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秦自荣  王希良  张亚南  汪艳霞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49-1650,1652
目的分析鄂州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结构的特点,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调查鄂州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结构及其年龄、学历、职称。结果鄂州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233人,医师92人,其中西医77人、中医12人、公卫3人,护士91人,医护比1∶0.99,药剂、放射、助产人员共18人,非专业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32人。年龄:35岁及以下占61.0%、55岁及以上4.7%。学历:西医医师中专及无专业学历共占57.1%、专科及以上学历占42.9%,中医医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占75.0%,公卫医生全部是中专学历;护士中专学历占61.5%,专科学历占38.5%,其他人员中专学历占70.0%。职称:医师:高级职称6人(占6.5%),中级职称40人(占43.5%),初级职称46人(占50.0%);护士:中级职称38人(占41.8%),初级职称53人(占58.2%)。结论鄂州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有较充足的人力资源,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提高人员整体素质、调整专业结构是社区卫生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饶昕  景秀京  李兰 《西部医学》2014,(8):1103-1104
目的 探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某城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7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及业务情况、医疗服务、培训和教学条件等.结果 该城区76.5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9万,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总职工627人,其中招聘职工超过一半(55.66%),取得执业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78.63%,高级职称的不足5%(4.63%),本科以下学历尚有67.4%,学历和职称水平有待提升.全科师资不足(26.42%)、全科培训模式需要完善(43.17%)是当前全科医生培训最突出的现存实际问题.结论 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成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稳定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队伍,需在全科师资的培养、社区医生职称和学历的提升途径、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的建设、与大型教学医院的合作建立、基层医疗配套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影响社区卫生人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稳定社区卫生人力的建议。方法:通过个人访谈和文献查阅收集资料,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对于我国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3部分。结论:影响我国社区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因素方面,政府投入不足,保障制度不健全;机构层面,管理制度如激励机制、晋升制度不健全;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专业、学历、职称等。建议:为稳定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队伍,政府应高度重视社区工作,合理加大政府投入;下放人事权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员工的收入水平;制定合理的人员培训制度;建立合理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制度;对员工实行柔性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为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取二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主城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专业构成不合理,公卫医生与医护比未达国家标准;年龄以45~54岁者最多,占30.28%;学历以大专为主,占44.95%;职称以初级为主,占56.79%.结论 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合理配置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借助北京市祉区卫生服务常规监测网络平台,采用自填式问卷普查的方法,收集北京市18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情况,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截止2008年底,北京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20754人,社区医生8430人,社区护士5211人,医护比为1.6:1。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年龄以25~44岁为主,占55.69%;学历以大专为主,占41.60%;职称以中级为主,占32.69%。2006年以后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但数量和质量仍然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增加卫生技术人员尤其是护士和防保人员的数量,加强全科医学培训,进一步落实人力资源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新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 基于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常规数据监测网络平台,采用自填式问卷普查的方法,收集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西城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1 694人,预防保健人员279人,社区医生864人,社区护士545人,医护比为1.59:1.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年龄以20~40岁为主,占56.19%;学历以本科和大专为主,占74.14%;职称以中级和初级为主,占85.66%.结论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但人员素质尚待提高,结构不合理;建议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的培训,完善结构,并落实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7.
李华  王素芹  廖洪秀  佐静 《当代医学》2021,27(25):102-106
目的 探究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资料,从人员数量、年龄、工龄、学历、专业构成和职称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有编制294人,在职人员272人,其中在编241人,编制空置率18.03%;年龄25~44岁,占比62.13%;工龄10~30年,占47.05%;学历主要以大学本科为主,占51.47%,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员仅占0.59%,低于市级疾控中心的6.86%;拥有市级疾控中心中专学历占2.94%,低于县(区)级疾控中心的9.41%(P<0.05);全市疾控中心以公共卫生专业比例最高,占27.21%,其中仁和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比例最低,仅占8.82%;县(区)级疾控中心临床医学专业人员占比17.06%,高于市级疾控中心的4.90%(P<0.05);拥有初级职称的在职人员比例最高,占33.09%;其次为拥有中级职称人员,占27.21%;市级疾控中心无专业技术级别人员占比31.37%,高于县(区)疾控中心的20.00%(P<0.05).结论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分布不均衡,编制空置率高,学历、专业、职称构成不合理,高学历专业人才缺乏.应积极争取政策,改善机构内人员配置,转变人才管理方式,健全考核机制,完善奖惩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评估量化体系,保障疾控事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目前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防治工作,慢性病防治人员对慢性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抽取合肥市每个行政区中约8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自拟问卷调查这些机构慢性病防治的人、财、物现状,慢性病防治人员培训及其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慢性病工作开展能力的状况。结果:抽取的15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仅26家(17.3%)设有慢性病科,参与慢性病防治的人员占技术人员的比例为35.3%;2008年,25.3%的机构没有慢性病防治经费,并且慢性病防治经费不超过2万元的机构达40.7%;94.7%的机构建立了纸质健康档案,仅有66.0%进行了分析;50.0%的机构建有档案基础信息系统,但均未使用,均为上级部门帮助建立。调查的567名慢性病防治人员中,文化程度和第一学历均以高中专和大专为主,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年限为2.0年(P50),职称为初级及以下的占78.6%;其中,参加了慢性病知识培训的人员达80.6%,但培训级别主要为县级和市级。在慢性病知识测试中,慢性病防治人员在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防治知识上的得分低于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知识;参加过慢性病防治培训和慢性病工作年限在4年以上人员的慢性病知识得分均高于没有参加过培训和工作年限在4年以下者(P=0.006和P=0.010)。结论: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防治工作在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力度都有所加强,但与国家平均水平和部分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应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的建设,从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温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人力资源进行调查,为社区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实证研究方法,对该市人口密度较大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319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温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人力资源配置缺少整体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医护比例为2.67:1,未达到国家标准);全职医生匮乏(每万人仅配备卫生技术人员0.89人);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职称较低(学历结构,以大专为主,占50.7%;专业职称结构,以初级为主,占总量的79.6%);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等问题.结论: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规划,优化人员专业结构,完善激励机制,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熊万军  苏小霞  肖智勇  李丹  贺加 《重庆医学》2012,41(22):2281-2282,2285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渝东北地区和重庆主城区社区卫生人力配置的现状与差异,提出优化配置渝东北地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建议。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两地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有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社区卫技人员的数量、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岗位等内容。结果渝东北地区与重庆主城区平均每中心拥有卫技人员数分别为37.76人和64.92人、临床(助理)医师数分别为18.04人和32.25人、公卫(助理)医师数分别为1.68人和2.42人、护士数分别为9.52人和18.58人,医护比分别为2.07∶1.00和1.87∶1.00。结论两地社区卫生人力的性别构成相似,在年龄、学历和职称构成方面的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地社区卫生人力总量均不足,卫生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渝东北地区在卫生人力总量、人员结构和业务素质等方面不及重庆主城区,应加强渝东北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北京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学历以专科以上为主占84.72%,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②61.4%的全科医生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全科医学培训。③95.54%的医务人员有不同程度的进修意愿,91.6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愿意派医务人员参加培训。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全科岗位医务人员具有较强的培训需求,但培训内容与形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今后要深入做好岗位和个人培训需求调查,完善培训内容,同时多采用短期实践培训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之一,而基层社区对慢阻肺的防治尤为重要。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能力及现况,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09-28至10-04对北京市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一线工作的在职全科医生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同论证后应用问卷星技术平台形成最终稿在微信工作群发布,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信息、全科医生更新学习专业知识方式、全科医生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专业知识获得方式、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情况,通过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22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2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总平均分为(45.5±18.5)分,不及格的医生987名,及格医生239名(及格率19.5%)。其中女性医生及格率高于男性不同学历医生及格率(P<0.0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本科生、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本科生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P<0.05)。不同职称等级医生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中级职称医生及格率高于初级职称医生(P<0.05)。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不通过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P<0.05)。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职称是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认知不足,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培训及考核;应重点加强社区男性、低学历及低职称的全科医生在慢阻肺知识方面的培训;获取慢阻肺专业知识的方式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及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更为有效;通过发放慢阻肺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来进行患者教育,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慢阻肺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秋月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94-1295
目的为了解濮院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确定目标干预人群,为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社会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现有的慢性病常规监测资料、人文环境及卫生服务政策等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社区死因资料的前3位疾病。结论社区已形成了三级网络管理、健康促进的支持环境,慢性病防治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今后需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和居民健康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14.
和平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出和平里社区公共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确定目标干预人群,为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社会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现有的文字资料和居民行为危险因素、人文环境及卫生服务政策等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肿瘤、脑血管疾病是社区死因资料前3位疾病;社区行为危险因素顺位依次为饮酒、不运动、高脂、吸烟、高盐以及超重;和平里社区制定并实施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公共场所控烟政策、体育锻炼政策等。结论社区形成了健康促进的支持环境,工作模式和工作网络,慢性病防治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今后需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及居民健康教育的普及及信息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社区老年人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方法: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社区整体护理,并进行健康干预。结果:对老年人健康干预后,不良生活习惯纠正率为66%,91.8%的居民对社区医疗护理满意;超过70%的老年慢性病人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的家庭治疗。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连续、专业的医疗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牡丹江地区社区卫生档案从业人员现状。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牡丹江地区的4个市(县)的卫生档案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人员学历普遍偏低;(2)人员职称结构偏低,职称混乱;(3)缺乏卫生档案的专业性人才。结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规范管理,加强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17.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公共卫生人才数量和质量双重不足的短板。笔者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育人、用人和留人三个角度对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再思考,提出了“数量和质量两手抓,培养好公共卫生人才”“顶天和立地分好工,用得对公共卫生人才”和“待遇和事业双留人,留得住公共卫生人才”的改革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自1994年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和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天津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训网络,提供了政策保障,完善了职称体系,建设了师资队伍,严格了建章立制,加强了规范管理,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社区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全科医师继续教育等各类各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门诊医疗服务的内容、专业培训和医疗质量管理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完善门诊医疗服务内容与质量管理的相关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整群抽样,对所有工作人员共31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建立健康档案、家庭医生服务、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和健康教育咨询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门诊医疗服务;对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进修培训的满意度均低于70%,仅有46.2%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对自己有较大的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中,药房划价准确率管理、医德医风教育和辅助检验科室报告准确率管理满意度最高,均高于82%,满意度最低的为工作流程及制度的建立、职责的落实和绩效考核制度,均低于70%。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医疗质量的管理中,要把握好门诊医疗服务的重点,对员工的培训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应将优化工作流程,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作为提高社区卫生机构门诊服务质量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城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建设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宜技术用于控制城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促进社区参与和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方法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连续性、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级教育、二级随访、三级治疗分级干预流程和网络;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社区病例综合管理。结果50~60岁中老年人健康体检结论回顾性评价居民生物危险因素降低了2.87%,其中高血压发生降低了10.99%:高血糖发生降低了2.48%;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新发病例筛查登记下降了17.1%;问卷调查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80.4%。结论慢性病的发生和快速发展有效控制除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外,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干预能力是重要的因素,社区的参与配合能够使慢病防控工作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