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微量清蛋白(UmALB)时,国内缺乏稳定的质控物,而进口质控物价格昂贵。本文探讨了自制尿液微量清蛋白质控品作为该法测定尿液微量清蛋白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方法用试剂盒所附的标准液把两份尿液调节为低值和高值的两个水平尿液微量清蛋白质控品,防腐、分装、-20℃保存。使用RANDOX公司定值质控品做好室内质控,对尿液微量清蛋白质控品进行性能评价。结果两个水平的尿液微量清蛋白质控品的批内不精密度均小于2.5%,天间不精密度均小于3.5%;-20℃保存稳定期至少5个月(P>0.01);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0℃保存的低值、高值两个水平自制尿液微量清蛋白质控品能够符合室内质控品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室内质控品的制作及其性能评价。方法 分别收集肾病患者和体检健康人群的尿液标本,3 500r/min离心5min去除沉淀物,分别调节尿液RBP水平,体检健康人群的尿液为低值,肾病患者尿液为高值;然后防腐、分装、-20℃保存。使用尿液RBP商品试剂盒,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RBP,分别进行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检测,然后连续5个月对高值和低值的自制质控品每天各检测1次。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最后对自制的尿RBP质控品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两个水平的尿液RBP质控品的批内不精密度均小于5.0%,批间不精密度均小于6.0%;-20℃保存稳定期至少5个月,5个月间不精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高低两个水平尿液RBP质控品能够满足室内质控品使用要求,对完善室内质控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溶血液作为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分别为低值和高值的两个水平肝素抗凝血各1份,按试剂说明书,配制成测定用溶血液,分装、-20℃保存。使用Roche公司质控品做好室内质控,对溶血液进行性能评价。结果两个水平的溶血液的批内不精密度均小于2.5%,批内天间不精密度均小于5%;-20℃保存稳定期可达3个月(P>0.05),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两个水平值的糖化血红蛋白质控品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实验室室内质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按美国病理家学会(CAP)的要求,验证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人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P1NP)的各项分析性能,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方法选取低值和高值2个水平的质控品,每天检测一次,连续20次,统计日间变异;用6种不同浓度的低值血清连续检测10d,检测功能灵敏度;将高值和低值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检测其浓度,回归分析验证测量范围;选取138名健康体检人群检测tP1NP,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结果日间CV分别4.7%和2.4%;功能灵敏度为6.60ng/ml;分析验证测量范围(AMR)在6.8-1020.2ng/ml;本实验室tP1NP的参考范围为17.8~55.8ml。结论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本系统的各项性能符合CAP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ELISA法检测HIV抗体室内质控血清并探讨其保存方式.方法 对HIV抗体阳性混合血清进行倍比稀释,选S/CO值2~3之间的稀释度制备室内质控,分装后分别保存于4℃和-20℃冰箱中备用.结果 两种保存方式的质控血清连续测定3mo并绘制质控图,-20℃冻存质控品结果稳定,4℃保存质控品,第一月稳定,第二、三月出现明显失控.结论 自制HIV抗体弱阳性血清作为室内质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进行性能验证,评价该方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方法采用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试剂盒,对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血清及厂家提供的质控物质进行检测并对该方法进行性能评价。结果经试验检测,该方法的精密度(血清:低值及高值CV分别为2.2%及2.3%、质控品:低值及高值CV分别为1.7%及1.5%)、重复性(血清:低值及高值CV分别为1.07%及1.41%、质控品:低值及高值CV分别为0.98%及1.23%)、线性范围(血清:1.00~300.00 ng/mL范围内方法一r为0.9999、方法二r为0.9998,质控品:6.40~200.00 ng/mL范围内方法一r为0.9999、方法二r为0.9999)、最低检测限(0.028 ng/mL)、临床可报告范围(40倍稀释)、参考区间验证(健康人样本靶值均在参考区间内)、临床样本对比测试(与参照方法对比阳性及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88%及96.55%)、样本稳定性测试(高、低值样本室温静置3 d相对偏差为-15.3%及-14.6%,而2~8℃静置7 d相对偏差为-0.44%及0.39%,-20℃静置7 d相对偏差为-2.08%及-0.72%),具有较好稳定性、干扰实验(胆红素≤1 mmol/L、血红蛋白≤10 g/L、脂肪乳≤20 g/L时,对样本检测无明显干扰作用)结果均符合临床应用需求。结论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符合临床应用要求,适于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室内质控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检验科日常工作中PCT检测水平正常和较高患者的血清标本,根据0.5 ng/L和2.0 ng/L两个医学决定水平,自制PCT高、低两水平室内质控品,每天与罗氏质控品共同进行检测,以评价自制PCT室内质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自制PCT室内质控品的瓶间不精密度分别为1.04%和0.96%,满足≤1/3室内不精密度要求。自制PCT室内质控品复融后稳定性评价结果均在控制范围内。长期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自制PCT室内质控品12个月的室内不精密度分别为4.36%和3.89%,均≤1/3允许总误差(TEa)(TEa=25%);根据12个月的质控图和Westgard规则判断,自制PCT室内质控品与罗氏质控品的相关性良好,无偏离现象,与罗氏质控品同步出现7次质控失控现象,均与试剂有关,校准后重新检测即在控。结论自制PCT室内质控品的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在-20℃条件下保存时,稳定时间可达12个月,适用于实验室PCT检测系统的室内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全血中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盐酸作为样本基质,用微波消解仪对全血进行消解,然后用ICP-MS检测全血汞,验证ICP-MS的检测下限、功能灵敏度、分析测量范围、回收率、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 ICP-MS的检出限为4.525×10~(-2)ng/mL,功能灵敏度为1.495 ng/mL,分析测量范围为0.18~13.83 ng/mL,回收率为92%~103%。低值[(20±5)ng/mL]和高值[(50±8)ng/mL]质控品20 d检测均值分别为22.22和51.39 ng/mL,批间精密度分别为6%和5%;1 d内检测临床随机混合全血、低值和高值全血质控品各20份,批内精密度分别为4.8%、4.8%、4.4%。结论 ICP-MS检测全血汞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临床血清标本自制血脂异常值复合质控品的方法。方法 采用体检健康者混合血清,通过聚乙二醇6000(PEG6000)沉淀法浓缩脂蛋白,依据所得各成分浓度,与健康人混合血清混合后得到异常值血脂复合质控品,加入保护剂和防腐剂。依据国家行业标准《生化分析仪用质控物》评价均匀性、复融开瓶稳定性、长期保存稳定性。结果 瓶间均匀性结果经F检验,P均>0.05;复融开瓶后4~8℃保存至少稳定14 d;-20℃冰冻保存可以稳定12个月。结论 利用临床血清标本制备血脂复合质控品,标本易得、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要求,不仅为临床自制异常值血脂质控品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同时也为血脂质控品研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朗道血清质控品作为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 protein, sST2)室内质控物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性倍比稀释试剂盒中的sST2 标准品来确定标准值和空白。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sST2 浓度,结果用线性回归拟合,建立标准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r),确定线性范围。取朗道血清质控品中值Level 2 和高值Level3 进行纯水复溶,分别混合均匀后用无菌EP 管分装,-20℃冷冻保存。参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的《CNAS-GL03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首先进行均匀性验证,从分装的中值Level 2 质控品中随机抽取10 管,重复检测两次,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次测量值;然后进行稳定性验证,随机取中值Level 2 质控品6 管,每管重复检测两次,将所得均值作为初始均值,分别于第3,6,9 和12 个月随机抽取6 管,同样方法获得均值并分别与初始均值进行t 检验比较。高值Level 3 评价方法与Level 2 相同。结果 在3.125 ~ 200.0 ng/ml 范围区间,按标准品sST2 的结果建立标准曲线(r=0.99)。在均匀性检验中,中值Level 2 和高值Level3 中的 F 值分别为1.932,0.519,P 值分别为0.181,0.4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中值Level 2 和高值Level 3 中sST2 的初始均值分别是20.03 ng/ml,22.01 ng/ml。在中值Level 2 中,第3,6,9 和12 个月的均值分别与初始均值进行t 检验(t =0.857, 0.506, 0.683,1.144;P =0.412,0.624,0.510,0.2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同样在Level 3 中,t 值分别为0.260,0.639,0.660,1.372;P 值分别为0.800,0.537,0.524,0.2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在朗道血清质控品中值Level 2 和高值Level 3 中,sST2 的浓度均较低且均匀性和稳定性好,因此二者均可以作为sST2 低值质控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不同稀释介质、稀释倍数在罗氏和新产业两仪器上稀释测定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检测血清FPSA浓度在40~50ng/ml的样本6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稀释验证.根据罗氏仪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的室内质控。方法 分别留取单-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样本,同时与Abbott公司提供HBsAg质控品比较,选取合适的乙肝模式及HBsAg滴度作为室内质控品。结果 HBsAg在高、中、低滴度时的CV值分别为3.96%、3.31%、2.87%,Abbott公司提供的HBsAg室内质控品的CV值为3.01%。结论 临床实验室可以用单-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建立HBsAg的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13.
联合检测AFU与AFP对PHC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国产AFU试剂盒化学比色法和AFP放免法检测了正常人31例、PHC和其他疾病病人114例的血清AFU、AFP。结果PHC的AFU活力为259±124nKat/L、阳性率为71%,正常人AFU活力为99±36nKat/L、阳性率为0,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以AFU>200nKat/L为阳性,AFU对PHC的诊断敏感性71%、特异性72%,与AFP>20ng/ml为阳性诊断PHC的敏感性85%、特异性77%相近(P>0.05);AFU与AFP联合检测,对PHC诊断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87%;若以AFU>200nKat/L且AFP≥400ng/ml为阳性,则特异性高达97%。结论AFU与AFP联合检测是提高PHC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上皮内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我院138例前列腺上皮内瘤患者的PSA进行测定,用超声诊断仪测定前列腺的体积,并计算出PSAD.结果 前列腺上皮内瘤组PSA值和PSAD值分别为为(61.41±40.9) ng/ml和(1.18±0.89),良性前列腺增生组PSA值和PSAD值分别为为(8.63±4.36) ng/ml和(0.13±0.14),两组的PSA和PSAD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上皮内瘤组PSA多分布于大于20 ng/ml,占总数62.30%,PSAD多数>0.15,占总数88.52%,良性前列腺增生组PSA多分布于4-20 ng/ml之间,占总数的55.84%,PSAD多数≤0.15,占总数48.05%,前列腺上皮内瘤组PSA值和PSAD值分别为(13.15±5.98) ng/ml和(0.49±0.31),良性前列腺增生组PSA值和PSAD值分别为为(7.84±3.54) ng/ml和(0.15±0.11),两组的PSA和PSAD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SA>4 ng/ml,PSAD>0.15时患有前列腺上皮内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升高,特别是PSA在4-20 ng/ml区间时.结论 测定血清中PSA含量并计算PSAD对前列腺上皮内瘤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自制新鲜混合血清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室内质控的使用效果作出初步评价。方法收集HBVDNA定量检测值在10^7 copy/mL左右的阳性新鲜血清,分装-70℃保存,初定靶值后用于日常室内质控,并统计出恒定靶值,绘制室内质控图,观察精密度和使用情况。结果首批20个样本测定的均值(i)及批内精密度(OCV)%分别为7.44和1.62%;第1月、第1~2月、第1~3月的检测i及精密度(CV)%分别为7.46和2.93%、7.43和3.10%、7.47和3.09%,精密度均小于2OCV,稳定性良好;统计自制混合血清使用半年在Levey-Jennings质控图上的落点,在控率为92.50%(74/80),警告率为7.50%(6/80),失控率为0%(0/80),使用效果良好。结论自制混合血清可作为室内质控品用于HBVDNA定量检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IgG型抗体的可靠性。方法用Roche E601测定新鲜患者标本和质控品的HCV-Ab,通过分析精密度、准确度、阴性和阳性符合率、检测低限、阴性标本可靠性等性能指标评价该检测系统测定HCV-Ab结果的可靠性。结果低、高值标本批内、批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均比厂家要求小;60个室间质评样品检测结果中,HCV抗体阴性符合率为100%(40/40)、阳性符合率100%(20/20);该系统的检测临界值为0.004NCU/ml;40份HCV抗体浓度在0.8COI1.0(接近临界值)且HCV RNA检测结果均小于5.0×102的患者样本,用该检测系统检测均为阴性,阴性标本可靠性为100%。结论该检测系统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性能能够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同步检测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的金免疫渗滤法 (GIFA)的实验方法 ,并对其性能作评价。方法 采用胶体金作为免疫示踪物 ,标记羊抗人IgG单克隆抗体 ,将相应的病毒抗原HAV Ag、HBc Ag及HCV Ag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薄膜表面 ,标本中所含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后 ,加入金标记抗体 ,即可在薄膜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结果 自制的GIFA纸条法检测 64 5份血清标本 ,与ELISA、RIA法作对比 ,符合率分别为 97.4%、96.9%、10 0 .0 1% ,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 2ng/ml、1ng/ml、1ng/ml。 结论 本实验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肝病患者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肝病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探讨与肝癌(HCC)发展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不同肝病患者外周血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ng-2浓度,并分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互关系.结果 肝病患者血Ang-2水平,正常对照组为(17.4±2.6)ng/ml、急性肝炎组为(23.5±6.5)ng/ml、慢性肝炎组为(20.9±7.1)ng/ml,肝硬化组为(25.5±5.8)ng/ml和肝癌组为(40.8±3.5)ng/ml;Ang-2水平随肝病进展呈进行性增加,肝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肝病组(P<0.001),且Ang-2与VEGF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769,P=0.026);如以血Ang-2>35ng/ml为界,肝癌组95%异常,肝硬化组1例异常(2.9%),其他组未见异常,与AFP联检对肝癌具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 Ang-2过表达与肝癌发展密切相关,且有助于肝癌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