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 1 致病基因比较遗传方式致病基因性质致病基因位置致病基因符号AD 显性 1~ 2 2号常染色体 AAR 隐性 1~ 2 2号常染色体 bXD显性 X染色体 XRXR 隐性 X染色体 XhYL 显性 Y染色体 YD表 2 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关系遗传方式基因型表现型AA患者AD Aa 患者aa正常BB正常AR Bb 携带  相似文献   

2.
COCH基因与DFNA9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聋是人类的常见疾病,其导致语言交流障碍,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引起耳聋的病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病因。目前已发现许多基因突变与耳聋有关,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位点有54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位点有59个,X连锁遗传位点有8个。其中已克隆的与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相关的基因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基因各有21个,其中两者共有基因6个,X染色体上有1个基因[1]。COCH(coagulation factor C homology)基因是人类发现的第1个伴前庭功能障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  相似文献   

3.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在成人时发病且以显性方式遗传的脑血管病,此病首先在1977年被描述,1993年由Tournier-Lasserve命名CADASIL,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19号染色体Notch3基因突变与本病有关.临床特征主要为反复发作的脑皮质下梗死及渐进性智能减退,个别患者有抑郁等精神异常及癫痫发作.现就我院3年来收集的58例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学及基因检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Kennedy病患者,并回顾文献总结我国Kennedy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报道1例经基因检测确诊的Kennedy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然后分别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Kennedy病""肯尼迪病" "X连锁隐性遗传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为关键词,检索并纳入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发表的文献63篇,包括本文报道1例患者共纳入Kennedy病患者170例,总结分析我国Kennedy病临床资料及生物化学指标。结果 170患者均为男性,6例未标明发病年龄,余164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9.12±10.21)岁,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平均就诊年龄为(48.04±8.94)岁。对161例明确CAG重复序列数的患者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和CAG重复序列数呈负相关(r=-0.272,P=0.001)。170例Kennedy病患者中,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双下肢近端无力(93例,54.71%),其次是四肢无力(38例,22.35%)。随着病程的发展,93例(54.71%)患者出现乳房发育和(或)性功能下降,143例(84.12%)患者有舌部肌肉的萎缩和纤颤。所有患者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均以下运动神经元体征为主,可见轻度的肌肉萎缩、束颤,肌力轻度减退且肢体近端更明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91.18%(155例)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部分患者合并了糖尿病、血脂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或)肝功能轻至中度异常。结论 随着临床医师对Kennedy病的认识及国内基因检测的普遍开展,对疑似患者及早行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闭经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RY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经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及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区(SRY)基因,并对原发性闭经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染色体G显带及聚合酶链反应对71例原发性闭经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RY基因检测.结果:71例原发性闭经患者中检出核型异常者23例;6例SRY阳性.其中45X 7例、45X/46XX1例、45X/46Xi(Xq)3例、46Xi(Xq)6例、46XX/46XY 2例、46XY 4例.1例45X/46Xi(Xq)SRY基因为阳性,2例46XX/46XY均检测出SRY基因,4例46XY中3例SRY阳性,其余患者SRY基因均为阴性.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SRY基因异常均可导致原发性闭经.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发现超过100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X连锁智力障碍(X-linke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XLID)相关.NEXMIF基因是一个XLID致病基因,该基因突变的患者除表现为智力障碍外,还可合并癫痫、行为异常、肌张力降低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其他系统的异常.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2017...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性分化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和SRY基因在性分化异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方法分析10例性分化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并通过应用PCR技术扩增SRY基因。结果:10例性分化异常患者中,有5例男性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其SRY基因为阴性,2例男性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其SRY基因为阳性,2例女性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其SRY基因为阳性,1例女性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45,X,其SRY基因为阳性。结论:性分化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与其性腺性别不相符,SRY基因是在性分化异常中睾丸分化和发育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8.
Sox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9)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是与位于男性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Sex determ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同源的家族基因。1990年Sinclair等将Y染色体上克隆到的人体性别的决定区域称为SRY基因,  相似文献   

9.
Rett综合征(Rett syndrome)是一种X连锁显性遗传神经发育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为1/(10000~15000)[1]。X染色体上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 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缺失突变是引起Rett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该基因定位于Xq28染色体上[2-3]。该病多为新生突变,家族遗传少见;多见于女性,男性儿童罕见[4]。临床特征为6~18月龄开始起病,早期运动功能、智力发育正常,渐出现手部刻板动作,已获得手部功能丧失、智力发育倒退或低下[5],目前Rett综合征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分析。现报道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MECP2基因新发无义突变所致女性Rett综合征,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分析实验室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了解其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特纳综合征( Turner syndrome,TS)于1938年由美国医生Turner首次描述,是一种X染色体异常性疾病[1].经典TS的染色体核型为(45,XO),由于缺失一条X染色体,导致X染色体基因单倍体剂量不足,形成以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为基础,通常并存身材矮小,且易合并其他诸如面容体型异常、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  相似文献   

11.
脊髓性肌萎缩(SM 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累及运动神经元,由1号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 N1)突变所致。存在于所有患者中的SM N2基因是SM N1的高度同源染色体拷贝,不能预防本病的发生。本研究对45例3种类型SM A(I~III)患者和4对慢性及不同表型SM A(II~III)同胞进行SM  相似文献   

12.
英美科学家在2006年5月18日出版的Nature(2006,441:315)上报告,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也是破译难度最大的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完成。该测序确定出人类1号染色体中的3141个基因,在破译过程中,至少发现了1000个新基因。这标志着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告完成。有科学家预言,之后的10~20年内,基因医学将进入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3.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7):618-618
人类22对常染色体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1号染色体是块头最大,基因数量最多的一个。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共有超过2.23亿个碱基对组成。它的破译完成标志着人体基因密码99.99%解密。  相似文献   

14.
小鼠白内障基因突变方式、分布及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哺乳动物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的鉴定多来源于自发或诱发突变的小鼠。小鼠白内障作为较易鉴定的性状,目前业已明确的突变多达140余个。自发突变的小鼠主要来源于大规模饲养,诱发突变主要通过X射线与ENU处理获得,基因敲除与转基因小鼠亦可获得白内障性状。已知的白内障相关基因分布于小鼠20条染色体,其中以1号染色体最多,并常于小鼠胚胎时期起始表达。小鼠白内障表型多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突变的确定主要通过F2代家系全基因组扫描、精细定位、单倍型分型与测序验证等程序。本文从小鼠白内障基因突变来源、基因分布、基因定位与基因表达等角度较为全面的阐述了小鼠先天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KAIl基因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志红  杨建民 《重庆医学》2003,32(9):1184-1187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又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 ,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基础有了明确的认识。目前已知 ,肿瘤转移与肿瘤发生一样 ,不仅有促进基因的激活 ,还有抑制基因的失活。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存在是在细胞融合实验中证实的。 1995年 ,Dong等自转移到AT6 .1细胞系中的人第 11号染色体中分离到特异性抑制肿瘤转移的基因命名为KAI1[1] 。1 KAI1基因的结构KAI1基因位于人染色体 11p11.2上 ,该基因全长约80kb,含 8kb的 5′区、10个外显子、9个内含子和 8kb的 3′区。外显子的大小由 73bp(…  相似文献   

16.
Kennedy病又称为X连锁隐性遗传性脊髓延髓肌萎缩,目前国内报道仅有一例,但未经基因诊断证实.其临床特征是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和肌肉萎缩,逐渐累及延髓肌肉,出现舌肌萎缩、构音障碍、吞咽障碍等球麻痹表现.致病原因是位于X染色体长臂上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基因的异常.在正常个体雄性激素受体基因第一个外显子中的CAG多态性重复一般在11~35次,而在患者和女性携带者中该等位基因的CAG重复数一般在40~62次,造成雄激素受体蛋白氨基端的多谷氨酰胺链(polyglutamine tract)延长,这种突变的雄激素受体与配体本身结合后即由胞浆转入细胞核内,出现神经元核内的包涵体(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NII),后者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坏死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冬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5,(3):108-109
目的分析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研究稽留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54例稽留流产者行清宫术,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绒毛组织染色体检测,分析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 54例患者经检测出染色体异常标本36例,中有31例染色体数目异常,26例三体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45X 2例。结论对稽留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采取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准确性高,利于孕妇再次妊娠。  相似文献   

18.
应用PCR技术扩增人ZFX和ZFY基因特异性DNA顺序,在男性DNA中检测到ZFX基因特异和ZFY基因特异的两种扩增产物,在女性DNA中仅检测到ZFX基因特异的一种扩增产物。采用ZFX/ZFY扩增系统进行性别鉴定的优点为:①检测X、Y两条性染色体,无假阴性结果;②ZFY基因位于Y染色体短臂,不受Y染色体长臂正常变异影响;③ZFY基因邻接TDF基因,适于性反转受检者;④扩增产物可经电泳直接区分。  相似文献   

19.
胃癌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从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角度可以看成是一类基因或 DNA的疾病 ,是由某些染色体上的 DNA的损伤而使体细胞发生突变的结果。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胃癌的基因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胃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变化的积累 ,以及基因的不稳定性等变化。1 癌基因正常情况下 ,癌基因以其前身原癌基因的形式存在于细胞的基因中 ,能编码细胞生长所需的一些蛋白质 ,当这些原癌基因以点突变、易位和扩增等方式被激活时 ,可参与细胞的癌变。1.1  C- met基因 :C- met基因位于染色体 7q2 1~ 31,编…  相似文献   

20.
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pinal and bulbar muscul aratrophy,$BMA),又名Kennedy病,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其病程呈缓慢、渐进趋势,引起运动神经元的退化性功能紊乱,包括对称性肢体近端肌肉无力、萎缩,吞咽及发音困难等;同时有轻度雄激素不敏感症状。致病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近侧端(Xq11—12),编码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蛋白。当编码区域内的三核苷酸序列CAG重复次数病态扩增超过一定限度时即导致疾病的发生,但是具体的致病机制尚未有统一的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