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过氧化氢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活性氧在体外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和膜电位 (ΔΨmt)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肠上皮细胞株 (SW - 4 80 ) ,采用活性氧 (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的代表物 -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模型 ,用 5 0 μmmol/L ,10 0 μmmol/L ,2 0 0 μmmol/L ,4 0 0 μmmol/L和 4mmol/L作用 1,3,6 ,12及 2 4h。线粒体功能采用噻唑蓝法 (MTT法 ) ;用罗丹明 (Rhodamme- 12 3)荧光探针检查活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用Annexin -V荧光探针 ,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细胞。结果 :H2 O2 在低浓度 (5 0 μmmol/L ,10 0 μmmol/L ,2 0 0 μmmol/L)时线粒体功能未见明显改变 ,在高浓度 (40 0 μmmol/L ,4mmol/L)时可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 ,同时使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 ,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 :线粒体参与了H2 O2 诱导肠上皮细胞的早期程序性死亡及随后的细胞死亡 ,这种损伤作用与线粒体功能和膜电位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高糖和棕榈酸(PA)慢性作用对胰岛INS-1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高糖和PA损害胰岛功能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 mmol/L葡萄糖的BSA)、高糖组(含16.7 mmol/L葡萄糖的BSA)、棕榈酸组(含0.4 mmol/L棕榈酸)、高糖+棕榈酸组(含16.7 mmol/L葡萄糖及0.4 mmol/L棕榈酸).将INS-1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PA作用48h后,分别分析ROS水平、UCP2mRNA和蛋白表达、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GSIS).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棕榈酸组和高糖+棕榈酸组ROS水平明显增加(P均<0.05);高糖+棕榈酸组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较其余三组明显增加(P均<0.05);并且它明显增加2.8 mmol/L葡萄糖时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减少16.7 mmol/L葡萄糖时的GSIS(P均<0.05). 结论 在胰岛INS-1细胞,高糖和棕榈酸对胰岛功能的损害与线粒体解偶联功能改变有关.高糖和棕榈酸通过诱导ROS产生增多导致UCP2表达与作用增加,增强了线粒体呼吸链与ADP磷酸化解偶联,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损害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对棕榈酸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体外传代培养,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进行实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visfatin(0~10-7 mol/L)作用24~72 h后MIN6细胞活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0.5 mmol/L棕榈酸和(或)10-8 mol/L visfatin处理24 h后MIN6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MIN6抗凋亡蛋白bcl-2、bax、激活型caspase-3和胞质细胞色素C表达的变化.结果 Visfatin作用24~48 h,MIN6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10-8 mol/L visfatin处理24 h可明显降低棕榈酸诱导的细胞凋亡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 表明,10-8 mol/L visfatin可显著抑制棕榈酸引起的细胞内源性bcl-2表达的下调及激活型caspase-3和胞质细胞色素C表达的上调(P<0.05).结论 Visfatin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并通过细胞内线粒体途径抑制由棕榈酸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胰岛B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和适宜的原代培养条件.方法 正常Wistar大鼠,胶原酶消化及网筛过滤初步纯化胰岛,双硫腙染色及葡萄糖刺激实验鉴定胰岛及其活性.胰岛以胰蛋白酶和DNA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在2.8 mmol/L葡萄糖条件下,用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选(FACS)β细胞.免疫组化法及葡萄糖刺激实验鉴定分选的β细胞及其活性,所分选β细胞置于不同浓度葡萄糖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50μmol/L浓度的Ham's F-10培养基中培养24 h,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及IBMX对β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可获(550±95)个胰岛/只大鼠,活性良好.FACS后,可得约5688个β细胞/只大鼠,回收率(93.69±1.26)%,纯度(85.5±1.24)%.原代培养24 h后,10.0 mmol/L及16.0 mmol/L葡萄糖中β细胞活性较高,死亡和凋亡也较少.结论 胰岛的单细胞悬液,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2.8 mmol/L时可以FACS对β细胞进行分选纯化;原代培养24 h后,在外界葡萄糖浓度10.0~16.0 mmol/L时,β细胞有较高存活率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过度激活在胰岛β细胞凋亡及胰岛素分泌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in6小鼠胰岛β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 mmol/L组、20 mmol/L组和30mmol/L组)刺激胰岛β细胞6 h,收取和固定细胞,行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测定p35的表达;将p35基因克隆到腺病毒载体中,将p35病毒和空载体病毒(EV)分别转染到胰岛β细胞中(p35组和EV组),测定p35蛋白表达、CDK5活性及胰岛素分泌水平;采用CDK5抑制剂(p35+Ros组)进行抑制试验;采用细胞凋亡相关抗体Cleavedcaspase 3测定胰岛β细胞凋亡。结果 20 mmol/L组和30 mmol/L组p35的表达较5 mmol/L组升高,30 mmol/L组p35的表达较20 mmol/L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胰岛β细胞CDK5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mmol/L组和30 mmol/L组胰岛β细胞CDK5活性较5 mmol/L组增高,30 mmol/L组胰岛β细胞CDK5活性较20 mmol/L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mol/L组和30 mmol/L组在刺激6 h较2 h胰岛素分泌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5组p35表达较EV组增高,p35组可见p25条带,p35组CDK5活性较EV组增高,p35组胰岛素分泌水平较EV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V组和p35+Ros组细胞凋亡相关抗体Cleaved caspase 3表达较p35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组和p35+Ros组胰岛素分泌较p35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以抑制胰岛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高糖环境下p35的表达增加进而诱发p25的表达,引起CDK5的过度激活和胰岛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瘦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影响。方法用含11.1 mmol/L葡萄糖的RPMI1640培养液体外培养大鼠胰岛β细胞系胰岛素-1(insulin-1,INS-1)细胞,实验分为5组,培养液瘦素浓度分别为0、5、10、20μg/L和50μg/L。培养24 h后分别以荧光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前胰岛素原mRNA的表达及上清液胰岛素浓度。结果在葡萄糖浓度11.1 mmol/L、瘦素作用24 h情况下,胰岛β细胞前胰岛素原mRNA表达随培养液瘦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上清液胰岛素浓度随培养液瘦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瘦素可抑制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结论重组瘦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β细胞(葡萄糖浓度11.1 mmol/L,瘦素作用24 h)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具有抑制作用,随瘦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断高浓度葡萄糖对培养的胰岛β细胞(HIT-T15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持续高浓度葡萄糖组(葡萄糖16.7mmol/L)、间断高浓度葡萄糖组(葡萄糖16.7mmol/L培养2h后更换为5.5mmol/L的葡萄糖3h,每天重复共3次,夜间9h维持在5.5mmol/L的培养基中)、抗氧化剂(NAC1.0mmol/L) 持续高糖组和NAC 间断高糖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罗丹明123染色线粒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线粒体膜电位(MMP);荧光素酶方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活性氧簇(ROS)的水平。结果高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在间断高糖组〔(3.13±1.11)μIU/mL〕和持续高糖组〔(5.18±0.95)μIU/mL〕分别较对照组〔(9.33±0.62)μIU/mL〕均明显减少(P<0.05);MDA水平、ROS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并且间断高糖组较持续高糖组产生更多的ROS(P<0.05);间断高糖组和持续高糖组细胞内ATP含量、MMP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间断高浓度葡萄糖与持续高糖均使培养的β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增高,且间断高糖组较持续高糖组产生更严重的氧化应激,从而使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氧化应激使线粒体的膜电位下降,细胞ATP含量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途径改善高糖环境下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乙酸钠(sodium acetate,NaA)组、丙酸钠(sodium propionate,NaP)组、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33mmol/L葡萄糖培养诱导高糖损伤,NaA组、NaP组及NaB组预先分别以100μmol/L的NaA、NaP、NaB进行处理;各组INS-1细胞处理结束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释放胰岛素的含量,DCFH-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及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Ⅰ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Ⅰlight 3,LC3-Ⅰ)、LC3-Ⅱ、p62、PINK1及Parki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NaA组、NaP组及NaB组的细胞增殖率升高,而细胞凋亡率下降,未见明显蓝色凋亡体,胰岛素释放量升高,ROS水平减少,线粒体受损与自噬现象得到改善,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INK1与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且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SCFAs(NaA、NaP、NaB)均能改善高糖环境下胰岛β细胞的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9.
二价锰和三价锰对神经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0 .2 5、0 .5 0、0 .75mmol/L的二价锰和三价锰分别对神经瘤细胞 (SH SY5Y)染毒 2 4h ,通过线粒体特异性染料罗丹明 1 2 3进行荧光标记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染毒细胞的膜电位变化 ,并与未染毒的细胞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价锰和三价锰均可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 (P <0 .0 5 ) ,且随剂量增高 ,有降低趋势。此外 ,在 0 .5 0mmol/L和 0 .75mmol/L剂量下 ,三价锰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比二价锰更为明显。提示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是锰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高倩  章文俊  杨国军  潘晔  陈乃君  朱巍  金华伟 《浙江医学》2020,42(5):418-421,429
目的探讨渥曼青霉素对高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高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叉头转录因子1(p-FoxO1)表达水平,确定高糖诱导细胞FoxO1磷酸化最佳时间。小鼠胰岛β细胞根据培养条件分为4组:(1)常规糖浓度组:用含25mmol/L葡萄糖浓度的DMEM培养液培养;(2)高张浓度组:用含25mmol/L葡萄糖浓度和35mmol/L甘露醇的DMEM培养液培养;(3)高糖浓度组:用含60mmol/L葡萄糖浓度的DMEM培养液培养;(4)高糖浓度+渥曼青霉素干预组:用含60mmol/L葡萄糖浓度和50nmol/L渥曼青霉素的DMEM培养液培养。培养12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胰岛β细胞p-FoxO1、FoxO1蛋白表达水平;培养72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小鼠胰岛β细胞神经元素3(ngn3)、胰岛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高糖能刺激FoxO1蛋白磷酸化;高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后细胞ngn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PDX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减少。渥曼青霉素同步干预后,FoxO1磷酸化减少,细胞ngn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减少,PDX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结论渥曼青霉素能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渥曼青霉素可能通过抑制FoxO1的磷酸化而产生该抑制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预处理对高糖诱导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高糖(33 mmol/L)作用于H9c2(2-1)大鼠心肌细胞24 h建立细胞高糖损伤模型,用噻唑蓝染色法检测不同剂量(1、5、7.5、10 μmol/L)莱菔硫烷预处理24 h和5μmol/L莱菔硫烷预处理不同时间(12、24、36、48 h)的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e dehydrogenase,SDH)活性;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速度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DH活性下降(P<0.05),莱菔硫烷组SDH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莱菔硫烷组(5μmol/L,24 h)ROS产生速度下降(P<0.01),MMP上升(P<0.01),线粒体损伤性形态变化及细胞早期凋亡形态改变减轻.结论 莱菔硫烷能够抑制高糖对心肌细胞线粒体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 Cur)对高糖环境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2,HK-2)线粒体自噬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究姜黄素对HK-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姜黄素组(5.5 mmol/L葡萄糖+10μmol/L姜黄素)、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姜黄素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10μmol/L姜黄素)。各组干预刺激48 h,收集细胞的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B以及beclin1的表达;JC-1检测各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采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组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与姜黄素组比较,高糖组Pink1、Parkin、LC3B、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1),细胞内ROS表达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活性下降(P<0.01);与高糖组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对NIT-1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在基因水平上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IT-1胰岛β细胞,用10 μmol/L CsA处理24和48 h。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胰岛素释放,半定量RT-PCR检测CsA处理NIT-1胰岛β细胞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系中的几种主要成员(Nuox23、Cox7c和Atp5K)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CsA处理24和48 h可显著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并下调Nuox23、Cox7c和Atp5K基因mRNA表达。结论CsA下调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系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降低ATP合成引起胰岛素释放下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恒  张翠兰 《河北医学》2024,(2):182-188
目的:探究高糖高脂(HGHF)环境下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10、20、30、40、50μmoL/L C3G的培养液处理胰岛β细胞24h,以未经处理的胰岛β细胞作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活力;使用含25mmoL/L葡萄糖与0.5mmoL/L棕榈酸的培养液建立HGHF环境,并添加含10、20、30、40、50μmoL/L C3G处理胰岛β细胞24h,以未经处理的胰岛β细胞作为对照组,25mmoL/L葡萄糖与0.5mmoL/L棕榈酸诱导的胰岛β细胞作为HGHF组,CCK-8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活力。实验分为对照组、HGHF组、HGHF+C3G组、HGHF+C3G+3-MA组,进行相应处理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胰岛素分泌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5(Atg5)、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Becl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糖对INS-1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INS-1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培养)、高糖组(葡萄糖16.7 mmol/L培养)、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高糖组(NAC 1.0mmol/L+葡萄糖16.7 mmol/L培养),均干预72 h.分光光度计测定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Ⅲ活性,荧光素酶方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高糖组的呼吸链酶复合物Ⅰ活性[(1.53±0.24)μmol/(mg·min)]、Ⅲ活性[(1.08±0.22)μmol/(mg·min)]分别较正常对照组的呼吸链酶复合物I活性((2.31±0.33)μmol/(mg·min)]、Ⅲ活性[(1.92±0.39)μmol/(mg·min)]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ATP含量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在高糖组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使用抗氧化剂NAC干预高糖组,其线粒体酶复合物Ⅰ、Ⅲ活性、细胞ATP含最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高糖损伤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可能与损伤线粒体呼吸链功能有关,高糖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损伤INS-1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糖耐量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人群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1 h血糖与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101例NGT和76例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病人的临床资料;测定OGTT各时间点的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比较NGT 1 h血糖(1 hour postload plasma glucose,1-h PG)<8.6 mmol/L组、NGT 1-h PG≥8.6 mmol/L组和IGT组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OGTT 1-h PG与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结果 NGT 1-h PG≥8.6 mmol/L组的空腹血糖、1-h PG、1-h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均显著高于NGT 1-h PG<8.6 mmol/L组;NGT 1-h PG≥8.6 mmol/L组的Matsuda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 0/ΔG3 0和ΔI6 0/ΔG6 0)均显著低于NGT 1-h PG<8.6 mmol/L组(P均<0.05)。但NGT 1-h PG≥8.6mmol/L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1-h PG、1-h胰岛素、HOMA-IR、Matsuda指数、ΔI3 0/ΔG3 0和ΔI6 0/ΔG6 0与I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1-h PG与ΔI30/ΔG30、Matsuda指数呈线性负相关。结论在NGT人群中,OGTT 1-h PG≥8.6 mmol/L人群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低于1-h PG<8.6 mmol/L组,1-h PG与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提示在NGT人群中,1-h PG浓度可作为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骨骼肌细胞株(HSkMCs)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kMCs细胞株,将细胞分别以5.55 mmol/L,11.10 mmol/L,22.20 mmol/L葡糖糖培养48 h,检测mfn2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测定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以5.55 mmol/L葡萄糖组培养48 h为基础对照,11.10 mmol/L组mfn2表达较对照组下降12.3%(P<0.05);22.20 mmol/L组mfn2表达较对照组降低47.3%(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1.80±0.57)%,11.10 mmol/L葡萄糖组细胞凋亡率为(13.23±1.47)%,22.20 mmol/L葡萄糖组细胞凋亡率为(24.03±3.05)%,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糖可诱导HSkMCs细胞mfn2 mRNA表达下调,增加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油三酯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及对细胞内钙离子平均荧光强度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SD大鼠胰岛细胞进行单层细胞培养,与不同浓度甘油三酯(0、0.25、2.5、5.0、10.0mmol/L)共同孵育72小时,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以评价胰岛细胞功能变化;采用Flou-3/AM荧光染色法,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强弱,以间接反映细胞内游离钙的水平。结果:5.0、10.0mmol/L甘油三酯可抑制胰岛细胞的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p<0.05);甘油三酯组(2.5、5.0、10.0mmol/l)细胞内钙离子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油三酯可以导致胰岛细胞内游离钙水平异常升高,影响细胞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Mibefradil对高糖作用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瘤β细胞株(INS-1),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药物组(11.1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高糖+药物组(33.3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先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细胞48 h,再按分组加入药物继续孵育24 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胰岛素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能够明显增加细胞胰岛素分泌(P<0.05)和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而药物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药物组可不同程度降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其中Mibefradil组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P<0.05)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Mibefradil可能通过下调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抑制高糖作用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胰岛β细胞高糖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生理浓度葡萄糖(5.5 mmol/L)、生理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高浓度葡萄糖(33.3 mmol/L)、高浓度葡萄糖 罗格列酮培养RIN-m细胞.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以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检测RIN-m细胞凋亡.RT-PCR方法 检测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factor-1,PDX-1)和胰岛素mRNA表达.结果 ①RIN-m细胞与33.3 mmol/L的葡萄糖孵育2周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开始下降,细胞凋亡率增长2.7倍(P<0.01).而罗格列酮可以修复胰岛素的分泌,降低RIN-m细胞凋亡率.②罗格列酮上调 PDX-1(1.30±0.06 vs. 1.61±0.10,P<0.01)和胰岛素 (1.75±0.09 vs. 1.98±0.11,P<0.01) mRNA表达.结论 高糖抑制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并诱导其凋亡.罗格列酮具有直接保护β细胞免于高糖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