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肛手术与开腹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2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开腹保肛手术组(对照组)27组和腹腔镜保肛手术组(观察组)35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标本肿瘤学情况及术后半年的肛门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腹腔局部转移、输尿管损伤和排尿功能障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块平均直径、长度和肿块下缘距远切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等肿瘤学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肛门完全失禁,且术后6个月KIRWAN标准肛门控便能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肛低位直肠癌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且能达到与开腹保肛低位直肠癌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6例行腹腔镜ISR术和38例行开腹ISR术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正常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率及肛门功能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正常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排便困难、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471-147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收集直肠癌患者120例,利用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70例,常规开腹治疗(开腹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标本长度、切除标本肿瘤下缘距下切缘的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标本肿瘤下缘距下切缘的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早期卵巢肿瘤分期探查术中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行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的早期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失血量、淋巴结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6、24、48 h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输血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2组手术中切除淋巴结的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可成功完成早期卵巢肿瘤分期探查术,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对照研究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施行的完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术21例及同期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术2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完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48h引流量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前者肠道功能恢复较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完全腹腔镜组比腹腔镜辅助组缩短(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远切缘距癌肿病灶边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目,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比较,手术耗材费减少(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可达到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吻合保肛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效果,且完全腹腔镜组具有美观、肠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25例(实验组),并依据性别、年龄、肿瘤大小、Dukes 分期、病理分型等条件,收集同期相似的25例开腹直肠癌手术病例(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变肠段切除长度、肿瘤下缘与切缘的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平均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切除标本的切缘都是阴性。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具有手术视野广,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73例患者中,35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手术(腹腔镜组),38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开腹手术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切口长度、出血量等。结果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P0.05),而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当代医学》2011,17(22):84-84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将收治的139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76例和观察组(腹腔镜组)63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术后切口长度、术后VSA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低位直肠癌TME保肛术安全可行,其创伤小、出血少、保肛率高、术后恢复快,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9.
熊瑱 《微创医学》2021,(1):96-98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46)与开腹组(n = 42),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开腹组行传统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6-06~2011-12期间218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及127例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并针对手术方法、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标本远切端长度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的近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标本近切端长度、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可行、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立业  张超  余佩武  曾冬竹  甘露  李艳  刘涛 《重庆医学》2008,37(15):1646-1648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LS)和开腹(OS)直肠癌根治术后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221例)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切缘病理学检查、并发症发生率、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差别.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175min,OS:146min,P<0.05),在清除淋巴结数目(LS:17个,OS:16个,P>0.05)、切缘阳性率(LS:1.4%,OS:2.7%,P>0.05)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失血量(LS:175mL,OS:146mL,P<0.05)和术后并发症(LS:17.8%,OS:22.6%,P<0.05)方面,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的恢复饮食时间、住院天数较开腹组明显缩短.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减少手术失血量、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较开腹组有着明显的优势,近期疗效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3种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3种方法早期临床效果和卫生经济学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2—8月收治的中、高位直肠癌病人按自愿的原则分为3组,全腹腔镜手术组14例,腹腔镜辅助组15例,开腹手术组20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卫生经济学情况。结果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3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清除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腹腔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开腹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H=10.508~33.487,P<0.05);全腹腔镜组手术费用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腹腔镜辅助组和开腹手术组(H=42.333,u=4.587、4.909,P<0.01),腹腔镜辅助组和开腹组医疗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能达到与全腹腔镜手术相同的效果,但其医疗总费用少于全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患者,其中甲组(传统组)行开腹保肛手术30例,乙组(腔镜组)行腹腔镜保肛手术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且术前病理诊断明确为直肠癌的患者。腹腔镜手术组为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36例;开腹手术组为接受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5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明显低于开腹组,切口感染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显著低开腹手术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等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手术方法,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腹腔镜联合开腹切口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可行性。方法:选用我院低位直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腹腔镜联合开腹切口手术,对照组43例采用开腹手术。分析对比两组手术的根治性、安全性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状发生,无手术死亡发生,手术切除标本情况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略短,约0.02cm,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相比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下联合开腹切口手术治疗地位直肠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保肛率高等优点,该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疗效,以探讨腹腔镜及相关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位直肠癌28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无中转开腹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5±42)min,手术切除淋巴结2~27枚,术后住院时间7~21天,术后病理检查示远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各1例,短期影响排便功能2例。平均随访时间(22±14)个月,随访中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2例,术后死亡3例,3年生存率89.2%。结论: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安全可行,且能达到和开腹手术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探讨应用常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近期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 选取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5月—2016年12月收纳的6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组,常规开腹手术组30例采用常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30例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记录2组患者各自术中情况、术后排气、导尿管留置时间等近期疗效指标,记录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并追踪患者5年生存率。 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开腹手术组,早期进行下床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进食流质时间均早于开腹手术组,切口长度短,术后疼痛感评分低于开腹手术组,但住院费用较高,手术时间较长,常规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组直肠癌手术患者近期疗效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腹腔镜组并发症更低,安全性高(P<0.05)。 结论 腹腔镜治疗直肠癌手术根治疗效显著,手术近期疗效优于常规开腹手术,肿瘤根治率较高,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患者可尽早进行下床活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手术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张建莹 《吉林医学》2012,33(30):6516-65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两组分别采取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输血例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两组各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安全可行,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宋永安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48-50+5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6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腹胀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年、5年无瘤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标本切除长度及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及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效果与开腹手术一致,但创伤更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可作为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09月于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20例和开腹手术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结果从术中出血量、低位直肠癌保肛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导尿、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尤其在低位直肠保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