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间接血球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在医学及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已有30余年的历史。因它具有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用已知抗原(或抗体),就可检测出未知的微量抗体(或抗原)。它又具有灵敏、快速、简便及易于结果判定等优点,故已成为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血清学诊断的有力工具之一。 间接血凝反应的原理,从理论上早有详细论述,即将多糖或蛋白质抗原(或抗体)吸附(或结合)在载体——红血球的表面上,这种血球——致敏血球,就具备了血清学性质。致敏血球与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2.
用间接血凝法(以下简称间凝法)测定人群的菌痢抗体,国外曾有若干报告。1948年澳大利亚Keogh等提出细菌抗原可被红细胞吸附,而后与抗体凝集旺[1]。以后有人陆续报道间接血凝法用于肠道菌的抗体测定[2-4],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痢疾杆菌等。1959年J.Havlik等用多价弗氏、宋内氏痢疾菌致敏人红细胞测定病人血清抗体,发现甚至轻型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多数也具有阳性水平的抗体。他认为此法对于已用抗菌素治疗的病例诊断很有意义,因为这些病人大便培养细菌常常是阴性的[5]。1960年Young等用多糖抗原致敏人红细胞测定弗氏菌病人血清,发现间凝法比直接凝集反应敏感[6]。国内尚未见菌痢间凝法的研究报告。我们为了给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提供良好诊断工具,对血凝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感染菌痢后间接血凝抗体的消长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抗HFHS病毒血凝素McAb和粗制血凝素抗原的ELISA间接夹心法,检测63份临床诊断为HFRS患者血清中血凝抑制抗体,同时使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比较。两者的阳性率均为74.6%,而ELISA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血凝抑制试验(P<0.01)。本法在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中,有实用价值,并可能取代血凝抑制试验。  相似文献   

4.
鼠疫F1抗原是供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菌特异抗体之用,制备的质量影响着间接血凝试验诊断的准确性.为此,本文系统阐述了其在鼠疫诊断中的应用、制备方法及在制备中的影响因素、注意事项、应采取的质量控制等,并提出看法,以规范其操作规程、提高质量,为鼠疫诊断提供优质的F1抗原制品,便于鼠疫诊断工作有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ndirect hs-emagglutination test,IHA)是以红血球为载体.将预制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吸附其表面作为试剂,用于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的一种血清学方法.其特点是:微量的抗原与其相应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可借红血球凝集现象表现出来,因此.显著地提高了反应的敏感性。 1.致敏血球和问凝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它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阳性检出率为92.80%~100%,平均为95.31%,非血  相似文献   

6.
对微量间接血凝试验用于检测Ⅲ型副流感病毒抗体做了实验研完。结果表明,用本文选择的较佳条件制备的HA-1-SRBC诊断血细胞试剂,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同血凝抑制试验比较,抗体滴度和GMT基本一致,两法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为研究乙型肝炎的需要,我们以全国统一检测法,对关中地区健康人群和肝炎住院患者共6774例进行了HBgAg的调查测定。在测定过程中,为了提高其敏感性,增强特异性和节约试剂等,故又采用对流电泳等法同时进行了实验比较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原理:间接血凝试验是以红血球为载体,根据抗原和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未知抗体(或抗原)的一种简易血清学方法。由于多种不同的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8.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包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头蚴作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诊断包虫病,并与临床常规检查皮内试验(ID)、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IEP)的结果比较。102例经手术证明包虫病用间接荧光抗体进行诊断,阳性率为92.1%,45例非包虫病人和131例正常人假阳性率为1.7%。ID阳性率为93.1%,假阳性率为9.6%。IHA阳性率为87.2%,假阳性率为1.1%。CIEP阳性率为74.5%,假阳性率为1.7%。试验证明IFA对包虫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单,可供临床诊断和包虫病普查工作选用。  相似文献   

9.
间接血凝试验应用于某些寄生虫、广的检查,如(?)虫病、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包虫病等均有一定的敏感性。在肝吸虫方面,如 Pacheco(1960)曾用间接血凝的方法,对感染有肝吸虫的人和家兔血清中抗体效价进行了观测。然该氏仅对三例肝吸虫病患者血清作了检查,此法对人群中肝吸虫病患者的检查效果如何?尚未见国内外有文献报导。有鉴于此,本组曾以肝吸虫成虫匀浆抗原,用间接血凝方法,对试验动物血清的效  相似文献   

10.
酶联接的免疫吸附试验(enzym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简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血清学诊断中,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试验不但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而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临床实践迫切需要用特异而敏感的血清学方法来检测脑囊虫病人的抗猪囊虫囊液抗原的抗体(简称囊虫抗体)。本文用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简称PHA)检查囊虫抗体,检测了50例脑囊虫病人血清囊虫抗体,同时以50例非囊虫病人血清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应用猪囊尾蚴虫体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囊液抗原作间接血凝试验(IHA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检测囊虫病人和健康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三种血清学方法的敏感性为:IFAT(94.7%)>ELISA(81.1%)>IHAT(74.0%);特异性为:ELISA(100.0%)>IHAT(96.78%)>IFAT(87.7%)。对包虫病人血清均产生交叉反应。作者认为对囊虫病惠者综合采取 IFAT 和 ELISA两种方法进行诊断较为合适,有助于提高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了解斑点免疫结合试验诊断包虫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血清特异抗体的检测,并与间接血凝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作比较。方法:用羊肝细胞粒棘球蚴液抗原对94例包虫病患者,22例非包虫病患者和45例健康人血清进行了DIBA,IHA和CIEP。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ELISA间接法检测人轮状病毒(RV)血清抗体的方法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RV抗原能直接包被酶标反应板,与经免疫血清间接包被者无甚差异;RV抗原经EDTA、硫氰酸钾或盐酸胍预作用后再行包被,可提高抗原的包被效果.以ELISA间接法和间接双抗体夹心法同时检测34份血清标本,两者检出率无差异(P>0.05);进一步检测11份阳性血清的抗体效价,两法GMT分别为755.1和822.1,也无差异(P>0.05).进行ELISA间接法阻断试验,阻断率达95.6%;重复性试验表明变异系数在3.7~8.7%之间.因此,ELISA间接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可代替ELISA间接双抗体夹心法以检测RV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14.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T)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30例包虫病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7%和90.0%,而肝囊肿、肝脓肿、肿瘤和旋毛虫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囊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37.5%和31.3%。包虫囊肿的部位、数量及囊肿是否破裂对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包虫IHAT冻干抗原和包虫囊壁冰冻切片抗原在-20℃可分别保存2a和3个月而不丧失活性。结果表明:IHAT和IFAT对人体包虫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肝卵石蜡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粪孵阳性血吸虫病人179例和健康人191例,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8.3和98.4%.IFAT与环卵沉淀试验(COPT)、间接血凝试验(IH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比检测结果,IFAT与IHAT、ELISA两者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但非常显著地高于COPT者;四种方法的特异性均无显著差异.此外,血清与切片孵育时间在0.5~8h之间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干血滤纸法与血清法比较无显著差异.故认为IFAT可作为血清学诊断血吸虫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有人用抗体中和试验检查野鼠巢穴和猛禽吐物中的鼠疫F_1抗原,调查结果表明,鼠疫菌的分布比原先想象的广泛得多。认为是没有鼠疫的北厄尔布鲁地区,用该方法从黄鼠巢穴和猛禽吐物中检出了F1抗原,随后经过细致工作,果然从该地区检出了鼠疫菌。近年来有人报导用鼠疫菌的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致敏血球进行试验研究,用血凝试验诊断其相应的抗原①②,均指出用抗体致敏的血球作诊断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前Cook(1965)认为凡是用抗体致敏血球的血凝试验统称为反相被动血球凝  相似文献   

17.
抗精子抗体的间接血凝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了用间接血凝技术测定抗精子抗体的方法。为了检测输精管结扎后兔的抗精子抗体,实验中用兔附睾精子免疫兔和豚鼠获标准血清。致敏韖酸化的红细胞的抗原液是兔附睾精子提取液,其蛋白质浓度为0.6mg/ml。稀释致敏红细胞的稳定剂以及稀释待试血清的稀释液以2%兔血清盐水效果稳定。实验中经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比较,以及用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我校基础医学部寄生虫学教研室承担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间接血凝试验(IHA)诊断血吸虫病,经过系列研究,已获成果,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敏感性高等特点,可提供标准抗原及诊断试剂盒,该项成果已通过卫生部部级鉴定。  相似文献   

19.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诊断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简称间接血凝试验,IHA)是早已应用于诊断病毒、细菌性疾病以及寄生虫病的方法。国外Kagan(1955)首先应用于动物接种曼氏血吸虫后的实验研究,国内自1959年以来先后均有报告,并已证实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优越性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由于试验用红细胞的致敏手续较繁,致敏后的红细胞抗原不能长期保存,因而使用上受到限制。 Bing等(1967)在不断改进试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在病人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特别是IgM抗体,对辅助临床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均有重要意义。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 )和免疫酶染色法,虽已被广泛用于上述目的,但尚存在需用荧光显微镜或判定结果有一定主观性等不足之处。血凝抑制试验测出的则主要是IgG抗体。本文采用抗HFRS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和粗纯抗原建立了一种ELISA间接夹心法,以检测HFRS病人血清中IgM和lgG抗体,并与IFAT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