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正常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探讨NF-κB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白内障术中60例6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前囊膜组织(白内障组),选取正常供体5例10眼的透明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取白内障组30眼标本和正常对照组5眼标本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p65蛋白在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另外白内障组30例标本及正常对照组的5例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NF-κBp65mRNA在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正常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可见NF-κBp65蛋白的弱阳性表达,以细胞质为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F-κBp65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白内障组NF-κBp65吸光度(A)值为0.1658±0.022,正常对照组为0.2889±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09,P〈0.05)。白内障组NF-κBp65mRNA表达量为1.454±0.081,正常对照组为0.951±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683,P〈0.05)。结论 NF-κB表达水平的升高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密切相关,其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背景 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移行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RPE细胞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数生长期原代培养的第4代兔RPE细胞进行实验,在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1、1.0和10.0 μg/L的IL-1β作用于细胞24 h,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筛选IL-1β最佳质量浓度.将培养的RPE细胞分为IL-1β组和姜黄素+IL-1β组,分别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1.0 μg/L IL-1β和1.0μg/L IL-1β联合10 μg/ml姜黄素作用于细胞24、48和72 h,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的细胞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计算进入损伤区的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的移行能力;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各组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中核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p65、IκB-α和COX-2在各组RPE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 结果 初分离的兔RPE细胞呈球形,细胞中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第4代细胞色素颗粒明显减少,接近融合的细胞形态为长梭形,呈拉网状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AE1/AE3)在细胞质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在培养24、48和72 h移行的细胞数分别为(31.93±1.21)、(36.27±2.50)和(38.33±2.40)个,IL-1β组分别为(45.73±2.30)、(71.13±1.92)和(80.60±1.71)个,而姜黄素+IL-1β组分别为(13.13±2.20)、(14.93±1.10)和(12.60±1.51)个,各时间点IL-1β组细胞移行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姜黄素+IL-1β组移行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质量浓度为1.0 μg/L时,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达峰,以1.0 μg/L IL-1β的剂量进行后续实验.细胞培养后24、48和72 h,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作用于细胞后48 h,细胞中NF-κB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IL-1β组相比,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组药物作用于细胞后48 h细胞中IκB-α降至最低,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值均明显高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细胞染色结果显示,IL-1β组RPE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NF-κBp65呈强阳性表达,对照组表达较弱,姜黄素+ IL-1β组细胞中NF-κBp65的表达强度较IL-1β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的细胞质中IκB-α表达强度明显减弱,而COX-2表达明显增强;与IL-1β组比较,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表达明显增强,而COX-2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IL-1β引起的兔RPE细胞的移行,IL-1β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刺激细胞中COX-2的表达,姜黄素可通过阻断这一途径而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大鼠糖尿病早期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24只)和糖尿病造模动物组(DM组,86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糖尿病模型,取成模的72只大鼠随机分为2周、4周、12周和20周组,每组各18只.到上述各时间点后分别取DM组大鼠6只和NC组大鼠2只并处死,免疫印记法观察NF-κB蛋白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F-κB在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和血管的表达.结果 NC组正常大鼠视网膜中NF-κB p65的蛋白质水平非常低,为17.72±8.57,DM组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NF-κB p65蛋白质表达为38.45±12.37,并随时间的延长其表达增加,4周时的免疫印记反应强度最高为89.41±19.79,各时间点蛋白质表达比NC组明显增强(均为Jp<0.01).DM组大鼠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视网膜表层血管即散在出现NF-κB阳性染色颗粒,4周时在视网膜内核层及内核层血管均出现NF-κB阳性染色细胞,为胞核染色,并随着病程的延长,12周时在视网膜表面血管、内核层、内核层血管和外丛状层均出现大量阳性染色细胞;NC组大鼠视网膜血管铺片没有NF-κB表达.DM组大鼠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视网膜血管壁出现散在NF-κB阳性染色颗粒,以后随病程延长,NF-κB阳性细胞逐渐增多,12周时最多,以后保持不变.结论 NF-κB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蛋白在正常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探讨NF-kB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显微镜下随机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组织30例为病例组及透明晶状体前囊膜组织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胞质和胞核中可见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以胞质为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胞质和胞核染色呈阳性且以胞核为主.图像分析表明病例组NF-κB P65平均吸光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09,P<0.05).结论:NF-κB表达水平升高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密切相关,其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人睫状肌(human ciliary muscle,HCM)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 合成针对人核转录因子抑制因子-α (inhibitor α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IκBα)siRNA片段,并将其转染入HCM中,分别于转染后24 h、48 h、72 h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IκBα、NF-κB p65和MMP-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Zymography技术检测酶原形式的MMP-2 (pro-MMP-2)和活性形式的MMP-2(active-MMP-2)的表达变化.结果 转染IκBα siRNA进入HCM后24 h、48 h、72 h,IκBα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下降(均为P <0.05).IκBα siRNA转染入HCM 24 h、48 h、72 h,实验组NF-κB p65总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均为P>0.05),但细胞核内的NF-κB p65蛋白表达却大幅度升高(均为P<0.05).MMP-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在IκBα siR-NA转染入HCM细胞后各时间点均有上升,转染后72 h表达最高(均为P<0.05).Pro-MMP-2和active-MMP-2的表达也在转染后各时间点不同程度增加,峰值也是出现在转染后72 h,分别为170.2%±10.4%和151.8%±8.4%(均为P<0.05).各时间点pro-MMP-2、active-MMP-2均较空白对照组表达增加(均为P<0.05).结论 在HCM细胞中通过抑制IκBα表达,引起NF-κB p65的激活,转位入HCM细胞核,促进了MMP-2分泌和活化,从而降解HCM细胞外基质,增加葡萄膜巩膜房水外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吡咯脘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转化生长因子-beta2(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逆转机制。

方法: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EMT,并给予不同浓度PDTC处理TGF-β2诱导的LECs。CCK-8、划痕试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物E-cadherin、α-SMA和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

结果:TGF-β2处理组细胞增殖和迁移活力明显高于未添加TGF-β2的实验组; E-cadherin表达下调,α-SMA表达上调。在TGF-β2的作用下NF-κB p65和磷酸化的NF-κB p65表达增加(P<0.05)且在TGF-β2 10 ng/mL刺激浓度时LECs表现出较强的增殖活力和迁移能力。PDTC逆转EMT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表明,PDTC干预处理后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都显著降低,PDTC抑制IκB的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核移位,NF-κB信号通路中NF-κBp65/p-NF-κB p65、Iκκ-α/p-Iκκ-α表达下调(P<0.05),诱导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下调,NF-κB/IκB mRNA表达下调,凋亡相关mRNA 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

结论:PDTC可显著逆转由TGF-β2诱导的LECs细胞EMT过程,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使NF-κB p65/IκB/Iκκ-α表达降低以及激活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PDTC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达到逆转EMT的进程并使异常增殖的细胞发生凋亡,这将为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Ras相关的C3肉毒毒素底物1的小发夹RNA(Racl-shRNA)在小鼠氧致视网膜病变中对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对活性氧(ROS)-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08只7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其中2组Smith法建立氧致视网膜病变模型;11日龄时玻璃体腔注射Racl-shRNA表达质粒或无意义质粒,分别作为基因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第3组于正常氧环境中饲养,11日龄时玻璃体腔注射Racl-shRNA表达质粒作为空白干预组.15、17日龄时行荧光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发育及新生血管情况.17日龄时计数眼球切片中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17日龄时进行原位杂交法和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小鼠视网膜Racl和NF-κB p65亚单位的mRN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记检测Racl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结果 基因干预组视网膜Racl的mRNA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调(t=4.500,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基因干预组视网膜铺片中无灌注区、荧光渗漏和新生血管丛明显减轻,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显著减少(t=6.521,P<0.001);视网膜NF-κB p65的核易位水平明显下降(t=16.008,P<0.001),同时mRNA表达亦明显下调(t=3.354,P=0.006),与Racl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80,P=0.012).结论 小鼠玻璃体腔注射脂质体包裹的Racl-shRNA表达质粒可有效沉默视网膜Racl基因表达,阻断ROSNF-κB通路而参与抑制相对缺氧状态下RNV生成.  相似文献   

9.
刘武  李彬  董东生  张勇  孙宪丽 《眼科》2001,10(4):247-249
目的:探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人视网膜组织中核因子(NF)-κB的表达和活化。方法:应用NF-κB的特异性p65单克隆抗体对7只视网膜脱离和2只继发性青光眼的人眼病理视网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2只正常尸体眼视网膜作对照。结果:9只病理眼视网膜均有细胞内NF-κBp65阳性染色,NF-κB活化(胞核阳性染色)主要见于内、外核层细胞,少数见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节细胞;2只对照眼视网膜细胞核内未见阳性染色。结论:正常人视网膜组织中无NF-κB活化,病理情况下视网膜中NF-κB活性增强。提示NF-κB可能在人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PGF2α类曲伏前列腺素药物travoprost作用下,核转录因子NF-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对体外培养的人睫状肌细胞的分子调控.方法:在人睫状肌细胞培养基中加1 μmol/L曲伏前列腺素travoprost,根据孵育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即0(对照组),6,12,24h组.采用real-time RT-PCR、免疫荧光半定量分析和ELISA法分别检测上述时间组NF-κB p65、Iκ-Bα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6,12,24h组NF-κB p65mRNA表达均下降(F=17.068,P=0.001);IκBα mRNA 6h组、12h组较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24h组较对照组表达增加F=32.742,P=0.000).免疫荧光半定量分析表明:NF-κB p65荧光强度6,12,24h组均较对照组减少(F=17.216,P=0.000);IκBα6h组较对照组没有明显改变(P=0.134)、12h组较对照组轻微下降(P=0.032),24h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F=17.346,P=0.001);ELISA法检测磷酸化NF-κBp65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F=15.4,P=0.001).结论:曲伏前列腺素作用于人睫状肌细胞后,NF-kB p65 的基因表达下调,核易位抑制,IκBα的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枸杞多糖(LBP)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的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介导的信号通路。方法:通过LPS刺激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构建炎性反应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LPS组给予含10μg/mL LPS的完全培养基刺激24h,低、中、高浓度LBP组分别给予0.1、0.5、1mg/mL LBP完全培养基孵育24h后给予含10μg/mL LPS的完全培养基刺激24h。应用CCK-8观察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量及Western-blot检测NF-κB/MAPK信号通路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LPS刺激后,ARPE-19的存活率下降。同时,随着外源性LBP浓度增加,ARPE-19的细胞存活率升高,且细胞内炎性因子IL-1β、IL-6和MCP-1的表达量降低,并伴随NF-κB/MAPK通路的相关磷酸化蛋白(p-p65、p-IκBα、p-JNK、p-ERK及p-p38)的表达下降。结论:枸杞多糖通过抑制胞内炎性因子及NF-κB/MAPK通路相关因子的磷酸化,从而阻止LPS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产生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后两组又分为1、6、12、24、48、72 h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κB和PCNA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视网膜无NF-κB和PCNA表达.缺血组两者的表达均24 h达高峰,48 h后下降;治疗组于6、12、24、48、72 h两指标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NF-κB和PCNA的表达,rhEPO能增强NF-κB和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核因子-κB(NF-κB)可通过激活一系列的炎性因子,参与DR的发生与发展.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NF-κB的表达及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90只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大鼠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其中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均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 mg/kg 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自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第3天起,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每日给予罗格列酮3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每日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3个组分别于给药后4、8、12周各取10只大鼠处死,处死前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然后摘除眼球制作眼杯标本,并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法测定RGCs的凋亡指数(AI).结果 给药后4、8、12周,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罗格列酮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0.81、0.82、1.23,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完整、排列规则,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水肿,排列紊乱,但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接近正常.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NF-κB p65呈弱表达,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NF-κB p65蛋白的表达(A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8周和12周时,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视网膜NF-κB p65的表达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7.77、15.30,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RGCs层仅见少量凋亡细胞,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RGCs的AI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19.28、27.39、49.92,P<0.01),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RGCs的AI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能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抑制糖尿病大鼠RGCs的凋亡,对早期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及抑制蛋白IκBa在视网膜脱离(RD)后继发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 从蛋白水平研究NF-κB 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a在RD后继发黄斑前膜的表达,电镜观察其病理特征.结果 NF-κB P65和IκBa在RD后黄斑前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P<0.05),且复发性RD黄斑前膜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明显高于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黄斑前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 P65和IκBa高表达与RD后黄斑前膜的发生关系密切,NF-κB p65的高表达还可能与复发性RD的黄斑前膜相关,NF-κB可望成为治疗黄斑前膜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春季角结膜炎(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VKC)中的表达,探讨VKC的发病机制.方法 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VKC结膜组,共6例,对照组为正常结膜组,共4例.取VKC眼术中切下增生的结膜组织及角巩膜缘处病变的球结膜组织,和角膜移植术中健康供体眼近角巩膜缘处的正常球结膜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VKC患者病变结膜组织和正常结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结膜组织中仅少量NF-κB表达,而VKC病变结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明显增高,后者的表达量约为前者的1.5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可能参与VK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过程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以及其抑制性信号蛋白IκB激酶的降解调控作用,探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DR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R安慰剂组、DR+MG132低浓度干预组、DR+MG132高浓度干预组。DR+MG132低浓度干预组按0.05mg.kg-1每天1次腹腔注射MG132DMSO液,DR+MG132高浓度干预组按0.10mg.kg-1每天1次腹腔注射MG132DMSO液。分别于给药后6周和8周检测大鼠体质量、血糖,并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NF-κB以及其抑制性信号蛋白IκB在各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NF-κB p65在DR安慰剂组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在MG132高浓度干预组的表达强度较DR安慰剂组减弱;IκBα在DR安慰剂组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弱,MG132高浓度干预组的表达强度较DR安慰剂组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相反,MG132低浓度干预组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发病是否与神经内分泌调控因子有关。 方法 选取近 3年甲醛固定石蜡保存的IOIP标本 30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和生长激素(GH)表达情况。 结果 IOIP病变中所有淋巴滤泡组织内淋巴细胞都有NGFR的表达,淋巴滤泡结构以外的浸润淋巴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阴性。所有IOIP病变组织内GH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 NGF可能对IOIP患者眼眶局部淋巴细胞的积聚、活化、增殖等方面有促进作用,作为一个正调节因子在IOIP发病过程中发挥效应。GH在IOIP的发病过程中作用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对核因子-κB(NF-κB)P65亚基的小干扰RNA(siRNA)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3条NF-κB siRNA,1条阴性对照siRNA.实验分为6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常规体外培养HLE-B3细胞;B组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组;C、D、E、F组为转染组,分别转染4条siRNA,24h后加入含TNF-α的培养基培养.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NF-κB P65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果 B组与A组比较,NF-κB P65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D组与B组比较,NF-κB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特异性siRNA可以明显降低HLE-B3细胞株NF-κB P65蛋白及mRNA的表达,为RNA干扰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角膜缘干细胞(LSCs)缺乏可引起多种眼表疾病,如翼状胬肉等.ATP结合盒转运蛋白B5(ABCB5)是新发现的特异性LSCs标志物,研究ABCB5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对于翼状胬肉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ABCB5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翼状胬肉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11月在解放军474医院行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手术标本37例,同期收集年龄匹配的行斜视矫正术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的正常结膜组织2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BCB5在翼状胬肉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和定位,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翼状胬肉标本中ABCB5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与正常结膜标本进行比较. 结果 ABCB5蛋白表达于所有22例正常结膜复层扁平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以基底层细胞中表达更为明显,呈现明显极性.在37例翼状胬肉标本中,可见ABCB5阳性表达者34例,占91.89%,ABCB5表达阴性者3例,占8.11%.正常结膜组和翼状胬肉组ABCB5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0±0.31和0.59±0.41,ABCB5 mRNA表达量分别为1.01±0.26和0.65±0.32,翼状胬肉组ABCB5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结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266,P=0.011;t=-4.560,P=0.000). 结论 LSCs标志物ABCB5的表达下调提示LSCs的减少和缺失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提示ABCB5检测可能作为翼状胬肉发生和发展、术后复发及疗效评估的观察指标之一,也可能成为翼状胬肉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与炎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是否存在凋亡与炎症状态,进一步理解干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印迹细胞法获得干眼6例22眼和正常人7例10眼的结膜上皮细胞.Annexin V-FrTC./PI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ic,FCM)定量检测凋亡;免疫印迹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NF-κB和TGF-β1的表达较正常增强.凋亡指数与NF-κB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干眼患者结膜上皮存在细胞凋亡及炎症,眼表上皮细胞的炎症可能是引起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抑制炎症是干眼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