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探讨苦参碱联合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肾癌细胞增殖活力及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肾癌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作用后,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计算半数抑制浓度。用半数抑制浓度的苦参碱和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分别处理细胞记为苦参碱组和抑制剂组,同时以半数抑制浓度的苦参碱和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共同处理后的细胞为联合组,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MTT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p38、磷酸化的p38(p-p38)、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 cleaved caspase-3)表达。结果苦参碱能够呈浓度依赖的抑制肾癌细胞增殖活力。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组、抑制剂组、联合组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ROS水平升高,p-p38水平、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与苦参碱组、抑制剂组比较,联合组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ROS水平升高,p-p38水平、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结论苦参碱联合Akt信号通路抑制剂能够抑制肾癌细胞增殖活力,促进肾癌细胞凋亡,ROS和p38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7-DMAG对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诱导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影响。方法首先应用不同浓度的CoCl2处理HeLa细胞24h,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IF-1α蛋白表达量,然后选取浓度为200μmol/L的CoGl2对Hela细胞进行模拟缺氧处理24 h,应用不同浓度的17-DMAG预处理细胞16h后,接受2、4、6、8Gy不同剂量的射线照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存活率,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IF-1α蛋白表达。结果在CoCl_2浓度为200μmol/L时HIF-1a蛋白表达量最强;不同浓度17-DMAG处理组的HeLa细胞在不同照射剂量组间的存活率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论(均P〈0.01);17-DMAG预处理缺氧HeLa细胞后,HIF-1a蛋白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受到显著抑制。结论 17-DMAG预处理可增加缺氧细胞辐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a蛋白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通过PTEN/Akt通路抑制脂多糖(LPS)引起C2C1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左西孟旦对C2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择有保护作用的左西孟旦浓度。将C2C12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ON组)、左西孟旦预处理后的对照组(CON+L组)、LPS处理组(LPS组)、左西孟旦预处理后的LPS处理组(LPS+L组)。采用CCK-8法检测C2C12细胞的存活率;hoechst33342染色细胞核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实时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C2C12细胞PTEN/Akt通路凋亡指标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siRNA-PTEN转染C2C12细胞,敲除PTEN基因,检测其对凋亡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左西孟旦能够提高LPS损伤后C2C12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凋亡率。siRNA-PTEN抑制了PTEN基因的表达,PTEN/Akt信号通路相关mRNA与蛋白发生相应改变,导致C2C12细胞凋亡率下降。结论 左西孟旦可以通过PTEN/Akt通路抑制LPS引起的C2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人参皂苷Rg1、Rb1对体外培养膝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Rb1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IL-1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比较其对细胞影响的差异性。方法成功培养出软骨细胞后,进行人参皂苷影响细胞代谢浓度筛选,设人参皂苷Rg1不同浓度组、人参皂苷Rb1不同浓度组,MTT法检测人参皂苷对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选取其Rg1、Rb1合适浓度作为干预细胞凋亡浓度组,设立人参皂苷Rg1、Rb1组和对照组,IL-1诱导软骨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数量和比例,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和亚微结构。结果人参皂苷Rg1m、Rb1m组对软骨细胞调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软骨细胞过度凋亡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参皂苷Rg1、Rb1能明显抑制软骨细胞过度的调亡,抑制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为进一步在体实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糖环境下磷脂酸磷酸酶(Lipin1)对PC12细胞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 构建感染慢病毒的PC12细胞。用25 mmol/L正常糖浓度孵育感染空壳病毒的PC12细胞(WT组)和感染低表达Lipin1病毒的PC12细胞(D-WT组),用100 mmol/L高糖浓度孵育感染空壳病毒的PC12细胞(HG组)和感染过表达Lipin1病毒的PC12细胞(G-HG组),48 h后,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对Lipin1的表达进行验证(n≥6)。WT组、HG组和G-HG组处理48h,收集细胞。细胞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比较代谢组学差异(n=6)。结果 与WT组相比,D-WT组和HG组的Lipin1表达明显降低(P<0.05);G-HG组与HG组相比,Lipin1表达明显升高(P<0.01)。以VIP>1,P<0.05,差异倍数(FC)>1.5或<0.65为差异代谢物筛选标准,与WT组相比,HG组谷氨酸明显下降;与HG组相比,G-HG组甘油二酯(DAG)、2-花生酰基甘油(2-AG)等明显上升。高糖孵育和调控Lipin1后的认知相关通路涉及到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  相似文献   

6.
万幼峰  陈协群  李元  李别虎 《医学争鸣》2002,23(14):1259-1261
目的:研究水杨酸钠对HL-60细胞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水杨酸钠对HL-6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含量;Annexin-V结合分析检测靶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化。结果:水杨酸钠明显抑制HL-60细胞生长,并呈时间,剂量信号性;5mmol.L^-1(IC50)的水杨酸钠作用后,HL-60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并检测到亚二倍体峰;同时,靶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化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0.24vs0.03)。结论:水杨酸钠能抑制HL-60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氧化固醇结合蛋白样蛋白2(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like 2,OSBPL2)对听觉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OSBPL2基因敲除(Osbpl2-KO)HEI-OC1细胞探讨OSBPL2缺陷对听觉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Osbpl2-KO小鼠毛细胞静纤毛形态;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EI-OC1细胞和耳蜗内Rho/ROCK信号通路关键效应因子Rho激酶2(Rho-associated coiled-coil-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 2,ROCK2)、Lim激酶1(LIM domain kinase 1,LIMK1)、肌动蛋白解聚因子/丝切蛋白1(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cofilin 1,ADF/CFL-1)的表达水平。结果:Osbpl2-KO HEI-OC1细胞微丝骨架中纤维肌动蛋白(F-actin)的分布明显减少,细胞外周微刺突和丝状伪足明显减少,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Osbpl2敲除导致小鼠耳蜗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TKI)联合放疗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噻唑蓝(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TKI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将乳腺癌细胞分为生理盐水组,TKI干预组(TKI处理后无X射线照射),X射线干预组(X射线照射,无TKI处理)和TKI联合放疗干预组。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比较各组细胞存活率。构建乳腺癌裸鼠异位瘤模型,考察不同干预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能力。结果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单独利用X射线照射或者单独利用任何浓度的TKI抑制剂处理乳腺癌细胞,细胞的存活率均较处理前出现降低;但TKI联合放疗乳腺癌细胞存活率较前面两组(TKI干预组,X射线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I预处理组或X射线干预组比较,TKI联合放疗干预组能够明显抑制荷瘤裸鼠肿瘤体积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I抑制剂联合放疗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动脉粥样硬化共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ApoE-/-小鼠各6只,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16周,构建NAFLD和动脉粥样硬化共病模型,取血清标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鉴定差异代谢产物。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差异代谢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和NAFLD的可能作用机制,并采用小鼠NCTC1469细胞和RAW264.7细胞构建体外共病模型,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脂质积蓄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透射电镜和JC-1染色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并验证共病模型的可能病理机制。结果: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出85种共病差异代谢产物。将前二十种差异代谢物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代谢产物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和NAFLD的核心靶点为STAT3、EGFR、MAPK14、PPARG、NFKB1、PTGS2、ESR1、PPARA、PTPN1、SCD;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显示前十位的信号通路为PPAR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酒精性肝病、催乳素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TNF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自然更年期综合征的代谢特征,探索其过程中对已知或未知生物通路的作用,采用基于HPLC-MS/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老龄化大鼠代谢轮廓,旨在获得全面的更年期大鼠代谢组水平的变化特征,发现并筛选与年龄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首先对6月和18月龄大鼠尿液采用HPLC-MS/MS发现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通过XCMS在线分析大鼠正负模式离子检测谱,对代谢谱HPLC-MS/MS分析实验中标记的代谢物进行鉴定,数据经主成分分析后筛选出差异性代谢物,最后以MetPA对HPLC-MS/MS实验中筛选出的代谢物组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得到三羧酸循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和乙醛酸代谢3条与老龄化大鼠代谢相关的通路。结论由代谢网络图可见,与年龄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和生物氧化呼吸链反应以及尿素循环有关,且这些代谢通路与肝脏线粒体功能相关性很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抑制作用过程中代谢通路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了解免疫细胞变化情况,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多结果进行判别。以偏最小二乘法模型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参数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差异性代谢物,借助代谢组学小分子化合物快速鉴定分析软件系统对差异性代谢物进行进一步鉴定分析,通过搜库及运算最终确定差异代谢物质9种,通路富集结果分析差异代谢通路3条。结果 环磷酰胺对正常机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线粒体脂肪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甾类激素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嘧啶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环磷酰胺在正常组与实验组中影响最重要的代谢通路为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嘧啶代谢。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钠急慢性注射致豚鼠耳蜗形态学的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水杨酸钠对豚鼠耳蜗形态学改变的急慢性作用。方法 :采用单次和长期注射水杨酸钠建模分别在光镜、电镜 (扫描、透射 )下观察 1次及多次注射水杨酸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豚鼠耳蜗基底膜Corti器 ,特别是外毛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 :以相应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 ,急性水杨酸钠注射 2h主要引起透射电镜下豚鼠外毛细胞侧壁表面下池发生扩张性空泡形成 ;慢性水杨酸钠注射 2周主要引起豚鼠外毛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出现表面下池肿胀、扩张、空泡形成 ,以及透射和扫描电镜下均出现静纤毛柔软、弯曲。结论 :急慢性水杨酸钠注射引起豚鼠耳蜗形态学改变可能为耳蜗功能改变的原因 ,为临床阿斯匹林诱导耳鸣及导致耳聋提供了形态学改变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苦参醇提物(Sophora flavescens alcohol extract,SFAE)对大鼠尿液代谢轮廓的影响,探讨SFAE可能的肝毒性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给予SFAE 0、1.25、2.5 g/kg,14 d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HRMS)检测大鼠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组间代谢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 3组大鼠尿液中代谢物在14 d后得到很好的区分,发现并鉴定出15个主要的差异代谢物,其中N6,N6,N6-三甲基-L-赖氨酸、胆酸、甘氨胆酸、脱氧胆酸、马尿酸和肌酸与肝脏毒性关系密切,二氢鞘氨醇和酮戊二酸表达水平降低,其余13种差异代谢物表达水平升高,苦参主要干扰大鼠体内胆汁酸代谢、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SFAE对大鼠产生肝毒性,且肝毒性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土三七干预后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分析土三七诱导大鼠肝脏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土三七组,每组6只。土三七组大鼠灌胃给予7.5 g·kg-1·d-1土三七水煎液,对照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纯净水,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代谢笼收集大鼠尿液,并分离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TBIL和TG水平; 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液质联用(LC-MS)技术检测尿液样本,主成分分析评价组间代谢谱差异,筛选并鉴定差异性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土三七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显著增高(P0.05,P0.01); HE染色结果显示,土三七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有炎性细胞浸润。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组间代谢谱差异明显,尿液样本中共鉴定出马尿酸、苯丙氨酸、N-甲基烟酰胺、氧化三甲胺等40个差异代谢物,涉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Vit B2代谢等主要代谢通路。结论:土三七诱导大鼠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苯丙氨酸生物合成和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Vit B2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方法,观察给予健脾养正消癥方的前后胃癌小鼠血清代谢产物变化规律,寻找其与治疗胃癌疗效相关特征分子,探讨健脾养正消癥方在调控胃癌内源性机制方面作用。方法   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养正消癥方低剂量组和健脾养正消癥方高剂量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各组小鼠血清样本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来筛选差异性代谢物,利用MetaboAnalyst网站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健脾养正消癥方高、低剂量组小鼠瘤体平均瘤质量明显小于模型组(P < 0.05)。代谢组学结果经分析,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样本能够得到很好的区分,健脾养正消癥方给药后胃癌小鼠的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调,并初步鉴定出5个差异代谢物和4条相关代谢通路。结论   健脾养正消癥方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花生四烯酸水平的升高以及其激活的α-亚麻酸和亚油酸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UPLC-MS/MS法分析糖尿病模型小鼠血清代谢物组,并对刺五加提取物的降糖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联合四氧嘧啶诱导2型糖尿病(T2DM)小鼠模型,观察刺五加提取物对模型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各组小鼠血清代谢物组及变化规律,通过在线数据库及自建数据库鉴定差异代谢物;借助MetPA在线数据库分析代谢通路.结果 成功建立T2DM模型;与模型组相比,刺五加提取物组小鼠空腹血糖明显降低.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苯丙氨酸、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16:0,18:0)、酪氨酸、丝氨酸、尿素和β-羟丁酸显著上调,丙氨酸、谷氨酰胺、亮氨酸、缬氨酸和乳酸显著下调.通路富集结果显示,5条通路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与模型组相比,刺五加苷和刺五加多糖组小鼠上述代谢物水平均不同程度地向正常转归.结论 刺五加提取物具有降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氨基酸、能量及脂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黄芩素作用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胞内代谢差异进行表征,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探讨相关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黄芩素作用前后白假丝酵母菌胞内的代谢指纹谱,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黄芩素给药组与对照组的代谢物谱差异,筛选出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作出相关代谢途径的可能解释.结果和结论 经比较分析,共筛选得到2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重要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了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磷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等相关通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银屑1号对HaCaT细胞的总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用银屑1号的含药血清体外干预HaCaT细胞株,采用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检测,筛查中药复方银屑1号影响HaCaT细胞增殖有关的差异性代谢物.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药复方银屑1号组的代谢物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对羟基苯乙酸、胆固醇、脱氧次黄苷含量降低,而甘油磷酸胆碱、碘化酪氨酸、7-去氢胆固醇、醛固酮含量增高.结论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的代谢组学研究可显示中药复方银屑1号对HaCaT细胞的代谢表型影响及作用靶点,为银屑1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机理研究提供代谢水平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小鼠脾脏代谢谱变化的分析,探讨消风宣窍汤对AR的治疗效应和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消风宣窍汤组,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小鼠AR模型,将各组脾脏取出,经甲醇提取,肟化和衍生化后,利用GC-MS分析消风宣窍汤干预后对AR小鼠脾脏样本代谢谱的影响。结果?AR小鼠的脾脏代谢谱发生显著变化,共鉴定出45种代谢产物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涉及苯丙氨酸、乳酸、亮氨酸、β-丙氨酸、苯甲醇、3-羟基丁酸等;消风宣窍汤干预后能够逆转苯甲酸、乙醇胺、甘油-1-磷酸、3-羟基丁酸、苯甲醇、β-丙氨酸、肌苷、天冬氨酸、乳酸、苯丙氨酸、甲醇磷酸盐、O-磷酸乙醇胺、烟酰胺、焦磷酸,而孟鲁司特钠无明显回归趋势。结论?AR小鼠脾脏中多种代谢物成分发生变化,消风宣窍汤可通过调控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β-丙氨酸代谢相关的脾脏代谢物,使其趋于回归,从而发挥治疗AR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常黑胆质证对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异常黑胆质证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对异常黑胆质证组(17只)及正常对照组(13只)大鼠尿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确定两组大鼠尿液中的差异代谢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证组大鼠尿液中胍基乙酸、肌酸酐、蛋氨酸、赖氨酸及色氨酸含量升高,苯丙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下降(P<0.05)。结论正常对照组与异常黑胆质证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谱存在差异,异常黑胆质证大鼠存在糖、脂肪、蛋白质及磷酸肌酸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