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我院内科1991-1996年间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医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发现,老年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都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老年患者较易发生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本组60.5%);本组病例,老年患者继发真菌感染较多,占42.2%。由此提示:老年患者应为医院内感染重点监控对象,防治呼吸道感染,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合理使用抗生素又是减少老年人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杜卫良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30-131
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3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单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合并真菌感染组中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使用两种以上广谱抗生素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常见的感染菌株为白色念珠菌,经过治疗后,本组痊愈12例,好转11例,6例无变化,死亡5例。治疗有效率(痊愈+好转)67.6%。结论 院内真菌感染是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继发病症,分析老年人肺部继发性真菌感染的相关特征,对预防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福  刘进 《浙江医学》2018,(18):2045-2047,2050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医院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发生医院感染且分离培养到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8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老年患者(≥60岁,45例)与非老年患者(<60岁,42例)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科室分布、感染部位、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操作、合并基础疾病、临床感染指标、疾病转归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住院时间、替加环素耐药前各类抗生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脑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合并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感染期间老年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最低值、末次测量值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两组患者疾病转归比较,非老年组优于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可能与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等操作有关;应重视合并高血压或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发生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长期卧床的超高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6例80岁以上长期卧床的超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名,对照组患者给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即针对既往肺部感染患者的循证分析,寻得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史、高龄、意识障碍、自主咳嗽能力、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依据以上因素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3周后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5例(发生率10.41%),对照组发生13例(27.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超高龄老年肺部感染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结核(TB)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常见菌种,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以便更有力地诊治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河北省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0例TB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TB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常见菌种及治疗方法.结果 TB合并真菌感染以复治及合并基础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为主,其分别占72.5%和62.5%;检出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90.0%);主要采用HRZE(S)方案联合抗真菌治疗.结论 TB合并真菌感染早期进行及时规范治疗,效果较明显,临床医师应提高对TB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及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12月间住院的50例继发院内真菌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中共分离出60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株占65.00%,热带念珠菌株占23.34%;感染分布在全院7个科室,其中ICU50%(25/50)、神经内科20%(10/50)、心内科12%(6/50)、肿瘤科6%(3/50)、干部病房4%(2/50)、脑外科4%(2/50)、普外科4%(2/50);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占36%,其次为呼吸道占30%。结论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与年龄、严重基础疾病、高效广谱抗菌素使用、侵入性操作及免疫抑制刑应用因素相关,尤其应重视ICU内真菌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康忠明 《河北医学》2012,18(8):1105-1107
目的:探讨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长期卧床继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结果:多种因素均可诱发肺部感染的发生,常见肺部感染病菌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杆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根据病情及药敏结果选择适宜治疗可以降低临床死亡率.结论:引起脑卒中继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强预防措施、积极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肺组织CT检查确诊,且肺部感染情况行CT检查,依据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16例和非肺部感染组44例。比较肺部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长于非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组侵入性操作、合并吞咽困难、合并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合并COPD的患者占比高于非肺部感染组,且肺部感染组NIHSS评分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s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卧床时间≥3周、住院时间≥2周、侵入性操作、合并低蛋白血症、合并COPD均为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且卧床时间≥3周、住院时间≥2周、侵入性操作、合并低蛋白血症、合并COPD均为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及时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促使其肺功能的改善,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及20例无继发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中有3例为反复感染、20例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和对照组比较发现呼吸机使用时间、激素使用剂量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和真菌的继发感染呈正相关。结论呼吸机、激素及抗生素应用时间为COPD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陈琴 《现代实用医学》2013,(10):1164-1165
目的 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58例,设为感染组;另取同时期入院的未发呼吸道感染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8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及长期卧床率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组平均(77.62±7.38)岁,对照组(74.10±8.0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合并基础疾病个数为4及以上的患者数为16例(27.59%),对照组为6例(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住院时间为(137.08±105.94)d,对照组为(57.05±78.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长期卧床27例,卧床率46.55%;对照组卧床16例,卧床率27.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呼吸道感染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住院时间及避免长期卧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肺炎与普通菌感染肺炎危险因素的差异,提高对其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老年肺炎病例,根据是否发生MDR-AB感染分成MDR-AB组42例、非MDRAB组45例。对可能影响MDR-AB感染发生的18项相关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比较相关因素在MDR-AB组和非MDR-AB组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及痴呆病史、低蛋白血症、吞咽困难、长期卧床、近期ICU入住史、近期应用3/4代头孢菌素、有创操作等7项因素在MDR-AB组与非MDR-A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低蛋白血症(OR=5.083,95%CI 1.22321.123)、长期卧床(OR=5.692,95%C11.13221.123)、长期卧床(OR=5.692,95%C11.13228.617)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蛋白血症、长期卧床为老年人MDR-AB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饮食干预在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行食管癌手术的127例患者,按出院日期分为两组,单日出院者为对照组(n=54),双日出院者为试验组(n=73),对照组出院后提供常规饮食指导方案;试验组在常规饮食指导的基础上,于出院后2~20 d,隔日由专人以电话方式进行饮食干预,询问并记录饮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营养状况及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复查时,体重、营养状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或不同时期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进普通食物时,对照组51.9%的患者、试验组53.4%的患者存在哽噎感,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只有20.4%的患者遵守饮食教育,低于试验组78.1%的遵医率;对照组吻合口狭窄率为33.3%,吻合口直径平均(7.3±1.4)mm,而试验组吻合口狭窄率仅为12.3%,吻合口直径平均(11.2±1.3)mm;3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饮食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及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我国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药物性肝损”或“药物性肝病”和“老年”为检索词,检索提取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国内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回顾性对照研究文献,时间从建库至2011年12月,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5篇,共纳入老年(≥60岁)药物性肝损伤患者275例(老年组),非老年组60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分别为0.92∶1和0.95∶1 (P<0.05).老年组临床表现以黄疸、乏力、纳差、皮肤瘙痒多见(P<0.01),临床分型以胆汁淤积型肝损伤多见[24.9% (61/245)比18.8% (102/544),P<0.05],对照组则以肝细胞型损伤多见[64.3% (350/544)比55.1% (135/245),P<0.05].老年组中草药和心血管药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0%(79/168)比35.9%(93/259)和8.3% (14/168)比1.2%(3/259),P<0.05].老年组治愈好转率为84.4%(141/167),对照组为81.5% (291/3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增加,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医生应予以高度重视,做到规范用药,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三维适形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6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Gemox方案)同步化疗组(实验组,30例)与常规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差异。结果同步放化疗结束3个月后,实验组2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总体缓解率为76.7%;对照组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23例,总体缓解率为76.7%,两组间总缓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Ⅲ度、Ⅳ度肺炎发生率为10.0%,而对照组为33.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分别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相比,总体疗效相近,但前者的Ⅲ/Ⅳ度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较低,提示该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顺铂分次给药联合多西他赛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9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多西他赛方案+页铂方案化疗,多西他赛剂量均为75 mg/m2d1,顺铂剂量均为75 mg/m2,21d为一个周期,每个患者至少接受两个周期化疗,实验组顺铂采用分次给药法,将顺铂总量分为3d给药完毕,而对照组顺铂则为第1天给药.两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及早期、延迟性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33.33%,对照组为3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4.20%和95.5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呕吐的发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7.68%和56.7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性呕吐发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7.83%和65.6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肌酐增高、转氨酶增高、骨髓抑制、听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分次给药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与中青年患者行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手术安全性.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拟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共142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n=65)与中青年组(n=77),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①中青年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1.55±l0.56)min和(45.81±11.85)mL,老年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5.22±11.62) min和(42.01±12.33)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99±2.61)d,明显少于老年组患者[(10.85±2.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青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5/65),而老年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69%(9/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老年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6.15%,中青年组术后复发率为6.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患有高龄老年人铜绿假单胞茵肺炎的抗茵药治疗方案。方法:对2008年4月-2012年4月入住本院的90例高龄老年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症状消失,B组症状消失且细菌学检查呈阴性。结果:B组对一些常用药物的耐药性、胃肠道反应及二重感染率均要高于A组(均P〈0.05):两组在治疗后1周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时间及住院天数A组明显少于B组(均P〈0.01)。结论:老年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治疗,以症状消失为治疗终点要优于症状消失且细菌学检查呈阴性为治疗终点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胃切除手术方式对胃中部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108例胃中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开腹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58例(DG组),行开腹全胃切除术患者50例(TG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术中情况、并发症、术后5年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①TG组肿瘤平均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WHO分期、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比例等与D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胚抗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G组联合脏器切除比例、手术时间、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及阳性数均高于D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G组与TG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1.5、77.2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5%、67% 、59%和81% 、6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同归分析表明,根治程度、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为胃中部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5).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肿瘤直径、并发症为预后的相关因素;肿瘤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手术时间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对胃中部癌患者来说,预后不受手术方式的影响,只要能达到根治的目的,选择远端胃大部切除的手术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护骨素(OPG)水平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含量的相关性,并分析在老年T2DM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1)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0例初诊T2DM患者、20例血糖控制良好(HbA1c <7%) T2DM患者(A组)、20例血糖控制中等(HbA1c7%~11%) T2DM患者(B组)、20例血糖控制较差(HbA1c>1 1%) T2DM患者(C组)及10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EPCs的含量; (2)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上述患者的血浆OPG水平.结果 (1)EPCs在T2DM组低于健康对照组,OPG在T2DM组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C组血浆EPCs的水平低于B组及A组,B组低于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浆OPG的水平高于B组及A组(P<0.01),B组血浆OPG的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OPG水平与EPCs含量呈负相关(r=-0.354,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OPG、EPCs为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中空腹血清OPG水平与EPCs存在一定关系,二者可能在老年T2DM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常用抗生素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以及抗生素使用对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无并发症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使用不同抗生素分为头孢组30例,青霉素组29例,联合用药组31例,另选4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治愈率、治愈时间.考察使用抗生素5d后肠道菌群数量,评价抗生素对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 头孢组治愈率为76.7%;青霉素组治愈率为72.4%;联合用药组治愈率为71.2%;三组治愈率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组治愈时间为(5.3±0.2)d,青霉素组治愈时间为(5.5±0.2)d,联合用药组治愈时间为(5.2±0.3)d,三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双歧杆菌数量明显降低(P<0.01),肠杆菌、肠球菌以及消化链球菌数量显著增加(P< 0.01或P< 0.05),类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偏向于联合用药,抗生素会破坏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失去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