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妊娠中期羊水染色体检查6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妊娠中期染色体病高危胎儿染色体病的发生状况.方法 对2003年9月至2007年3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662例染色体病高危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采取羊水细胞培养,制备中期染色体,分析胎儿核型,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发现染色体异常21例,异常率3.2%,其中数目异常11例,结构异常10例,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分组中的异常率不同,以夫妇双方之一为平衡易位携带者组异常率最高,为53.8%.结论 妊娠中期对染色体病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孕母血清筛查阳性、高龄、超声检查异常及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是羊水染色体检查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各种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超声引导对3495例孕中期高危孕妇(孕16~21+6周)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适量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的关系。 结果 羊水培养成功3494例,成功率99.97%。检出异常核型120例,异常率为3.43%(120/3494),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70例,结构异常31例,其他异常19例。各种产前诊断指征中,单纯高龄(分娩时孕妇年龄≥35岁)1498例,检出异常核型47例,异常检出率为3.14%;母血清学筛查高风险1560例,异常核型38例,检出率2.44%;无创产前DNA检测高风险38例,异常核型30例,检出率78.95%,后者检出率分别与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握好各种产前诊断指征,对高危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有效提高胎儿染色体病的检出率,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47例妊娠中期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妊娠中期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了解此期异常核型发生的频率、类型及与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 对247例妊娠中期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羊水作羊水细胞培养检查染色体核型。结果 发现异常核型14例,异常核型出现频率为5.67%,其中三体型7例,占异常核型的50%,分别为21三体4例,18三体2例,13三体1例;其次为平衡易位6例,占42.86%。高龄孕妇中21三体检出率为5.56%(1/18),非高龄组为1.31%(3/229),P=0.235,差异无显著性。15例产前常规B超检查发现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中,检出三体儿3例。结论 在有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中期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67%,染色体三体为主要的异常核型。孕中期B超检查做为产前常规筛查可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234例羊膜腔穿刺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羊水穿刺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方法对234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超声引导下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检查染色体核型,并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分组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结果全部病例穿刺均成功,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97.86%,染色体异常检出率5.68%。其中超声示胎儿异常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33.33%)明显高于21-三体高风险组(4.54%)、不良孕产史组的检出率(9.09%)(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在产前诊断中是成熟有效的操作技术,孕妇血清学筛查异常、不良孕产史、超声示胎儿异常是有效的穿刺指征,其中胎儿异常的超声监测对产前诊断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异常核型发生的频率、类型及其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并对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1180例羊膜腔穿刺的手术指征、不同指征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1180例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中,发现异常核型43例,异常检出率为3.6%.43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9例,占异常核型的44.2%,其中21-三体10例,占异常核型23.3%.异常染色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携带、不良孕产史、孕中期母血清血两联法筛查高风险、超声检查胎儿结构异常、孕妇高龄.高龄孕妇中21-三体检出率为0.5%(2/410),非高龄组为1.0%(8/77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0例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中共有5例流产,经分析其原因与羊膜腔穿刺无关.结论: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严格把握产前诊断指征,积极实施二级干预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妊娠不良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3657例孕中期(14~20+6周)妇女进行血清标记物AFP和free-β-hCG2项指标双标记检测。筛查结果应用LifeCycle和Elipse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唐氏筛查风险切割值为1∶270,当切割值≥1∶270时为唐氏高危孕妇。对于高危孕妇,于孕18~22周左右进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继续追踪胎儿和孕妇情况。结果在有回访资料的3258例孕妇中,去筛查到高危212例,唐氏筛查阳性率为5.8%(212/3657)。其中68例接受羊水或脐血穿刺产前诊断,占筛查高危孕妇的32.1%(68/212);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8例,异常检出率11.8%(8/68),其中3例唐氏综合征、2例18-三体综合征、1例Turner’s综合征、1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例平衡易位。唐氏筛查高风险和低风险组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6.6%和3.4%,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是预测异常胎儿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结合羊水培养或脐血培养等产前诊断技术和方法,对预防先天缺陷儿出生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羊水穿刺的安全性及异常核型检出率与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0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2911例,在B超定位下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911例孕妇共检出异常核型91例,检出率3.14%。穿刺指征为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异常率为2.97%,孕妇高龄的异常率为2.44%,不良孕产史的异常率为3.77%,超声提示的异常率为30.0%,孕妇及丈夫染色体或智力的异常率为18.18%,其他指征的异常率为6.25%。结论唐氏筛查高风险、预产期年龄超过35周岁、不良孕产史、超声提示异常、孕妇及丈夫染色体或智力异常及其他异常如孕早期病毒感染、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孕妇均有必要行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无菌条件下,经B超介导,对2 414名孕16~25周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每例抽取羊水20 ml,经体外培养后进行G显带,显微镜下做核型分析,并了解异常核型的相应高危因素分布情况。结果:共收集到2 414例羊水标本,2 407例培养成功,成功率为99.7%。核型异常124例,异常率为5.1%。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6例,三体综合征38例,占数目异常的82.6%(38/46);结构异常56例,随机的平衡易位、倒位及罗氏易位共47例,占结构异常的83.9%(47/56);22例嵌合体均进行了脐带血核型分析,结果核型均正常。将孕妇按行穿刺的首要指征分为7组,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组和高龄组的受检人数分别占48.3%和36.6%,显著多于其他组(P<0.05);B超检查示胎儿异常组、颈后透明层(nuchaltranslucency,NT)增厚组及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组的核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5.5%、19.0%及17.2%,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进的羊水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对核型分析更具实用性。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安全、有效的诊断胎儿染色体病的方法,在产前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时间荧光免疫分辨法对我院15230例孕中期(15~20+6周)妇女进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3项指标进行检测,对于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于孕20~24周行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唐氏筛查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984例孕妇唐氏筛查为高风险,高风险率为6.46%,其中唐氏综合征阳性孕妇736例,18-三体阳性78例,神经管缺陷阳性169例。有773例高风险孕妇接受羊水穿刺,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29例,异常检出率为3.75%,其中唐氏综合征11例,18-三体1例,69,XXX1例。唐氏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86%和95.25%。结论:孕中期唐氏筛查是预测异常胎儿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手段之一,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及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3800例具备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妇女,在知情选择的情况下行羊膜腔穿刺术及染色体核型检测。分析相关数据,追踪羊膜腔穿刺术的结局。结果:羊水细胞一次培养成功率为99.26%(3772/3800),两次培养成功率为99.97%(3795/3796)。在3795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的染色体核型中,检出异常核型120例,异常率为3.16%,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率1.61%(61/3795),结构异常率0.58%(22/3795),多态性变异异常率0.97%(37/3795)。产前诊断指征中,按羊膜腔穿刺例数,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人群组(以下简称唐筛高危组,3541例)、不良妊娠分娩史组(95例)和单纯高龄组(≥35岁,83例)。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例数前3位的分别是唐筛高危组(103例)、夫妻单方染色体异常组(8例)和单纯高龄组(4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前3位的分别是夫妻单方染色体异常组(38.10%,8/21,仅1例有临床意义)、超声提示胎儿异常组(9.38%,3/32)和单纯高龄组(4.82%,4/83)。唐筛高危组中,高龄和低龄妊娠妇女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2,P〈0.05)。单纯高龄组与唐筛高危组中高龄妊娠妇女染色体核型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胎儿丢失率0.237%(9/3800),胎死宫内率0.053%(2/3800)。结论:①唐筛高危、高龄、超声提示胎儿异常及夫妻单方染色体异常者均有必要进行产前诊断。②羊膜腔穿刺术相对安全。③根据相关实验数据对高危妊娠妇女进行个体化遗传咨询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超声确诊为先天畸形儿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总结染色体异常与畸形部位和畸形数目的关系,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羊水穿刺或脐带血穿刺,产前诊断指征为先天畸形儿的576例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先天畸形儿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比例。结果:细胞培养成功551例(成功率95.66%)。染色体异常90例(16.33%),其中常染色体异常63例(占染色体异常的70.00%),性染色体异常25例(占染色体异常的27.78%),三倍体1例,标记染色体1例。 染色体异常的畸形儿中,主要为心脏畸形31例(34.44%),皮肤水肿30例(33.33%),面颈部异常21例(23.33%),脑部结构异常20例(22.22%),消化系统畸形11例(12.22%)。结论:先天畸形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极高;对超声提示为先天性畸形儿者应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以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2.
3405例产前诊断的指证及其结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指证与胎儿染色体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3405例有产前诊断指证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术,取羊水细胞或脐血细胞培养,作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405例孕妇共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88例,染色体异常率为2.6%,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异常率(P<0.01)。其中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组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达25.9%(7/27),产前胎儿超声异常标记组、孕母血清唐氏筛查阳性组和高龄孕妇组的异常率分别为6.2%(49/778)、1.7%(22/1283)和1.1%(7/664)。18-或21-三体儿妊娠史组、体外受精组、本次妊娠有先兆流产史组和孕期不良因素接触组,均未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结论:出现胎儿染色体异常率最高的指证,依次为夫妇一方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异常标记、孕母血清唐氏筛查阳性和高龄孕妇。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前诊断,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妊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以及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在诊断高龄孕妇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5岁的高龄孕妇2714例,按年龄分为35~39岁,≥40岁两组,采用NIPT高通量测序检测孕妇血浆游离DNA,并对检测结果提示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及性染色体高风险者行羊膜腔穿刺术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阴性者通过电话随访进行验证。计算NIPT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结果:2714例高龄孕妇NIPT检测结果提示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高风险47例,6例高风险孕妇拒绝侵入性产前诊断,余41例高风险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21-三体19例,18-三体1例,13-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7例。与现有的金标准羊膜腔穿刺术核型分析相比较,NIPT对高龄孕妇除外性染色体异常的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检出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93%,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100.00%,Youden指数为0.99。进一步通过年龄分组发现,40岁及以上年龄组异常率显著高于35~39岁年龄组(P=0.011)。结论:高龄孕妇可通过NIPT快速、安全地筛查出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减少侵入性产前检测比例,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无创产前筛查(NIPT)提示非整倍体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1例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经羊膜腔或绒毛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CMA分析。对于NIPT提示21-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根据筛查原因(高龄筛查组、唐筛异常或超声软指标异常组、非高龄筛查组)进行组间NIPT阳性预测值的比较,并对CMA检测提示有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的病例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NIPT对于染色体非整倍体总的阳性预测值为76.3%。NIPT对于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88.8%、75.0%和53.3%。经CMA分析确认,在101例NIPT提示21-三体高风险病例中,以高龄筛查组阳性预测值最高(10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90例NIPT提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病例中,仍以高龄筛查组阳性预测值最高(61.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2例NIPT提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经CMA检测存在CNV。结论:对于21-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不同人群中高龄组的NIPT阳性预测值最为显著,临床上对于此类人群,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跟踪随访。CMA较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能额外检出CNV,更能提高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心脏畸形胎儿产前诊断及临床预后评分评估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遗传咨询及临床分析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因胎儿心脏畸形来怀化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52例孕妇临床资料。通过产前诊断获得标本并行染色体核型及CMA检测。结果52例心脏畸形胎儿中染色体核型异常为13.46%(7/52),核型正常的胎儿中有5例检出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检出率为9.6%(5/52)。40例染色体核型及微阵列分析均正常的胎儿中,按出生缺陷临床预后评分体系评分。其中0分Ⅰ级正常变异9例,均继续妊娠;1~3分Ⅱ级者共17例,继续妊娠16例;4~6分Ⅲ级者共11例,继续妊娠3例;7~9分Ⅳ级者3例,均引产。40例中继续妊娠28例。结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与遗传因素相关,需行产前诊断,排除遗传因素后行临床预后评分评估,对临床分析及围产期管理,改善胎儿预后,提高我国出生人口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殖异常者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 294例生殖异常者的外周血进行培养并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2 294例生殖异常者中检出221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异常率为9.63%,其中常染色体结构异常33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6例,性染色体结构或功能异常6例,染色体多态性核型156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生殖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