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证型与HLA~B27及免疫炎症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于本院及协作医院中医科、骨科、内科和康复科进行治疗的的AS患者60例,其中肾虚湿热痹阻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各20例。比较三种证型患者在HLA—B27表达、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免疫球蛋白水平等的差异。结果肾虚湿热痹阻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的强直性脊柱炎的HLA—B27的阳性率分别为95%、55%、35%,肾虚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ESR、CRP、PLT水平与肾阴虚型和。肾阳虚型比较,均明显高于后二者的水平(P〈0.05),但三种证型间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证型与HLA—B27、ESR、CRP、PLT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初步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共收集合格文献57篇,214条记录;出现频率前9位的证型依次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肝肾不足、肝肾阴虚、肾阳亏虚、肾虚寒凝、风寒湿痹、痰瘀痹阻证。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证型,为开展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iTRAQ标记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开展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血清蛋白组学研究。方法 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痛风湿热证、正常对照共3组各20例血清,进行iTRAQ标记结合液相串联质谱蛋白组学分析,应用DAVID、UniProtKB/Swiss-Prot、IPA等网络数据库平台对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显著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 获得15个湿热证差异蛋白,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12种,下调蛋白3种。通过分析得到差异表达蛋白所涉及的5个最有意义的典型生物信号通路。这些差异蛋白功能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与疾病急性期反应和疾病活动度有关。验证实验结果与iTRAQ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为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分子机制以及候选诊断治疗标志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194例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类(AS)常见证候的构成比,探讨其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实践提供帮助。方法:设计AS中医证候分布临床调查表,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194例A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强直性脊柱炎证候出现频率依次为瘀血痹阻(75.8%),肾阳亏虚(45.9%)和湿热痹阻(38.7%)。其中湿热痹阻与肾阳亏虚主要以主证形式存在,瘀血痹阻以兼证形式存在。临床证型的存在绝大多数为复合证型,占78.9%,其中湿热痹阻+瘀血痹阻、肾阳亏虚+瘀血痹阻为主要形式,分别占22.7%和30.4%。结论:AS的常见证候分别为湿热痹阻证、肾阳亏虚证、瘀血痹阻证,临床常见复合证候主要为肾虚血瘀证和湿热瘀血证,在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证候给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或补肾强腰、活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5.
伍艳阳 《广西医学》2014,(3):385-387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清热化湿拟方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湿中药方治疗。观察治疗2周、12周的疗效。结果治疗2周、12周观察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僵硬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12周后,BASDAI及BASFI评分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清热化湿中药方剂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同病异证病人外周血总蛋白表达谱的变化,分析差异表 达蛋白质与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获得了外周血浆差异蛋白表达图谱,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 谱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获得了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肝郁脾虚和湿热中阻同病异证病人及健康人对照组血浆总 蛋白双向凝胶电泳银染图谱,健康组蛋白点为278±16个,肝郁脾虚证组为320±14个,湿热中阻证组为343±19个;通过对差异蛋 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共发现7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包括免疫相关蛋白,炎症蛋白以及脂类代谢相关蛋白。结论慢性乙肝肝 郁脾虚和湿热中阻证型间存在多个差异表达蛋白,提示不同的蛋白质表达谱可能是同病异证的分子标签和证侯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108例就诊于广州市正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AS患者进行证候信息采集,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聚类分型,进一步探讨分析相关因素与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AS中医证型最终聚为四型最为合理,且确立证型名称分别是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亏虚证。ESR、CRP、PLT与AS证型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Ig A、Ig G、Ig M与AS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岭南AS中医证型以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重,与岭南人湿热体质及该调查是小样本、单区域研究有关。(2)湿热痹阻证ESR、CRP水平升高最明显,痰瘀痹阻证PLT水平升高最明显,年龄、Ig A、Ig G、Ig M与AS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强直一方(四妙散加味)联合安健宁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安健宁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直一方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估(PGA)评分、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巴斯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指地距、胸廓活动度、枕墙距、Schober试验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7.8%(35/4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脊柱痛VAS评分、PGA评分、BASFI评分、BASDA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指地距、胸廓活动度、枕墙距和Schober试验均较治疗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湖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关系,为RA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就诊且确诊为RA病历资料299例.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RA中医证型与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能等临床检测指标关系.结果 血沉:湿热痹阻证血沉表达水平与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类风湿因子:各证型间的类风湿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湿热痹阻证表达水平与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肝功能:RA各证型球蛋白平均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值,白球比均低于正常值,但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存在一定关系,血沉是潜在的湿热痹阻证与肝肾阴虚证辨证指标,C反应蛋白是潜在的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辨证指标,但其临床检验效能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清热除痹方治疗湿热痹阻型风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8例湿热痹阻型风湿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痛风、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清热除痹方治疗组(试验组)和湿热痹片治疗组(对照组),RA、AS疗程为8周、余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78.33%)(P〈0.05);试验组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发热、沉重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RA、痛风病种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的疗效相当(P〉0.05);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热除痹方对湿热痹阻型风湿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炎症分期与中医证型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骶髂关节MRI扫描技术将40例AS患者分为骨髓水肿组(早期炎症组)或脂肪浸润组(晚期炎症组),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 C反应蛋白(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 C reactive protein,ASDAS CRP)积分和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RP水平。结果 早期炎症组共24例患者,晚期炎症组共16例患者。早期炎症组以肾虚湿热证为主(占91.7%),晚期炎症组以肾虚督寒证为主(占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炎症组较晚期炎症组ASDAS CRP积分及ESR、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肾虚湿热证证候积分与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ondyloarthritis Research Consortium of Canada,SPARCC)MRI积分具有正相关性(n=24,r=0.627,P<0.05),肾虚督寒证证候积分与SPARCC MRI积分无相关性(n=16,r=0.167,P>0.05)。结论 AS的MRI炎症分期对中医辨证、病情活动度及炎性指标的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胆囊炎湿热证经中药利胆汤治疗后黄腻苔变化,探讨黄腻苔变化在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湿热证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慢性胆囊炎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抗炎、解痉等)的同时口服利胆汤;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服药2周后的黄腻苔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舌苔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胆汤对慢性胆囊炎湿热证黄腻苔有显著的消退作用,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及差异蛋白质之间的网络调控关系.方法 16只雌性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IBS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以樟脑丸特殊气味作为条件刺激、结直肠扩张结合经典的肢体束缚作为非条件刺激建立大鼠IBS模型.分别提取IBS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总蛋白,应用差异荧光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差异蛋白质筛选,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应用Gene Ontology软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功能分类.以蛋白质印迹法对个别有价值的差异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 在1396个蛋白点中筛选出19个差异蛋白点,鉴定出13个特异蛋白质,其中8个蛋白质在IBS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表达上调,5个下调.8个表达上调的蛋白质分别是角蛋白8、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PDIA3)、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6、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F、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5A、羰基还原酶1和乙二醛还原酶I,5个表达下调的蛋白分别是α-烯醇化酶、Transgelin蛋白、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B5、心脏α-肌动蛋白1和40S核糖体蛋白SA.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证实,PDIA3在IBS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高表达,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一致.结论 IBS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与肠道免疫、炎症、神经相关的某些蛋白分子的表达发生改变,提示IBS的发生与肠道免疫、炎症、神经内分泌网络调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吗啡耐受大鼠腰段脊髓组织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 谱,比较分析吗啡耐受大鼠腰段脊髓组织中蛋白质组的变化和差异表达,鉴定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并进行验证。 方法:将16只鞘内置管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耐受组(MT组,n=8)和生理盐水组(NS组,n=8),取其腰段脊髓组织 蛋白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immobilized pH gradients isoelectric focusing,IPGIEF)为第一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 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oresis,SDS-PAGE)为第二向进行2-DE,应用PDQuest分析 软件对考马斯亮蓝染色的2-DE图谱进行图像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并利用Mascot查询软件搜索Swiss- Prot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部分差异蛋白。结果:MT组和NS组大鼠脊髓组织2-DE图谱 中各分离出约1 000个清晰的蛋白质点,其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有36个。采用MALDI-TOF-MS分析,并利用Mascot查 询软件搜索Swiss-Prot数据库,共搜索到14个蛋白质,与NS组比较,MT组中表达下调的蛋白质点有2个,表达上调的 蛋白点有12个。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其中的NADH脱氢酶及伽玛烯醇化酶蛋白质点进行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学结 果一致。结论:初步建立了吗啡耐受大鼠脊髓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证明吗啡耐受可以引起脊髓中多种蛋白 质的表达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OA)差异表达蛋白的病理作用.方法 分别从正常膝关节提取正常软骨(NAC,n=22)和从接受膝关节表面置换的OA患者提取OA软骨(OAC,n=17).分离软骨细胞,提取总蛋白直接进行双向电泳分析.胶图导入Imagemaster 2-D platinum3.0软件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点,切胶消化并提交质谱分析.质谱生成的肽段指纹序列输入到MASCOT,依托NCBI蛋白数据库确立差异表达蛋白的身份.结果 NAC和OAC组双向电泳胶图分别显示约1000个蛋白点,其中35个NAC蛋白点和31个OAC蛋白点被确立为差异表达蛋白.通过质谱分析识别19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6型胶原、与软骨细胞胶原代谢相关的酶、应激相关蛋白,以及功能未知蛋白.结论 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离和识别提示了多方面的OA病理信息,为深入认识OA的分子病因学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差异蛋白质组学探讨一贯煎干预肝硬化的部分效应机制。 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及造模组(n=36),采用50%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橄榄油溶液1 mL/kg腹腔注射(2次/周,共9周)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于开始造模后3周和6周分别随机处死6只大鼠,作药物干预前的动态观察,其余24只模型大鼠于开始造模后第7周首日随机分为模型组(n=12)及一贯煎干预组(n=12)。大鼠于第9周末全部处死取材。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肝组织总蛋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及数据库查询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差异蛋白质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Cu/Zn SOD)和DJ-1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验证。 结果: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肝组织2-DE图谱,经质谱鉴定的50个差异蛋白质中,与氧化应激相关的5个蛋白质分别是Cu/Zn SOD、DJ-1、谷胱甘肽合成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Yb-1亚基、醛酮还原酶7,A2。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肝组织Cu/Zn SOD、DJ-1、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醛酮还原酶7,A2的表达均显著降低,其中Cu/Zn SOD、醛酮还原酶7,A2在造模3周、6周及9周后呈梯级下降,而DJ-1、谷胱甘肽S-转移酶于造模3周、6周及9周后均呈低水平表达;谷胱甘肽合成酶表达显著升高。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一贯煎组Cu/Zn SOD、DJ-1、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醛酮还原酶7,A2表达均明显增高,谷胱甘肽合成酶表达显著降低。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验证了Cu/Zn SOD、DJ-1在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与蛋白质组学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抗氧化应激功能降低是CCl4致大鼠肝硬化的重要病理环节,提高抗氧化应激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是一贯煎治疗CCl4所致大鼠肝硬化的主要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转移潜能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系5-8F和6-10B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筛选NPC转移相关蛋白质.方法:应用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分离具有相同遗传背景、不同转移潜能的鼻咽癌细胞系5-8F和6-10B细胞的蛋白质,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蛋白质在2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建立了5-8F和6-10B细胞蛋白质的2-DE图谱,识别了6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鉴定了15个非冗余的差异表达蛋白质.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证实了差异蛋白质膜联蛋白A1和14-3-3 protein sigma在5-8F和6-10B细胞中的差异表达水平.结论:15个非冗余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研究NPC转移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炎症/铁调素轴探讨清肾颗粒对肾性贫血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铁代谢的干预机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 6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 清肾颗粒1包/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情况及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红 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以及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 和度、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并优于同期对照组 (P=0.000);两组患者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均较治疗 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2,P=0.002,P=0.017);两组患者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均 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00)。两组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总铁结合力、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较治疗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下降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在肾性贫血湿热证患 者贫血治疗过程中联合清肾颗粒口服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患者炎症状态,下调铁调素水平改善患者 铁代谢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