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50例诊断为吸入性肺炎的新生儿纳入观察组,同期150例正常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PCT、hs–CRP水平,比较阳性率差异。结果:观察组PC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CT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hs–CR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中检测PCT水平临床意义优于检测hs–CRP。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Ⅳ级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6月收治的Ⅳ级核白内障病人72例(72眼),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8例(38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Ⅱ组34例(34眼)行改良小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后1 d、1周、1月对两组术眼非校正远视力(UCDVA)、角膜散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数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 d两组UCDV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术后1周、1月两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两组角膜散光度数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同术前比较,Ⅰ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5),两组间比较差别亦有显著性(t=2.95,P〈0.05)。两组术后均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症状出现。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Ⅳ级核白内障,术后可获得良好UCDVA,同改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比较,病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较少,该方法 对于Ⅳ级核白内障仍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真菌性角膜炎病因、人群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08-01/2013-11就诊于我院眼科的233例233眼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人群特征、临床特点等情况。结果:重症真菌性角膜炎233例患者中,男153例(65.7%),男女比例约为1.9∶1;年龄分布中,中老年龄段人数居多,平均年龄52.7±11.3岁;居住地多为农村(78.1%);并且其职业以农民为主(66.1%),发病患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59.7%);重症患者中,188例(80.7%)患者具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以植物性外伤为主(60.9%)。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为90例(57.3%),其次为曲霉菌属47例(29.9%);治疗中手术率为87.9%。其中多数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为83例(52.9%),在镰刀菌及曲霉菌感染的重症角膜炎患者中,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者比例较高,为58.4%(80/137);行眼内容剜除术或眼球摘除术的重症患者中,68.4%(13/19)的患者为镰刀菌属感染。结论:我院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多为农村居住的中老年男性农民,可能与其经济条件及诊疗意识差有关。其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及曲霉菌属,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且预后差的重症患者多为镰刀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平台的优势日趋明显。以青岛大学医学院眼科学网络精品课程为基础,介绍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眼科光影电子检查设备及仪器获取一线临床资料,构建及完善眼科学网络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全新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师生互动提供更为广阔和便捷的平台。积极开展基于眼科学网络资源平台的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理论学习、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不断提高眼科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教学质量的考核是眼科学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眼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考核方式进行优化改进,采取试卷考核、课堂考核及诊疗环境模拟考核等多元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眼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完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评价系统,从而对构建应用基础型眼科学人才培养体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到眼科学本科教学之中,可丰富眼科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眼科学教学特点,分析了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优势及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瞻望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巨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的早期诊断与病情评估的参考价值,以及对非AP急腹症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检测9例重型胰腺炎(SAP)患者和60例轻型胰腺炎(MAP)患者血清AMY、LPS、CRP水平,并与48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还检测了25例非AP急腹症患者血清AMY、LPS、CRP水平,与AP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单项和联合检测进行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的比较,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诊断试验进行准确性评价。结果 AP患者血清中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入院时SAP患者血液中的CRP比MAP患者高(P<0.05),AP患者AMY、LPS高于非AP急腹症患者(P<0.05),ROC曲线中血清AMY、LPS的曲线下面积(AUC)较高,两者有较高准确性,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AP诊断的灵敏度(95.8%)、特异度(100.0%)和准确度(96.8%)。结论 CRP是鉴别SAP和MAP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AMY、LPS和CRP可作为AP早期诊断、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独立衡量标准,适用于AP与非AP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二维多方位重组(MPR)对骨关节复杂骨折的显示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50例骨折急诊病人中发现的12例骨关节复杂骨折病例,均用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二维多方位重组(MPR)进行重组处理,所得SSD及MPR图像传输到PACS系统供骨科医生参考,主治医生结合骨折损伤程度进行术前前瞻性评价。结果:通过3D工具后处理,能清楚立体显示骨关节复杂骨折走行、分离程度,移位方向及骨折片的数目、大小位置等,骨科医生全方位观察骨关节损伤情况,手术最佳入路、钢板固定最佳位置均一目了然。结论:螺旋CT对骨关节复杂骨折的清晰显示,通过3D图像的临床应用,对骨科整复手术的术式、固定位置等有着较直观、准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是中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糖尿病是真菌性角膜炎的易感人群.穿透角膜移植术是高危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缺乏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穿透角膜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比较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眼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探讨糖尿病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拟行角膜移植术的92例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及106例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植片排斥反应、真菌复发、并发性白内障及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情况.结果 2个组患者的角膜均为中度和重度感染,其不同感染程度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66,P=0.684).2个组间曲霉菌属感染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0,P=0.854);镰刀菌属感染和念珠菌属感染眼数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068,P=0.010;x2=3.874,P=0.049).术后1周~2年,2个组患者术后BCVA均高于术前.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BCVA>0.3者均低于相应的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2.39%和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6,P=0.038);真菌复发的发生率分别为17.39%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1,P=0.047);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9.78%和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2,P=0.041);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分别为5.43%和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8,P=0.055).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不同血糖水平组间术后排斥反应、真菌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恢复较慢,移植排斥反应、真菌复发、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是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Ⅳ级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6月收治的Ⅳ级核白内障病人72例(72眼),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38例(38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Ⅱ组34例(34眼)行改良小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后1 d、1周、1月对两组术眼非校正远视力(UCDVA)、角膜散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数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 d两组UCDV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术后1周、1月两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两组角膜散光度数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同术前比较,Ⅰ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5),两组间比较差别亦有显著性(t=2.95,P<0.05).两组术后均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症状出现.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Ⅳ级核白内障,术后可获得良好UCDVA,同改良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比较,病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较少,该方法对于Ⅳ级核白内障仍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