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突出位于椎间孔内的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其中2例保留关节突,1例切除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突出位于椎间孔外的8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果11例均得到随访,其中优10例,良1例,效果满意。结论位于椎间孔内突出和合并后外侧突出或椎管狭窄的椎间孔内突出应选择椎管内手术入路。向上移位的椎间孔内突出和位于出口区及椎间孔外突出应选择椎旁椎板侧方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避免了椎板侧方入路骶棘肌过多剥离的缺点,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2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邹文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9):602-603
我院1994年6月至2004年5月共手术治疗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22例,其中15例行经峡部外缘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7例合并有侧隐窝狭窄行关节突内侧部分切除减压加经峡部外缘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9~65岁,平均51.7岁。发病前9例有外伤史,22例均为单侧,病程6个月~2年9个月,平均7个月。腰3~4间隙突出6例,腰4~5间隙突出15例,腰5~骶1间隙突出1例。有7例合并同侧侧隐窝狭窄,8例同时有椎管内后外侧型突出和椎间孔外型突出,其中4例有腰痛,单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19例,明显间歇性跛行7例,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突出位于椎间孔内的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其中2例保留关节突,1例切除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突出位于椎间孔外的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果:6例均得到随访,其中优5例,良1例,效果满意。结论:位于椎间孔内突出和合并后外侧突出或椎管狭窄的椎间孔内突出应选择椎管内手术入路。向上移位的椎间孔内突出和位于出口区及椎间孔外突出应选择椎旁椎板侧方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避免了椎板侧方入路骶棘肌过多剥离的缺点,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前绝大多数同行将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称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低,近五年来,我院手术9例均为向上移位的椎间孔内突出并出口区、椎间孔外突出者。手术方法:采用关节突外侧入路联合椎管内开窗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5.
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设计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0具成人腰椎尸体标本,模拟L1~S1各节段经椎间孔开窗入路操作,充分显露出口神经根及椎间盘后外侧,实体测量完全显露椎间孔时椎板和关节突的切除和剩余范围;在开窗前、开窗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切除和剩余范围。选取31例成人腰椎三维CT图像,测量L1~S1各节段经椎间孔开窗入路切除的骨结构范围。采用可动式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开窗入路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10例,男4例,女6例。L3-4 2例,L4-5 4例,L5S1 4例。结果 自L1至S1椎板峡部和关节突关节逐渐增宽,横突逐渐下移,峡部外缘和上关节突外缘到硬膜囊外缘的距离逐渐增大;在L1,2、L2,3和L3,4节段经椎间孔开窗入路切除较少的椎板峡部和关节突即可显露硬膜囊外缘和椎间盘后外侧;在L4,5尤其L5S1节段椎间孔开窗操作空间小,需切除较多的椎板峡部和关节突关节外缘才能显露椎间盘后外侧,硬膜囊显露较困难,下内侧月牙形开窗可保留较多的椎板和下关节突连接。临床应用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显露充分,彻底摘除了突出和游离的椎间盘髓核。随访6~24个月,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优8例、良2例,均无腰椎失稳表现。结论 经腰椎椎间孔开窗入路可在保留椎板和下关节突连续性的基础上充分显露椎间孔,内镜下操作、下内侧月牙形开窗可以保留更多的骨性结构,治疗腰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尤其是L5/S1间隙孔外突出的治疗。[方法]单纯椎间孔外突出经后正中旁切口椎板外侧入路,伴有椎管内病变者经后正中切口加行椎板间入路。L5/S1间隙均行骶骨翼,L5横突,椎板外缘部分切除。[结果]经2~5年随访,优19例;良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8.9%。[结论]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效果可靠,L5/S1间隙必须切除部分骶骨翼,L5横突,椎板外缘(骶上关节突外缘)才能良好显露。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神经鞘膜瘤常见,但位于椎间孔外的神经鞘膜瘤却较为少见,文献报道更少.腰骶神经根鞘膜瘤的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节异位畸形有很多相似之处,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易引起误诊.我科收治1例椎间孔外神经根鞘膜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2例中L3-4例、L4-58例,L5-S13例,极外侧突出的腰椎间盘累及上一节段腰神经根。12例均手术证实,其中7例经峡部外缘手术途径摘除。术后11例症状显著改善,1例部分改善。结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累及上一节段腰神经根。峡部外缘入路途径具有显露清楚、出血少、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出症的诊断与手术入路选择。方法:本院8例有6例压迫L3和L4神经根,股四头肌不完全瘫合并萎缩,而腰痛轻微甚至无腰痛是其临床特征。8例均作CT扫描,4例同行行MRI检查,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切除椎板,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4例采用椎旁椎板外侧入路,仅切除峡部外缘及上关节突外上缘,1例采用椎管内外联合入路除突出或脱出髓核。结果:8例均得到随访,优6例,良2例,效果满意。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于中央型,后外型突出,依据临床,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采用椎旁椎板外侧入路显露充分,方便且不影响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压迫腰骶神经根已被广泛认识。腰骶神经后根节解剖变异移位于椎管内或畸形并遭受卡压引起的腰腿痛近年来也逐渐引起注意。自2000年8月至2005年1月我们收治腰骶神经后根节移位于椎管内且遭受卡压的患者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压迫腰骶神经根已被人们广泛认识。然而,有关腰骶神经后根节解剖变异移位于椎管内成畸形并遭受卡压引起的腰腿痛尚未引起注意。本文报告5例腰骶神经后根节移位于椎管内并就后根节卡压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翁文杰  陈亮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0):655-657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翁文杰陈亮朱丽华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突出或脱出位于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椎弓根外缘以外,压迫相应的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944年Lindblom及1954...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背根节嵌压(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背根节(DRG)嵌压的机制。方法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中发现:髓核切除后神经根张力仍较大并固定,沿神经根探查发现腰骶神经DRG充血并肿大,直径0.8-1.2cm,平均1.1cm。嵌压物为增生的上关节突和增生肥厚的关节囊韧带。12例病人共探查15个DRG,其中位于椎间孔6例,椎管和椎间孔交界7例,椎间孔外2例同时合并腰神经在椎间孔外嵌压。结果术后腰腿痛完全缓解9例  相似文献   

14.
伴腰骶神经节椎管内异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王培增,桑仲亮,苏炜腰骶神经节(即腰骶神经后根节)可因发育因素内移至椎管内致异位畸形。神经节因位置异常,可被退变狭窄的神经根管或变性突出的椎间盘卡压而发病[1]。陈伯华[2]将椎管内异位的神经节列为椎管内型。我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合理的手术方式。总结复习8例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和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5例行关节突外侧开窗式椎间盘除术。3例合并有侧隐窝狭窄行关节突内侧部分切除减压加关节突外侧开窗椎间盘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未见复发和腰椎不稳。优4例。良4例。结论 对于单纯的极外型椎间盘突出。采用小关节突外侧开窗,术中只切除少量的关节突和椎板峡部骨质;对合并有侧隐窝狭窄或椎管内椎间盘突出。采用小关节内侧部分切除,加小关节外侧开窗椎间盘除术式。保留部分关节突和椎板峡部。这两种术式均既处理了病灶。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骨性结构,对维持术后腰椎的稳定性和防止慢性腰痛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峡部外缘途径手术治疗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峡部外缘途径治疗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 17例 ,其中L3~ 4 5例 ,L4~ 511例 ,L5S1 例。结果 随访 7~ 4 8个月 ,平均11个月 ,优良率 94 .11% ,除 1例L5S1 外 ,均无腰椎不稳征象。结论 采用经峡部外缘入路手术具有显露清楚 ,出血少 ,不影响稳定性等优点 ,对L3~ 4 、L4~ 5的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者可采用此法。  相似文献   

17.
樊良  方国华 《颈腰痛杂志》2000,21(2):156-156
报告2例椎间孔外椎间盘突出症,并介绍脊柱旁路肌间隙经路摘除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的手术方法,效果优良。临床资料 Jackson[1]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4型:中央型、后外型、椎间孔型、椎间孔外型,前两者统称椎管内型,后两者统称为极外侧型(椎管外型)。极外侧型所占比例极少,有报道仅占2%,而椎间孔外侧型更为少见,仅有0.1%。作者接诊2例,报告如下:手术方法 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腰椎正中皮肤切口,棘突旁2cm切开骶棘肌筋膜,从内侧的多裂肌与外侧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间隙钝性分开进入直达关节突。用两个椎板拉钩分别顶在两个横突尖端…  相似文献   

18.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2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占同期480例腰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例的4.5%,其中椎间孔内突出者17例,椎间孔外突出者3例。该类腰间盘突出症与椎管内间盘突出症有所不同,它累及同节段神经根,并引起剧烈的根性疼症状。CT和CT椎间盘造影术(CTD)是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症最佳影像学诊断手段。所有病人均接受了经椎管椎间孔开放腰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随访2月~4年,平均2.8年,优1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作者强调在腰间盘髓核摘除的同时,要注重神经根管的探查和减压,并认为单侧小关节切除,对腰椎节段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背根节 (DRG)嵌压的机制。方法  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中发现 :髓核切除后神经根张力仍较大并固定 ,沿神经根探查发现腰骶神经DRG充血并肿大 ,直径 0 8~ 1 2cm ,平均 1 1cm。嵌压物为增生的上关节突和增生肥厚的关节囊韧带。 12例病人共探查 15个DRG ,其中位于椎间孔 6例 ,椎管和椎间孔交界 7例 ,椎间孔外2例同时合并腰神经在椎间孔外嵌压。结果 术后腰腿痛完全缓解 9例 ,遗留轻度臀部牵涉痛 2例 ,无改善 1例。随访 0 5~ 5年 ,平均 1 8年。优 :9例 ,良 2例 ,无变化 1例。结论 腰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引起上关节突增生、关节囊韧带增生及肥厚 ,导致椎间孔狭窄 ,腰骶神经DRG位置相对内移并嵌压是产生腰腿痛或腰椎间盘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及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亦不相同。作者发现这种差异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对于椎弓根的位置有关,故依此将其分两型。Ⅰ型:突出椎间盘向头侧移位至椎弓根下缘;Ⅱ型:椎间盘向外侧突出为主伴有轻微的头侧移位。又根据是否合并后外侧突出,将每型分为a、b两个亚型。a:单纯椎间孔或椎间孔外突出;b:合并有后外侧突出。按此分型,本组23例中,Ⅰa型8例、Ⅰb型2例,Ⅱa型7例、Ⅱb型6例。Ⅰ型组病情重,保守治疗效果差,均需手术治疗;Ⅱ型组病情较轻,甚至无症状,5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愈。故建议对Ⅰ型病例积极手术治疗,Ⅱ型病例宜先予非手术治疗,如无效再予手术。本组采用经峡部外缘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12例,结果表明本法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适用于绝大部分病例。但对Ⅱb型以椎间盘后外侧突出为主的病例,仍可采用椎板与部分关节突切除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