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210(miR-210)在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 将组织标本分为正常脑组织、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三组,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再分为A[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Ⅰ级)],B[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C[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Ⅲ级)],D[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Ⅳ级)]。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中miR-210的表达水平。 统计学分析miR-210的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的相关性。结果 miR-210在各级别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中表达水平依次为D,C,(B,A)(P<0.001),除A、B组间外,其他组间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级别越高,miR-210表达水平越高;然而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呈低表达(P<0.05),且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表达量低于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量。结论 miR-210在不同起源、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不同,可以作为不同起源胶质瘤病理检查的辅助鉴别手段,也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肿瘤恶性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OLIG2和GFAP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9例星形细胞瘤的OLIG2和GFAP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示: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细胞100%阳性;星形细胞瘤细胞56%OLIG2阳性;星形细胞瘤100%GFAP阳性,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成份46%呈散在和灶状GFAP阳性.结论:OLIG2不是少突胶质系细胞的特异抗体.OLIG2与GFAP联合使用对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轶群  李心国  臧培卓   《四川医学》2017,38(11):1259-1262
目的探讨X连锁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蛋白(ATRX)在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病理科保存的97例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组织标本,其中星形胶质细胞瘤5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4例,胶质母细胞瘤2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RX表达。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ATRX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9.23%,明显低于少突胶质细胞瘤和胶质细胞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RX蛋白阳性表达与与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WHO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星形胶质细胞瘤ATRX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67个月[95%CI(21.74,27.60)],ATRX阴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68个月[95%CI(16.32,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X在星形胶质细胞瘤呈低表达,同时与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预后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Survivin和P53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星形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胶质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中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Survivin和P53蛋白均呈阴性表达;反应性增生组、低级别肿瘤组及高级别肿瘤组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6.7%(12/45)、53.2%(25/47)、88.1%(37/42);P5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3.8%(10/41)、53.7%(22/41)、79.5%(35/44).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Survivin和P53在各实验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且Survivin和P53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和P53在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及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均呈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水平增高;Survivin扩增和P53突变是胶质瘤发生的早期事件,二者的联合检测可能会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与低级别胶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少突星形细胞瘤是指由2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构成的肿瘤,细胞形态类似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少突星形细胞瘤症状和体征同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常见癫痫、轻瘫、性格改变和颅高压症。临床上以头胀痛、头晕为主要表现的少突星形细胞瘤较少见。现将1例以头胀痛和头晕为主要表现的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检测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芯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结构参数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构建包含正常人脑组织、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及阳性对照的168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标记组织芯片中的VEGF及CD34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组织芯片上VEGF的表达强度以及微血管结构参数(包括血管数、血管平均周长)进行定量测试.结果星形细胞肿瘤各级别之间除VEGF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值、血管平均周长在Ⅲ级与Ⅳ级之间没有差异外,其他级别之间的差异都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星形细胞肿瘤中VEGF PU值与微血管结构参数可作为星形细胞肿瘤分级和血管生成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病理和分子生物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突胶质细胞瘤是颅内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包括低级别少突胶质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瘤和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经典的组织细胞学认为少突胶质瘤在光镜下最具特点,容易诊断,然而自从1988年Cairncross等首次报道少突胶质瘤对化疗敏感以来,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讨其发生机制和病理诊断,发现很多少突胶质瘤被误诊。笔者总结复习纯少突胶质瘤(不包括混合性胶质瘤)的组织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8.
按照2000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胶质瘤共分为十类,严格意义上讲,胶质瘤只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肿瘤,混合起源及不明起源的神经胶质肿瘤,共四类,由于恶性胶质瘤在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患者术后生命仍然不超过1年,因此在研究包括传统治疗方式的同时也在积极研究其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少突胶质细胞瘤是由Bailey和Cushing于192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1].目前根据WHO的分级,少突胶质细胞瘤被分为以下等级,少突胶质细胞瘤 (II级),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III级),少突胶质细胞瘤成分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IV级[2].近年来关于突胶质细胞瘤的研究进展迅速,针对其临床治疗与观念认知也有了诸多变革.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和S100A16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方法   收集广东祈福医院和南部战区总医院在2015年1月—2020年12月确诊的160例胶质瘤病例以及20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病例, 用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ANXA1和S100A16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ANXA1在胶质瘤组阳性率为80.6%(129/160),高于正常脑组织阳性率(7.5%,12/160)。S100A16在胶质瘤组阳性率为86.3%(138/160),高于正常脑组织组阳性率(10.0%,19/160)。ANXA1和S100A16在WHO分级Ⅰ~Ⅳ级胶质瘤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XA1在不包含WHO Ⅰ级的星形细胞来源肿瘤中的阳性率最高,达到95.0%(76/80),远比少突胶质细胞瘤中阳性率(42.9%,15/35)高。S100A16在不包含WHO Ⅰ级的星形细胞来源肿瘤中的阳性率(83.8%,67/80)与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阳性率(88.6%,31/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XA1在DNT组阳性率(100.0%,20/20)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78.8%,63/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ANXA1可用于胶质瘤的辅助诊断标记,也可用于复杂型DNT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S100A16的表达在胶质瘤中与正常脑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能作为辅助标记物用于DNT与低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CAS1在人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59例新鲜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及6例正常脑组织中RCAS1的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星形细胞肿瘤及6例正常脑组织病理切片中RCAS1的蛋白表达.结果:弥漫型星形细胞瘤(GradeⅡ)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之间(Grade Ⅲ)、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Grade Ⅳ)之间RCAS1 mRNA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RCAS1蛋白表达仅在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RCAS1蛋白表达与肿瘤级别呈正相关(r=0.573,P<0.001).在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RCAS1蛋白.结论:RCAS1的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关.星形细胞肿瘤中RCAS1的表达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受到调节.  相似文献   

12.
饶翔  杨丞 《海南医学》2016,(10):1579-1581
目的:分析热休克蛋白27(HSP27)、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及Ki-67在星型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WHO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星型胶质细胞肿瘤标本共4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SP27、E-cadherin及Ki-67的表达。结果 HSP27在Ⅱ级胶质瘤的表达(8/13,61.5%)与Ⅲ级(12/13,92.3%),Ⅳ级(14/14,1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和Ⅳ级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5%(35/40)的胶质瘤E-cadherin表达出现表达缺失或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SP27的表达之间存在负性趋势。胶质瘤Ki-67指数随WHO分级增高而提高[Ⅱ级:(2.38±1.39)%、Ⅲ级:(11.07±9.73)%、Ⅳ级:(27.31±16.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HSP27的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 Hsp27与Ki-67的表达对判断胶质瘤组织学分级及增殖活性具有重要意义。E-cadherin表达下降可能在胶质瘤形成早期即出现,可作为星型胶质细胞发生瘤变的早期判断指标。E-cadherin可能与HSP27共同参与胶质瘤的演进。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受体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肿瘤中的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ER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114例星形细胞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ER阳性率为40%(45/114),PCNA阳性率为66%(75/114)。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ER阳性率(43%)明显高于良性(Ⅰ级)的阳性率(34%)。星形细胞瘤中ER与PCNA,ER与肿瘤分级及PCNA与肿瘤分级之间有相关性。结论ER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CNA的表达与恶性增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p2 7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 ,探讨 p2 7LI(标记指数 )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自 1992~ 1997年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星形细胞肿瘤患者 73例的资料 ,包括病理学分级及术后生存时间。使用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块的p2 7抗原并计算其LI。对比研究了不同组织级别中p2 7蛋白的表达水平 ,使用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时序 )检验判断p2 7LI在星形细胞肿瘤患者中的可能的预后价值。结果 :p2 7LI范围 3 .15 %~ 86.4% ,均值为 2 4.7%± 2 2 .0 % ;在组织学分级WHOⅡ、Ⅲ、Ⅳ中分别为 3 8.6%± 19.8%、2 7.8%± 2 4.7%、12 .1%± 13 .3 % ,三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p2 7LI与病理级别呈明显负相关。Kaplan -Meier生存概率曲线显示 p2 7LI的高低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 :p2 7LI随着各病理级别增高而下降 ;p2 7LI下降提示预后较差。在同一病理级别 (GradeⅢ、Ⅳ )中 ,p2 7LI不同 (≥或 <17 4% ) ,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低温和缺氧诱导的条件下,RNA结合蛋白RBM3(RNA结合基序蛋白3)的转录水平升高,近些年来在人类许多系统肿瘤中发现其转录水平也发生上调。然而,其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尚缺乏相关研究,本文主要针对RBM3在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实验研究。 方法:本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的方法分别对RBM3 mRNA及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ANOVA)对实时定量PCR的数据进行分析,表示为均值?标准差。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用于免疫组化结果的分析。其中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一方面,首先对X-染色体相关的RBM基因(RBMX,RBM3,RBM10)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RBMX和RBM10的 mRNA水平在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RBM3 mRNA水平上调,其中高级别(WHO III-IV级)与低级别(WHO I-II级)星形细胞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6?0.66比1.60?0.58,P<0.0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5.06?0.66比1.03?0.22,P<0.05)。另一方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BM3在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呈细胞核染色,并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其表达水平也逐渐增高(阳性率:星形细胞瘤Ⅳ级92.9%,Ⅲ级81.8%,I-II级:50%,正常脑组织:37.5%;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相比:P <0.05;高级别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相比:P<0.05)。同时蛋白印迹的结果再次验证了RBM3在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变化趋势。 结论:本研究初步认为RBM3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表达差异,并且随着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加剧其表达逐渐增高提示其可能影响星形细胞瘤形成、恶性进展及预后等诸多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ET-1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星形细胞瘤活检标本中NET-1和VEGF的表达,单因素分析与肿瘤中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Spearman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NET-1和VEGF在人脑星形细胞瘤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33%(38/60)、58.33%(35/60),两者在肿瘤病变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VD均数在NET-1和VEGF不同表达强度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ET-1和VEGF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高级别肿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肿瘤,并与肿瘤中的MVD成显著相关性,因此对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bcl 2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原位末端标记的TUNEL技术分别检测了 6 0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bcl 2基因的表达和凋亡细胞密度。结果 :6 0例患者的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bcl 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5 0 % ,不同恶性级别的肿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其表达强度在不同级别肿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高度恶性肿瘤bcl 2基因表达较强 ;随着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 ,凋亡细胞密度呈逐渐降低之趋势 ,其中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密度显著高于胶质母细胞瘤 (P <0 .0 1) ,并且凋亡细胞密度与bcl 2基因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 (r=- 0 .992 ,P <0 .0 1)。结论 :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bcl 2基因高度表达可能是细胞凋亡受抑的重要原因 ,bcl 2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及进一步间变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肿瘤中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和PCNA在64例脑肿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E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35.71%(5/14)和41.60%(5/12),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25/38)、92.86%(13/14)和66 67%(8/1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ER阳性率(42.8%)明显高于良性Ⅰ级(33.3%).星形细胞瘤中ER与PCNA、ER与肿瘤分级及PCNA与肿瘤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R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CNA的表达与恶性增殖正相关.推测ER可能参与了胶质细胞恶性生长以及原癌基因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人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bcl-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bcl- 2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6 0例星形细胞 ,其中星形细胞瘤 1 8例 ,间变星形细胞瘤 2 4例 ,胶质母细胞瘤 1 8例 ,另取因脑外伤需手术减压患者 1 2例的脑组织做正常对照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bcl- 2基因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6 0例星形细胞肿瘤组织bcl- 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5 0 %。其中星形细胞瘤bcl- 2基因表达强度为 0 .0 30± 0 .0 0 6 ,阳性率为 4 4 .4 % ;间变星形细胞瘤bcl- 2基因表达强度为 0 .0 90± 0 .0 0 3,阳性率为 5 0 % ;胶质母细胞瘤bcl- 2基因表达强度为 0 .1 6± 0 .0 1 ,阳性率为 5 5 .6 %。不同类星形细胞瘤组织bcl- 2基因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表达强度却随着肿瘤恶性级别的升高显著增强 ,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正常脑组织中未能检出bcl- 2基因表达。结论 :bcl- 2基因表达上调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乃至间变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其表达强度是反映星形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播散性皮层抑制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2年9月到2016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84例,病理分级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30例(WHOⅠ级10例,WHOⅡ级2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54例(WHOⅢ级44例,WHOⅣ级10例),都进行常规MRI检查与播散性皮层抑制的MR DWI检查分析。结果MRI常规检查显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呈等长T1、T2信号的结节或肿块影,瘤周无明显水肿带,边界清晰,无明显占位效应;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呈稍长T1、T2信号结节影或肿块影,瘤周水肿带明显,占位效应明显,边界模糊;经过判定,MRI对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93.3%、90.7%、91.7%。播散性皮层抑制的MR DWI显示低级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相比,前者瘤体和瘤周的r ADC、ADC值均要高一些,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播散性皮层抑制的MR扩散加权成像能有效反应病理分级情况,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信息,提高诊断率,是对常规MRI检查的有益补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