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八邪穴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上肢肿痛为主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上肢关节肿痛为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予电针八邪穴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对照组27例单纯给予来氟米特片抗风湿治疗;45 d后通过观察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健康评估量表(HAQ指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电针八邪穴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上肢肿痛为主的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来氟米特,且预后佳,值得临床重视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与联用羟氟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联合甲氨蝶呤组及联合羟氯喹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前后临床、实验室及放射学的改变。结果 3组治疗结束后,关节肿胀明显改善,关节疼痛数明显减少,晨僵时间显著缩短,其中联合甲氨蝶呤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而且在阻止关节侵蚀及sharp积分方面也优于其他2组。3组患者在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标方面差异不大。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及阻止关节损害方面优于来氟米特联合羟氯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合来氟米特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接诊的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除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规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拟通络除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后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障碍指数、晨僵指数、RF、ESR、CRP等类风湿关节炎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P0.01);2组治疗后均能显著性降低RF、ESR、CRP水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络除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单用99 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 Tc-MDP)及甲氨蝶呤(MTX)分别联合99 Tc-MDP、来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并观察各组副作用.方法 120 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4 组,分别予以99 Tc-MDP、MTX 联合99 Tc-MDP、MTX 联合来氟米特、MTX 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90 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治疗后90 d 进行DAS28 评分,观察其分值变化以判断疗效,并观察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0 d 后,单用99 Tc-MDP 组与MTX 联合99 Tc-MDP 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MTX 联合来氟米特组及MTX 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组(P <0.05).治疗90 d后,四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MTX 联合来氟米特组及MTX 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组治疗30 d 与治疗90 d 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用或合用99 Tc-MDP 比MTX 联合来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副作用均少.结论 MTX 联合99 Tc-MDP 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起效快,副作用少,为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6.
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方法】将60例PNS患者随机分为来氟米特组(强的松 来氟米特)和单用强的松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来氟米特组近期缓解率为80%,明显优于单用激素组(47.3%),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白细胞、肝功能和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来氟米特治疗PNS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同时具有副作用较小的特点,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MTX)及雷公藤多甙方案(TMP方案)和MTX联合来氟米特方案(ML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1987年诊断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TMP方案选择使用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甙;ML方案选择使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评估2组治疗4、12周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第4、12周的ACR20、ACR50、ACR70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4、12周后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数、晨僵、血沉、CRP、VAS等指标较用药前显著改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肝功能损害为主。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甙能够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来氟米特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方法计算机检索ACP Journal Club、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2期)、MEDLINE(1990~2007.4),查寻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并对所获证据进行质量评价,进而应用于本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结果现有A级证据表明,来氟米特可改善关节疼痛、肿胀、患者及医生总体评价、患者功能残疾自我评价、血沉、CRP和晨僵时间,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与甲氨蝶呤相当,但甲氨蝶呤治疗总费用较低。对甲氨蝶呤治疗无效的患者,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用可提高疗效,并节约成本。结合医生经验及患者意愿,对患者采用甲氨蝶呤20rag/周治疗6个月后效果不佳,改用来氟米特10mg/d和甲氨蝶呤20mg/周联合治疗3个月后,患者关节肿痛明显好转,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现有A级证据表明联用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能有效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症状。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188-2189
对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予以评析。抽取收治的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单一组和双重组,各30例,单一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双重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双重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单一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双重组总有效率大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单一组(P0.05)。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可在获得理想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RA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同时给予依那西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积分、关节肿胀积分、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手部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依那西普相比,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RA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范利  杨坚  张颖  刘功亮 《中国康复》2017,32(1):10-12
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偏瘫肢体综合运动疗法、作业治疗、ADL训练以及传统物理因子治疗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配合偏瘫上肢等速肌力训练。干预前后分别使用BIODEX system-3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NRS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来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肌张力及疼痛。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肩屈伸生物力学指标、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NRS疼痛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肌张力均较前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可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屈伸肌力,且不会加剧肌肉痉挛和肩关节疼痛,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编的棍棒操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脑卒中早期上肢处于Brunnstrom Ⅰ~Ⅲ级,同时未出现肩痛、手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棍棒操,30 d 为1 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 个疗程后肩痛的发生率、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 个疗程后观察组肩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评分、AD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编的棍棒操能降低脑卒中后患者肩痛的发生,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功能,最终提高患者ADL,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何斌  张超 《中国康复》2018,33(3):218-22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肘关节脱位保守治疗后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肘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及石膏绷带外固定的患者随机分为ESWT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每天进行相同的肘关节及上肢功能康复治疗,ESW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上肢及手功能DASH问卷(DASH)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的肘关节AROM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ESWT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及DASH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且ESWT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上肢功能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肘关节脱位保守治疗后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及上肢功能,同时有效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中应用手套式上肢固定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意识不清、小儿及手术中的患者输液过程中的肢体固定问题。方法:用白棉布、尼龙塔扣、夹板、护腕制成中单式固定带,将手术中及意识障碍不能配合输液的患者共201例,随机分成两且,使用该固定带固定上肢进行输液的为研究组,采用其他方法固定为对照组,结果:使用手套式上肢固定带静脉输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液用手套式上肢固定带可提高输液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白芍总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比较白芍总苷与萘丁美酮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6 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白芍总苷治疗组 (A组 )和萘丁美酮对照组 (B组 )各 30例 ,对 2组治疗前、治疗 6周后的患膝疼痛程度、关节压痛度、下肢日常活动能力及医、患双方对病情的评价等 5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 6周后 2组症状均有减轻 (P <0 .0 1) ,A组在缓解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方面明显优于B组 (P <0 .0 1)。结论 :白芍总苷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有较好而稳定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制芒硝袋外敷联合揿针治疗跟骨骨折早期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单倒跟骨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效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一般骨伤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自制芒硝袋患处外敷消肿联合相应穴位揿针埋针止痛治疗。干预1周,比较健、恋肢经内外蹀及跟骨结节的周径差、疼痛数字评分、皱褶征出现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皮肤出现皱裙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自制芒硝袋外敷联合揿针治疗能缓解跟骨粉碎性骨折早物肿胀、疼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7.
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偏瘫肩痛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和防治偏瘫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肩痛组两次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3.55±2.12、37.36±2.55(P<0.05);对照肩痛组为24.36±2.54、26.37±2.51(P>0.05),非肩痛组为25.34±2.44、48.67±2.41(P<0.05);25.78±2.31、40.11±3.30(P<0.05),入组时评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后肩痛组和非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及康复肩痛组和对照肩痛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肩痛的出现严重阻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偏瘫肩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站立数字作业治疗(OT)对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均进行为期4周、每周5d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揿针治疗,主穴取患侧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配穴取合谷、中渚、后溪,留针4h后取下,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站立数字OT训练,20 min/次,1次/d。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肩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揿针联合站立数字OT训练可有效减轻卒中后肩痛患者的肩部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外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颈肩背疼痛及上肢放射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外治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15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外治能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颈肩背疼痛及上肢放射性疼痛,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噱锁韧带重建术对疗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单纯喙肩韧带转位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噱锁韧带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上肢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噱锁韧带重建术治疗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有利于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改善其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