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深圳市社区0~6岁儿童伤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0~6岁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深圳市6大区的12个社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3750名0~6岁儿童2001年的伤害状况。结果深圳社区0~6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的年发生率为3.25%,男女比例为1.44:1;伤害类型前3位依次为意外跌落(60.70%),烧烫伤(18.00%),动物咬伤(9.00%);伤害医疗费用支出人均984.25元;有8.20%的儿童住院治疗。结论伤害严重影响着深圳社区0.6岁儿童的健康,应及早开展伤害的干预控制,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北京市老年人伤害发生、死亡水平、原因及负担,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户为最小抽样单位,采用三阶段、分层、等比例、系统整群抽样,入户问卷调查所有住户成员信息,选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分析对象,描述老年人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北京市调查样本的老年人伤害年发生率为1.83%。老年男性伤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但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种伤害中,未发生枪伤和电击伤,以跌落、交通事故、动物咬伤发生率居先。老年人因伤害导致的死亡,以交通事故和跌落致死、自杀为主。诊治费用以跌落伤最高,其次为意外中毒,第三位为交通事故。因伤害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天数,仍以跌落、交通事故、意外中毒的负担为重。结论伤害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了威胁和损失,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老年人中应积极开展跌落、交通事故等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切实关注老年人的健康,让老年人远离伤害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成人伤害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人的伤害发生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评估北京市成人伤害疾病负担,为制定北京市成人伤害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 PPS 抽样方法 从北京市 18 个区县中抽取 28 000 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表使用的是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儿童安全联盟共同开发的问卷.结果 北京市成人年伤害发病率为 1.53%,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为 55~59 岁组,为 2.12%,最低 30~34 岁组;男性伤害发病率高于女性伤害发病率;伤害类型中以跌倒、扭伤、交通事故和动物致伤为伤害的主要类型;老年跌倒发病率为 1 080.50/10 万,为所有伤害类型中发病率最高的,老年男性跌倒发病率为 0.38%,远低于女性跌倒发病率 1.66%;交通事故、跌落和他杀为主要的死因;平均每例伤害需花费 2 622.41元、住院天数为 3.27 d、误工误学天数为 35.25 d;伤害发病与家庭人均年收入呈"U"型分布. 结论 北京市成人的伤害疾病负担较大;儿童伤害发病率高于成人;老年女性是跌倒的高危人群;伤害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描述清远市农村地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为伤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清远市清新县典型农村地区的1家县级医院、1家中心乡卫生院和1家普通乡卫生院的伤害监测资料,使用全国伤害监测专用软件建立数据库,对2009--2011年的伤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共收集伤害病例10576例(死亡375例),其中男性7391例(占69.88%),女性3185例(占30.12%);在伤害病例的年龄构成中15~54岁年龄组居首位,共7111例(占67.24%);伤害发生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7271例(占68.75%);职业构成以农业劳动人员居多,为3127例(占29.57%)。报告伤害发生例数以8月份为最多1795例(占16.9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农场/农田3145例(29.74%)。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是钝器伤2927例(27.68%)、跌落/坠落2455例(23.21%)、动物咬伤1538例(14.54%),不同年龄组的前2位伤害原因分别:0~14岁组为动物咬伤287例(占29.23%)、跌落/坠落283例(占28.91%);15~54岁组为钝器伤2181例(占30.67%)、跌落/坠落1595例(占22.43%);≥55岁组为跌落/坠落576例(占23.20%)、钝器伤569例(占22.91%)。除≥55岁组人群以骨折(占该组人群32.17%,799/2484)居多外,0—14、15~54岁组均以挫伤/擦伤居多(分别占36.25%,356/981;40.41%,2874/7111)。伤害治疗后回家、观察/住院/转院及死亡病例构成比分别为:8067例(占76.27%)、2134例(占20.18%)、375例(占3.55%)。结论在被调查的农村地区,伤害病例以男性为主,伤害原因以钝器伤、跌落/坠落、动物咬伤为主;预防伤害尤其是在农场/农田发生的伤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伤害死亡病例潜在寿命及经济损失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伤害住院死亡病例的潜在减寿年数、直接经济负担及潜在经济损失的状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兰州市2所省级综合医院及1所急救中心1999~2001年的伤害住院病人病历,记录住院治疗的各种费用和相关信息。结果伤害住院死亡病例各病种人均潜在减寿年数依次为交通事故33.7年;意外跌落38.5年;自然环境38.3年;他杀30.3年,伤害导致的总人均潜在减寿年数35.5年。各年龄组人均潜在减寿年数0岁~组61.9年;16岁~组41.9年;40岁~组19.9年;60~70岁组4.9年。各年龄组人均经济损失0岁~组26万元,16岁~组18万元。40岁~组86.7万元,60~70岁组21万元。由于伤害造成的人均总经济损失为39万元。各伤害病种人均经济损失:交通事故14.6万元,意外跌落16.5万元,自然环境16.4万元,他杀13.1万元。伤害而导致16~60岁年龄组人群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人均104.7万元。结论伤害给人群健康水平造成了极大地危害,并导致家庭和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湖北部分地区2000~2001年0~14岁儿童伤害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索影响儿童伤害发生的有关因素,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与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一对照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伤害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我省部分地区2000-2001年0-14岁儿童平均伤害发生率为10.88%,男童是女童的1.4倍,5-9岁儿童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主要伤害原因依次为意外跌落(发生率为3.37%)、动物咬伤(2.50%)、交通事故(1.38%)、机械事故(1.30%)和烧烫伤(1.21%);影响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是家庭房屋类型,保护因素依次为儿童疾病史、父亲文化程度、父亲年龄和儿童身高。结论:揭示宿主、家庭环境因素在儿童伤害发生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7--2012年台山市1—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2年台山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监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死因编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台山市2007-2012年1—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共报告268例,平均死亡率为4.54/10万。伤害死亡死因顺位前6位依次为淹死88例(占32.84%)、机动车辆交通事故75例(占27.99%)、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36例(占13.43%)、其他意外和有害效应19例(占7.09%)、自杀16例(占5.97%)和意外中毒13例(占4.85%),合计247例(占92.16%)。男性伤害死亡219例(平均死亡率为7.27/10万),女性伤害死亡49例(平均死亡率为1.69/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1-、5-和10-岁年龄组的主要死因均为淹死,分别占各年龄组的59.52%(25/42)、77.27%(17/22)和58.97%(23/39),15-岁年龄组和20~24岁年龄组的主要死因均为交通事故(包括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分别占各年龄组的47.83%(33/69)和60.42%(58/96)。伤害总死因按月份分布的死亡曲线呈“A”字形,即6、7月报告死亡数最多(64例,占23.88%),1、12月报告较少(26例,占9.70%)。结论伤害死亡是台山市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因,其中以淹死发生率最高,应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增强儿童青少年及其他人群的安全意识,减少伤害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福田区1992~1996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深圳城区居民伤害死亡的水平、原因及分布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田区1992~1996年死亡居民由卫生防疫医师逐例家访进行调查。结果五年意外伤害死亡率为2002/10万,在全死因中仅次于恶性肿瘤居第二位,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居首位:交通事故占5266%列第一位,第二、三位分别是跌落和他杀;0—岁组以窒息、跌落为主,60—岁组以跌落、交通事故为主,其他年龄组以交通事故为主;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积极开展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1~14岁儿童交通事故伤住院患者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绍强  张玲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6):1128-1130
目的 了解1~14岁儿童交通事故伤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受伤部位等分布特征。方法 以南方某市两家医院1996~2000年五年间有完整病案记录资料的713例1~14岁儿童交通事故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性别比为1.7:1,以5~9岁和10~14岁儿童最多;入院时病情为一般情况是最多的;伤害部位以头面部为主,导致儿童死亡最高(占90.91%);平均住院时间为17.06d;儿童交通事故伤住院治疗患者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结论 儿童交通事故伤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受伤部位等分布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0.
孙政  侯书莹  刘洋 《中国校医》2022,36(10):747-749
目的 掌握2015—2020年徐州市铜山区5~18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徐州市铜山区2015—2020年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伤害的死亡率和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伤害是铜山区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8.01/10万,占儿童青少年总死亡的54.05%。随着年龄增加,主要伤害的死亡率从5~9岁年龄组的5.30/10万增加到15~18岁年龄组的12.47/10万(χ2趋势=14.383,P<0.001)。道路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和自杀的死亡率分别为3.01/10万、2.81/10万、0.67/10万、0.33/10万,居铜山区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前4位。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自杀是铜山区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6个省份28个县(区)0~17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方法 不同地区根据本地区既往数据和现有工作规划,选择调查对象对过去12个月内儿童伤害发生情况进行普查。调查对象为未上幼儿园、幼儿园、小学1~3年级儿童的监护人,以及小学4~6年级、初中和高中的儿童本人。结果 调查前12个月内,儿童伤害人数发生率为4.83%,人次数发生率为5.75%,男童人数发生率和人次数发生率均高于女童,主要照护者为其他亲属、祖父母、未成年人或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儿童伤害人数发生率和人次数发生率较高。儿童伤害第一位原因是跌倒,儿童伤害发生的时间主要为6-10月,地点主要为家中,发生时主要活动为玩耍/娱乐。儿童伤害发生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发生部位主要为下肢、上肢和头部。伤害结局大多为痊愈,处理方式主要为门(急)诊治疗。结论 男童、父母无法主要照护的儿童是儿童伤害防控的重点人群。应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伤害发生特征,在不同场所实施有针对性的伤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衙门口村社区流动儿童伤害现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流动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2 564名流动儿童年龄2~16岁,伤害总发生率为38.1%;976名有过伤害的儿童在2015年6月前共发生1 490人次伤害。3~6岁是伤害高发年龄段;跌落伤、摔伤、碰撞伤是伤害的首要类型(31.1%),其次是烧烫伤(20.7%)、动物咬伤(19.5%);儿童伤害后就医率为82.4%;父母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儿童伤害发生率最高(χ父亲组2=19.01,P<0.001;χ母亲组2=20.28,P<0.001)。结论 流动儿童面临更大的伤害威胁,应提高儿童看护人,主要是母亲的文化程度、安全意识,为流动儿童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2006—2010年河南省洛阳市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状况,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对洛阳3家哨点医院门诊首次因伤害就诊的病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2006—2010年共收集到0~14岁伤害病例8130例,男女比例为2.1∶1;前4位的伤害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41.1%)、机动车车祸(14.1%)、钝器伤(11.8%)、烧烫伤(10.7%),不同年龄组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5,P<0.01);伤害发生的高峰时间在每年的5—10月;伤害发生的地点前3位为家中(41.2%)、公路/街道(23.4%)和学校(18.2%);58.6%伤害是在休闲活动时发生的,位居首位;伤害中非故意伤害最多(91.0%);伤害发生部位最多的是头部(53.0%);伤害结局中治疗后回家占51.7%,观察/住院/转院占46.9%。结论洛阳市儿童伤害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伤、机动车车祸、钝器伤和烧烫伤,大多为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0~14岁儿童死亡资料的分析,掌握山东省儿童伤害的死亡特点,为制定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山东省第三次死因调查资料,对山东省2004-2005年0~14岁儿童伤害的死亡特点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山东省0~14岁儿童伤害的死亡率为16.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95/10万,意外伤害死亡率为15.1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4.78/10万。伤害死亡率总体趋势为随年龄增高而开始降低(P〈0.05).前五位的死因分别为淹溺、公路交通事故、意外窒息、自杀和意外跌落。0~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意外窒息,1~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交通事故和淹溺,5~岁及以上年龄组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淹溺和交通事故。[结论]淹溺和交通事故死亡是我省伤害的最主要原因,要根据不同年龄的伤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朱旭豪  张铭驱  何志礼  胡术贤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44-1745,1747
目的分析清远市15岁及以下农村儿童伤害的原因,找出伤害发生的规律,评价伤害对该人群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清远市农村地区2009—2011年儿童伤害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共收集清远市农村儿童伤害病例980例,占清远市伤害总病例的9.27%;不同性别各年龄段均有伤害发生,男童的比例高于女童;一年中农村儿童伤害发生以6—10月份较高;伤害发生地点第1位是学校与公共场所463例(47.29%),其次为家中278例(28.34%),农场(农田)150例(15.27%)占第3位;伤害原因构成中跌落伤害居第1位,动物咬伤、交通事故、锐钝器伤的伤害排位靠前,伤害发生性质中917例(93.59%)是非故意的,59例(6.02%)为故意(暴力、攻击),自残、自杀4例(0.41%);伤害的受伤部位前3位依次为:头部369例(37.64%),上肢214例(21.82%),下肢195例(19.93%);伤害严重程度中轻度伤害有786例(80.21%),中度145例(14.77%),重度38例(3.85%),死亡11例(1.17%)。结论伤害是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政府和社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农村儿童伤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5岁以下儿童非致死性伤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数据来自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其中5岁以下儿童10 819名,为本次研究对象.伤害相关内容:是否发生伤害以及发生次数、原因、地点、严重程度.采用两水平Poisson回归分析社会经济学变量与非致死性伤害发生次数的关联性.结果 最近12个月内5岁以下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为16.0%o.<1岁组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前3位原因是:跌倒、动物咬伤、烧伤/烫伤,发生率分别为3.9%o、1.8%o和1.8%o;1~4岁组儿童是:动物咬伤、跌倒、烧伤/烫伤,发生率分别为6.5‰、6.0‰和2.9‰.两年龄组儿童分别有83.0%和69.0%的最近一次伤害发生在家里.<1岁组无残疾发生,1~4岁组伤害致残疾率为1.0%.控制其他变量后,1~4岁组中男童非致死性伤害风险是女童的1.57倍(P<0.05);民族、家庭人均收入和地区等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组在全部社会经济学变量上的统计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5岁以下儿童最近12个月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为16.0%o;动物咬伤、跌倒、烧伤/烫伤是非致死性伤害的前三位原因;家庭内是非致死性伤害最常见地点;1~4岁男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non-fatal injuries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China. Methods Data involving 10 819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was from the Fourt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urvey of China. Injury-related indicators include: history of ever having had an injury, its frequency, cause, location and severity of the injury.A two-level Poissun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related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Results The overall incidence rate of nonfatal injuries among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was 16.0 per 1000 population in the prior 12 months. The first three leading causes of non-fatal injuries were falls,animal bite, fire/bum among children under 1 year old,with the rates as 3.9, 1.8 and 1.8 per 1000 population, respectively. For children aged I to 4 years old, the first three leading causes were animal bite, fall, fire/burn with rates as 6.5,6.0 and 2.9 per 1000 population, respectively. 83.0% and 69.0% of last injuries occurred at home for the above said two age groups. No disability was found among children younger than 1 year old who suffered from a nonfatal injury while for the 1-4 age group, the disability accounted for 1.0% of injury-induced outcomes. After adjusting other variables,boys had 1.57 times the risk of injury compared with girls in the 1-4 age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s on the effects regarding ethmicity,per capita household income, and place were insignificant (P>0.05). None of the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was found tha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non-fatal injury risk among children under 1 year old (P>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nonfatal injuries among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was 16.0 per 1000 population in the prior 12 months. The three leading causes of injuries were animal bite, falls, fire/bum respectively. Home was the most common place that non-fatal injuries occurred. Boys had a higher risk of injury compared with girls among children aged 1 to 4 years ol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四城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现况及其社会经济损失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Wang S  Guo C  Zhang G  Lu G  Li L  Lin H  Fan C  Huang G  Zhou C  Lu Y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4):203-205
目的:阐明青少年伤害的发生现况和常见伤害类型的原因,评价其社会经济损失及危害程度。方法:1998 ̄1999年在广州,茂名,江门,汕头等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19所学校14533名7 ̄18岁的中小学生1年中发生伤害的情况,伤害的判断标准是:(1)到医院或校医室诊治,(2)因伤休息0.5d以上,(3)由家长或老师做紧急处理。结果:1年内发生伤害6941人,发生率为47.76%(男生50.08%,  相似文献   

18.
广州某中学学生常见伤害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中学生常见的伤害种类和发生的详细情况,制定中学生伤害预防措施。方法 问卷调查广州某中学714名学生1年中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714名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6.5%,男、女生分别为45.2%和48.0%;伤害次数发生率为72.7%,男、女生分别为74.6和70.8%。按伤害次数发生率,常见的伤害种类依次是跌伤(26.2%)、车辆伤(12.7%)、碰伤(7.6%)、扭伤(6.65)、刀割伤(6.6%)和烧烫伤(2.8%)。跌伤和扭伤主要是由打球和跑步所致,车辆伤由骑自行车跌下所致,碰伤由碰撞到建筑物和家具所致,刀割伤和烧烫伤由做家务事所致。结论 中学生伤害的发生频率高,种类多,但有其分布特点和规律,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珠海市农村学龄前儿童的伤害情况及其父母、教师的儿童伤害知识,为实施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珠海市三灶镇在园儿童942个家庭的父母,45名任课教师进行儿童伤害情况及儿童伤害知识调查。结果 儿童伤害发生率为5.0%,伤害以意外跌落或坠落伤(61.4%)、烧烫伤(17.5%)为主,头部及四肢为主,分别为57.4%、37.0%。伤害的地点:幼儿园占14.0%,家庭占40.4%,幼儿园和家庭以外的其他场所为占45.6%。单次伤害的平均经济损失790.7元。父母的年龄越小和化水平越高,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越高。母亲的知识一般高于父亲。国家工作人员的知识高于其他职业,农民最低。结论 农村学龄前儿童伤害较为严重,应该对儿童、家长及老师3类人群开展与儿童安全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健康促进策略来预防与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麻城市农村留守儿童非致死性伤害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伤害特征,评价父母外出打工对儿童伤害造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和面对面访谈法,于2006年9月对麻城市区和白果镇、宋埠镇的6所中小学校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3019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182名(39.15%).留守率男生为39.92%,女生为37.98%.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者占62.29%,父母一方外出者占37.71%.伤害总发生率为179.1‰,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率为253.0‰,高于非留守儿童(119.8‰),且留守男生的伤害发生率最高达到316.4‰.留守儿童前三位伤害类型均是跌落伤(84.6‰)、机械伤(40.6‰)和动物伤害(36.4‰).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的地点主要是在家中、学校和道路.总住院时间达208 d,需要治疗的伤害总费用共47 268元,人均201元.结论 农村中小学校留守儿童占较高比例,留守儿童的伤害发生率较高,伤害负担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