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7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09~2016-1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直肠癌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15例。采用CanpatrolTM 2代技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血CTCs进行分型检测。术后随访22~33个月,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TCs水平变化,术前各分型CTCs与疾病特征的关联性以及手术前后CTC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总CTCs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前混合型CTCs水平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但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间质型CTCs和上皮型CTC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型阴性组肿瘤直径≤3 cm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间质型阳性组(P<0.05)。术前总CTCs、混合型CTCs、上皮型CTCs情况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及肿瘤直径的关联性不显著(P>0.05)。3例术后CTCs阴性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死亡;27例术后CTCs 阳性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死亡4例,术后CTCs阴性者的生存情况显著优于阳性者(log-rank检验: χ2=6.553,P=0.031)。2例术前CTCs阴性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死亡,28例术前CTCs阳性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死亡4例,术前CTCs阴性者的生存情况显著优于阳性者(log-rank检验: χ2=5.245,P=0.027)。结论 外周血CTCs可用于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价,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旋杆菌与残胃癌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被认为是重要因素,但尚无肯定的结论.本文就残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残胃癌发生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对直肠癌术前放疗、化疗患者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疝肠瘘外科收治直肠癌患者136例,患者术前均行新辅助放、化疗,在治疗前检测CTC表达水平,并据此分成CTC阳性组和CTC阴性组,分析CTC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在新辅助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在术后随访18个月,评估患者的总生存率,比较不同疗效及预后患者CTC计数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TC计数对疗效、预后的评估价值,经COX多因素分析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36例患者中,CTC阳性率为61.8%(84/136),阴性率为38.2%(52/136)。CTC阳性组临床分期Ⅲ期、低分化占比分别为33.33%、30.95%,高于CTC阴性组的15.38%、11.54%(χ^(2)/P=20.737/0.000、6.728/0.009)。CTC阳性组总缓解率为33.33%,低于CTC阴性组的51.92%,且随访18个月时CTC阳性组总生存率为84.52%,低于CTC阴性组的96.15%(χ^(2)/P=4.608/0.032、4.427/0.035)。新辅助治疗后缓解患者CTC计数低于未缓解患者,随访18个月后生存患者CTC计数低于死亡患者(t/P=9.865/0.000,11.322/0.000)CTC计数评估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4、0.794。COX多因素分析模型提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CTC表达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R(95%CI)=2.525(1.365~4.671)、3.956(1.524~10.269)、2.468(1.298~4.693)]。结论CTC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患者疗效及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且CTC表达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快速影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人际间传播性强,飞沫传播是最主要传播途径。潜伏期多数在7 d内。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呼吸道症状、乏力,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胸部影像学检查以两肺外周多发磨玻璃影常见。诊断依赖于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确诊病例需要呼吸道或血液样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尽管有研究报道多种药物抗病毒有效,但仍缺少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有效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是有效的中国特色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microRNAs(miRNAs)是一组小的非编码RNA,在恶性肿瘤的生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miR-4516是其主要成员之一,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预后及对化学药物敏感性等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该文对miR-4516在消化系统肿瘤、胶质母细胞瘤、乳腺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TV1蛋白在胃肠间质瘤(GIST)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治疗的115例GIST患者.采用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基因测序获得病理确诊,分析GIST的ETV1、CD117、DOG-1及CD34蛋白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15例GIST病例中,ETV1、CD117、DOG-1及CD34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2.2%、89.6%、92.2%、84.2%,ETV1与CD117、DOG-1及CD34蛋白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相关性(P>0.05).ETV1蛋白在CD117阴性GIST中有较高表达(83.3%),高于DOG-1和CD34蛋白,但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野生型GIST中ETV1蛋白表达率66.7%,高于DOG-1和CD34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1在不同的核分裂及NIH危险度分级GIST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根治切除的GIST患者,不同的ETV1表达和NIH危险度分级,其3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1阳性表达的患者较阴性表达的患者复发率下降(14.1% vs 55.6%,P=0.008),且有更高的3年无病生存率(80% vs 56%,P=0.047).随访时间5~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患者的3、5年生存率依次为76%、58%,根治切除患者3年生存率为84%,5年生存率为70%,3年无病生存率为77%.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NIH危险度分级、手术方式、转移情况是影响GlST预后的因素,而是否发生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TV1蛋白在GIST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对于野生型GIST有补充诊断作用,且ETV1的表达可能作为GIST根治切除术后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igaSure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7月~2007年7月,应用LigaSure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71例,按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33例,Ⅲa期23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7例,根治性远侧胃大部切除术39例,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术5例。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方法:以脐孔,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脐与剑突连线上、中1/3交界点为手术操作孔,术中扩大剑突下操作孔3~5cm为辅助切口。术中均采用LigaSure分离、处理血管,直接凝固切断包含直径达7mm血管的网膜及胃周血管;胃癌淋巴结清扫时,联合应用超声刀裸化血管,再用LigaSure钳夹凝固后,于闭合带远端剪断血管,完成腹腔镜下D2胃癌根治手术。结果71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术中出血少,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肺部感染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保守治愈)。LigaSure闭合胃周血管良好,未使用钛夹或腔镜专用切割吻合器(Endo—GIA)。71例随访4~72个月,平均38.6月,死亡11例(其中9例因肿瘤转移),远处转移10例,复发14例,2例术后远期吻合口狭窄。结论LigaSure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是腹腔镜手术理想的切割止血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TME手术原则完成21例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回顾性总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GLQI质量量表随访调查分析其生存质量.结果 21例病人成功进行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保肛率100%;手术时间160~310 min ,平均209.29 min;术中失血量50~200 ml ,平均127.14 ml;远切缘距癌肿病灶边缘的距离2~5 cm ,平均3.07 cm,切缘癌细胞阴性;平均清扫的淋巴结数目11.24个,术后2~3 d胃肠功能恢复并下地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29 d.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直肠肿瘤低位吻合保肛术保肛率高、美观、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生存质量高,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Folkman首先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组织内新生的血管以来,研究者对于血管形成与肿瘤的增殖、转移的关系极为重视,然而过多的强调血管系统在肿瘤中的作用,肿瘤淋巴管形成(Lymphangiogenesis)被掩盖犤1犦。肿瘤组织内是否存在淋巴管形成;淋巴管形成的机理及其在肿瘤的发展、转移中的作用均未阐明。随着电镜、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技术的发展,对肿瘤淋巴管形成有了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1肿瘤淋巴管研究的技术进展1.1淋巴管注射研究法淋巴系统的研究方法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