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捕获-标记-再捕获法在工伤漏报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捕获- 标记- 再捕获法 (capture mark recapture ,CMR) ,对某钢铁企业 1997~ 2 0 0 2年登记和工人回忆两种不同来源的非致死性工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此期间登记的非致死性工伤病例为 47例 ,工人回忆的非致死性工伤病例为 15 8例 ,估计实际发生的工伤病例为 185例 ,漏报率高达 74 .5 9% ;登记病例中休工日在 3 0d以内的只占7 70 % ,而漏报病例占 68 .64 % ,登记病例和漏报病例的休工日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 0 1)。说明工伤漏报主要集中在休工日 3 0d以内的轻伤者 ,应加强对此类工伤登记报告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MR)评价合肥市居民死因登记报告的质量,校正常规监测居民死亡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抽取的51,504人调查人口死亡情况,再与同期监测系统所报告的死亡资料进行核对,计算漏报率以及总体死亡率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 2007~2009年3年的报告死亡率分别为2.89%、3.34%、3.86%,校正报告死亡率分别为4.17%、4.76%和4.75%。结论使用捕获-再捕获方法可以校正死亡率,适时开展漏报调查可有效弥补常规监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捕获-标记-再捕获法(capture-mark-recapture,CMR)评估2013-2014年济南市居民死亡登记漏报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城乡分层抽取济南市2个区、3个县,从抽中的每个县(区)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8个村(居委会)。通过民政、公安、妇幼、村医、村干部、社区居委会搜集辖区内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户籍人口死亡名单,与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比对,计算漏报率。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济南市2013-2014年死亡病例2 903例,死因监测登记同期死亡病例3 113例,CMR估计死亡病例3 772例(95%CI:3 741~3 802),死因监测漏报率为17.46%。不同类别的漏报率比较,2013、2014年漏报率分别为19.29%、15.57%(χ2 =8.92,P< 0.01)。城区、农村漏报率分别为20.91%、11.93%(χ2=47.35,P< 0.01)。男性、女性漏报率分别为17.87%、16.98%(χ2 =0.48,P> 0.05),< 5岁组、≥5岁组漏报率分别为21.57%、17.45%(χ2 =0.03,P> 0.05)。结论 济南市死因监测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应用CMR可以评估漏报水平,建议定期开展漏报调查,校正常规监测数据,并针对发现的漏报重点环节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4.
马俊生 《中国校医》2004,18(4):309-310
目的 用捕获 -再捕获法 (CMR法 )评价儿童麻疹监测工作。 方法 分别计算专报系统和法定报告系统麻疹报告数总体估计值的 95 %可信区间 ,以及两个报告系统的符合率 ,并对其敏感性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3年平均符合率麻疹专报系统为 89.79% ,法定报告系统为 5 1.95 % ,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麻疹专报系统与二个来源组合总符合率的差异也有显著意义 ,法定报告系统与二个来源组合总符合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说明麻疹专报系统的敏感性优于法定报告系统。 结论 应用CMR法评价麻疹的二个报告系统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MR)评价居民死因登记报告质量,校正常规监测居民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抽取的37 538户居民逐户调查人口死亡情况,再与同期监测系统所报告的死亡资料进行核对,计算漏报率以及总体死亡率95%可信区间(CI).结果 云南省国家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漏报率和婴儿死亡漏报率分别为19.86%和44.74%;校正报告死亡率和校正报告婴儿死亡率分别为7.04‰和32.29%.;估计总体死亡率和总体婴儿死亡率95%CI分别为6.89%.~7.18%和23.02‰~41.57%.结论 使用捕获一再捕获方法可以校正低估的全死因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适时开展漏报调查,是有效弥补常规监测不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捕获-标记-再捕获方法在死亡人口基数估计中的运用。方法以河池市DOMI项目死因监测系统登记死者人数和医学人口普查登记的死者人数分别作为第一捕获数和第二捕获数,应用捕获-标记-再捕获方法估计河池市死亡人口基数。结果河池市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5月1日间的5~60岁人群死亡人口基数的点估计值为759人,95%可信区间为750~768人,死因监测系统登记率在82.29%~84.26%之间。结论运用捕获-标记-再捕获对死亡人口基数进行估计经济易行,结果较为可靠,适合在死亡登记不完善但有多个资料来源的情况下进行基数估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济南市死亡个案的漏报情况,为制定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捕获一再捕获方法(Capture - Mark - Recapture,CMR),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全市各县区根据2015年度各乡镇(街道)死因监测数据质量水平,随机抽取4个乡镇(街道),每个抽中的乡镇(街道)的所有家庭均为调查家庭,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家庭的所有成员。从当地公安、民政和村(居委会)搜集人口死亡情况,再与死因登记系统已报告的死亡资料进行比对,计算漏报率。结果 2015年济南市死因监测漏报率为9.21%。其中,农村死亡漏报率较城区高2.23%(95%CI:1.17%~3.29%)。0~4岁组较其他年龄组高18.99%(95%CI:9.58%~28.40%)。男性死亡率较女性高0.90%(95%CI:-5.28%~7.08%),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死亡漏报率,调整后的2015年济南市居民粗死亡率为731.45/10万,调整后的人均期望寿命是78.33岁。结论 济南市死因监测系统死亡漏报情况不容忽视,应规范死因报告管理,逐步提高死因监测数据质量。同时,使用捕获一再捕获方法可以校正低估的粗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适时开展漏报调查,是有效弥补常规监测不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某区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情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建立估计吸毒人群中 HIV感染情况的方法 ,为今后开展针对吸毒者的相关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以4个月为间隔 ,将吸毒者出入强制戒毒所登记的记录作为前后两次捕获资料来源。应用 Seber的调整公式 ,对湖南省洪江区吸毒者人数进行估计。采用当年在所监测的感染率推算感染人数。结果 :采用捕获 -再捕获方法估计总吸毒人数 10 6 9人(95 % CI:4 6 0 ,16 14 )。当年监测 HIV感染率为 8.8% ,推算该区吸毒者中 HIV感染人数为 94人 (95 % CI:4 0 ,14 2 )。结论 :捕获 -再捕获法可以满足对吸毒人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安徽省死因漏报率及变化趋势,分析漏报特征及漏报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安徽24个国家疾病监测点所有乡镇中各抽取1个粗死亡率、人口数量和社会经济水平均接近相应监测点的乡镇(街道)开展漏报调查,收集2015 - 2017年期间所有常住居民死亡信息,采用捕获 - 再捕获法分析漏报情况,并与其同期常规监测资料进行比对。结果 2015 - 2017年安徽省死因漏报率分别为6.40%、6.25%和4.55%,呈逐年下降趋势(χ2 = 24.010,P = 0.001),年均漏报率为5.73%。2015 - 2017年除新点、皖中地区外,其余分层指标漏报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漏报率表现为<5岁组(16.05%)高于≥5岁组(5.62%)(χ2 = 21.885,P = 0.001);城市(7.22%)高于农村(4.54%)(χ2 = 0.488,P = 0.485)。对比23个监测点各年度直接法与CMR法漏报率,仅39.13%的监测点两种方法结果相差不大,其余监测点两种漏报率结果均差异较大,最高达76.00%。 结论 安徽省死因漏报率逐年降低,但存在年龄组、城乡、地区等的不平衡,现阶段仍需定期开展漏报调查来弥补常规监测的不足。因各监测点调查工作质量不平衡,应用捕获 - 再捕获方法能获得更准确的漏报率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汶上县全死因死亡率和漏报率,并评价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收集死亡信息的完整性。方法收集汶上县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和死因漏报系统的全死因死亡资料。不同来源数据间的匹配采用标准匹配。应用Chapman和Wittes的无偏估计公式估计目标人群的死亡人数。结果在抽样地区,两来源资料中共报告全死因死亡人数为77人,死亡率为7.13‰。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报告的全死因死亡人数为69人,死亡率为6.39‰。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的全死因死亡人数为79人,死亡率为7.32‰。死因登记报告系统的漏报率为12.6%,两样本合并后,漏报率为2.6%。结论死因登记报告信息存在明显的漏报,而利用现有的资料,使用捕获-再捕获方法可以校正低估的全死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的平定县、昔阳县、太谷县和泽州县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方法 2004年每个县各选取1个乡(镇),由统一培训的乡村级调查员于2004年2—3月人户对2003年该地区的出生情况和出生缺陷病例进行调查与核实。调查获得的出生数、出生缺陷数与监测系统上报的结果进行比较。各县的监测出生数还要与当地其他部门收集的资料进行比较。漏报评价标准为:抽样地区出生漏报应≤5%,重大体表畸形漏报≤10%。此外,北京大学医学部项目人员对部分监测点的基础卫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4个乡镇通过人户调查得到的出生数为1043人,而监测系统上报的出生数为997人,漏报46人,漏报率为4.4%。调查共核实30例体表先天畸形病例,而通过监测系统上报的先天畸形数为29例,漏报1例,漏报率为3.3%。4个县监测系统的出生数与当地出生人口资料估计的出生数相差1.2%。对部分监测点的工作情况调查发现,各监测点均有较为完善的卫生常规登记资料,有专门负责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人员。结论 山西省4个县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尽管存在一定的出生和畸形病例的漏报,但漏报率很低。基层监测点具有较为完善的出生和畸形登记、上报和管理机制,监测人员对于出生缺陷监测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且具备对于出生和畸形的记录和报告意识,因此监测资料的来源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2.
Licensed hospitals usually maintain a discharge diagnoses index, which provides an inexpensive tool for the surveillance of birth defects diagnosed shortly after birth. Government agencies in several states routinely use discharge diagnoses for this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discharge diagnoses, the authors compared birth defects noted in the discharge diagnoses with those noted anywhere in the hospital birth record in a cohort of 3,421 infants born to US Army veterans from 1966 to 1986. In this cohort, 237 birth defect cases were documented in hospital birth records, and 49% of those cases were missed in the discharge diagnoses (28% of major defect cases and 66% of minor defect cases). The extent of missed defects varied greatly by organ system and by specific defect.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a missed defect were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defects, female sex, and western region of birth. The underascertainment of defects in the discharge diagnos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surveillance systems using this source of data.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网神经管缺陷(NTDs)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6~2011年的41所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点的神经管缺陷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将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作为监测对象。结果:6年间共监测的围产儿有484 304人,其中NTDs为231例,NTDs总发生率4.77/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达64.57%。其中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发生率分别是2.44/万、1.67/万、0.66/万。围产儿NTDs的发生率男性为4.60/万,女性为4.75/万。城镇为2.45/万,乡村为6.52/万;产妇年龄别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发生率最高(11.04/万)。产前确诊的比例74.46%,产前B型超声波诊断的比例为77.06%。结论:2006~2011年广西围产儿NTDs的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农村育龄妇女是NTDs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在母体孕产期和出生后不同时间段对出生缺陷发病率和诊断报告案例构成,探索更合适的出生缺陷监测时段。方法 利用宁波市江北区2009年10月11日-2015年9月30日全部23 054例妊娠人口,收集孕13周至子代生后2年内报告的出生缺陷个案,描述分析出生缺陷发病率、疾病谱、疾病诊断时间构成。结果 基于孕产队列的人群监测中发现,2010-2015年期间,宁波市江北区共发现1 040例出生缺陷。每100名孕妇中,从孕13周至子代生后2年的时间内,子代出生缺陷累计发病率为4.5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在死胎中发病率高。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缺陷顺位中稳居首位。该人群在孕13周~生后7天监测到的发病率为2.70%,监测期延长至生后42天时的发病率3.61%,延长至1年时发病率4.42%,延长至2年时发病率4.51%,从孕13周~生后2年能发现的出生缺陷率是孕13周~生后7天的1.7倍,约97.88%的出生缺陷是在生后1年内被发现。结论 延长出生缺陷监测时限,使数据更接近真实值,建议扩大监测期至2年。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We assessed fetal death certificates (FDCs) as a source of surveillance for stillbirths with birth defects by linkage with data from the Metropolitan Atlanta Congenital Defects Program (MACDP), a population-based birth defects surveillance system. METHODS: Stillbirths with defects in MACDP were identified from 1994 through 2002 and linked to FDCs. Sensitivity of FDCs for capturing stillbirths with defects was estimated, and predictors for a case being reported were assessed. Concordance for selected variables from each data source was evaluated. RESILTS: Two hundred twenty-four of 257 stillbirths with birth defects in MACDP were linked to an FDC (linkage rate = 87.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82.4, 91.0). Stillbirths of non-Hispanic black and Hispanic/other mother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issued an FDC (odds ratio [OR] = 5.6 [95% CI 1.9, 17.0] and 14.0 [95% CI 1.7, 114.0], respectively). Cases undergoing autopsy were more likely to be issued an FDC (OR = 3.2; 95% CI 1.1, 8.7). Performance of an amniocentesis was poorly recorded on FDCs. The sensitiv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FDCs for selected classes of defects ranged from 10% to 70% and 25% to 9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Compared to FDCs, MACDP's active case identification improves the ascertainment of stillbirths with birth defects and the quality of certain recorded data.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区目前常见体表出生缺陷的患病水平以及主要畸形种类。方法选择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5个县市和出生缺陷低发的江苏省无锡地区作为研究现场,对研究地区2003年所有孕满20周以上的出生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和比较高低发地区24种体表重大出生缺陷的患病情况。结果山西省4个县体表重大缺陷患病率为232.4/万,神经管畸形患病率138.7/万,显著高于太原市区相应的患病率(75.3/万和28.2/万)。无锡市区和锡山区(原无锡县)之间各种出生缺陷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太原市区神经管畸形(NTDs)出生患病率是无锡市区(4.6/万)的6.1倍;山西省4个县无脑儿、脊柱裂、脑膨出、脑积水、腭裂和多指畸形的出生患病率显著高于无锡市区,NTDs的出生患病率是无锡市区的30.2倍。高发地区NTDs患病率与既往监测资料相比未见明显下降趋势。如果从孕满28周开始监测,则高发地区出生患病率较孕满20周监测率下降31.8%。结论NTDs仍然是山西省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山西省部分地区NTDs的患病率仍然是国内乃至世界最高的患病水平。NTDs出生患病率在部分出生缺陷高发地区未见明显的下降趋势。监测方法和产前诊断对于体表重大出生缺陷患病率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发生趋势.方法 对1997-2007年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网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和趋势分析.结果 广东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总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自1997年的98.9/万上升为2007年的244.2/万;在常见出生缺陷类型中,先天性心脏病呈急剧上升,先天性足内翻、多指(趾)、总唇腭裂呈轻微上升;母亲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围产儿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产前诊断的比例逐渐上升,并对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有影响;母亲孕早期患病、用药、接触环境有害因素、高龄、不良生育史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结论 出生缺陷监测方式、对象及范围、诊断技术及水平、监测质量控制、危险因素等导致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出生死亡监测质量,校正三峡库区报告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抽取的7061户居民逐户调查人口出生和死亡情况,再与同期监测系统所报告的出生、死亡资料进行核对,计算漏报率以及总体出生率和死亡率95%可信区间(C1)。结果 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系统出生漏报率为13.91%,死亡漏报率为15.60%,婴儿死亡漏报率为33.33%。校正报告出生率为8.92‰,估计总体出生率95%CI:8.38‰~9.45‰,校正报告死亡率为6.88‰,估计总体死亡率95%CI:6.37‰~7.38‰。结论 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系统出生和死亡报告质量符合国家疾病监测点质量要求。2002—2004年三峡库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在10.00‰以下。  相似文献   

19.
20.
Linked birth/infant death data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NCHS) for the 1983 U.S. birth cohort, the latest year for which linked data were available, were evaluate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birth defects to infant mortality among racial/ethnic groups. Of the 34,566 singleton infant deaths with specified birth weight born to U.S. residents, birth defects were listed as an underlying cause of death for 7,678 (22.2%) infants and as a contributing cause of death for an additional 1,006 (2.9%) infants. Infant mortality rates due to birth defects were highest among American Indians (2.9 deaths/1,000 live births), followed by Asians and Hispanics (2.6), and blacks (2.5). Proportional mortality due to birth defects varied among racial/ethnic groups; it was greatest among Asians (27%), followed by whites (25%), Hispanics (24%), American Indians (18%), and blacks (13%). Also, infant mortality rates due to birth defects were high among minority infants of low birth weight, particularly among those born weighing between 1,500 and 2,499 g. Within this group of infants, proportional mortality due to birth defects ranged from 52% among Asians to 29% among blacks. These data indicated that birth defects were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infant mortality among all racial/ethnic groups. Birth-defects surveillance systems sh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whether racial/ethnic differences in infant mortality from birth defects are due to differences in incidence and/or survival among minority infants with birth de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