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内镜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Dixon)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9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2例.96例患者均由相同的手术团队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并在术前及术后6月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核心量表V3.0中文版评价其生活质量.手术实施过程中,A组采用瑞奇外科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通用内镜直线切割吻合器、一次性钉匣及端端吻合器进行直肠的离断及吻合;B组和C组分别采用强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柯惠医疗器材制造有限公司(美外)生产的相应产品.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质量、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 结果 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Dixon术并如期随访至6月的患者共90例,每组30例.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质量、术中情况、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吻合器安全性及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吻合器费用分别为A组(6 946.30±380.64)元,B组(8 453.81±995.18)元,C组(12 039.61±645.46)元,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国产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Dixon术中的使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给患者带来了与进口吻合器相似的良好体验感,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进口和国产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口吻合器组:采用进口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国产吻合器组:采用国产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吻合方法,每组患者各40 例。术后随访12~36 个月。结果 12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3 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10±21) min,(120±23) min,(155±19) min,进口吻合器组和国产吻合器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分别为(4±0.5) cm,(5±0.4) cm,(6±0.6)cm,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保肛率分别为95%(38/40)、85%(34/40)、75%(30/40),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进口吻合器组费用明显高于国产吻合器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直肠刺激征、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术中使用吻合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保肛率;进口吻合器和国产吻合器作用相似,但费用较高;国产吻合器可以代替进口吻合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18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腹腔镜和一次性管状吻合器,对18例低位直肠癌行超低位结肛吻合,随访2~12月.回顾性分析其术中出血量、切缘癌残留、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全组病例平均出血86ml,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无1例复发.结论:遵循肿瘤根治的原则,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出血少,能保留患者的肛门排便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经自然孔道腔镜手术已成为腹腔镜外科领域研究热点之一,但需要单孔多通道穿刺套管等特殊器械,且费用更高,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本研究探讨采用常规的腹腔镜器械经脐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
法实验组(A组):使用常规的腹腔镜器械,在脐部分别置入3个穿刺套管,其中10 mm穿刺孔1个,5 mm穿刺孔2个,施行腹腔
镜胆囊切除术32例;对照组(B组)取同期96例病例,采用传统4孔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
手术,无中转开腹。实验组中成功完成30例,另2例病例由于胆囊周围粘连严重,需在剑突下加多一个5 mm穿刺套管完成手
术。实验组手术时间39.7±5.2 min较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5.3±3.3 min延长,P<0.01、实验组术后病人对切口美容满意度更
高、P<0.01;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均
无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在术后1~3 d出院。结论采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自然孔道脐部三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
胆囊周围无严重粘连等部分病例安全可行、相对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美容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一次性管型吻合器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1999年8月至2009年5月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行一次性管型吻合器吻合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位直肠癌54例,Dukes分期:A期14例,B期28例,C期12例,均应用一次性管型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直肠端端吻合.吻合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血1例,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狭窄2例,经相应处理治愈.术后吻合口瘘1例,二次手术结肠造口治愈,半年后再次手术关闭造口.结论 一次性管型吻合器应用于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结直肠吻合,具有易保肛、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方便、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国产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65例距肛缘4~8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国产双吻合器施行保肛手术治疗。结果 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吻合满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4.62%),吻合口狭窄1例(1.54%)。结论国产吻合器、缝合器能满足低位直肠癌的手术要求,对比进口器械,费用低廉,可减轻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痔疮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癌肿距齿状线距离≤5cm)保肛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以痔疮吻合器应用于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完成手术18例,观察术后疗效。结果全组病例实现保肛和根治,术后无吻合口漏,术后病理检查直肠远切端癌细胞均阴性,残端距离肿瘤2~3cm 13例,4~5cm 5例。结论痔疮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可实现保肛和根治的双重目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吻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优缺点并总结经验。方法:1997年——2002年应国产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32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5分钟,全组无手术死亡,均保肛成功,无吻合口漏发生,l例出现吻合口出血,随访30例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在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时应用国产吻合器可节省手术时间,提高保肛成功率,减少吻合口漏、出血等并发症,与进口一次性吻合器比较可明显节省费用,在目前仍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对照研究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施行的完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术21例及同期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术2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48h引流量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前者肠道功能恢复较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完全腹腔镜组比腹腔镜辅助组缩短(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远切缘距癌肿病灶边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手术耗材费减少(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可达到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效果,且完全腹腔镜组具有美观、肠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国产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国产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直结肠端侧吻合治疗8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并对临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87例中肿瘤下缘距肛门≤6cm者39例,≤8cm者48例,肿瘤切除后直肠端长3.1cm,平均1.3cm。术后盆腔复发5例(5.74%),吻合口狭窄3例(3.45%),吻合口漏2例(2.3%),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采用国吻合器行直结肠端侧吻合低位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损伤简单安全,费用低廉,吻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预防性末段回肠袢式造口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方法我院胃肠外科在1999年9月至2009年6月间对482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其中69例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A组),未行预防性造口者413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总发生率为1.87%(9/482);A组与B组在年龄、TNM分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别、高中低位直肠癌比、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血运偏差、肠道准备欠佳、双吻合器钉合欠佳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男性比例、低位直肠癌比例、行新辅助放化疗比例、吻合口血运偏差患者比例、肠道准备欠佳患者比例、双吻合器钉合欠佳患者比例较B组高。结论应用末段回肠袢式造口预防高危患者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李邓松  刘金炎  庄丹 《吉林医学》2013,34(14):2639-2640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行内括约肌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估肿瘤根治效果和术后控便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成功完成保肛手术的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通过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A组)36例,通过双吻合器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42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术后控便功能情况。结果: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A组)的术后复发率比通过双吻合器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近期(1年内)和远期(>1年)的控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行内括约肌切除术完成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是一种可选择的保肛术式,具有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在困难肝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 年12月64例腹腔镜困
难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手术41 例,手助腹腔镜手术23例。对比分析手助式、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差异。结
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手助腹腔镜组与全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240 vs 191 min),
出血量(430 vs 220 m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平均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87 vs 4.74万)。但
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恶性肿瘤的1年和2年复发率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
论手助腹腔镜肝切除适用于一些风险较大的肝脏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总费用低等优势,作为全腹腔镜肝切除
技术的一种补充,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浆cofilin蛋白的含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抽取30例未手术肺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
的血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血浆中cofilin蛋白含量,分析肺癌患者血浆cofilin蛋白含量与健康
人血浆cofilin 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肺癌患者血浆中cofilin 蛋白含量是0.485±0.465 ng/ml,健康人血浆cofilin 蛋白含量
0.203±0.102 ng/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血浆中cofilin蛋白含量0.744±0.584 ng/ml,Ⅱ期肺癌患
者血浆中cofilin蛋白含量0.257±0.126 ng/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cofilin蛋白的含量高于健
康人血浆cofilin蛋白含量(P<0.05),提示血浆cofilin蛋白含量和肺癌相关。Ⅲ、Ⅳ期肺癌患者血浆中cofilin蛋白含量高于Ⅱ期
肺癌患者,提示血浆cofilin蛋白含量和肺癌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 LST)的内镜病理特征及内镜下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经内镜诊断并行内镜下治疗的48例L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病变部位将其分成直肠组(27例)和结肠组(21例),分别记录直径大小、病变亚型及术后病理结果。27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19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ece mucosal resection,EPMR),另有2例行预切开的黏膜切除术(pre-cut-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Pre-cut-EMR),观察内镜下治疗的残留率、出血率、穿孔率及复发率。  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直肠组中,病变直径为(3.27±1.29)cm,以结节混合型为主;结肠组直径为(2.61±0.78)cm,以颗粒均一型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直肠组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变比例相比结肠组明显升高(P < 0.05)。直肠LST以ESD治疗为主(74.1%),结肠LST主要采用EMR/EPMR法(61.9%)。1例结肠LST因病灶长径过长无法行ESD有效完整切除,转外科手术,余47例均完整切除。1例术后出血(2.1%),再次内镜下止血治疗好转。1例术后4年复发,并再次内镜下完整切除。本组患者均无残留、穿孔并发症。  结论  直肠LST病变范围较大,以结节混合型为主,具有相对较高的恶性潜能,以ESD治疗为主;结肠LST以颗粒均一型多见,多采用EMR/EPMR治疗,部分患者可考虑行pre-cut-EMR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科室拟实施手术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62例,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选取同期经腹直肠前切除吻合术患者58例,对比两组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全部成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存情况相近。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预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12个月的预后情况相近。结论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临床效果显著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管引流(末端回肠置管外引流及肛管引流)在合并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合并有吻合口漏高危因素且顺利施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资料。患者中观察组27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术中加行双管引流;对照组29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以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等作为术后评价指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探讨双管引流用于替代末端回肠造口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过程顺利,术前基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46.92±19.85)min,较对照组(123.44±10.41)min延长(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排气、进食时间(2.41±0.52 d∶2.78±0.66 d)、术后住院时长(7.65±2.57 d∶7.59±1.83 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52%∶17.24%)、术后疼痛不适等指标对比中,差异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运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引流量。记录2组的术中环周切缘阳性及直肠穿孔例数。随访1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并发症(骶前血肿、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复发、1年生存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79.38±28.17) min]显著高于对照组[(150.46±21.35) min],失血量[(121.52±32.63) 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2.41±43.1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清扫淋巴结数、引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周切缘阳性(0.00%)、直肠穿孔例数(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11.54% vs.13.33%)、1年生存率(84.62% vs.7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能降低环周切缘阳性及直肠穿孔的发生率,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手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收治108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63例)及开腹组(45例)进行手术;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中有7例(11.1%)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6±57) min比(229±53) min,P>0.05];腹腔镜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更少,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更短[(51±20) ml比(110 ±41)ml,(3.0±0.8)d比(3.7±1.3)d,均P<0.05];在切除标本长度、肿块下缘距离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每例患者手术清扫淋巴结中位数腹腔镜组为13枚,开腹组为12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口肿瘤种植、局部复发及近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肺转移2例,开腹组肝转移1例、肺转移1例.结论 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微创、根治度好,近期疗效满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