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突散囊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萃取法对冠突散囊菌甲醇提取物萃取获得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3种提取物,并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测定法,对冠突散囊菌3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冠突散囊菌石油醚提取物清除 DPPH和ABTS+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78,0.083 g·L-1 ,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分别为0.21,0.13 g·L-1;正丁醇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几乎没有清除作用;3种提取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均比阳性对照VC(IC50分别为0.032,0.024 g·L-1)弱。结论:冠突散囊菌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石油醚提取物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头花蓼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头花蓼不同溶剂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头花蓼进行不同溶剂提取,以体外法测定各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结果: 头花蓼各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头花蓼的甲醇提取物抑制活性最高(IC50 1.68 μg·mL-1),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 7.27 μg·mL-1)和石油醚提取物(IC50 116.81 μg·mL-1)的活性次之。3个提取物活性均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 1 081.27 μg·mL-1)。且各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具有剂量依赖性。 结论: 头花蓼甲醇提取物对 α-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非常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体外还原力和抗氧化评价方法研究藏药松生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方法: 将松生等用70% 乙醇浸泡、提取、浓缩所得浸膏依次用石油醚,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正丁醇、乙醇进行萃取,各组分都配制成适当稀释倍数的溶液, 通过普鲁士蓝法、Fenton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分别测定各组分的还原力,·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抗氧化的活性,并计算各组分的IC50结果: 3种抗氧化实验表明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部分都具有明显抗氧化的作用。其中用DPPH法测得的IC50分别是乙酸乙酯0.060 5 g·L-1,正丁醇0.076 3 g·L-1,乙醇0.083 3 g·L-1结论: 提取物清除率与样品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浓度大于1.0 g·L-1时其还原能力几乎接近于维生素(VC),清除能力接近甚至超过60%。其中在大极性溶液层还原力和抗氧化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草苁蓉提取物(BRE)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 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肝匀浆和肝线粒体的总抗氧化能力、抗活性氧能力以及H2O2和Fe2++H2O2诱导的肝匀浆和肝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BRE可明显提高肝匀浆和肝线粒体总抗氧化能力和活性氧清除能力,明显抑制肝匀浆和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 结论: BRE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5种紫珠属药材中总酚、总黄酮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紫珠属药材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清除O2-·,DPPH·,ABTS+·,·OH评价法、Cu2+螯合法、Fe3+还原法及对大豆卵磷脂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效果评价它们之间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 5种药材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相差较大,其中,裸花紫珠含量最大;各种方法所得抗氧化活性强弱顺序有区别;除了抗脂质过氧化外,其他方法所得结果均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5种紫珠属药材富含总酚和总黄酮成分,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银杏叶培养基经过冠突散囊菌发酵不同时间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 将冠突散囊菌接种于银杏叶培养基中分别发酵4,7,11,14 d后,真空抽滤得到滤液,利用溶剂分级萃取得到提取液,以未发酵银杏叶乙 酸乙酯提取液作为对照。结合酶标仪,通过清除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ABTS 自由基,以及铁还原能力,比较不同发酵天数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 结果: 测定了不同天数银杏叶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11 d发酵液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半数抑制浓度(IC50)105.60 mg·L-1,ABTS IC50 102.09 mg·L-1更接近维生素C(VC)的IC50值,同时,11 d组铁还原实验的吸光度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均为最大值。 结论: 初步确定银杏叶培养基发酵11 d后,发酵液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积累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马尾松等5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 采用乙醇超声提取法获得各中药提取物,并以抗坏血酸(VitC)为阳性对照来考察其对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 结果: 甘草、丹参、马尾松、当归、罗汉松对O2-·的抑制率分别为(浓度相当于原药材100 g·L-1):15.86%,11.68%,11.31%,7.88%,5.94%;在清除DPPH·的实验中各中药的IC50(g·L-1)分别为:丹参1.6,马尾松1.87,罗汉松3.11,甘草13.91,当归22.32;而在清除·OH的实验中各中药的IC50(g·L-1)则为:丹参1.6,罗汉松2.02,马尾松2.1,甘草2.77,当归4.03;而三大体系阳性对照的IC50分别为0.047,0.93,0.21 g·L-1结论: 5种中药乙醇超声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丹参、马尾松效果较好;但与阳性对照Vit C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超声波与丙醇-硫酸铵双水相耦合从3种提取分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方法以Al(NO3)3-NaNO2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研究丙醇-硫酸铵双水相形成条件及超声提取条件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以Fe2+为脂质过氧化促进剂,以卵磷脂脂质体为模型研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结果对3种中药中总黄酮的提取率在2.7%~6.12%之间,与回流提取法相近,而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17.2%~21.1%,明显高于回流提取法,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最大抑制率在70.1%~74.4%之间。结论方法可有效地从中药中提取黄酮,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方法操作简便、条件温和,环境友好,适于中药中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大孔树脂纯化紫心甘薯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紫心甘薯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静态饱和吸附量和解析率为指标,对4种大孔树脂(D101,NKA-9,AB-8,NKA-Ⅱ)进行筛选,并以回收率为指标,通过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确立纯化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以VC为对照品,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法研究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AB-8纯化紫心甘薯总黄酮效果最好,最佳纯化工艺: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81 mg·mL-1,淋洗pH为2,乙醇洗脱液体积分数为70%,洗脱流速为2 mL·min-1;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法中抗氧化活性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表示分别为 0.037 4,0.105 mg·mL-1结论 大孔树脂纯化紫心甘薯总黄酮的效果显著,紫心甘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40%乙醇提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分别制备得到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提取物和纯化物,以维生素C(VC)为对照,通过体外化学模拟方法测定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的还原能力、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研究新疆鼠尾草总酚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新疆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和纯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50%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0.029,0.039 g·L-1)弱于VC(IC500.018 g·L-1);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IC50分别为0.212,0.165 g·L-1)强于VC(IC500.356 g·L-1);对超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IC50分别为3.735,1.913 g·L-1)弱于VC(IC500.390 g·L-1),其纯化物还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结论:新疆鼠尾草总酚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神香草与大苞荆芥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两种药材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DPPH·自由基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铁离子还原法、羟基自由基法等方法,以维生素C(Vc)为参照,分别研究两种药材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计算各组分的IC50结果:神香草和大苞荆芥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其中用DPPH法测得神香草各萃取部分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HCA(0.201 7),HCP(0.930 6),HCC(0.918 5),HCE(0.028 2),HCB(0.097 4),HCW(0.255 0)g·L-1;大苞荆芥各萃取部分IC50分别为:HbA(0.147 6),NbP(0.124 9),Nb(0.331 1),NbE(0.047 2),NbB(0.089 4),NbW(0.190 8)g·L-1结论:神香草与大苞荆芥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分离抗氧化的成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藿香与广藿香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藿香和广藿香的茎、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并分析二者药理药效是否具有可替代性. 方法: 采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 发现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总能力有一定相关性(r=0.609 9).通过比较藿香与广藿香的抗氧化能力发现,广藿香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79.6±3.14) mg·L-1],藿香乙酸乙酯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 (4.41±0.23) mg·L-1],广藿香石油醚部位Fe3+的还原能力最强[TEAC (1 822.99±1 141.13) μmol·g-1]. 结论: 广藿香与藿香均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3.
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桂枝茯苓胶囊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桂枝茯苓胶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HeLa和C33A 2种人宫颈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PTKs)活性,用二苯代苦味肼基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清除率方法测定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桂枝茯苓胶囊的多种溶剂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人宫颈癌细胞生长抑制活性。对HeLa细胞的抑制强度最大者为正丁醇部分-30%乙醇洗脱物 (提取物9),IC50为(7.09±1.25)μg·mL-1,对C33A细胞的抑制强度最大者为乙酸乙酯部分-丙酮洗脱物 (提取物5),IC50为(5.14±0.70)μg·mL-1。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提取物在体外显示不同的抗肿瘤活性,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以及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和比较金线吊乌龟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活性。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考察金线吊乌龟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金线吊乌龟不同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和α-萘胺法测定金线吊乌龟不同提取部位的抑制亚硝化活性。结果 与空白组小鼠比较,水提取物对耳廓肿胀抑制率为36.57%,扭体抑制率为49.14%,且给药后1、2 h小鼠对热板的痛阈值分别提高47.40%和67.35%,其余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酸乙酯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IC50)=(0.084±0.008)mg·mL–1]和ABTS自由基[IC50=(0.063±0.005)mg·mL–1]的能力最强,并显著强于其他提取部位(P<0.05);水提取物清除亚硝酸盐[IC50=(4.35±0.15)mg·mL–1]和阻断亚硝胺[IC50=(11.08±0.27)mg·mL–1]的能力均著强于其他提取部位(P<0.05)。结论 金线吊乌龟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活性,其中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和抑制亚硝化活性最强,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中药组分优化方法将丹参红花提取物有效部位(丹参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提高,观察其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冠状A左前降支40min后,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扎大鼠冠状A前降支后10min,股静脉注射给药。实验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丹红注射液(0.065生药g.kg-1)组、丹参红花提取物有效部位-丹参酚酸B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丹酚酸B含量10.44mg·mL-1、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22.1mg·mL-1)小剂量(1.94生药g·kg-1)组、中剂量(3.89生药g·kg-1)组和大剂量(5.83生药g·kg-1)组,每组10只动物。试验测定大鼠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观察药物对大鼠心电图ST-T幅度变化及血浆中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含量和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红花有效部位大、中、小剂量均可使大鼠血清cTnT,CK-MB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丹参红花有效部位中、大剂量组还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清中TXB2的含量(P<0.01),并使6-Keto-PGF/TXB2的不平衡得以纠正(P<0.01);缺血再灌注30min时丹参红花有效部位小、大剂量组的心电图ST-T下降幅度显著改善(P<0.01)。结论:丹参红花有效部位配伍配比可以降低大鼠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6-Keto-PGF/TXB2的失衡,减少损伤心肌CK-MB酶的漏出,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发挥保护和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氧化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 方法: 以过氧化氢(50~100 μmol·L-1)预孵PC12细胞2 h造成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存活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泄漏率、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探讨了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 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20 mg·L-1)能明显改善H2O2氧化损伤PC12模型细胞的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14.7%(P<0.01);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20,40,80 mg·L-1)降低模型细胞LDH泄漏率分别为22.0%,29.3%,20.2%(P<0.01),明显提高细胞内T-SOD的活性(P<0.01);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80 mg·L-1)还降低细胞内ROS水平(P<0.01)。 结论: 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小淞  陈波  姚守拙 《中草药》2009,40(Z1):224-227
目的 建立 HPLC-DPPH 在线筛选法筛选中药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对黄芩根、茎、叶提取物进行在线抗氧化活性筛选,比较10个不同产地黄芩根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差异。方法 HPLC-DPPH 在线筛选系统中 HPLC 流动相为乙腈-甲酸水 (pH=3),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 1 mL/min,色谱柱为 Spherigel C18 柱,柱温 25 ℃,检测波长为 276 nm;DPPH 反应体系中 NaHCO3 体积流量为 0.1 mL/min,NaHCO3 质量浓度为 0.1 μg/mL;DPPH 体积流量为 0.5 mL/min,DPPH 质量浓度为 10 μg/mL,检测波长 517 nm。结果 黄芩根、茎、叶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所含抗氧化活性成分有较大差异。黄芩根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因产地不同而不同,道地药材河北承德黄芩提取物中含有7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其中有3种抗氧化活性成分是其他产地黄芩所不具有的,但10种产地黄芩提取物中都含黄芩素、黄芩苷、二氢黄芩苷、去甲基汉黄芩素、野黄芩苷这5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结论 该法适用于中药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具有快速、准确、直接、重现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素形态与配比对桔梗生长及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处理对桔梗生长和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为桔梗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借鉴。采用盆栽方式,对桔梗进行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处理,测定桔梗生长相关指标,包括生物量、光合参数及NR,GS活性,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和SOD,POD,CAT活性,桔梗皂苷D含量。结果表明:NH4+-N/NO3--N为0 : 100处理,桔梗叶片NR活性、硝态氮含量、净光合速率及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叶片中GS活性在NH4+-N/NO3--N为25 : 75处理最大,铵态氮含量在NH4+-N/NO3--N为75 : 25处理为最大值。随着NO3--N比例的增加,SOD活性先降后升,CAT活性先升后降,MDA含量先降后升,且CAT与MDA呈完全相反变化趋势,均在NH4+-N/NO3--N为25 : 75处理分别达到最大值与最小值。桔梗皂苷D含量也随NO3--N比例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NH4+-N/NO3--N为25 : 75处理达到最大值,较酰胺态氮处理升高了25.81%。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桔梗光和特性、氮素代谢和抗逆调节指标、产量及质量影响显著。NH4+-N/NO3--N为25 : 75处理较适宜桔梗生长及桔梗皂苷D含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独活不同提取物对H2O2 致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筛选药理活性最强的提取部位 方法: 以回流提取,溶剂萃取及硅胶柱层析方法得到独活不同提取部位预保护6 h后与250 μmol·L-1 H2O2 共同作用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 24 h,MTT检测细胞活力,并试剂盒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因子-3(NT-3)的表达量 结果: 独活各提取物除石油醚萃取物外均能救护H2O2 所致SH-SY5Y细胞活力降低,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4种提取物均能增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不同提取部位抗氧化作用无差异;石油醚-乙酸乙酯组显著增强BDNF、NT-3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分别为94.5%和97.5%),其神经营养作用强于其余提取物。结论: 独活不同提取部位均可不同程度保护H2O2 损伤SH-SY5Y细胞,其中石油醚-乙酸乙酯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天葵子各提取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主要成分。 方法: 将天葵子醇提物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乙酸乙酯层(TK-Y) 正丁醇层(TK-Z) 和水层(TK-S),其中水层通过醇沉法得到水层多糖(TK-D),并以维生素C(VC) 为对照,通过Fenton法和邻苯三酚法测定天葵子各部位和水层中的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 和超氧自由基(O2- ·) 的清除能力,研究天葵子的抗氧化活性,并以此为导向分离主要活性成分。 结果: 天葵子抗氧化活性顺序为TK-D> TK-S> TK-Z> TK-Y,其中TK-D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与浓度呈正相关(Y=54.94X+27.15, R2=0.998 3),IC50为0.42 g ·L-1;从正丁醇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草氰苷(1),东方唐松草苷(2),格列风内酯(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 结论: 首次证实了天葵子提取物中水层和正丁醇层是其抗氧化活性部位,其中水层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为多糖,化合物紫草氰苷,东方唐松草苷,格列风内酯是天葵子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