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与AST/ALT比值的关系,评价瘦素、脂联素和AST/ALT比值水平在判断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观察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瘦素,ELISA法检测脂联素,速率法测定AST和AL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乙肝肝硬化患者组血清瘦素、脂联素和AST/ALT比值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逐步升高;血清AST/ALT比值水平与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0.585、r=0.526;P<0.05、P<0.05),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水平也呈正相关(r=0.483,P<0.01)。结论慢性乙肝肝硬化血清瘦素、脂联素和AST/ALT比值水平显著升高,对慢性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CV RNA含量与肝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我院的115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进行ALT、AST检测,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HCV RNA含量的测定,分析不同HCV RNA含量水平的病人血清中ALT、AST水平及AST/ALT比值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的115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中,低病毒含量组(≤104copies/mL)血清中AST水平与其他病毒含量组(105 copies/mL,106 copies/mL,≥107 copies/mL)AST水平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含量组(≤104 copies/mL)血清中ALT水平与其他病毒含量组(106 copies/mL,≥107 copies/mL)ALT水平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含量组(≤104 copies/mL)血清中AST/ALT比值与其他病毒含量组(105 copies/mL,106 copies/mL,≥107 copies/mL)AST/ALT比值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基础HCV RNA含量的对数值与ALT、AST水平及AST/ALT没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011、-0.014、0.007,均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HCV RNA病毒含量与肝脏损伤性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进行结合分析对临床丙型肝炎的病情监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HCV RNA水平和AST/ALT比值,以进一步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标本HCV RNA含量,并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HCV RNA阳性组和HCV RNA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自身抗体阳性组和自身抗体阴性组中AST/ALT比值≥1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HCV RNA阳性组和HCVRNA阴性组AST/ALT比值≥1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病毒的直接作用和自身免疫是HCV损伤机体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CV及其与HB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HCV感染及其与HBV重叠患者血清标本共179例,分为慢性丙型肝炎组(n=101)、肝硬化组(n=45)和肝癌组(n=33)。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对重叠感染HCV和HBV的31例患者同时检测HBVDNA。结果 179例患者抗HCV的总阳性率为97.8%,高于HCV RNA的阳性率(69.8%)(P〈0.01)。肝硬化组和肝癌组HCV RNA的阳性率分别为82.2%和84.8%,高于慢性丙型肝炎组阳性率64.4%(P〈0.05)。HCV与HBV重叠感染组的HCV RNA的阳性率为48.4%,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HCV RNA阳性率(71.6%)(P〈0.05)。HCV与HBV重叠感染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为35.5%,也显著低于单纯HBV感染患者阳性率(76.7%)(P〈0.01)。HCVRNA阳性组ALT异常率(60.8%)高于HCV RNA阴性组(35.2%)(P〈0.05)。结论对HCV感染相关的不同疾病患者联合检测抗HCV、HCV RNA和ALT,对于HCV和HBV重叠感染者同时检测HBV DNA,有利于疾病的明确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HCV感染患者HCV RNA水平,ALT、AST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细胞因子分泌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慢性HCV感染患者PBMCs72小时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CV RNA含量。结果:RNA阳性患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但阳性患者之间,ALT、AST水平无显著差异。不论RNA滴度高低,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均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IFN-γ与ALT、AST有一定相关性(r=-0.8178,P=0.02;r=0.7517.P=0.04)。结论:血清HCV RNA水平与肝损伤有关,INF-γ在抗HCV免疫应答的同时可能对肝脏也造成了一定损伤。  相似文献   

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4):309-31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含量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2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水平,利用全自动生物化学检测仪测定ALT水平.[结果]302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抗-HCV均呈阳性,其中199份标本HCV RNA含量高于检测上限(103 U/mL),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65.9%.ALT异常率随HCV RNA含量的增高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155,P<0.05);而ALT水平变化与HCV RNA含量无相关性(r=0.001,P>0.05).[结论]HCV RNA含量与抗-HCV水平是诊断HCV感染的重要指标,HCV RNA含量结合ALT水平测定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复制的状况及肝脏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7.
张笑芸  许小敏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104-1104,1110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及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并以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健康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在(4.83±1.47)g/mL,女性水平高于男性(〈0.01)。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健康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丙肝患者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均高于健康组(〈0.01),且均高于对应的患者组(〈0.01)。在各患者组和病毒携带者组中,同样呈现出女高男低的现象(〈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变化,可能与肝脏功能的保护与损害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简称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脂联素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CHB患者(轻度、中度和重度各20例)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并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对脂联素和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CHB轻、中度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重度组显著升高(P〈0.01)。脂联素水平与ALT和AST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脂联素可能参与了机体对抗炎症、保护肝脏功能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血清瘦素与尿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及两种脂肪因子对肾脏的作用。方法:选取单纯肥胖患者(肥胖组)60例;同期健康人(对照组)40例,测定两组人群血清脂联素、血清瘦素、身高、体质量、肾功能及尿白蛋白等,计算两组人群瘦素与脂联素比值、体质量指数(BMI)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肥胖组血清瘦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肥胖组较对照组尿白蛋白差异明显(P=0.004);肥胖组血清瘦素/脂联素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01);脂联素与BMI、尿白蛋白为负相关(r分别为:-0.421、-0.245;P分别为<0.001、0.029);血清瘦素与BMI正相关(r=0.650,P<0.001),与GFR负相关(r=-0.227,P=0.043);瘦素/脂联素与BMI正相关(r=0.511,P<0.001);GFR与BMI正相关(r=0.376,P=0.001);瘦素、瘦素/脂联素、BMI与尿白蛋白无相关性;脂联素、瘦素/脂联素与GFR无相关性。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血清瘦素、尿白蛋白水平升高。瘦素/脂联素比值可能是单纯性肥胖患者肾损伤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的Adiponectin hs-CRP和IL-6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李喜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3):703-704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ACT)患者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ACI患者58例(ACI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hs-CRP和IL-6,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ACI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s-CRP和IL-6高于对照组(P〈0.05,P〈0.01)。②与恢复期比较,ACI组急性期脂联素明显低于恢复期(P〈0.01);hs-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IL-6(r=-0.426,P〈0.01)、与hs-CRP(r=-0.363,P〈0.01)呈负相关;hs-CRP与IL-6(r=0.284,P〈0.05)呈正相关。结论脂联素、hs-CRP和IL-6与ACI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脂联素可能是ACI形成中炎症反应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谭柏松  伍金华 《海南医学》2011,22(8):115-117
目的分析抗-HCV阳性患者血清水平HCVRNA与AST/ALT活性的关系;评价AST/ALT比值,HCVRNA水平在判断丙肝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标本分别用荧光PCR试剂盒测定HCV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ST/ALT。结果 78份抗-HCV阳性标本经PCR检测后有31份标本含有HCVRNA,HCVRNA拷贝量与AST/ALT比例呈正相关。结论动态监测AST/ALT比例和HCVRNA的水平,可用于丙型肝炎的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2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B患者53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12个月,53例患者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分为107~109、105~106、104 copies/L进行分层,分别观察服药后1、3、6、12个月时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变化情况.结果:恩替卡韦对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107~109、105~106、104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治疗后随着时间推移HBV DNA载量下降越明显,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服药后HBV DNA载量越快达到正常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的同时伴随ALT、AST的下降,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治疗后12个月ALT、AST复常率越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恩替卡韦对CHB患者HBV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能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不同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对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并以此分为阴性组(17例)、低载量组(30例)、中载量组(19例)、高载量组(12例)4组,比较各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肝功能相关酶(ALT、AST、GGT)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随着HBV-DNA载量的增高,TNF-d、IL-6均明显升高,表现为高载量组>中载量组>低载量组>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中载量组、低载量组间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ALT、AST、GGT水平比较,表现为高载量组>中载量组>低载量组>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LT与TNF-α、IL-6相关(r=0.68、0.56,P<0.05);ALT与hs-CRP无相关性(r=0.23,P>0.05)。结论炎性因子在乙肝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综合检测血清炎性因子和肝脏酶学对了解乙肝体内免疫状态、临床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蔡木发  吴显劲  吕俊廷 《吉林医学》2011,32(13):2507-250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载量与浕-L-岩澡糖苷酶(AF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9例乙肝患者血清,检测其HBV-DNA,根据其HBV-DNA载量不同分为1组(<5.0×102copies/ml)、2组(5.0×102copies/ml~5.0×105 copies/ml)、3组(>5.0×105copies/ml),每组63例,正常对照组63例;同时分别检测AFU、ALT、AST、GGT,对其结果进行分析,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AFU、ALT、AST、GG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各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组AFU、ALT、AST、GGT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统计结果分别为AFU(F=10.548,P<0.05)、ALT(F=25.646,P<0.05)、AST(F=23.396,P<0.05)、GGT(F=16.425,P<0.05);1组AFU与ALT、AST、GGT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2组AFU与ALT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AFU与AST、GGT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3组AFU与AST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AFU与ALT、GGT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乙肝患者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AFU、ALT、AST、GGT,更有助于观察肝脏的损害程度及预测肝炎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疾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例及19例健康对照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MDSCs的比例,并动态检测该比例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后的变化特征,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MDSCs比例与血清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均数t检验,MDSCs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DSCs表型为HLADR-/lowCD11b+CD33+的细胞群其主要为CD14+的单核细胞型。其比例为(1.4±0.2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53±0.06)%,(P〈0.01);抗病毒治疗12周后其比例为(1.33±0.26)%、24周后其比例为(1.82±0.48)%。MDSCs的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P=0.452)。横断面比较分析结果显示MDSCs水平与HBV DNA无相关性(r=-0.14,P=0.60),但与ALT(r=0.621,P=0.01)、AST(r=0.612,P=0.012)、TBIL(r=0.717,P=0.003)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情。  相似文献   

16.
乔斌  汪明  袁乐永  李艳 《湖南医学》2014,(10):1873-1875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中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特征,为CHC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体检人群中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患者初次治疗时的 HCV‐RNA含量、丙肝病毒基因型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小板的(PLT)的水平。【结果】体检人群中共发现CHC患者58例,其中1b型占63.79%,2a型占17.24%,其他基因型占19.97%。体检人群CHC患者(HE组)与非体检发现的CHC患者(NHE组)相比,在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基因型分布、肝脏炎症相关指标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体检人群中CHC患者HCV基因型以1b、2a型为主,ALT、AST、HCV‐RNA水平低于非体检发现的CHC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GLPs)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灵芝多糖低、中、高剂量组(GLPs-L、GLPs-M、GLPs-H组)和辛伐他汀组(SV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经12周给药后,分别测定各实验组ALT、AST、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PPARγ和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灵芝多糖中、高剂量组血清ALT、AST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降低,而脂联素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M组大鼠肝组织中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线粒体肿胀,染色体边集等;(3)M组肝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灵芝多糖中、高剂量组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同时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灵芝多糖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