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2006年全国统一的流调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的6个点开展调查,其中广州市越秀区、汕尾市城区和云浮市城区作为城市调查点,韶关南雄市、肇庆四会市和梅州五华县作为农村调查点,调查对象为在当地居住满6个月的1—59岁人群。统一采用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广东省1992、2002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1.10%(436/3927);1—2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随年龄迅速上升,从1.92%上升至24.73%,〉25岁组则逐渐降低,从24.73%下降至12.08%;城市人群的(8.24%)低于农村(13.80%)(P〈0.01),男性的(11.96%)与女性(10.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16.67%(520/3103)下降到2002年的13.28%(513/3864)、2006年的11.10%(P〈0.01),其中1—4岁组下降最明显,从1992年的16.72%下降到2006年的1.92%;男性下降幅度比女性大,从1992年的18.82%下降2006年的11.96%(P〈0.01);女性从1992年的14.81%下降到2006年的10.33%(P〈0.01)。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城市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变化不大,维持在7.74%-9.98%之间(P〉0.05),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21.10%下降到2006年的13.80%(P〈0.01)。结论广东省近10年来推行以新生儿、学龄前儿童为重点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使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昌县城区秋季入托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状况,为南昌县制定乙肝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2007年南昌县城区秋季入托儿童进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对完成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的儿童开展乙肝5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011名秋季入托儿童,抗-HBs阳性率为65.28%,HBsAg阳性率为0.40%,男、女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3.80%、6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昌县城区秋季入托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偏低,建议对有条件实施有偿接种的新生儿加大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的接种剂量,及时开展乙肝疫苗加强免疫,以保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并评价衡阳市居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s,HBsAg)携带率和抗体流行情况。方法于2012年6~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石鼓区、常宁市2个县(市区)7个乡7个村1044名1—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标本采集,由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检测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2项指标。结果衡阳市居民乙肝HBsAg携带率为6.13%,10岁以下儿童已降至1.21%,HBsAg携带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农民HBsAg携带率高于其它职业人群。不同性别、地区、文化程度人群间无差异。衡阳市居民乙肝抗一HBs阳性率为54.21%,不同性别、年龄、地区、职业、文化程度人群间均无差异。结论衡阳市乙肝防治已达到卫生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但乙肝防治任务依然艰巨,仍需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做好围产期母婴阻断;进一步加强成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倡知情自愿自费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接种了3针乙肝疫苗后1~8岁儿童人群乙肝抗-HBs滴度及阳性率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国家免疫规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集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仅接受了国家3针免费乙肝疫苗接种的城乡儿童血清,采用双抗原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IFMA法)对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检测,采用x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符合条件的807名儿童,乙肝抗-HBs阳性率为61.7%.儿童人群乙肝抗-HBs滴度和阳性率在接种后3年内下降最快,4~6岁波动较大,6岁后回升到一定水平;乙肝抗-HBs滴度和阳性率与性别、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已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的儿童人群应每间隔3年进行1次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乙肝抗-HBs阴性或滴度≤10 mIU/ml者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市入园、托儿童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在低龄儿童中进行乙肝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2007年9月在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的入园、托儿童124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2ml,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本次调查的1240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0.1%、HBsAb阳性率63.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99.6%、首针接种及时率91.8%、全程接种率99.2%,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递减(χ^2=12.94,P〈0.0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儿童HB-sAb阳性率高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接种后HBsAb阳性率逐年降低(χ^2=30.76,P〈0.01)。结论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较高,但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不是很高,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血清学检测与乙肝疫苗接种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乙肝流行和乙肝疫苗接种状况,为制定或调整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两阶段抽样法,抽取8个行政村15岁以下儿童978人,采静脉血3~5ml,ELISA法检测HBVM。结果1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0.92%,与1991年1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10.1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乙肝疫苗接种保护率90.91%。15岁以下儿童HBsAb阳性率40.49%,地区、城乡和性别分布均衡,乙肝抗体水平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但1~5岁组有低峰。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91.82%,报告接种率87.89%,地区差异均有显著性,两者各年龄组之间乙肝疫苗接种率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结论马鞍山16年乙肝防治效果非常显著,要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免费接种,加强流动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阳春市0—14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现状,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阳春市0—14岁儿童,采集每名调查对象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BsAg检测。结果共检测2966名儿童,检出HBsAg阳性77例,阳性率为2.60%;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免疫史儿童的HBsAg阳性率(1.33%)低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儿童(6.60%)(P〈0.01);城镇儿童HBsAg阳性率(1.57%)低于农村儿童(3.14%)(P〈0.05)。结论阳春市0~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较低。今后应加强对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儿童的乙肝疫苗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博白县1~6岁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方法]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对122名1~6岁儿童进行HBsAg和抗-HBs血清学调查。[结果]HBsAg阳性率2.46%,抗-HBs阳性率为54.92%,不同年龄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博白县1~6岁儿童乙肝免疫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韶关市2002—2008年乙肝疫苗(HepB)免疫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价韶关市2002—2008年HepB免疫规划的实施效果。方法2002年开始韶关市对全市新生儿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针;2008年3—9月对全市2002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儿童按照全程3针差几针补几针的原则开展HepB查漏补种工作;2008年对韶关市城乡在幼儿园(托几所)1~5岁按照0、1、6月程序完成5μg重组HepB3针全程接种的儿童1485名,每名采集静脉血3mL进行HBsAg与抗.HBs测定;2010年5—7月,随机抽取母亲乙肝标示物阴性且按0、1、6月HepB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后1个月的7~12月龄的55名婴儿进行HBsAg、HBsAb检测。评价指标:(1)HepB接种情况:儿童HepB免疫规划接种率、2002年以后出生儿童HepB查漏补种率;(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和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3)HepB免疫成功率:新生儿HepB接种后抗-HBs阳转率。结果韶关市3区7县2002-2008年HepB常规免疫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8.99%,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5.49%,城市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8.52%,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8.95%,农村平均全程接种率为99.21%,平均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3.63%;2008年HepB查漏补种率为96.40%;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0.88%,抗-HBs阳性率为65.84%。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为0.83%,抗-HBs阳性率为65.42%;农村儿童HBsAg阳性率为0.91%,抗-HBs阳性率为66.27%。HepB免疫成功率为90.91%。结论韶关市儿童HepB常规免疫接种率、新生儿及时接种率和查漏补种率高,HepB免疫成功率高,HepB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良好,对控制人群乙肝感染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广西钟山县实施乙肝疫苗规划项目效果。方法对广西钟山县2002—2009年统计年鉴、妇幼机构报表、流行病学资料、免疫规划报表、疫情资料、接种率调查、乙肝病毒血清学调查等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2010年钟山县1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2002-2009年广西钟山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从2002年的29.62%(2010/6785)上升至2009年的94.60%(6987/7386),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率由2002年的66,31%(4499/6785)上升至2009年的99.62%(7358/7386)。接种抽查结果显示2010年钟山县1岁儿童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3.80%(590/629),3针全程接种率为99.84%(628/629)。从2003年起,钟山县全部疫苗接种点100%使用自毁型注射器和安全盒。2002年钟山县0—6岁儿童乙肝发病率为21.27/10万,2009年则下降至2.00/10万(P〈0.01)。2002年钟山县1~6岁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为3.61%(13/360),2010年下降至0.56%(2/360)(P〈0.01)。结论钟山县实施乙肝疫苗规划项目后,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率均高于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合作项目的规定,且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低于乙肝疫苗规划项目实施前。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约10%[1].1992年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3~6岁儿童HBsAg感染率为3.92%.1993年以来,通过对拟入幼儿园儿童的肝功能及HBsAg进行普查,并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使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2].2003年2~3月笔者对965名拟入园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HBAg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后乙肝病毒感染和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0年和2006年共计抽取1 904份接种人群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均保持较高水平。20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HBsAg携带率降幅为78.34%。儿童乙肝患者中84.35%(124/147)未接种过乙肝疫苗;23例接种乙肝疫苗但患病的儿童中,12例患儿的母亲或父亲HB-sAg阳性。结论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降低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需加强母(父)婴阻断和家庭内传播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广东省乙肝病毒(HBV)感染家庭聚集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广东省乙肝血清学调查中发现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群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和家庭内传播相关因素,实验室检测包括HBsAg、乙肝e抗体(抗-HB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采用相对危险度(OR)衡量不同的人群特征出现家庭聚集性病例的风险变化情况。结果共调查到2006年广东省乙肝血清学调查发现的269户HBsAg阳性者及其家庭成员,193户(每户人口数≥2)中,有58户≥2例家庭成员HBsAg阳性,家庭聚集率为30.05%(58/193)。有家庭聚集性病例和无家庭聚集性病例的年龄构成分别为0~14岁(20.29%和7.41%)、15~55岁(69.57%和75.56%)、〉55岁(10.14%和17.04%),职业构成分别为儿童及学生(27.54%和11.85%)、农民及工人(54.35%和62.22%)。两组的年龄及职业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对于〉55岁人群,0~14和15~55岁人群有家庭聚集性病例的可能性更大(OR=4.600、2.975),相对于儿童及学生,农民及工人有家庭聚集性的可能性更小(OR=0.376)。有家庭聚集性的病例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者分别占41.91%和52.21%,而无家庭聚集性病例阳性比例分别为9.63%和85.19%,两者在两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BeAg阳性是HBV感染家庭聚集的危险因素(OR=6.771),抗-HBe阳性是HBV感染家庭聚集的保护因素(OR=0.190);有家庭聚集性的病例ALT和AST升高者分别占27.94%和21.32%,均高于无家庭聚集性病例的13.43%和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LT、AST升高均是HBV感染家庭聚集的危险因素(OR=2.499、2.523)。结论 HBeAg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南昌县城区秋季入托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状况,为南昌县制定乙肝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2007年南昌县城区秋季入托儿童进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对完成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的儿童开展乙肝5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1 011名秋季入托儿童,抗-HBs阳性率为65.28%, HBsAg阳性率为0.40%, 男、女儿童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3.80%、6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南昌县城区秋季入托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偏低,建议对有条件实施有偿接种的新生儿加大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的接种剂量,及时开展乙肝疫苗加强免疫,以保证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咸宁市温泉城区2~6岁儿童乙肝免疫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泉城区2~6岁龄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状况。方法抽取2~6岁完成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儿童外周静脉血3ml,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两对半)。结果3718名儿童乙肝两对半结果中抗-HBs阳性2744人,阳转率为73.80%。抗-HBs阴性974人,阴性率26.20%(其中包括14名HBsAg阳性儿童)。2.6岁儿童各年龄组抗-HBs阳转率不同,以4岁组儿童最高,为78.76%。其男女儿童抗-HBs阳转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结果提示温泉城区2—6岁龄儿童73.80%的儿童对乙肝病毒的感染有免疫力,尚有26.20%的儿童对乙肝病毒无免疫力,需督促这些儿童进行第二剂次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6.
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人群,来自全国各地,在极短时间内聚集到一起,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为了解高校新生乙肝感染情况,笔者对某校2006级大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进行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阳春市0~14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现状,为制定乙肝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阳春市0~14岁儿童,采集每名调查对象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BsAg检测.结果 共检测2966名儿童,检出HBsAg阳性77例,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5—2009年襄樊市襄阳区乙型肝炎(乙肝)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和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襄阳区乙肝法定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区5年共报告乙肝4 299例,年均发病率为68.92/10万,2005—2009年乙肝的年发病率分别为52.60/10万、122.38/10万、72.29/10万、52.56/10万、44.96/10万;未发现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以15~49岁青壮年为主(占74.79%);男性病例2 975例,女性病例1 324例,男女性别比为2.25∶1;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占41.97%),其次是学生(占19.07%)及干部职员(占9.80%)。结论襄阳区2005—2009年乙肝病例的流行特征未有明显变化,应继续重视乙肝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并扩大乙肝的接种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省1~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状况,评价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6个县(市、区)共12个调查点的1~59岁人群中抽取2 726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2~4 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检测。结果安徽省1~59岁人群HBsAg标化阳性率为6.57%,HBsAb标化阳性率为53.81%,乙肝感染标化率为52.57%。1~59岁人群HepB接种率为51.25%,其中1~岁、5~岁、15~59岁人群HepB接种率分别为99.23%、83.90%、14.35%。结论 1~59岁人群乙肝流行特征发生改变,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乙肝感染率下降较明显。安徽省实施的HepB免疫策略对保护易感人群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东莞市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11—12月在东莞市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个居委会/行政村的1~4岁和5~14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共调查1—14岁儿童1273人,男709人,女564人。1~1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5.52%(1216/1273)、92.77%(1181/1273)、82.17%(1046/1273);本地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8.06%(454/463),合格接种率为96.33%(446/463),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6.18%(399/463),均高于外地儿童的94.07%(762/810)、90.74%(735/810)、79.88%(647/810)(均P〈0.01);在家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合格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79.01%(64/81)、67.90%(55/81)、56.79%(46/81),均低于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出生的96.79%(392/405)、93.83%(380/405)、84.69%(343/405)和在乡镇级卫生院出生的96.57%(760/787)、94.79%(746/787)、83.48%(657/787)(均P〈0.01)。结论东莞市1—1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较高,但首针及时接种率较低;外地儿童接种率比本地儿童低;在家出生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远低于乡镇级及以上卫生院/医院,建议加强外地人口的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住院分娩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