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数量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致伤组,正常对照组只麻醉不致伤,并取外周血1次;致伤组以盲肠结扎穿孔制作脓毒症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4、12、24 h活杀动物取标本。分离两组外周血DC,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DC数量,DC表面HLA-DR、CD80、CD86表达水平以及DC诱导的T细胞反应性增殖,并检测各组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结果致伤组DC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DC表面HLA-DR、CD80、CD86表达水平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致伤组DC诱导的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伤后血清IL-1β、IL-6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脓毒血症早期大鼠外周血DC数量下降,功能降低,与伤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细胞(DC)数量及活性,为反映细胞免疫功能、评估透析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开展ESRD免疫治疗提出可能。方法31例ESRD患者分为尿毒症组(未透析,11例)、腹膜透析组(10例)、血液透析组(10例),另选取23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DC分类试剂盒检测外周血DC亚群百分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分子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第9天DC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IL)-12的含量。采用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评估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①DC亚群状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的外周血DC显著减少(P<0.05),以淋巴系DC(PDC)减少为主(P<0.01);腹膜透析组的外周血DC较尿毒症组显著增多(P<0.01),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透析组的髓系DC(MDCI)明显减少(P<0.01),PDC明显增多(P<0.01),MDC1/PDC降低(P<0.01)。②DC表型分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的DC表型分子表达均显著减少(P值均<0.01);腹膜透析组DC表达CD40、CD80、CD83显著减少(P值分别<0.05和0.01);血液透析组DC表达CD1a、CD11c、CD40显著减少(P值均<0.01),表达CD123显著增多(P<0.05)。③IL-12:尿毒症、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组DC分泌IL-1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均<0.05)。④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和腹膜透析组的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降低(P值均<0.01),血液透析组接近正常(P>0.05)。结论ESRD患者DC数量明显减少且功能明显紊乱,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不同程度地改善了此现象,为患者的生物免疫治疗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形态、表型和功能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口腔癌患者(实验组)及正常人(对照组)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 获取成熟DC, 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如CD1a,CD83,CD80,CD86和HLA-DR等分子的表达变化,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C与自体和同种异体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 结果: 正常人及口腔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7 d诱导培养,均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和表型的DC,其中实验组细胞的CD83,CD1a表达率分别为49.3±9.5和48.1±7.3,与对照组两者表达率62.1±7.9和60.2±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6,CD80和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85.5±8.7,83.2±8.1和78.3±5.4,与对照组三者表达率89.2±6.7,87.7±7.2和82.3±4.1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DC细胞CD83,CD1a,CD86,CD80和HLA-DR表达的平均荧光指数(MFI)分别为4.80±2.13,3.96±1.15,12.33±6.75,19.63±8.12和39.44±7.9, 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癌患者来源的DC在体外具有诱导同种异体和自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能力. 结论: 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可诱导成为具有功能性的成熟DC,该细胞可应用于口腔癌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初步阐明DC是否为ATO治疗SLE的作用靶点。方法:分离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细胞因子诱导DC成熟,加入不同浓度ATO培养。培养第9d收集DC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混和淋巴细胞反应培养上清IL-10和IFN-γ水平。结果:1.ATO处理后的DC表达CD80、CD86和HLA-DR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随ATO浓度的增加DC表达CD80、CD86和HLA-DR百分数降低;2.ATO处理后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其刺激T细胞增殖相应的OD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随浓度增加降低越明显。3.其混合培养的上清液中IL-10水平较无ATO处理的DC与T细胞的混合培养上清液明显降低,P〈0.05,而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TO在体外可抑制SLE患者外周血DC的成熟,未成熟DC能抑制T细胞增殖及T细胞向Th2细胞转化,从而纠正SLE患者的部分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向树突状细胞(DC)分化的形态学与功能特征。方法分别分离健康人(10例,对照组)和梅毒患者(10例,实验组)外周血中PBMC,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共同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同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观察其刺激同种异体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梅毒患者PBMC经GM-CSF与IL-4诱导获得的细胞具有典型的DC形态特征。细胞表面的CD80、CD83、CD86及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77.92%、39.34%、75.78%和95.42%。与对照组相比,CD80表达明显增高(P<0.05)、CD86表达明显降低(P<0.05),CD83及HLA-DR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R结果显示,梅毒患者PBMC诱导分化的DC可以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结论经GM-CSF、IL-4刺激后,梅毒患者的PBMC可以诱导分化为具有典型形态特征及抗原呈递功能的DC,DC表型的特征可能影响梅毒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微环境及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塞来昔布对C6细胞COX-2蛋白表达及PGE2分泌水平的影响.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正常诱导组、C6细胞上清组及塞来昔布+C6细胞上清组,体外诱导培养为DC细胞.观察DC形态学变化,检测DC表面分子CD80、CD83、CD86、CD1a的表达.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及其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塞来昔布可呈浓度依赖性下调C6细胞COX-2蛋白表达水平及PGE2分泌水平.各组细胞均可诱导出典型DC形态.三组DC CD1a表达率(%)为(75.56±2.40,75.09±3.67,76.03±3.43),CD83表达率(%)为(72.04 ±3.45,71.44±3.78,73.63 ±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6上清组DC CD80、CD86表达率(%)分别为(58.41 ±3.85,58.22±3.25),低于正常诱导组(分别为70.36±2.91,69.3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应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1),IL-12分泌水平(pg/ml)低于正常诱导组(分别为137.88±5.33,186.04±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塞来昔布预处理C6细胞后可提高CD80、CD86表达水平(66.83±2.51,63.51±5.47,P<0.01)及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IL-12分泌水平(170.31±3.46,P<0.01),但仍低于正常诱导组(P<0.01).结论 塞来昔布可通过抑制COX-2蛋白活性,降低肿瘤局部微环境中的PGE2水平,改善DC的表型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骆高江  方明  姜昌浩 《浙江医学》2014,(21):1771-1774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人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CSF)、IL-4、胎牛血清及有或无雷帕霉素的培养条件下制备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CD1a、CD83、CD86、HLA- DR);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DC吞噬功能和凋亡细胞数;ELISA法测定MLR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雷帕霉素处理的DC表面CD1a、CD83、CD86、HLA- DR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能力下降(P<0.01);细胞吞噬能力下降(P<0.01);凋亡细胞数增加(P<0.01),MLR中细胞因子(TNF-α、IL-10、IL-12)浓度降低(均P<0.01)。结论雷帕霉素对人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防止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产后甲状腺炎(PPT)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免疫功能及状态的观察,探讨DCs与PPT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FACS)分别检测经培养后来源于PPT患者及正常健康人外周血DCs上CD83、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 来源于PPT患者外周血DCs上CD83、CD80、CD86分子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PPT患者组DCs免疫刺激能力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DCs免疫功能及成熟分化的增加与PPT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并探讨其对DC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抽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以及DC细胞表面CD80和人白细胞(位点)DR抗原(HLA-DR)的表达;在DC培养的不同时间内加入不同比例CHB患者的Treg细胞,检测DC对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检测DC培养的不同时间内加入不同比例CHB患者的Treg细胞后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转化因子-β(TGF-β)的表达.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中Treg(CD4+CD25+Foxp3+)细胞的比例为(4.12±1.36)%,CHB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比例为(10.54±3.27)%,CHB患者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B患者表面分子CD80的表达为(60.12±5.23)%,HLA-DR的表达为(61.21±4.28)%;而正常组的CD80的表达为(84.13±4.33)%,HLA-DR的表达为(86.57±3.82)%,CHB患者DC细胞表面分子CD80和HLA-DR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Treg细胞处理后,DC细胞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Treg细胞与DC细胞比例为1∶1、1∶10以及1∶100时,IL-10和TGF-β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并且随着Treg细胞的比例增高,细胞因子的水平也相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是通过诱导IL-10和TGF-β的表达抑制DC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对树突细胞免疫功能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对树突细胞(DC)免疫表型、细胞因子分泌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DC,以PBS溶液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培养上清液作用于DC后,其凋亡的发生率、免疫表型的表达,应用酶标记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DC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分泌情况。结果: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培养上清液作用于DC后,可诱导DC发生凋亡,DC的CD80、CD83及人类白细胞(位点)DR抗原(HLA-DR)等表型明显下调,IL-12分泌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IL-12分泌随SKOV3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结论: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可明显抑制DC的免疫功能,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