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0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将交联型异体脱细胞巩膜植入眼睑,研究其组织相容性及抗原性变化.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去除睑板后,分别植入兔交联型脱细胞巩膜和异体巩膜,于植入后1、4、8、12周观察全身及局部光镜和免疫学变化.结果 脱细胞巩膜和异体巩膜植入眼睑后第1周、4周、8周,两组间外周血IgG、IgA、IgM、C3、C4和CD4+T细胞、CD8+T细胞定量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4周、8周、12周,植入局部的光镜显示:脱细胞巩膜组的炎症反应和淋巴细胞浸润要小于异体巩膜组,8周后植入的异体巩膜组织中央部发生少量坏死溶解现象,术后12周两组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完全长入植片.术后1、4、8周,局部CD4+T及CD8+T细胞计数显示脱细胞巩膜组明显少于异体巩膜组.结论 兔脱细胞巩膜植入眼睑后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同种异体巩膜小.  相似文献   
2.
个体化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依据蚕蚀性角膜溃疡病变形态施行不同形状的个体化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中山眼科中心确诊的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26例(31眼),根据溃疡累及周边部角膜范围和形态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分为新月形板层角膜移植组(14眼)、D形板层角膜移植组(7眼)、指环型板层角膜移植组(3眼)和全板层角膜移植组(7眼)。术后随访6~36个月,评价患者术后视力、植片透明性、角膜散光变化规律以及并发症发生种类。结果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3~0.5的患者中,新月形板层角膜移植组3例,D形板层角膜移植组4例.全板层角膜组5例:最佳矫正视力为0.6~1.0患者新月形板层角膜移植组11例.D形板层角膜移植组3例,指环形板层角膜移植组3例,全板层角膜移植组2例。术后视力提高患者比例为54%,视力不变比例为40%,视力下降比例为6%。术后6个月指环形板层角膜移植组角膜散光最低,为(2.30+0.40)D:D形板层角膜移植组散光最高,为(3.70+1.03)D。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植片上皮愈合不良4例(13%),蚕蚀性角膜溃疡复发2例(6%),缝线脓肿1例(3%),植片排斥4例(13%)。结论依据蚕蚀性角膜溃疡累及周边部角膜的部位和形态施行不同形状的板层角膜移植,可以在切除病灶的同时避免正常角膜组织的损失,减轻角膜散光程度,恢复患者的有效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角膜移植术后移植排斥反应和继发性青光眼的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全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角膜移植患者50例(50只眼)。手术方式包括带周边巩膜环的创缘叠加式缝合全角膜移植或移植片和植床边对边缝合的全角膜移植。术后眼表面分别应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和环孢素(cyclosporin,CsA)预防和治疗移植排斥反应。应用房水引流植入物或睫状体冷凝术治疗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7个月。总的眼球保存率是96%,角膜移植片透明率是42%,手术后获得了超过0.05以上的视力16例,最好视力为1.2。FK506组的最终视力和术后12个月移植片透明率均高于CsA组(P0.01和P0.05)。FK506组和CsA组术后12个月的移植片透明率分别是61%和24%。与边对边缝合全角膜移植相比,叠加式缝合全角膜移植能明显降低手术后青光眼发生率(P0.01)。房水引流植入物和睫状体冷凝术均可有效控制全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但睫状体冷凝术的并发症较严重。结论通过改良手术技术,应用强效免疫抑制剂FK506和房水引流植入物,全角膜移植术不仅可以挽救角膜严重损毁的眼球,而且可以使患者的视力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笔者1995年以来对18例65岁以上老年胃底贲门癌的患者采用经腹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5例;年龄65~70岁12例,>71岁6例。病程<3个月10例,3~6个月6例,6个月以上2例。进食有梗阻症状15例,血便3例。伴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5例、高血压病4例、心脏病2例。采用硬膜外麻醉15例,全麻3例。取上腹正中切口,剑突下端软骨切除,以便扩大显露。确定肿块能予切除的将肝左叶三角韧带作适当切断,将左肝向右上拉开。分离贲门周围组织,包括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切断、缝扎胃左动脉,将贲门两侧的迷走神经切断,向下牵拉…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第一大致盲眼病——白内障由于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普及必将得到解决。由于基层医院的医生对第二大致盲眼病——角膜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特别是由于我国的角膜供体来源不足,角膜盲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的边远、贫困山区,甚至几近少见的维生素A缺乏导致的角膜盲仍然可见。角膜病导致的盲目已经跃升为眼球摘除的第一致病因素。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不可逆的致盲眼病。据我国几个不同地区的大样本角膜病调查显示,感染性角膜病尤其是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仍然是第一位的致盲因素。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探讨蚕蚀性角膜溃疡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取18例临床确诊为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患者血样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采用梅毒特异性试验及非特异性试验联合检测法,即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TP-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检测血清中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 结果 18例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年龄最小31岁,最大65岁,平均(43.9 ±11.0)岁.所有18例患者血清检测为梅毒螺旋体感染阴性. 结论 蚕蚀性角膜溃疡和梅毒螺旋体感染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门诊角膜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角膜病遍布全世界,角膜病的盲人要比其它眼病的盲人多得多。据国内的盲目原因统计,尽管随着年代的推移,各种盲目原因所占比例会有消长,然而近年的资料表明,角膜病致盲,仍居重要地位,在某些地区,仍为盲目的首要原因。然而,角膜病种类甚多,其损害视力的危险性又各有不同,眼科医生应该了解角膜病当前的流行情况,以作为进行防治的依据,为了解本地区近年角膜病的发病情况,特将我院1983年眼病门诊初诊病例的角膜病作统计分析,并试与1974年门诊情况相比较,预计今后努力方向,以供眼科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组织学改变及对角膜透明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光镜、电镜和分光光度计观察了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期角膜基质的组织学变化、透光度和吸光度,对比观察了显微角膜切刀和准分子激光切削的角膜剖面形态。结果 准分子激光切削的角膜表面有许多变性胶原碎屑。显微角膜切开刀切削的角膜表面光滑,术后1个月,光镜下无明显的瘢痕,透射电镜仅见2~3个角膜板层厚度的界面瘢痕,其下3~4个板层内的角膜细胞有较多伪足,但无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3个月角膜的透光率和吸光度与未手术角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界面瘢痕轻微,不影响角膜透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