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 Sextant 经皮微创与钉棒脊柱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在太康济民骨科医院微创骨科 2015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期间诊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选取 90 例作研究对象,均实行手术治疗:将采取钉棒脊柱内固定系统治 疗者设为对照组,将采用 Sextant 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者设为观察组,各 45 例。就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压缩程度与 Cobb’s 角、术后疼痛程度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压缩程度、Cobb’s 角数 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6 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压缩程度、Cobb’s 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 Sextant 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恢复患 者脊柱结构与稳定性,且术后疼痛感轻微,可早期下床活动,最大限度恢复其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抽选驻马店市中 医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122 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 61 例,对照组行开 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 角 差异,评估疗效,并比较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出血量、 住院时间及术后 3 个月 Cobb’s 角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椎体矢状面指数及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可有 效减少脊柱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影像学指标,并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基础上行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高州市中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 84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 42 例。 对照组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与常规术后处理,观察组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与复原活血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 疗效,并观察肿痛、腹胀消失与骨折愈合时间,分析治疗前后凸 Cobb 角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肿痛、腹胀消失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凸 Cobb 角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凸 Cob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在常规手术与术后处理基础上联用复原活血汤加味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加快 患者康复进程,有利于脊椎生理弯曲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讨牵引过伸按压复位结合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 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使用经椎旁肌切开徒手置钉撑开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牵引过伸 按压复位结合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 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临床指标均更优,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时间点与对照 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均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牵引过伸按压复位结合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 内固定进行治疗,能够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且手术用时较短,临床应用价值较经椎旁肌切开徒手置钉撑开复位法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列入对照组,采用4钉内固定术治疗,选取2010年1—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列入研究组,采用6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前术后Cobb角及伤椎前缘、后缘高度比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术前Cobb角、伤椎前缘、后缘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伤椎后缘高度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附加伤椎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6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能提高系统稳定性,且有利于长期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USS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经椎弓根钉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组给予USS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中术后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前Cobb角对比无明显差异,手术后和随访3个月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USS脊柱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 均接受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患者是否行伤椎植骨将患者分为植骨组和未植骨组,其中植骨组 45 例,未植骨组 35 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 Cobb 角、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内固定取出前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 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 0.05);植骨组患者内固定取出后 3 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高于未植骨组,后凸 Cobb 角低于未植 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植骨组患者术后 3 d 和术后 3 个月 VAS 评分低于未植骨组,ADL 评分 高于未植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植骨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植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的治疗效果可靠且创 伤小,可促进患者伤椎高度恢复和实现骨性愈合,防止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四钉法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椎体压缩率以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变化对比,远期效果(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保证脊柱的稳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分析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 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 60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观察 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5.2 ± 0.8)分,较对照组的(7.8 ± 1.2)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感染、 出血、神经损伤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6.67 %,低于对照组的 3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 间、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椎 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更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比较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三人民医 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93 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6 例)和观察组 (47 例)。对照组给予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 标、固定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6 个月,观察组 Cobb''s 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 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 %)低于对照组(17.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伤椎置钉和不 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指标情况方面相当,但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相比,伤椎置钉可提 高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固定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对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石门县人民医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 82 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的脊柱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创手术的脊柱创伤 患者作为观察组,各 41 例。并比较两组脊柱创伤患者术后的手术指标、恢复指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 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7.32 %,低于对照组的 36.5 9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微创手术是对脊柱创伤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切口面积小、临床疗效高、 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CT片检查,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死亡病例及神经功能损伤障碍加重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对术前与术后12周、1年患者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差异进行比较发现,术后12周、1年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与术后1年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就诊的152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76例(钉棒脊柱内固定系统)与观察组76例(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伤椎椎体高度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分析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东莞市中 医院收治的 100 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观 察组给予后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Cobb 角以及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 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 椎体后缘高度比值、Cobb 角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后路手术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标,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中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与脊柱改良型外固定器的临床疗效。方法:外固定组使用改良外固定器联合体外复位联合微创技术治疗,内固定组使用传统钉棒系统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每组患者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及脊柱后突Cobb角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外固定器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内固定钉棒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伤椎高度在术后、末次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伤椎术后及末次随访结果及后突Cobb角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二者治疗水平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相当。结论:改良型外固定器微创治疗脊柱胸腰椎骨折中具有与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相同的治疗效果,但其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少、操作简便、患者住院时间短,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微创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究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Barthel 指数及完全负重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漳州正兴医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117 例不稳定 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57 例与观察组 60 例,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DHS)手术, 观察组接受微创 PFNA 内固定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感染、镇痛、康复锻炼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 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与手术后 6 个月及 12 个月的 Barthel 指数评分,术后 6 个月不良反应、术后 12 个月髋 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 Barthel 指数评分在术后 6 个月及 12 个月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部分负重时 间、完全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 6 个月及 12 个月的 Barthel 指数评分及术后 12 个月髋关节功能优 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 DHS 手术相比,采用微创 PFNA 内固定术治疗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 标,提高 Barthel 指数,缩短完全负重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行伤椎置钉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加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行单纯的伤椎置钉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6 ~ 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伤椎高度及Cobb角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置钉植骨融合钉捧内固定术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及Cobb角,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置钉术与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经伤椎置钉手术组(A组)及跨伤椎置钉手术组(B组)。观察对比2组术后7 d、术后12个月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VAS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术后7 d、术后12个月2组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P均0.05),且术后7 d、术后12个月A组各指标均优于B组(P均0.05),2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组VAS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置钉术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跨伤椎置钉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探讨后路与前路手术方式应用于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中价值。 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8 年 10 月 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64 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后路手 术治疗(32 例)、观察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32 例),观察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椎体前缘高度、后 凸角度,且评估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椎体塌陷、切口感染、腰背疼痛)。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而后凸角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前路与后路手术方式应用于胸 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前者优势更大,不仅能够恢复椎体解剖高度,并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7年9月~200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和对照组(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组),随访6~15个月,通过回顾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对其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在术后即刻无明显差异,于术后1年随访,经椎弓根植骨组,伤椎前缘高度变化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丢失不明显,而未植骨组变化明显,二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