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献血者血清抗-HCV阳性与ALT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献血者血清抗-HCV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含量与ALT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阳性标本用荧光PCR试剂盒测定HCVRNA,分析ALT活性与HCVRNA水平的关系。结果 83份抗-HCV抗体阳性标本经PCR检测后有37份标本含HCVRNA,HCVRNA拷贝量与ALT活性呈正相关,且标本的HCVRNA含量越多,ALT活性也越高(P〈0.01)。结论 献血者中筛查ALT并结合PCR技术,能减少HCV经血传播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与转氨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剑荣  袁利群 《当代医学》2010,16(12):79-8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与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9例(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来自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RNA、抗-HCV及AST、ALT检测。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HCVRNA,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HCV,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AST、ALT水平。分析分别在HCVRNA大于临界值组和HCVRNA小于临界值组的病人血清中转氨酶与其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的119例标本中有116例抗-HCV均为阳性,其中HCVRNA高于上限值(≥1000copies/mL)87例,二都有很好的相关性;共有70例存在ALT异常,73例存在AST异常,ALT、AST水平与HCVRNA含量对数值无显著相关性,但ALT、AST阳性率与HCVRNA大于临界值有一定的吻合关系。结论HCVRNA是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AST、ALT结果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及肝脏的损伤情况。RT-PCR法检测HCVRNA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丙型肝炎病毒(HCV)与抗-HCV检测结果的比较,探讨两项检测对丙型肝炎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真空抽滤柱提取法提取HCVRNA,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HCVRNA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结果 92份临床血清标本中87份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5%,有66份HCVRNA阳性,阳性率为72%,结果显示HCVRNA检出率显著低于抗-HCV(P<0.01)。抗-HCV光密度值(D值)高低与HCVRNA检出率有一定关系,高D值的标本HCVRNA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抗-HCV阳性患者并不是都有病毒复制,HCVRNA才是病毒复制的直接指标。抗-HCVD值与HCVRNA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载量与抗-HCV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与符合性。方法 用FQ -PCR法检测82份抗-HCV阳性的血清,同时用不同生产厂家的试剂检测抗-HCV及ALT含量。结果 82份抗-HCV阳性的血清中HCVRNA的阳性率为62 .19% ;5 1份HCVRNA阳性的血清中ALT异常率为5 4.90 % ,且ALT异常率随HCVRNA载量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性(r =0 .916,P <0 .0 0 1)。结论 HCVRNA、抗-HCV和ALT三者联合检测,对HCV感染者的筛选、药物治疗的评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水平和HCVRNA含量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粒子发光法检测抗-HCV水平,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含量,并与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抗-HCV水平〉100 S/CO时,HCVRNA含量较高,且大多数患者血清ALT升高;当HCVRNA含量较高时,抗-HCV水平及ALT同步异常。结论 HCVRNA含量与抗-HCV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反映HCV的复制情况,且与病情密切相关,应同步检测。  相似文献   

6.
慢性丙肝血清HCVRNA和抗-HCV检出率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韧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3,17(6):640-640,642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血清丙肝病毒核酸 (HCVRNA)、丙肝病毒抗体 (抗 -HCV)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 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同时进行了HCVRNA、抗 -HCV与肝功能检测。结果 :抗 -HCV、HCVRNA阳性率分别为 78.1%和 60 .4% ,抗 -HCV与HCVRNA检测的总阳性率为 86.5 %。ALT≥ 3 0 0IU/L、BI≥ 85 μmol/L的病人 ,HCVRNA与抗 -HCV的阳性检出率较ALT <3 0 0IU、BI<85 .5 μmol/L的病人明显增高 (P <0 .0 1)。 结论 :肝功能损害严重者抗 -HCV和HCVRNA阳性检出率高 ,说明HCV在体内复制 ,对肝功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重复检测抗 -HCV和HCVR NA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出入境人群HCV的基因分型,并分析HCV不同基因型与病毒载量、ALT活性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72542名出入境人员进行HCV抗体检测,对抗-HCV阳性标本进行HCV基因分型。以荧光定量PCR测定HCVRNA载量,同时检测ALT活性。结果 共发现197份标本呈抗-HCV阳性,阳性率为0.27%,其中出境人员阳性率为0.24%。入境人员阳性率为0.31%。抗-HCV阳性标本经PCR检测基因分型后发现110份标本含有HCVRNA,共发现5种基因型,其中1b占40.0%、6a占30.0%、2a占14.5%、1a占8.2%、2b占7.3%。中国大陆人群与中国香港及其他国家人群的各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各基因型群间与HCVRNA载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型人群HCVRNA载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型人群(P〈0.05)。不同基因型人群间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 RNA拷贝量与ALT活性无相关性。结论 HCV-1b为优势基因型。对HCV基因分型以厦PCR病毒载量和LAT活性检测。实行HCV实时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HCVRNA定量检测阳性结果对丙型肝炎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第三代ELISA夹心法检测抗-HCV,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检测116例血清抗-HCV或HCVRNA阳性标本。结果在116例标本中,抗-HCV( )/HCVRNA( )双阳性者83例,抗-HCV( )/HCVRNA(-)者12例,抗-HCV(-)/HCVRNA( )者21例)。两者阳性符合率为71.6%(83/116)。在HCVRNA定量阳性结果中,则有104例为HCV感染,其中抗-HCV的阳性检出率为80.0%(83/104)。随着血清HCVRNA滴度的增高,抗-HCV的阳性率也增加,两者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抗-HCV检测,HCV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应用抗-HCV和HCVRNA检测对临床上完善HCV诊断、评价抗病毒疗效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贾珉  邵芳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4):464-465,480
目的探讨化学免疫发光法(CLIA)定量检测抗-HCV和FQ-PCR法检测HCV-RNA含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用CLIA定量筛选抗-HCV阳性的100例病人标本,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含量和酶速率法检测ALT浓度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0份抗-HCV阳性标本中,检出HCV-RNA阳性者76例,阳性率为76%。随着抗-HCV的S/CO值增高,HCV-RNA检出率增高较明显;ALT水平与HCV-RNA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在HCV诊断与疗效观察中,血清抗HCV、HCV-RNA和ALT指标各有利弊,3者有机结合能正确诊断和预测肝脏损伤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HCVRNA与肝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内接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5例展开研究,同时给予抗-HCV、CVRNA与肝功能检测。结果抗-HCV阳性74例(77.8%),HCVRNA阳性59例(62.1%)95例慢性丙肝,ALT≥300 IU/L45例,BI≥85.5μmol/L48例,HCVRNA阳性检出率明显较ALT00 IU/L和BI85.5μmol/L的病例高,P0.05。抗-HCV阳性检出率明显较ALT300 IU/L和BI85.5μmol/L的病例高,P0.05。结论临床研究证明:若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较严重,则血清抗-HCV和HCVRNA阳性检出率均较高,证明HCV已在体内复制,会对肝功能直接或间接性的产生损伤,因此需要重复检测抗-HCV和HCVR-NA,全面提高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姜健  华建江 《海南医学》2010,21(16):10-1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脂联素水平与AST/ALT比值的关系,评价HCV RNA、脂联素和AST/ALT比值水平在判断丙肝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荧光PCR试剂盒测定HCV RNA,ELISA法检测脂联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ST和AL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HCV患者组血清HCV RNA和AST/ALT比值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脂联素水平则降低(P〈0.05);HCV RNA病毒含量与AST/ALT比值呈正相关(r=0.535,P〈0.01),HCV RNA病毒含量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483,P〈0.05),AST/ALT比值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CV RNA、脂联素水平和AST/ALT比值的水平,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HCV-RNA阴性慢性丙型肝炎(CH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004-02/2008-02连续收治的血清HCV-RNA阴性CHC患者12例,平均年龄41.1岁。11例有创伤或手术史,10例血清抗.HCV检查阳性至少3次,另2例阴性(此前曾有过阳性)。血清ALT、AST持续或反复升高6mo以上。头5例肝穿活检见HCV-RNA,炎症活动度为Ⅱ度4例,Ⅲ度1例。排除其它肝病。所有患者均予干扰素α300万U,im,1次/2d;利巴韦林900mg/d,分次口服,前11例疗程48wk、最后1例24wk后随访。结果10例治疗48wk,1例治疗36wk自行停药,1例完成24wk治疗。所有患者血清ALT和AST均于4wk内降至正常。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扰素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10-48mo所有患者血清ALT和AST均正常,HCV-RNA及抗-HCV无变化。结论有创伤/手术史,血清抗-HCV阳性或以前曾有过阳性,HCV-RNA阴性、ALT、AST持续或反复异常超过6mo当考虑血清HCV-RNA阴性CHC诊断,排除其它肝病及/或肝组织检测到HCV-RNA时当诊断血清HCV-RNA阴性CHC并积极抗病毒治疗,对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3~14年后病毒组织学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ao HY  Wei L  Zhao JM  Sun DG  Guo F  Ma H  Fang JL  Shao J  Zhang LF  Sun Y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166-117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持续活动者的临床转归和肝脏组织学情况。方法5例因输血而感染丙型肝炎者,为女性,4例因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而感染丙型肝炎者,为男性,总共9例,所有感染者感染时间、感染途径清楚。采用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以及修正的Knodell评分对肝脏活检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超声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速率法,抗HC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HCVRNA定性检测采用RocheCobasHCV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盒,HCVRNA定量采用BayerHCV分枝DNA(bDNA)试剂盒,HCVRNA基因型采用BayerLiPA基因型分析方法。结果(1)9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共随访13~14年,其间于诊断时、1992、1995、1999、2003、2004年共检测6次ALT水平,均高于正常上限值(ULN)。(2)2004年检测9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HCVRNA定性均为阳性,定量从3.57×108拷贝/L~7.21×109拷贝/L,大于2.00×109拷贝/L者5例。3例感染者为基因2型,其余6例为基因1b型。(3)9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超声诊断为慢性炎症轻度者3例(3/9),占33.3%;中度6例(6/9),占66.7%;重度0例;脂肪肝1例(1/9),占11.1%。未发现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4)9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HAI)分数为5~8.5分,纤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epatitis C virus core antigen,HCV-cAg)与丙型肝炎病毒RNA(hepatitis C virus RNA,HCV-RNA)关系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HCV-RNA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8例HCV抗体检测阳性的丙型肝炎或疑似丙型肝炎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等对2组血清样本进行HCV-cAg、HCV-RNA和ALT、AST、GGT水平测定,并比较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CV-cAg阳性检出率为41.0%(32/78),HCV-RNA阳性检出率为53.8%(4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二者之间具有较好一致性(κ=0.747)。观察组ALT、AST和GG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但与HCV-RNA病毒载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CV-cAg和HCV-RNA在检测丙型肝炎方面有较好一致性和相关性,可为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HCV RNA水平和AST/ALT比值,以进一步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标本HCV RNA含量,并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HCV RNA阳性组和HCV RNA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自身抗体阳性组和自身抗体阴性组中AST/ALT比值≥1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HCV RNA阳性组和HCVRNA阴性组AST/ALT比值≥1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病毒的直接作用和自身免疫是HCV损伤机体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CV-Ab、HCV-cAg、HCV-RNA及ALT、AST、γ-GT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ELISA方法检测HCV-Ab、HCV-cAg,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CV-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γ-GT.结果 检测HCV感染者186例,其中HCV-Ab、HCV-cAg的阳性率分别为95.7%、25.3%、82.7%.ALT、AST、γ-GT水平与HC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同时检测HCV-Ab、HCV-cAg、HCV-RNA可充分掌握丙肝患者病毒感染情况,以及检测ALT、AST、γ-GT对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治疗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CV特异性T淋巴细胞疗法的抗病毒疗效。方法应用此疗法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0例,观察治疗后肝功能、HCV RNA、抗-HCV等的变化,并追踪随访半年。结果经该疗法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HCVRNA阴转率达56.67%,且进一步研究发现治疗前患者体内HCV RNA≤105copies/mL时病毒阴转率显著高于HCVRNA〉105copies/mL时(72.22%vs 33.33%)。结论 HCV特异性T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与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的相关性。方法用FQ—PCR检测115份疑似HCV感染的病人血清HCV—RNA,ELISA法检测抗-HCV,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结果以80拷贝/ml血清为标准,115份标本中HCV—RNA阳性率为54.8%(63/115);抗-HCV阳性率为53.9%(62/115);ALT异常率为40.9%(47/115)。HCV—RNA载量与抗-HCV(+)例数呈正相关(r=0.986,P〈0.01)。HCV—RNA载量与ALT异常例数(r=0.94,P〈0.01)、含量(r=0.624,P〈0.01)呈正相关。结论HCV—RNA载量升高,抗-HCV阳性率相应增加,ALT高于正常值(40U/L)的异常率和浓度也增高,均呈正相关。FQ—PCR法可作为临床检测丙型肝炎的确诊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献血员血清抗-HCV-IgM与HCV感染的关联性。方法献血员血清836份。以HCV混合抗原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微孔,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M单克隆抗体为酶标抗体,建立ELISA检测血清抗-HCV-IgM。以第二代ELISA法检测抗-HCV-IgG,以PCR检测血清抗-HCV-IgG或抗-HCV-IgM阳性样品中的HCV-RNA。结果2-巯基乙醇破坏试验及HCV抗原抑制试验结果显示,以所建立的ELIAS检测到的为HCV特异IgM,批内变异系数为3.47%,批间变异系数为7.06%。836份献血员血清中,有2份抗-HCV-IgG阴性而抗-HCV-IgM和HCV-RNA均阳性。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ELISA可较好地用于检测血清抗-HCV-IgM、献血员筛选及防止丙型肝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