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10—2013-12收治的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全麻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经电话及预约随访2~16个月,21例患者中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7例,术后2周内疼痛缓解2例,疼痛明显减轻2例,能够耐受疼痛,总缓解率90.5%,总有效率100%。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37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单纯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3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加行感觉根部分切断术4例。结果95%患者术中发现有CPA局部蛛网膜明显增厚粘连。全部患者获平均38.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总有效率97%。并发症: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者术后均有面部麻木,随访期间均见不同程度好转;术后发生听力障碍合并轻度面瘫1例,复视1例,随访期间好转;术后发生化脓性脑膜炎1例,出院时治愈;1例高龄患者术后发生小脑半球出血,量约5ml,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CPA局部蛛网膜严重粘连是导致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疼痛复发的最重要原因,二次手术时的术式选择应以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的因素以及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患者17例,对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 所有再手术患者术中均辅助性应用神经内镜,其中14例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1例患者实施单纯蛛网膜松解术,1例患者实施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l例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17例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再手术者平均进行了28.3个月的临床随访,随访再手术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12%。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面部麻木,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面瘫。结论 影响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情况较多,但血管压迫是其发生的一个主要病因。再手术仍以显微血管减压术为首选,通过联合神经内镜符合有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0~35个月,71例患者症状消失,2例为手术无效者,2例术后约1 a复发,手术有效率达94·7%。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从2003年11月到2007年1月本组施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110例三叉神经痛病例.结果 110例患者中,术中发现有血管压迫者107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05例(95.4%),4例明显减轻,部分缓解1例.平均随访35个月,复发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好,安全可靠,对神经的损伤小,应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方法和技术细节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患者,其中三叉神经痛15例,面肌痉挛22例,分析术中体位,切口,骨窗,责任血管压迫等细节,观察二者术后疗效。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完全缓解14例,1例延迟缓解。所有面肌痉挛患者痉挛症状术后即刻消失,无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2年,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复发,所有面肌痉挛患者未见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在术中体位、切口、骨窗、责任血管压迫等具体操作细节方面有细微差别,了解这些差别有助于增加手术安全性,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平均随访期7.38年,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手术效果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随访期间33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82.4%,因复发大多在术后2年内,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血管压迹与临床有效率有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静脉性压迫为复发最危险因素。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重视影响预后诸因素,选择治疗术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结果三叉神经入脑干区有血管压迫者89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或显著减轻者78例,1周内明显减轻者11例。随访3~48个月(平均32个月),疼痛消失86例(94.5%),明显缓解、服得理多能够控制满意者5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三叉神经入脑干区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并采取适当材料及方法使入脑干区减压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悬吊法在微血管减压术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价。方法5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悬吊法进行治疗。结果5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50例(92.59%)疼痛消失,3例(5.56%)明显缓解,有效率98.15%,术后1例疼痛未见缓解,二次手术,未见微血管压迫,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悬吊法的应用是对传统的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改进,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的机率。  相似文献   

10.
责任动脉悬吊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责任动脉悬吊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病例的手术中应用责任动脉悬吊法,包括面肌痉挛18例,三叉神经痛5例,舌咽神经痛7例。结果术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3%(28/30),平均随访12.3个月,治愈率93%(28/30),无复发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面部麻木1例,面瘫和听力下降各1例,随访期间均自愈;一过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1例,一过性声嘶1例,化脓性脑膜炎和无菌性脑膜炎各1例,出院时治愈。结论 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责任动脉悬吊法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诊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2例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手术确认男性患者三叉神经根及延髓左腹侧受血管压迫,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女性患者仅给三叉神经根减压,术后患者疼痛均消失,血压恢复正常。结论左侧延髓受压迫、疼痛刺激,均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引起高血压病的发生。锁孔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1例,并对其病因学及治疗学进行探讨. 方法1例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调查其三代共有5例原发性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了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7侧(根)颅神经病变,其中3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A,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术后疼痛好转,随访10年至患者去世未再发生严重发作.患者B,右三叉神经痛发病10年后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及感觉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14年未复发;5年前出现左三叉神经痛,2004年10月行左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44个月未复发.患者C,右舌咽神经痛10年,曾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及舌咽神经根、迷走神经根丝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等3次手术,前2次手术无效,第3次手术后有效,半年后出现右三叉神经痛,行右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治愈.患者D,左面肌痉挛7年,未手术.患者E,右三叉神经痛1年,未手术.结论 家族性原发性颅神经疾病罕见.原发性颅神经疾病出现家族性泛发病例可能与后颅窝容积小、后循环解剖变异、颅神经高易感性、血管迂曲硬化延长等异常发生率高有关,可用颅神经进或出脑干区血管压迫学说解释其病因.颅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作为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压迫所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基底动脉压迫引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均单纯使用涤纶垫棉作为减压材料,且未使用其他减压方式。手术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于脑干和责任动脉之间放置涤纶垫棉实现减压。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27例(87.1%)术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3例在术后3个月内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1例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Ⅲ级)。5例(16.1%)患者术后出现面部感觉减退,其中3例自愈;1例患者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3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85个月(中位时间为40个月),随访期间有4例(12.9%)复发(BNI分级Ⅳ~Ⅴ级),其中2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另外2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可部分控制面部疼痛。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即刻效果显著,但其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近期疗效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平均随访期7.38年,随访期间33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82.4%,且复发大多在术后2年内,单因素分析表明动脉性压迫、神经存在血管压迹及减压方式与临床有效率有关,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静脉性压迫为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神经受压程度、压迫血管的类型及不同的手术方式为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应用神经内镜协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包括10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及30例面肌痉挛患者.手术方式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在垫入隔片前后均置入30.神经内镜行多角度的观察,主要目的是观察神经全程及其周围血管,判别责任血管,并观察确认垫片位置,协助垫片调整.116例在内镜下观察,显微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15例完全在内镜下手术操作.结果 10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97例(96%)疼痛消失,3例(3%)疼痛减轻,总有效率99%.30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27例(90%)症状完全缓解,2例(6.7%)部分缓解,总有效率96.7%.治疗有效的1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 -82个月,平均40个月.术后3年内4例有复发,复发率3.1%.15例经神经内镜探查判定责任动脉,22例内镜探查后调整隔片位置.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探查能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隔片位置,能提高手术有效性,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术后2周内疼痛症状消失75例,2例手术及药物治疗无效,有效率为97.5%。根据电话随访,术后2年内2例复发,1例发生皮下积液,1例听力下降,2例头晕、耳鸣,2例轻度面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死亡。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效果明显,在手术过程中应谨慎、规范操作,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4例三叉神经痛病人采取显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术,并对手术路径、神经梳理平面及神经血管隔离方法进行改良。术后随访1~9年。结果手术总有效率100%.仅1型听力明显下降,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是治疗三叉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方法,手术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VD治疗,随访时间5年以上,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术后疼痛消失419例,术后即刻疼痛消失率86.9%,部分病人有短暂可逆性并发症,包括疱疹病毒感染、面部麻木、周围性面瘫、耳鸣和听力下降。随访时间5—12年,失访24例;出院时疼痛消失的病人在随访期间复发38例,其中5年内复发24例,5年以上复发14例,复发率9.5%。结论MVD是目前惟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病因进行治疗的手术方式,手术后三叉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好保留,其长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的长期疗效及复发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的长期疗效及复发因素孙涛,宋家仁,齐藤伸二郎,中井昴一、临床资料本组临床资料来源于日本山形大学医学部脑神经外科1982年至1992年间所行的61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长期随访。所有患者接受初次微血管减压术。本组男20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术后1周内疼痛明显缓解,1例疼痛轻度改善。术后分别电话或门诊随访3月至2年,32例疼痛完全消失;3例疼痛明显改善,但需结合小剂量药物控制;1例术后一个月左右复发。除1例怀疑有短暂性脑脊液鼻漏外无其它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治疗手段,手术病例严格选择(有典型症状,且术前MRI颅底薄层增强扫描提示痛侧三叉神经根部有血管紧密接触),术中判定责任血管、解除压迫、充分且适当减压三叉神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