔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通过配合术者行近600例次纤维支气管镜(下称纤支镜)检查,总结了助手行纤支镜检查时如何辅助术者,现报告如下。一、术前准备 1.术前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解除顾虑,并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取得配合。2.了解患者病情及药物过敏史。并检测血压、脉搏,做过敏试验。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做适当处理,防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