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膜荚黄芪苷Ⅰ(ASI)6mg/kg及绵毛黄芪苷(SK)3mg/kg 连续灌胃能对抗环磷酰胺、(60)~Co-γ射线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小鼠淋巴细胞减少、脾脏重量减轻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说明黄芪苷是中药黄芪中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成分之一。此外,ASI 100mg/kg或 SK 50mg/kg 分两次灌胃可明显降低小鼠耗氧量。同量口服可提高小鼠对高温或低温的耐受力,ASI 12mg/kg,SN6mg/kg 连续灌胃可提高小鼠游泳耐力,SK100mg/kg,腹腔注射,并可使大鼠肾上腺内 VtiC 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柚皮苷的抗炎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在小鼠采用腹腔注射乙酸造成急性疼痛、二甲苯导致急性耳肿胀实验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模型,观察柚皮苷的抗炎镇痛作用及量效关系.采用大鼠足跖肿胀(蛋清法)实验,测量足跖肿胀度,分光光度法测量组织PGE2水平.结果:柚皮苷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耳肿胀度和腹腔渗...  相似文献   

3.
瑞香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瑞香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化学诱导剂氧嗪酸钾盐作为尿酸酶抑制剂,小鼠腹腔注射后造成高尿酸血症模型,采用磷钼酸还原法测定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结果:腹腔注射瑞香苷(50,100和200mg/kg)能显著地减少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瑞香苷100mg/kg剂量组作用时间可维持5h。瑞香苷在剂量为200mg/kg时可降低正常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结论:瑞香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具有明显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作用。  相似文献   

4.
龙胆苦苷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秦艽所含龙胆苦苷的抗炎作用。方法 分别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小鼠扭体反应,酵母多糖A、角叉菜胶、制霉菌素致大鼠或小鼠足跖肿胀模型,ig给药,观察龙胆苦苷的抗炎作用。结果 龙胆苦苷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酵母多糖A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但对制霉菌素所致的炎症模型无明显作用。结论 秦艽所含龙胆苦苷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机制涉及对多种炎症介质的抑制。抗炎作用能部分代表秦艽生药的传统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积雪草苷的抗惊厥作用,观察不同剂量积雪草苷对小鼠中枢镇静作用.方法 采用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考察积雪草苷对中枢的镇静催眠作用,采用硝酸士的宁所致小鼠惊厥实验考查积雪草苷的抗惊厥作用.结果 积雪草苷对中枢神经不产生镇静催眠作用;同时使小鼠出现惊厥的时间与死亡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积雪草苷具有良好的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6.
羟基积雪草苷对LPS致小鼠痛觉增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羟基积雪草苷对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诱导痛觉增敏型疼痛的影响,并探讨羟基积雪草苷对髓过氧化物酶(MPO)、白介素-6(IL-6)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度冷丁组、羟基积雪草苷10、20、40mg·kg-1六组,通过腹腔注射LPS100μg·kg-1建立痛阈增敏型疼痛模型,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羟基积雪草苷镇痛效应;通过MPO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组织MPO活性、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6含量的变化.结果:羟基积雪草苷10、20、40mg·kg-1各组明显减少醋酸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痛阈.降低脑组织MPO活性和血浆TNF-α、IL-6含量.结论:MC具有明显镇痛效应,其镇痛效应可能与降低MPO、IL-6和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赤芍总苷对化疗药环磷酰胺(CTX)所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赤芍总苷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除正常组小鼠外,所有小鼠经腹腔注射CTX(100mg/kg),隔天注射1次,第2天开始给予实验组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赤芍总苷[120、240mg/(kg·d)],阳性对照组给予香菇多糖,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0d.所有小鼠均于末次给药12h后处死,测定小鼠体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空斑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赤芍总苷增加免疫抑制小鼠的体重,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B细胞产生抗体能力和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均增强,调节CD4+/CD8+细胞的比例.结论 赤芍总苷具有调节免疫功能,赤芍总苷能促进小鼠免疫功能,具有逆转化疗后小鼠免疫抑制状态的作用,调节免疫系统的失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体内外试验对8-O-乙酰哈巴苷防治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的药效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技术观察8-O-乙酰哈巴苷对B95-8细胞内EBV衣壳抗原(VCA)的抑制作用;采用腹腔注射醋酸(HAc)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检测8-O-乙酰哈巴苷对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和渗出的抑制作用。结果 8-O-乙酰哈巴苷大、中、小剂量组对B95-8细胞内EBV衣壳抗原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8-O-乙酰哈巴苷大、中两个剂量组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结论 8-O-乙酰哈巴苷对EBV感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不仅对EBV衣壳抗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减轻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和渗出现象。  相似文献   

9.
杜仲籽总苷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杜仲籽总苷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方法,研究杜仲籽总苷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光照甩尾法,研究杜仲籽总苷的镇痛作用。结果:杜仲籽总苷的110、220 mg/kg剂量都能明显减少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体积,杜仲籽总苷的55、110、220 mg/kg剂量在给药后4 h左右明显减少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率;杜仲籽总苷的220 mg/kg剂量能显著提高热板和光电引起小鼠的痛阈值,杜仲籽总苷的110、220 mg/kg剂量能显著地减少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结论:杜仲籽总苷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肝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腹腔注射3’-大豆苷元磺酸钠(0.1 mg/kg、0.2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5 g/L,0.02 mL/g),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2)腹腔注射3’-大豆苷元磺酸钠(0.1 mg/kg、0.2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2.5 g/L,0.01 mL/g),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3)连续腹腔注射3’-大豆苷元磺酸钠(0.1 mg/kg、0.2 mg/kg),连续10 d。取肝脏观察小鼠肝脏系数和肝药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变化)含量的影响。结果:(1)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显著加速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入睡时间和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2)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显著加速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入睡时间和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3)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提高小鼠肝药酶含量。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肝药酶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池应用重组链激酶预防猪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重组链激酶 (r SK)在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家猪 12头 ,随机分成SAH对照组和r SK治疗组 ,每组 6头 ,用腰穿枕大池置管 2次注血法制作动物模型 ;第 2次注血后 2 4h ,治疗组经留置导管注入r SK 15mg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两组均行脑脊液 (CSF)引流 ,并测定CSF中氧合血红蛋白 (OxyHb)含量 ;以实验前后脑血管造影和基底动脉 (BA)组织学改变作为脑血管痉挛的判定指标。结果 对照组双侧颈内动脉 (ICA)和BA明显痉挛 (P <0 .0 1) ;BA电镜和组织切片检查有内膜增生、内褶、弹力层断裂等病理改变 ;OxyHb随时间逐渐升高。治疗组总体血管直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A均正常 ;OxyHb随时间逐渐降低。结论 r SK可溶解蛛网膜下腔中的血凝块 ,预防SAH后DC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脂溢性角化病(SK)中C-myc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66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K组皮损区C-myc基因阳性细胞数百分比(21.94±19.45)%与对照组(0%)相比增加(P <0.05);66例SK皮损中有52例C-myc基因表达阳性,对照组中均无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UNEL凋亡检测中SK组的凋亡指数(53.01±31.97)与对照组(33.50±23.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myc基因在SK皮损中阳性细胞百分比与SK皮损中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myc基因参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发展,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细胞凋亡有所增加。该结果对研究其发病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和丁酸钠(NaB)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ELISA法、流式细胞仪及PT-PCR方法测定分析不同浓度TSA和NaB处理的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凋亡、端粒酶活性和人端粒酶RNA(hTERC)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水平。结果TSA和NaB对SK-OV-3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TSA及NaB诱导SK-OV-3细胞凋亡,凋亡随药物剂量加大而增强。TSA及NaB不抑制端粒酶活性和hTERC及hTERT。结论TSA及NaB通过诱导SK-OV-3细胞凋亡,抑制SK-OV-3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急诊科比较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三组,UK组222例,SK组205例,r-tPA组201例。给予三种溶栓药物静脉输入,观察血管再通的临床指标,同时观察有无出血、心衰、休克等并发症。结果三组的再通率分别为:r-tPA组为81.3%,SK组为66.1%,UK组为58.7%。而病死率则反之,即r-tPA组为8.7%,SK组为9·2%,UK组为10.3%。r-tPA组重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SK组和UK组(6.2%,1.5%,0.6%),而轻度出血以SK组和UK组多见。血管再通后,病死率、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再缺血等并发症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结论r-tPA再通率高,溶栓疗效好。但对高血压及老年患者应慎重,以防重度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核非编码RNA 7SK在胚胎干细胞(ESCs)增殖中的作用,为原始侏儒症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靶点。方法 利用CRISPR/Cas9系统转染ESCs,通过PCR产物测序和甘油梯度分析鉴定每个单克隆细胞系获得7SK 128-179 突变体。使用慢病毒系统敲除CDK9,然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敲除效率和相关通路蛋白的变化。结果 CRISPR/Cas9系统转染后,ESCs中出现128-179 nt缺失突变的7SK,该突变导致ESCs增殖缺陷。7SK 128-179 nt突变的ESCs中LARP7和CDC6的蛋白水平显著下调,通过干预CDK9的活性发现7SK对ESCs增殖的调控作用依赖于CDK9的活性。结论 7SK 128-179 nt截短体可通过下调 CDC6 严重影响ESCs的增殖,且这一过程依赖于CDK9活性,提示7SK截短突变可作为侏儒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组链激酶 (r SK)经侧脑室给药 ,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的作用。方法 选取家猪 12头 ,随机均分成SAH对照组和r SK治疗组 ,经腰穿枕大池置管 2次注血法制作SAH动物模型 ;第 2次注备后 2 4h ,治疗组经侧脑室在 2 4h内 ,连续 3次注入r SK ,5mg/次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两组均经腰穿留置管行脑脊液 (CSF)引流 ,并测定CSF中氧合血红蛋白 (OxyHb)含量 ;以实验前后脑血管造影和基底动脉 (BA)组织学改变作为脑血管痉挛的判定指标。结果 对照组双侧颈内动脉 (ICA)和BA明显痉挛(P <0 .0 1) ;BA电镜和组织切片检查有内膜增生、内褶、弹力层断裂等病理改变 ;OxyHb随时间逐渐升高。治疗组总体血管直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A均正常 ;OxyHb随时间逐渐降低。结论 经侧脑室短期重复给予r SK并CSF引流 ,有较好的预防SAH后DC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r-SK静脉溶栓治疗20例AMI患者,观察其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r-SK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75%;轻度出血发生率为5%,低血压(可在短期内纠正)发生率为15%;5周内住院病死率为10%。结论:r-SK静脉溶栓治疗AMI疗效明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小剂量氯胺酮对舒芬太尼皮下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行腰椎内固定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F组)和试验组(SK1、SK2、SK3组).术毕即刻分别持续皮下输注舒芬太尼0.5 ng·kg-1·min-1+氯胺酮0、0.5、1.0、2.0 ug·kg^-1·min^-1.比较术后舒芬太尼用量、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SK1、SK2、SK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VAS评分均低于SF组(P〈O.05或P〈0.01),且SK3组低于SK1、SK2组(P〈0.01),SK2组亦低于SK1组(P〈0.01).SK2、SK3组在术后不同时段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SF、SK1组,且SK3组低于SK2组(P〈0.01).SK3组发生嗜睡、做梦、复视等精神副作用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能够增强术后舒芬太尼皮下镇痛的效果,降低舒芬太尼需求量.推荐氯胺酮辅助舒芬太尼皮下镇痛的剂量以0.5~1.0 ug·kg^-1·min^-1为宜.  相似文献   

19.
碳酸氢钠等化合物对小鼠河豚毒素急性中毒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碳酸氢钠等化合物对小鼠河豚毒素急性中毒的拮抗作用。方法 :用小鼠死亡时间评价碳酸氢钠等 5种化合物拮抗河豚毒素效果。结果 :碳酸氢钠和氢溴酸东莨菪碱对河豚毒素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可使小鼠 10 0 %或 80 %存活 (P <0 .0 1)。碳酸氢钠拮抗效果比氢溴酸东莨菪碱明显。阿托品和半胱氨酸没有明显效果。结论 :碳酸氢钠和氢溴酸东莨菪碱可试用于河豚毒素中毒的抢救  相似文献   

20.
用WCG无血培养基与skirrow(以下简称SK)培养基,同时进行已知幽门螺旋菌(Hp)的培养及胃活检标本中Hp的分离试验。结果表明:32株已知菌在WCG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比SK上生长的丰茂,特点明显,菌体形态及生化反应和耐受试验一致。65份胃活检标本用WCG分离阳性者41例,阳性率为63.1%,用SK分离阳性者39例,阳性率60.0%,分离阳性率WCG与SK无明显差异(X2=0.13,P>0.05)。实验证明WCG无血培养基可代替含血培养基用于Hp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