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浆凝血因子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探讨不同条件下贮存的血浆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影响,笔者观察了不同温度,不同时保存的血浆中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XII、XI、IX、VIII、X、VII、V活性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XII因子最稳定,在不同条件下保存其活性不变,凝血酶原、因子X也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凝血过程中有三种反应 ,磷脂起重要作用即 :①组织因子(TF) -活化因子VII ,激活因子IX和因子X ;②活化因子IX与因子VIII ,激活因子X ;③活化因子X与因子V激活凝血酶原。所谓抗磷脂抗体 (antiphospholipidantibody ,aPL) ,可抑制磷脂与因子X、凝血酶原结合 ,干扰凝血活酶形成 ,致凝血障碍 ,使磷脂依赖性凝血试验如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蝰蛇毒凝血时间 (RVVT)延长。aPL可分为狼疮抗凝物质 (lupusanticoagulant ,LA )和抗心磷脂抗…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血浆因子VIII和IX凝血活性的研究张学军,徐世荣,姚尔固,李玉秀,郭辉我们对4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VIII:C、IX:C进行测定,发现VIII:C对AL病情和出血倾向的判断有一定价值。材料和方法1观察对象1.1正常对照组:20名...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及在抗凝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及在抗凝治疗中应用程烽,朱忠勇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一期法)是一种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PT延长多见于先天性VII、X、V及凝血酶原缺乏症,获得性缺乏多见于肝病、阻塞性黄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时...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凝血因子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92例新生儿的血浆凝血因子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新生儿时期四种维生素K依赖因子合成速度不一致,以FⅦ最快,其次为FⅡ、FⅩ及Ⅸ。PT值在生后第三周达成人水平。FⅤ活性出生时已达成人水平。在整个新生儿时期,FⅧ活性的95%范围低限≥30%,高于诊断血友病甲标准;FⅪ、FⅫ活性明显低于成人水平;APTT较成人延长。FIB含量出生后第二周起达成人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制备因子X缺陷血浆方法吴峰,马西,车金,卢阳已知蝰蛇毒可绕过因子VII直接激活因子X,活化的因子X(FXa)可被抗凝血酶III(ATIII)灭活,肝素加速这一反应过程。我们根据这一原理,在过量肝素和钙高子的存在下,用适量中国蝰蛇毒(CRVV)...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第Ⅴ因子缺乏症血小板第Ⅴ因子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第 V因子(FV)是分子质量为 330u的单链糖蛋白,正常人约75%存在于血浆中,其余的25%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中。活化的第V因子(FVa)作为辅因子,与活化的第X因子(FXa)、钙离子及磷脂共同构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参与凝血酶原的活化,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1]。遗传性 FV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近年发现,其出血症状的严重性与血浆中FV水平并不平行,而与血小板中 FV活性高低有更密切的关系[1]。有关血小板中FV的测定,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发色底物法,对一个遗传性…  相似文献   

8.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标准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标准问题。方法 采用6种市售进口试剂检测不同水平凝血因子Ⅷ、Ⅸ、Ⅺ、Ⅻ及不同肝素水平血浆的APTT。结果 不同APTT试剂对含不同水平凝血因子血浆及肝素的敏感度不同。APTT的结果若以秒表示,同组标本不同试剂的结果有显著的差异。若以比值报告,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的检测目的宜选用不同APTT试剂;测定结果以APTT比值形式报告较好。  相似文献   

9.
液体凝血活酶试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凝血活酶试剂的研制徐元斌朱晓辉王德春曾章新朱忠勇(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州350025)关键词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为适应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试剂标准化和仪器化的要求,我们新研制了一种具有较高的促凝活性和敏感性的液体凝血活酶试剂。经与凝...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一期法测定了16~22周胎儿肝、脾、肾组织中凝血因子VIII:C(FVIII:C)活性,发现肾组织中FVIII:C活性为1.723IU/ml,高于肝和脾(P<0.01)。三种组织细胞培养液中肾细胞培养液的FVIII:C活性始终较高。LSAB法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在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以及肝的胆管上皮细胞和肝、脾血管内皮细胞FVIII:CAg呈阳性。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证实三种组织中均有FVIIImRNA表达。表明在16~22周胎龄期肝、脾、肾均可合成FVIII:C,其中以肾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本院I临床溶血标本40例、脂血标本32例,进行血浆血凝测定。以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溶血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以检测血浆甘油三脂每升高3mmol/L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同时测定3次PT、APTT、TT、Fbg。对溶血和脂血的干扰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溶血组PT、Fbg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溶血组P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血组PT、APTT、Fbg、TT检测结果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检测中溶血标本对APTT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而对于PT、TT、Fbg干扰较大,建议临床重抽复测。(2)临床检测中脂血标本对PT、APTT、TT、Fbg测定结果有影响,均建议患者禁食12h后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离心全血所得的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结果差异性,确定最适合实际工作的离心时间。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的抗凝全血(每例两管)分为A组和B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离心10 min和5 min,用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进行血凝常规检测,并且应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各项测定结果在离心5和10 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血小板计数A组(离心10 min)和B组(离心5 min)的测定结果范围分别为(1~8)×109/L和(3~10)×109/L,均达到了乏血小板血浆的标准[<(10~20)×109/L][1]。结论凝血常规标本可以3000 r/min离心5 min后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Sysmex CA7000血凝仪试剂仓开封试剂放置不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的影响。采用凝固法采集21例患者凝血标本,使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及放置一定时间的试剂和新鲜试剂测定每1例标本的PT、APTT、TT及Fib。各试剂放置时间分别为Thromborel S(TS):12、24、36、48、60、72 h;Dade Actin(DA):24、48、72、96、120 h;Test Thrombin(TT):2、4、6、8、10、12 h;Thrombin Reagent(TR):4、8、12、16、20、24 h;Owren's Veronal Buffer(OVB):1、2、3、4、5、6 h。以试剂仓放置一定时间为各试验组,以其新鲜试剂(0 h,即时配置)为对照组,计算各试验组PT、APTT、TT及Fib检测值与其对照组间统计学差异,分析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S、DA、TT、TR及OVB在试剂仓分别放置≥48、96、10、16、4 h时,其PT、APTT、TT及Fib结果与新鲜试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放置时间分别达到48-72、96-120、10-12、16-24及4-6 h时,其检测结果与0h间差异百分比分别在-2.6%-10.8%、-3.44%-4.8%、-3.9%-5.52%、-10.8%-3.3%及-17.2%-0.5%之内,其中TS对PT及OVB对Fib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试剂放置时间的延长,PT、APTT、TT均呈现延长趋势,而Fib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常规检测血凝四项时,需及时更换试剂仓试剂,以保证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速度和时间对不同人群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生儿和婴儿新鲜血液标本共60例,另收集儿童及成人标本各60例,每例标本平均分成三份,分别以2 500 r/min离心15 min,3 500 r/min离心5 min和3 000 r/min离心10 min(对照组)。利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浆的PT、APTT、TT和FIB,同时应用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量。结果不同离心条件对成人凝血结果没有影响(P>0.05);2 500 r/min离心15 min和3 500 r/min离心5 min与对照组3 000 r/min离心10 min相比较,新生儿和婴儿PT、APTT、TT和FIB均缩短(P<0.05);儿童只有PT和APTT缩短(P<0.05),TT和FIB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乏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对于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应建立适宜不同人群的乏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最佳离心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胛、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和4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Y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 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 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 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和4 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 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 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和妊高征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等反映凝血功能4项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厌PT、APTT、TT测定为凝固法,Fbg测定为发色底物法,均在CulterACL-2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IL公司产品。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bg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妊高征组与晚期妊娠组比较,PT、APTT、TT时间进一步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Fbg水平明显增高,其中65例中、晚孕妇女中39例大于4g/L,占60%;58例中、重度妊高征组中有46例Fbg>4g/L,占80%,某妊高征患者最高Fbg达7.5g/L。结论妊娠各期及妊高征患者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所谓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检测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凝血功能的影响。随机留取正常凝血血浆标本及其混合血浆标本,加入常规剂量及各浓度梯度GSH,采用凝固法检测加药物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统计分析加药前后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检测结果与GSH的浓度作线性回归分析;随机抽取常规剂量给药21例患者,采集给药前后血液标本,统计分析给药前后血浆PT、APTT、FIB及TT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加入常规剂量(500mg/L)GSH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结果与加药前检测结果之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加入的GSH浓度分别达2.5、2.5、10、1280mg/L时,FIB、APTT、PT及TT、的测定结果与加药前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项测定结果与血浆中加入的GSH浓度存在线性关系;21例试验患者用药后血浆FIB、APTT、PT及TT检测值与用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共19例FIB、20例FT、20例TF和21例APTT检测结果高于用药前。结论:在体内外实验中,GSH可以影响凝血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张彩宁 《山西临床医药》2011,(2):137-137,142
目的:探讨CA-510全自动血凝仪应用于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20例患者,抽取新鲜静脉血浆,分别应用日本Sysmex公司CA-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美国IL公司ACL Advance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两仪器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指标的结果。结果:两台血凝分析仪检测PT,APTT,TT和Fbg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CA-510全自动血凝仪检查患者凝血指标结果可靠,对临床诊断出血、血栓性疾病、正确给予治疗措施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iage rapid initial assessment by doctor (TRIAD) on waiting time and processing time of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without extra staff.

Method

A senior emergency doctor was put into triage instead of a consultation cubicle for seven shifts of 9 hours each. All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nd necessary interventions started at the time of triage. Waiting time and processing time of various categorie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group that was sampled during the week before the trial period.

Results

In total, there were 1310 cases in the trial period and 1355 controls. Over a quarter (27%)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triage doctor interventions. The average waiting time was reduced by 38% and the average processing time by 23%. Patients without triage intervention also had a 24% shorter waiting time because of overall improvement in efficiency. Trauma patients and patients needing radiography particularly benefited from the new system. The waiting time and processing time of category 4 and 5 patien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s a result of more efficient processing of more urgent cases.

Conclusion

The waiting time and processing time of the ED were greatly reduced by TRIAD without extra manpow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