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湿热内蕴证的证候实质。方法 收集20例HCMV肝炎湿热内蕴证的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组婴儿。采用超高效液相-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对这些受试者的血浆及尿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对这些代谢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共检测到1 076个血浆代谢物和414个尿液代谢物。最终共鉴定出22个血浆代谢物和7个尿液代谢物,涉及鞘脂、甘油磷脂、组氨酸、甘油酯和脂肪酸代谢,其中鞘磷脂和甘油三酯可作为HCMV肝炎湿热内蕴证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论 代谢物和生物标志物的确认为探讨HCMV肝炎湿热内蕴证的证候实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在加入使药栀子前后,对臣-佐药黄芩-黄柏干预2,4-二硝基苯酚诱导热病证候模型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基于代谢组学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PLS-DA),研究加入栀子前后,黄芩-黄柏干预热病证候模型大鼠尿液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规律。结果:初步确定了热病证候模型尿液代谢物组的整体变化及46个潜在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在加入栀子前黄芩-黄柏对其中的21个生物标志物有干预作用,加入栀子后对其中的24个生物标志物有干预作用。结论:使药栀子加强了臣-佐药黄芩-黄柏对热病证候模型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黄芩素作用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胞内代谢差异进行表征,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探讨相关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黄芩素作用前后白假丝酵母菌胞内的代谢指纹谱,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黄芩素给药组与对照组的代谢物谱差异,筛选出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作出相关代谢途径的可能解释.结果和结论 经比较分析,共筛选得到2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重要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了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磷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等相关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索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虚寒证和虚热证患者的小分子代谢物差异,揭示哮喘临床证候分型与小分子代谢物之间的相关性,寻找哮喘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北京地区汉族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20例(虚寒证组与虚热证组各10例),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取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后,收集空腹外周抗凝血2 mL,抗凝静置,离心取血清,-80℃冰箱保存,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采用多维分析(O)PLS-DA和单维分析(t检验)相结合的办法,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VIP1,P0.05)。通过MBRole与KEGG进行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共发现40种差异代谢物;虚寒证组与虚热证组相比,共发现18种差异代谢物;既是哮喘相关小分子代谢物,又可以区分虚寒证和虚热证两种不同证型的小分子代谢物有4种,分别为:二十四碳烷、4-氨基丁酸、苯甲酰甲酸、异肌醇。经MBRole与KEGG分析哮喘虚寒证组和虚热证组差异代谢物,发现β-丙氨酸代谢通路受到扰动。结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小分子代谢物有显著差异,哮喘虚寒证与虚热证患者小分子代谢物有显著差异,4-氨基丁酸可能是潜在鉴别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虚寒证和虚热证型的生物标记物,哮喘虚寒证组和虚热证组β-丙氨酸代谢通路受到扰动。  相似文献   

5.
甲基苯丙胺的滥用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一大隐患。为了更加科学可靠的判断甲基苯丙胺成瘾和戒毒阶段,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LC-QTOF-MS)分析技术,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戒毒康复者和健康人的血浆、血清和尿中的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分析。运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处理数据,筛选符合条件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将鉴定后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代谢物富集分析,寻找代谢物与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多变量统计结果表明,甲基苯丙胺急性期组、康复期组和健康组3组聚类分离明显;在血清、血浆和尿液中分别鉴定出3,18和6个差异代谢物,提示甲基苯丙胺急性期组脂质代谢异常,康复期组脂肪酸代谢、硫酸盐/亚硫酸盐代谢和性激素代谢异常。本研究筛选出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甲基苯丙胺临床戒毒分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MS)技术的尿液代谢组学方法,寻找与小儿积滞体质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究积滞体质形成的代谢特征。方法 依照侯江红教授制定的中医儿童体质分型与判定标准,纳入积滞体质与健康体质志愿者各30例。采集两组志愿者的尿液样品,利用UPLC-QE-MS技术进行尿液样品检测和数据采集,结合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统计处理数据,以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P<0.05为卡值标准筛选积滞体潜在生物标志物,将筛选得到的差异代谢物导入到KEGG数据库,通过富集和拓扑分析,寻找相关性最强的关键途径。结果 积滞体质与健康体质OPLS-DA得分图表明两种体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43个与积滞体质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3个标志物涉及色氨酸代谢、脂肪酸代谢等5条通路。结论 积滞体质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参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代谢,脂肪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氨代谢,嘧啶代谢等途径,对机体的影响与积滞体质免疫力低下、易感冒、大便干...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各组大鼠尿液代谢物图谱,发现小青龙汤证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的尿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图谱经Me-stRec预处理和积分后,所得数据用SIMCA-P+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得到相应的散点图和载荷图,进行比较后找出差异性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肌酸酐、胍基乙酸、三甲胺、牛磺酸、尿囊素等代谢物含量升高(P<0.05),琥珀酸、α-酮戊二酸、乳酸、甘氨酸、甲基烟碱等代谢物含量降低(P<0.05)。结论模型组大鼠尿液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小分子化合物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别,提示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揭示小青龙汤证的证本质。  相似文献   

8.
代谢组学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用全新的视角去探究生命过程,使个性化治疗成为可能.代谢组学还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生物标志物而达到辅助临床诊断的目的.它能够通过检测不同时间患者的尿液或血液,对这些由疾病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响应进行分析,即代谢物组的分析.其准确性依赖于仪器的性能,可以提高诊治的科学性和定量化水平[1],最有可能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敌草快(diquat, DQ)中毒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中毒的分子机制和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7例12 h内急性DQ中毒的患者作为DQ中毒组,7例同时期患者直系健康家属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血浆样本进行检测,筛选和鉴定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 筛选和鉴定出104个代谢物(P<0.05和VIP>1),与对照组相比,DQ中毒患者血浆中山梨醇、半乳糖醇等61个代谢物上调,肌-肌醇、γ-谷氨酰半胱氨酸等43个代谢物下调。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有半乳糖代谢、亚油酸代谢等11条代谢通路发生变化(P<0.05)。结论 通过对DQ中毒患者血浆样本的代谢组学分析,发现DQ主要干扰了能量、氨基酸、脂质代谢,造成代谢紊乱,并发现若干与氧化应激、肝、肾、神经系统等器官损伤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膝骨关节炎患者尿液代谢谱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OA)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之间尿液代谢谱的差异,及膝OA不同证型间代谢表型的差异,为中医“证”的本质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37例膝OA患者和37例正常对照者尿液代谢产物,识别OA潜在的生物标记物;比较分析OA两个证型组的尿液代谢谱变化。结果:OA组与正常对照组尿液中代谢物的总离子流图存在明显差异,两证型组尿样中多种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和尿液代谢谱差异明显。结论:中医“证”的本质具有特定的生化物质基础;代谢组学分析可以为OA的临床诊断和中医“证”本质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尿液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代谢组学的方法,考查AD患者和正常老年人尿液中代谢产物的扰动。对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所产生的色谱图,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出疾病组和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AD患者的鞘氨醇类、色氨酸相对于正常组变化明显,发现7个潜在的与A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结论 AD患者的代谢物谱发生了明显改变,可以为AD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中医证候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肝炎后肝硬化的病理生物学指标与各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疾病证候病机的病理因素。方法:规范采集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信息,记录完整的诊治资料,建立数据库,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信息指标进入多变量分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探索影响证候的主要因素。结果:建立了6个不同证型(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热内蕴、脾肾阳虚、肝郁脾虚和气虚血瘀)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结论:肝实质细胞合成功能减退是肝硬化基本病机“气虚血瘀”的病态基础之一;慢性炎症和肝实质损伤可能是湿热和瘀热的病态基础;肝肾阴虚与瘀热内蕴之间的相互联系可能具有其生物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苦寒方剂黄连解毒汤前后尿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变化,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健康人群代谢的影响。方法:10名健康受试者自愿参与本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口服黄连解毒汤3d,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的每天早晨采集尿液样品,在4℃下13000×g离心10min,移取上清液于-75℃超低温冰箱中冷冻保存。以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为核心技术,以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为数据解析手段,研究口服黄连解毒汤前后健康人群尿液中代谢物组时量的轨迹变化和对应关系。结果:黄连解毒汤的给予使得尿液代谢物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健康人群的代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经模式识别分析,初步检识7个被认为能够表征黄连解毒汤作用于健康人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鉴定了1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物标志物(2-甲酰氨基-苯甲酸)。结论:从生物体内代谢层面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健康人群尿液代谢物组的影响,为其作用于热证患者的性效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筛选出可能用于帕金森病临床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探索帕金森病潜在的发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为平台的综合代谢组学研究手段,对30名帕金森病人及15名健康人群的血清样本开展综合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在帕金森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对比中,筛选出30个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8条关键代谢通路。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代谢谱存在显著差异,初步确定了30个可能与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玄参提取物对甲亢模型大鼠肝脏代谢组学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优甲乐及玄参提取物作用下的大鼠肝脏代谢物谱。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空白组和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在肝脏中发现了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比较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差异,探讨玄参的干预作用。结果在模型组大鼠肝脏代谢物中发现了21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而玄参提取物显著回调的代谢物有14个,分别参与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嘌呤代谢、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结论玄参提取物可能通过改善甲亢模型大鼠肝脏中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表达及其相关代谢通路发挥治疗甲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患者的尿液代谢物变化及黄连解毒汤对其干预作用,探索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患者尿液中的潜在标志物。[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纳入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患者58例作为口腔疾病患者组,所有患者服用黄连解毒汤5d后为黄连解毒汤干预组,另外纳入健康对照组10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orbitrap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Orbitrap MS)法对口腔疾病患者黄连解毒汤干预前和干预后,以及健康对照组的尿液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analysis, OPLS-DA)处理数据,区分代谢轮廓并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结果]健康对照组和口腔疾病患者组初步鉴定38个差异代谢物,口腔疾病患者组黄连解毒汤干预前和干预后初步鉴定出36个差异代谢物。3组中鉴定出α-N-苯乙酰基-L-谷氨酰胺等10种化合物可能与黄连解毒汤干预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的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有关,分别为癸酰肉碱、α-N-苯乙酰基-L-谷氨酰胺、反-2,顺-4-癸二烯酰肉毒碱、异亮羟基脯氨酸、3-氨基己酸、10,20-二羟基二十碳酸、菊蒿醇B、Sterebin A、亮菌素和L-谷氨酰胺。推测黄连解毒汤治疗胃火炽盛证口腔疾病主要涉及的代谢通路为三聚氰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了健康对照组和胃火炽盛证口腔疾病患者组,以及胃火炽盛证口腔疾病患者黄连解毒汤干预前和干预后尿液中代谢模式差异,证实黄连解毒汤可以显著修复胃火炽盛证引起的口腔疾病患者尿液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何向明  邹德宏  张永芳  赵帅  顾金苹 《浙江医学》2023,45(10):1040-1047
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NMR)代谢组学方法探讨不同化疗敏感性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尿液中的差异性代谢生物标志物,为早期预测患者新辅助化疗(NAC)敏感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NAC的TNBC患者52例,根据疗效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8例(pCR组),病理部分缓解(pPR)患者28例(pPR组),病理稳定(pSD)患者16例(pSD组)。通过NMR测定3组患者尿液的代谢物谱图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根据K-近邻算法(KNN)分类判别,寻找潜在的判别标志物,并利用ROC曲线计算AUC进行评估。结果3组患者年龄、BMI、Ki-67、月经状态和肿瘤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患者尿液NMR代谢谱图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发现3组患者尿液的代谢表型有所不同。根据KNN分类判别,在尿液寻找出19种代谢物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根据ROC的AUC值评估,发现蛋氨酸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预测pCR组、pPR组和pSD组TNBC化疗敏感性的AUC分别为0.8324、0.9539和0.8264(均P<0.05)。结论不同化疗敏感性的TNBC患者具有不同的尿液代谢表型,其中蛋氨酸可以作为区别不同化疗敏感性患者的代谢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非靶向与靶向代谢组学在发现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生物标志物中的异同。方法:采集20例GDM患者及20例正常孕妇的血清样本,同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比较两种技术的质控结果、代谢物检测情况及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种技术的质量控制均较好,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的系统稳定性更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显示,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的样本分布趋势能更好地区分GDM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到的代谢物种类,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检测到639种,主要为脂质,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仅检测到268种,主要为氨基酸及多肽类似物。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检测到的柠檬酸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83。结论:两种技术都可以筛选出具有一定诊断效能的生物标志物,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可覆盖更广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二者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临床个体化评价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代谢组学研究六味地黄胶囊在健康人、临床评价有效受试者、临床评价无效受试者的指纹图谱差异,为中药个体化评价方法的推广提供试验依据,并试图发现六味地黄胶囊治疗肾阴虚证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健康受试者、单病例随机对照评价有效者和无效者,给予连续服用六味地黄胶囊3 d,采用液质联用测定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分析3组人群服药后的代谢产物差异。结果:3组人群血浆样品正、负离子扫描总离子流色谱图未发现明显不同,进一步数据分析筛选的生物标记物提示3组人群服用六味地黄胶囊后其生理代谢受到干扰,并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将所得的生物标记物用自建的六味地黄胶囊代谢库进行检索,没能发现相同离子,说明所得到的标志物均为内源性物质。结论:3组人群服药后代谢差异印证了单病例随机对照评价证候类中药的可行性,肾阴虚证的生物标志物及六味地黄胶囊对其的影响仍需大量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虚、实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方法收集UC慢性复发型脾胃气虚证和大肠湿热证患者共31例及40例健康志愿者,观察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定量检测血浆代谢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10种,其中UC患者乙酰乙酸、丙酮水平高于健康人,乳酸、肌肽、丙氨酸、异亮氨酸则显著低于后者。慢性复发型UC大肠湿热证患者葡萄糖、苏氨酸、肌肽高于脾胃气虚证患者;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低于脾胃气虚证患者。结论慢性复发型UC虚、实证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代谢紊乱,UC辨证分型具有代谢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