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沉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沉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沉香叶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154个色谱峰,鉴定了4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92%。结论:其中,壬酸(1.73%)、十四碳烷酸(7.22%)、十五碳烷酸(2、58%)、十六碳烷酸(48.86%)、十八碳烷酸(1.31%)、反式-9-十八碳烯酸(6.04%)、6,10,14-三甲基-2-十五碳酮(8.22%)、4,8,12,16-四甲基十七碳烷酸内酯(2.31%)、叶绿醇(1.91%)、异叶绿醇(1.38%)为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56%。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合欢叶、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合欢叶、茎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其中合欢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有1,1-二乙氧基乙烷、十六烷酸、三十四烷、二十一烷、叶绿醇;合欢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水杨酸甲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甲基环己烷、甲苯、叶绿醇、2-羟基苯甲酸甲酯、甲氧基苯基肟、乙酸仲丁酯、trans-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结论合欢叶、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共同成分有30种,合欢叶、茎挥发油成分类别和含量差别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合欢叶、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合欢叶、茎中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法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其中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有1,1-二乙氧基乙烷、十六烷酸、三十四烷、二十一烷、叶绿醇。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水杨酸甲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甲基环己烷、甲苯、叶绿醇、2-羟基苯甲酸甲酯、甲氧基苯基肟、乙酸仲丁酯、trans-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结论 合欢叶、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共同成分有30种,叶、茎挥发油成分类别和含量差别比较大。  相似文献   

4.
赶黄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赶黄草全草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鉴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的得油率为0.30%;共分离出3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6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结论首次报道了赶黄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酮和酯类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是棕榈酸乙酯(18.64%),反式-6,10-二甲基-5,9-十一烷双烯-2-酮(14.95%),(反,反)-6,10,14-三甲基-5,9,13-十五烷三烯-2-酮(10.42%),棕榈酸(9.60%),(顺,顺,顺)-9,12,15-十八烷三烯-1-醇(7.40%)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扁桃斑鸠菊挥发性化学成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扁桃斑鸠菊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化学成分,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 经计算机检索标准谱图库,共鉴定了59种化合物.结论 扁桃斑鸠菊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4(14),11-桉叶二烯(20.90%);石竹烯(18.53%);百里酚(15.07%);1(10),11-雅槛兰烯(7.78%);β-紫罗兰酮(3.70%);γ-依兰油烯(2.34%);1-三十七醇(2.32%);3,7-二甲基-1,3,7-辛三烯(2.80%);2,6,10,14-四甲基十五烷(2.27%).  相似文献   

6.
张嫩玲  胡江苗  刘玉清  周俊  赵友兴 《中草药》2010,41(7):1075-1078
目的研究毛叶合欢Albizia mol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 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叶合欢中分得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白桦酸(1)、桉脂素(2)、麦角甾醇过氧化物(3)、金合欢酸内酯(4)、桦木醇(5)、表儿茶素(6)、(-)-表阿夫儿茶精(7)、β-香树酯醇(8)、ergosta-7,22-dien-3β-O-β-glycopyranoside(9)、3-吲哚甲酸(10)、1-O-十八烷酸甘油酯(11)、正二十七烷醇(12)、1-O-β-D-葡萄糖苷-(2S,3R,4E,8E)-2-N-(2′-羟基-二十一碳酰基)-十八碳鞘氨醇-4,8-二烯(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狭叶香蒲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技术对狭叶香蒲进行成分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和相关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烷-4-烯-3-酮(1)、豆甾烷-3,6-二酮(2)、β-谷甾醇(3)、柚皮素(4)、胡萝卜苷(5)、嘧啶-2,4-二酮(6)。结论:化合物(1)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Lu JQ  He DL  Xu JQ  Ruan XY  Wang Q 《中药材》2011,34(3):392-395
目的:分析菊科香青属植物黄腺香青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挥发油中主要含有4(14),11-桉叶二烯、α-红没药醇、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氧化石竹烯、α-芹子烯等。结论:首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黄腺香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黄腺香青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对叶百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e Lour)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分离并鉴别出50个化学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占总挥发油的95.21%.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1-辛烯-3-醇7.879%、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9.098%、S8硫单质15.035%、棕榈酸4.882%、酞酸丁酯3.144%、7,9-十八烷烯酮2.264%、β-桉叶醇2.968%、蓝木醇3.087%.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百部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76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的61种化合物。化学成分主要为十九烷(12.89%),廿烷(12.23%),1-十七烯(12.05%),2,6,11-三甲基-十二烷(7.54%),十八烷(7.46%),E-蒎烷(5.54%),二十二烷(5.30%),二十三烷(4.92%),十六烷基-环氧乙烷(3.09%) 等,上述9种化合物的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1.02%。结论首次报道了乌拉尔甘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M Chen  F Liu 《中国中药杂志》1990,15(4):225-6, 255
beta-sitosterol and fatty acid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oil of seeds of Astragalus complanatus. The fatty acids were separated and their molecular weights determined by GC-MS. Fourteen of them were identified as heptenoic acid, tetradecanoic acid, pentadecanoic acid, hexadecanoic acid, octadecenoic acid, octadecanoic acid, octadecadienoic acid, linolenic acid, eicosanoic acid, eicosenoic acid and docosanoic acid, etc.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来源枇杷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3个不同种源枇杷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结果:不同种源枇杷叶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总量为0.57~1.78%,具有显著差异.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最高的均为解放钟种源枇杷叶,分别为0.29%和1.49%;齐墩果酸含量最低的为夹脚种源枇杷叶(0.09%),熊果酸含量最低为湖南白沙种源枇杷叶(0.45%).结论:不同种源枇杷叶间齐墩果酸及熊果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枇杷叶药材的采收有必要考虑种源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开口箭脂肪酸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产自秦巴山区陕西汉中留坝和南郑两地的开口箭根茎中脂溶性成分。方法:经BF3-CH3 OH甲脂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C)分离和鉴定其成分,利用归一化法测定其各个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产自秦岭南坡留坝的开口箭根茎中共分离鉴定出29种脂肪酸,主要种类有:正十六烷酸(42.815%),亚油酸(11.386%),反-油酸(6.378%),8,10-二甲氧基-十八烷酸(6.355%),正十八烷酸(4.18%),9,10,12-三甲氧基-十八烷酸(3.724%)等。从产自巴山北坡南郑的开口箭根茎中共鉴定出31种脂肪酸,主要种类有:正十六烷酸(32.404%),亚油酸(10.144%),正二十六烷酸(5.466%),8,10-二甲氧基-十八烷酸(5.418%),反-油酸(4.675%),正十八烷酸(4.664%),9,10,12-三甲氧基-十八烷酸(4.638%),9,11,13-三甲氧基-十八烷酸(4.422%),正二十二烷酸(4.234%)等。结论:秦巴山区产开口箭根茎中有多种重要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亚非  王雪  毕宇安  王振中  萧伟  李萍 《中草药》2013,44(22):3162-3169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热毒宁注射液中9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并与外标法进行比较,评价QAMS法用于热毒宁注射液质量控制的技术适应性和应用可行性。方法 以热毒宁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栀子苷为内参物,建立绿原酸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间的相对校正因子(f),异绿原酸A与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间的f,栀子苷与断氧化马钱子苷间的f,比较该方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的差异,并对该方法进行再验证。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中各成分的f分别为f绿原酸/新绿原酸=0.965、f绿原酸/隐绿原酸=0.991、f绿原酸/咖啡酸=0.555、f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1.283、f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1.129、f栀子苷/断氧化马钱子苷=1.030。QAMS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再验证结果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f可信。结论 QAMS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热毒宁注射液多种成分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五倍子油中月桂酸、肉豆蔻酸及棕榈酸3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方法,为五倍子油及其制剂的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提供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碱水解得月桂酸钠、肉豆蔻酸钠及棕榈酸钠,甲酯化后,以气相色谱法测定月桂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及棕榈酸甲酯。色谱柱为石英玻璃柱,以丁二酸二乙二醇聚酯(DEGS)为固定液, 涂布浓度8%,柱长3m,柱温185℃,外标法定量。结果月桂酸的线性范围为10.6~63.6μg,r=0.9996,肉豆蔻酸的线性范围为5.2~31.2μg,r=0.9998,棕榈酸的线性范围为2.7~16.2μg,r=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97.7%,98.6%,RSD 分别为2.09%,1.20%,2.04%。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五倍子油中脂肪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炮制辅料醋中总酸和乳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炮制用醋中总酸、乳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收集了12种市售醋样,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醋中总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中乳酸含量。结果总酸含量范围为41.55~71.30mg/mL,乳酸含量范围为6.92~37.60mg/mL,总酸含量以"东湖老陈醋(5年酿)"中最高,乳酸含量以"东湖山西老陈醋(1年酿)"中最高。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为制定中药炮制辅料醋的质量标准和优选炮制用醋的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夏枯草中齐墩果酸、熊果酸、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胶柬毛细管电动法测定齐墩果酸、熊果酸的含量,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齐墩果酸、熊果酸、迷迭香酸分别在0.0548—0.6576g/L,0.1024—0.8192g/L,0.0204-0.1632g/L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8,0.9999,0.999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5%、98.52%、99.66%;RSD分别为2.1%、2.O%、1.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并且专属性强,可以作为定夏枯草中齐墩果酸、熊果酸、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银杏酸单体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小明  朱伟  陈钧  钱之玉  谢吉民 《中药材》2004,27(9):661-663
目的:从银杏外种皮中得到银杏酸混合物及三种单体,研究银杏酸的抗菌活性及其侧链与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银杏酸混合物、各单体及水杨酸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银杏酸混合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等G 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水杨酸无侧链,无抗菌活性.银杏酸侧链为C13:0时抑菌效果最强.结论:银杏酸的侧链是其产生抗菌活性的主要效应部位,侧链长短是银杏酸抗菌作用强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熊果酸醇质体的制备和体外透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熊果酸醇质体并考察醇质体作为熊果酸经皮给药载体的渗透特性.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熊果酸醇质体,并对其形态及粒径进行分析;采用TP-3型透皮扩散实验仪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比较熊果酸10%异丙醇溶液、熊果酸醇质体、熊果酸脂质体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结果:此方法制得的醇质体平均包封率为(95.83±0.86)%,平均粒径为(87.5±7.5)nln,Zata电位为-(38.4±3.6)mV.醇质体12 h的累积透过量为146.49μg·cm-2,12 h的渗透速率为12.17μg·cm-2.h-1.结论:醇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可显著促进熊果酸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20.
委陵菜三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23  
刘普  段宏泉  潘勤  张彦文  姚智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1875-1879
目的:研究委陵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癌活性。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的抗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15个三萜类化合物,鉴定为α-香树素(α-amyrin,1),β-香树素(β-amyrin,2),乌苏酸(ursolic acid,3),2α-羟基乌苏酸(corosolic acid,4),蔷薇酸(euscaphic acid,5),坡模酸(pomolic acid,6),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8),2β,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β,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9),积雪草酸(asiatic acid,10),24-羟基委陵菜酸(24-hydroxy tormentic acid,11),2α,3α,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myrianthic acid,1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3),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14),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α,3α-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15)。结论:化合物1,2,4~15为首次从委陵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0,12,14和15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其中化合物4和9抗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