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目的】探讨EB病毒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 ,及其对鼻咽癌筛查策略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性方法对中山市 1986 - 1987年鼻咽癌首次筛查EB病毒抗体阴性人群 (385 5 0人 )随访 12年的资料以及首次筛查阳性人群 (2 92 1人 )随访 7年的资料进行比较 ,观察上述人群EB病毒VCA/IGA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鼻咽癌发病的关系。【结果】EB病毒抗体VCA/IGA阴性队列每年都有一定的转阳率 (2 2 8% ) ,其头 3年鼻咽癌发病风险仅为一般人群的 11%左右 ,以后逐渐增加 ,但仍低于一般人群 ;与阴性队列比较 ,阳性队列鼻咽癌发病风险高 ,相对危险度达 2 3 2 2倍 (P <0 0 5 )。【结论】VCA/IGA阴性人群有一定比例可转为阳性 ;VCA/IGA阴性队列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鼻咽癌发病较一般人群及阳性人群低 ;EB病毒可能是鼻咽癌发病因素 ,EB病毒检测可预测鼻咽癌发生风险 ,通过抑制EB病毒活性可能达到预防鼻咽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EB病毒感染是鼻咽癌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而人种、外界致癌因素暴露、个体易感基因等其他共同致病因子在鼻咽癌发生中亦起到重要作用。已知的与个体鼻咽癌易感性相关的基因包括:免疫相关基因、代谢酶基因、DNA修复基因等。本篇综述将论述近年来已有的关于鼻咽癌基因易感性的研究,总结这一领域存在的缺陷,以期指导鼻咽癌易感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清中EB病毒DNA的分布及其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24例鼻咽癌患者(实验组)及10例头颈部其它部位肿瘤(对照组-1)和1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对照组-2)外周血白细胞及血清中EB病毒的DNA.同时采用免疫酶法检测以上各组患者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的效价.结果发现实验组中10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DNA为阳性,阳性率为41.67%(10/24).对照组-1阳性率为10%(1/10),对照组-2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EB病毒DNA均为阴性.实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以上三组患者血清中EB病毒DNA均为阴性,三组间无差异.实验组VCA-IgA与对照组-1,对照组-2分别比较阳性率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些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可检测出EB病毒DNA.血清中未能检测出EB病毒DNA.鼻咽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的存在与血清VCA-IgA的效价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广州地区鼻咽癌组织EB病毒LMP1基因N-末端区Xho Ⅰ酶切位点的丢失,探讨LMP1基因变异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新鲜活检标本63例以及EB病毒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10例。采用QLAamp DNA Mini Kit和qlaAMP DNA Blood Mini Kit分别抽取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应用巢式PCR扩增EB病毒LMP1基因的N-末端区,并用Xho 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采用四色荧光末端终止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0例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EB病毒LMP1基因N-末端区均未见Xho Ⅰ酶切位点的丢失。63例鼻咽癌组织中有50例(79%)出现Xho Ⅰ酶切位点的丢失(Xho Ⅰ--loss),4例(6%)为Xho Ⅰ酶切住点部分丢失,只有9例(14%)未见Xho Ⅰ酶切住点的丢失(wt--Xho Ⅰ)。除了Xho Ⅰ酶切住点的丢失(nt:169423~169428;GAGCTC→GA[T] CTC)外,还发现4个错义点突变。结论:广州地区EB病毒健康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所携带的EB病毒LMP1基因为wt--Xho Ⅰ,而在鼻咽癌组织中主要为Xho Ⅰ—loss。因此,我们认为EB病毒LMP1基因N-末端区Xho Ⅰ酶切住点的丢失和其他的错义点突变可能是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鼻咽癌相关基因osteopontin SNP rs2728127和rs34527305对鼻咽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PCR技术,对264例广西百色地区鼻咽癌患者和264例健康对照者的osteopontin基因SNP rs2728127和rs34527305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广西百色地区人群rs2728127和rs345273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其他地区人群的差异,分析rs2728127和rs34527305对鼻咽癌易感性的影响。结果广西百色地区人群osteopontin基因SNP rs2728127和rs345273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北京、越南胡志明、日本东京[除rs34527305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北京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秘鲁利马和芬兰地区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病例组rs2728127和rs345273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携带GA单倍型的个体相比携带AA单倍型个体罹患鼻咽癌的风险更低(OR=0.69,95%CI=0.48~0.96,P=0.038)。结论在广西百色地区人群中,osteopontin基因SNP rs2728127和rs345273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可能与鼻咽癌的易感性无关,但是其GA单倍型可能降低鼻咽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EB病毒潜伏膜蛋白1 (LMP1) 远端启动子L1-TR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突变情况并探讨突变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扩增出B95.8细胞和新鲜鼻咽癌组织细胞中EB病毒(EBV)的L1-TR片段,并测序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构建含原型和突变型L1-TR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分别转染HaCat细胞、B95.8细胞和C666-1细胞,比较两种启动子的活性。【结果】 和B95.8原型比较,鼻咽癌组织中的EB病毒L1-TR启动子区域有多处缺失。插入和点突变,且启动子活性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LMP1启动子 L1-TR的活性与B95.8原型相比明显降低,这在EB病毒的免疫逃避机制中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MxA基因-8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方法进行MxA基因-8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SNP)分型。【结果】我国汉族人群MxA基因-88位点的GG、GT、TT基因型构成分别为47.3%、43.5%和9.2%,与越南和日本的基因型构成无差别(χ2=1.56,P=0.816)。同时,该位点的G和T等位基因构成分别为69%和31%,与越南和日本的人群该位点的等位基因构成相近(χ2=0.49,P=0.783)。【结论】我国汉族人群MxA基因-8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其他民族可能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基因(Calpain-10,CAPN-1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3、SNP19与2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设计,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RFLP)等分子遗传学方法,在随机抽取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7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对照中检测多态性候选基因;通过Case-Control比较,统计分析这些基因多态性在2型糖尿病人群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这些基因多态性与安徽省铜陵地区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关联性。结果:①同对照组相比,SNP43的G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显著升高(82.0%vs72.2%,P<0.05).GG基因型频率(73.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55.6%)。G等位基因和GG基因型在两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NP19基因频率在上述两组中的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但是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频率分布却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Calpain-10基因SNP43位点G等位基因直接或间接与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②未发现CAPN-10基因SNP19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相关,但是SNP19等位基因Allele1和Allele2却显示可能直接或间接决定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UGT28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的方法鉴定不同人群UGT28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研究对象包括鼻咽癌高发区广东地区的170例鼻咽癌患者(96例血标本和74例组织标本)和96例健康对照(血标本),鼻咽癌低发区河南及山西的各96例健康对照(血标本).观察UGT28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在中国鼻咽癌高发区和低发区人群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UGT28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危险性的相关关系。【结果】①UGT2817基因的纯合缺失型(del/del)在中国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均较高(广东健康人群,67.5%;广东鼻咽癌患者,62.9%;河南健康人群,58.2%;山西健康人群,66.3%),且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远远高于非洲和高加索人群(约10%)。②UGT2817的各基因型和鼻咽癌之间的危险性分析结果显示UGT2817基因的各基因型均不会增加鼻咽癌发病的危险性(del/ins:OR=1.693,95%CI=0.636-4.503;del/de/:OR=1.132,95%CI=0.490-2.616;del/del+del/ins:OR=1.253,95%CI=0.551-2.847)。【结论】①UGT28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可能与种族密切相关,②UGT28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的发病未见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毛细管扩张症突变(ATM)基因变异与多种肿瘤发生相关,但对ATM基因与鼻咽癌易感性研究报道较少。选择ATM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89037,观察其多态性与广东鼻咽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对176名广东鼻咽癌患者和202名对照人群DNA标本rs189037位点进行扩增、纯化及测序,再进行人群相关性分析。结果 rs189037 G>A,其中杂合型G/A基因型频率在鼻咽癌患者及对照人群中分别为50%(88/176),47.5%(96/202);纯合突变型A/A基因型频率在鼻咽癌患者及对照人群中分别为15.3%(27/176),18.3%(37/202),经统计分析,G/A和A/A这两种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OR=1.022,95%CI=0.668-1.564),进一步行年龄分层及性别分层,各两组间仍无明显差异。结论 ATM基因启动子区rs189037位点多态性在鼻咽癌患者和对照人群中基因型频率差别很小,推测其与中国广东地区鼻咽癌易感性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stathmin表达抑制的鼻咽癌细胞系,为stathmin在鼻咽癌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合成stathmin特异性干扰DNA片段,将合成的干扰DNA片段克隆到siRNA质粒表达载体pGenesil-1.1,载体导入JM109菌株进行扩增,酶切和测序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鉴定.应用脂质体将质粒表达载体转入鼻咽癌5-8F细胞,采用G418进行筛选;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athmin表达.结果 酶切和测序分析证实,插入siRNA质粒表达载体中的stathmin干扰DNA片段的序列和方向正确.表达分析表明,构建的stathmin特异性siRNA质粒表达载体能有效沉默stathmin在鼻咽癌5-8F细胞中的表达.结论 sathmin表达抑制的鼻咽癌细胞系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分析早期鼻咽癌的基因甲基化状态,初步构建早期鼻咽癌的基因甲基化谱?【方法】 收集I期(T1N0M0)鼻咽癌石蜡标本及炎性增生性鼻咽组织各4例,分别提取DNA,富集两组样品基因组甲基化片段后采用甲基化芯片(NimbleGen)对两组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对杂交信号进行扫描及初步数据处理,分析并筛选出两组标本的差异甲基化基因?【结果】 4例鼻咽癌石蜡标本中均出现甲基化的基因数目为1 134个,而4例炎性增生性鼻咽组织中均出现甲基化的基因有2 091个,4例鼻咽癌标本全部发生甲基化但4例炎性增生性鼻咽组织全未发生甲基化的基因有218个,提示此218个基因可能为早期鼻咽癌患者的甲基化基因谱?另外,4例鼻咽癌标本全未发生甲基化而4例炎性增生性鼻咽组织全部发生甲基化的基因数目为1 558个?【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早期鼻咽癌的基因甲基化谱,为进一步建立更为精确的甲基化谱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寻找鼻咽癌新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对甲状腺的影响。方法收集43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资料,观察其甲状腺体积及激素水平变化,记录引起甲状腺损伤时的放疗剂量。结果患者放疗后甲状腺体积缩小,FT3及FT4水平降低,较放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FT3及FT4水平降低,于放疗后12个月开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有所回升,TSH则持续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FT3及FT4水平变化的放疗剂量为4 500 cGy,引起TSH水平变化的放疗剂量为5 500 cGy。结论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可对甲状腺造成损伤,放疗剂量阈值在4 500~5 500 cGy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上调CXCR4表达促进鼻咽癌低转移细胞株6-10B迁徙的机制。【方法】 加入不同浓度的ET-1以及同时加入SDF-1α处理6-10B细胞,趋化实验检测ET-1对6-10B细胞迁徙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T-1上调后CXCR4在基因以及蛋白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用特异性的ETAR抑制剂或者PI3K/AKT/mTOR或MARK1/ERK1/2抑制剂预处理6-10细胞后,ET-1对CXCR4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ET-1处理后,PI3K/AKT/mTOR以及MARK1/ERK1/2信号通路中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趋化实验显示6-10B细胞丧失对SDF-1α的趋化能力,但不同浓度的ET-1刺激后6-10B细胞对SDF-1α的迁徙能力明显增强(P < 0.05),10 nmol/L ET-1的作用最明显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ET-1处理6-10B细胞后,ET-1在基因以及蛋白的水平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地上调CXCR4的表达用特异性的内皮素受体A(ETAR)抑制剂或者PI3K/AKT/mTOR或MARK1/ERK1/2通路的抑制剂,能够明显抑制ET-1对CXCR4表达的上调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T-1能激活PI3K/AKT/mTOR及MAPK1/ERK1/2信号通路。【结论】 ET-1能上调6-10B细胞功能性CXCR4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能明显增强6-10B细胞对SDF-1α的迁徙能力CXCR4的上调主要是通过ETAR介导,激活PI3K/AKT/mTOR和MAPK1/ERK1/2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一种高效稳定分离、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方法。【方法】取材脐带20条,获得Wharton’s Jelly组织,分别用酶联合消化法(12例)和酶序贯消化法(8例)来分离、提取hUC-MSCs,比较两种方法分离hUC-MSCs的成功率、原代培养时间及获得的细胞数量;利用低糖DMEM(LG-DMEM)完全培养基和LD-Mesen培养基(MesenPro RSTM与LG-DMEM的混合培养基)分别培养hUC-MSCs,比较两种培养体系的扩增效率。对所获取细胞的免疫表型以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并诱导成脂、成骨分化验证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 酶联合消化法和酶序贯消化法成功率分别为100%(12/12)和12.5%(1/8),二者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1.03×10-4),前者原代培养平均时间为(14.17±1.14)d,获得细胞(1.30±0.14)×106个。2×105个hUC-MSCs用LD-Mesen和LG-DMEM两种体系培养12d后,扩增所得的细胞数分别为(14.86±0.08)×106和(5.08±0.08)×106,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1.38×10-8)。hUC-MSCs高表达CD73、CD105、CD90、CD29、CD44,不表达CD31、CD34、CD45、HLA-DR;并可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结论】 酶联合消化Wharton’s Jelly组织并以LD-Mesen体系进行扩增可高效获取hUC-MSCs,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应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采用EB病毒BamHI-W片段为探针,检测了湘南地区正常鼻咽粘膜、鼻咽低分化鳞癌和未分化癌,高分化和中分化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鳞癌,颈淋巴结其它部位转移癌及鼻咽临近区恶性肿瘤标本。EBVDNA阳性例数分别为0/10个,24/26个,2/7个,6/6个,0/4个和4/24个。同时,对上述病例进行血清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检测,低分化鳞癌和未分化癌阳性例数为23/26个,与EBVDNA检测结果一致,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具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1)湘南地区鼻咽癌的发生中EBV感染起非常重要作用,EB病毒与鼻咽低分化鳞癌及未分化癌关系密切。(2)血清EBV壳抗原IgA抗体检测可作为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有效监测指标。(3)在颈部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中有EBVDNA片段的检出,对确定鼻咽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珠海市鼻咽癌放疗后5年生存随访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随访珠海市2003年3月-2005年3月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计算5年生存率和5年无局部复发率(FLF)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FDM),评价珠海市鼻咽癌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满5年患者154例, UICC/AJCC 2002分期Ⅰ、Ⅱ、Ⅲ和Ⅳ期分别为12、40、82和20例,随访60~84个月,接受根治性放疗后的5年随访资料纳入研究, 以生存率、无鼻咽局部复发生存率和FDM为预后指标, 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比较影响鼻咽癌生存、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因素。【结果】5年随访生存率:第1年98%,第3年88% ,第5年79%;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85.1%;5年FDM为88.31%。全组患者远期放疗不良反应均不明显。根据现有数据的Cox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的早晚仍然是影响5年生存率最明显的因素。【结论】珠海市2003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鼻咽同期化放疗后患者,在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FDM以及在远期副反应的控制方面,均达到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崔瑞洁   《中国医学工程》2010,(2):101-101,103
目的观察金因肽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的保护效果。方法将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从放疗第1d开始至放疗结束给予金因肽外喷放疗部位。结果观察组放疗皮肤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因肽保护鼻咽癌患者放射野皮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携带α-地中海贫血1基因发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杂合子携带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1基因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反向点杂交法检测β-地贫基因。采用跨越缺失区断裂点PCR法检测α-地贫1基因。【结果】在500例β-地贫杂合子DNA标本中,共检出43例合并α-地贫1,检出率为8.6%。【结论】广东地区β-地贫杂合子中合并α-地贫1的发生率为8.6%,在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两种推量放疗的剂量学分析对比,探讨伽玛刀推量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局部晚期(T3T4期)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配到伽玛刀推量组(研究组)和三维适形(3D-CRT)推量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相同方式的常规外照射,鼻咽部剂量为70 Gy后,针对鼻咽原发灶进行推量治疗,研究组用伽玛刀推量治疗6~10 Gy,对照组用3D-CRT推量治疗6~10 Gy.比较两种推量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中肿瘤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最小受量(Dmin),最大受量(Dmax),平均受量(Dmean).结果 放疗后3个月和6个月,研究组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7.5%和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和67.5%(P<0.01和P<0.005),可能与研究组靶区Dmax和Dmean均大于对照组(P<0.01)有关;研究组失眠的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P <0.01),可能与研究组颞叶的Dmax和Dmean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有关;研究组放射性中耳炎为15.0%,低于对照组的35.0%(P <0.05),可能与研究组鼓室Dmax和Dmea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关;研究组颞颌关节Dmax和Dmean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伽玛刀推量治疗在剂量学、提高肿瘤局部完全消退率和正常组织保护等方面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