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咽管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占颅内先天性肿瘤的60%。颅咽管瘤位置深在,手术切除易损伤视神经、垂体以及下丘脑等重要结构,造成严重后果。尿崩症是颅咽管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总结了2000年至2005年间我们手术切除的34例颅咽管瘤病例的资料,旨在探讨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症预防和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复发性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例复发性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 复发颅咽管瘤手术困难,易损伤周围结构。病人术前情况较差,术后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复发与首次手术切除的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颅咽管瘤应争取在第一次手术时采用合适的入路进行显微手术全切除。再次手术时,除选择合适的入路外,应特别注意重要血管、神经的显露和保护。围手术期的仔细观察和正确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胚胎残余性良性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难点之一。经蝶窦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是最早被采用的手术方式之一,但由于手术视野小,脑脊液漏发生率高,对鞍上肿瘤部分切除困难等原因,经蝶窦入路一直被视为一种颅咽管瘤手术切除的补充入路。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进步,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扩大经蝶手术方式的发展,经蝶窦手术入路逐渐成为治疗颅咽管瘤的理想手术方式之一。本文就目前采用经蝶窦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颅咽管瘤中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咽管瘤中凋亡抑制基因BCL - 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探讨其在颅咽管瘤生长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 4 9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 2的阳性表达程度在不同病理类型的颅咽管瘤上有显著差异 ,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 (P <0 0 1)。结论 BCL 2在不同病理类型的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区别 ,提示 :凋亡调控机制的失控可能是造釉型颅咽管瘤生长的重要机制之一 ;胚胎残余组织的继续增殖学说更能解释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起源可能。  相似文献   

5.
颅咽管瘤钙化与骨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颅咽管瘤超微结构的研究,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的复习,探讨颅咽管瘤骨化特点及其形成机制. 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手术的颅咽管瘤标本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41例,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13例.分析肿瘤标本的显微结构、组织类型、骨化的特征.透射电镜分析颅咽管瘤骨化的超微结构基础,结合手术及影像学资料,分析颅咽管瘤骨化及其与钙化的关系. 结果 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钙化情况:7例(-),11例(+),11例(++),12例(++++);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钙化情况:13例(-).镜下可见蛋壳样钙化及大块钙化的颅咽管瘤存在骨化,而在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无钙化及砂粒样钙化的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标本中未见骨化的现象;骨化结构的分布与钙化的程度密切相关. 结论 颅咽管瘤骨化的发生与钙化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钙化是颅咽管瘤骨化的基础,骨化的形成使原本没有生物学活性的钙化结构变成含有肿瘤细胞、肿瘤间质的复合体,为术后残留的钙化组织导致肿瘤复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颅咽管瘤钙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6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标本54例。根据术中所见及影像学表现确定肿瘤钙化程度,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分析肿瘤组织类型,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钙化程度与CD44V6表达强度的关系。结果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41例,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13例。经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CD44V6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Z=-4.813,P〈0.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成釉细胞型中随着钙化程度的增加,CD44V6表达程度显著增强(rs=0.527,P〈0.01)。结论CD44V6与颅咽管瘤的钙化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其钙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儿章颅咽管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中肿瘤全切除30例,近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近全切者术后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1例获随访17月~8.1年,平均4.8年。效果良好者28例,需生活照顾者3例,MRI/CT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儿童颅咽管瘤有效的治疗措施;额颞-眶入路能明显缩短到达肿瘤的距离,能显著提高颅咽管瘤手术切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儿童颅咽管瘤翼点入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颅咽管瘤由于其部位特殊,使得手术全切肿瘤较为困难。1996年12月到2005年12月我院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翼点入路手术切除30例颅咽管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miR-200家族及侵袭相关基因ZEB1、ZEB2和CTNNB1在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在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7年6月-2018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ACP)30例和鳞状上皮乳头型颅咽管瘤(PCP)30例的新鲜标本,手术切除的失活脑组织作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预防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01~2008-02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21例颅咽管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21例颅咽管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循证护理对预防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32例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颅咽管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但因其发生部位深在,常 与周围重要神经结构广泛粘连,因此颅咽管瘤手术尤其是全切除 手术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挑战的课题之一,手术全切除困难且风 险极大。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行颅咽管瘤切除 术3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颅咽管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凋亡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颅咽管瘤肿瘤组织中bcl-2、Bax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①bcl-2在颅咽管瘤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但在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中的bcl-2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弱于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P〈0.05);Bax在颅咽管瘤肿瘤组织中不表达或弱阳性表达。②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中bcl-2/Bax比值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5)。结论 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过度表达及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减少导致的bcl-2/Bax比值增大,凋亡减少,细胞生存期延长可能是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发生发展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局麻下立体定向手术致反应性精神障碍1例常建波近来我们遇到1例颅咽管瘤定向穿刺术后,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9岁,学生。头痛、呕吐20天伴视力下降,诊断为颅咽管瘤,于1997年1月2日在局麻下行MRI导向立体定向颅咽管瘤穿刺冲洗加...  相似文献   

14.
颅咽管瘤是起源于垂体胚胎发育过程中残存鳞状上皮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主要发生部位为鞍上区,少数位于鞍内。由于其生长方式及特点,开颅手术一直是颅咽管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对颅咽管瘤分型认识的不断深入,经蝶窦入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采用,并且体现出开颅手术所不具有的各种优点。本文就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颅咽管瘤是一种源于颅咽管鳞状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重,肿瘤不全切除基本上都会复发,因此,颅咽管瘤只有全切除才能有助于减少肿瘤复发率。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内分泌替代治疗及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肿瘤全切除率越来越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但颅咽管瘤的手术仍是神经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  相似文献   

16.
影响颅咽管瘤术后复发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颅咽管瘤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其术后复发,手术切除程度被认为是影响颅咽管瘤术后复发的最重要因素,肿瘤病理特点、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及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等也与颅咽管瘤术后复发有关,但不同研究者观点不尽一致,本文对颅咽管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三脑室内颅咽管瘤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学上讲,颅咽管瘤可以起源于胚胎颅咽管发生路径的任何部位(即从鞍内沿垂体柄长径到漏斗隐窝这一狭长区域),因此文献中将颅咽管瘤根据生长部位分为鞍内、鞍内鞍上、鞍上脑室外、脑室内外、脑室旁、脑室内等类型,脑室内型颅咽管瘤相对较少,占颅咽管瘤病人的0.7%-11%。与鞍上池内生长并侵入三脑室内的假性脑室内颅咽管瘤相比,完全位于三脑室内颅咽管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治疗方面均  相似文献   

18.
MR在鞍区囊性颅咽管瘤CT立体定向中的应用王金林,丁学华,张光霁目前,鞍区囊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术均在单纯的CT引导下完成。为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MR的优势,本文研究鞍区囊性颅咽管瘤在MR指导下的颅脑CT立体定向术的方法的建立。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型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的关系在肿瘤切除手术中的意义.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白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共采用手术治疗大型颅咽管瘤患者72例.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所见对其进行分类,每一类肿瘤根据大小及其与第三腩室底的关系分为3级,根据术中判断和术后CT和(或)MPd增强扫描结果确定颅咽管瘤手术切除程度,分析肿瘤分级与手术切除程度的关系. 结果颅咽管瘤总体上可以分为第三脑室内型(本组7例)和第三脑室累及型(本组65例)两大类;手术切除程度在不同分级肿瘤间总体分布位置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明确大型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底及下丘腩结构间的关系对提高大型颅咽管瘤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定量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基因(ICAM—1 mRNA)在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标本,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 ICAM-1 mRNA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并对表达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 ICAM-1mRNA表达量为(62.18±6.43)×103 copies/μg,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ICAM-1 mRNA表达量为 (1.13±0.17)×103 copies/μg,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ICAM-1 mRNA表达量显著性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1)。结论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ICAM—1 mRNA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差异性可能与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不同的肿瘤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