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双股静脉入路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左髂-股静脉血栓(LI-FVT)的有效性。方法左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先经右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向左侧髂静脉逆行插管;对逆行插管失败的患者,行左侧股静脉穿刺插管,顺行开通左侧股-髂静脉至下腔静脉内。对血栓闭塞段应用溶栓导管(OASIS)持续接触性溶栓3~4 d,对溶栓后髂股静脉流出道明显狭窄者,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结果12例经双股静脉入路治疗者,10例技术成功,均取得明显的疗效,表现为患肢肿胀迅速消退,疼痛消失,肢体松软,活动恢复正常;1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另外2例未成功置管改行经左小隐静脉置管持续溶栓术。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6个月,无症状性复发及肺栓塞。结论双股静脉入路治疗I-FVT,成功率高、安全、创伤小临床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2.
郑卫华  庹艳红  代芬  雷红卫 《医学综述》2014,20(21):4023-4024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CS)伴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间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左侧ICS伴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导管溶栓及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ICS经左侧腘静脉穿刺、插管造影可见左侧髂静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部分有侧支循环形成。导丝通过狭窄或闭塞段并成功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造影示左侧髂静脉恢复通畅,侧支循环减少或消失。患者左下肢肿胀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左侧ICS伴血栓形成,操作方便且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3.
王国亮  陆炜  程国兵  李晓阳  蒋楠  王李华 《浙江医学》2018,40(4):411-413,419
Cockett综合征是人体左髂总静脉受前方右髂总动脉压迫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左下肢肿胀、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脂质硬化、下肢溃疡甚至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已成为Cockett综合征首选的治疗手段。本文将围绕Cockett综合征发病机制、诊断以及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10例均在术前行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7例增强CT见下腔静脉内血栓者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取栓术后经皮、大隐静脉置5 F导管鞘溶栓;3例直接行取栓溶栓治疗.10例均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结果 静脉造影示髂静脉再通率100%;术后患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手术取栓、经皮经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可明确下腔静脉有无血栓形成从而为置入滤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联合多种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80例患者(297条患肢)根据静脉疾病的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诊断系统中临床C分级,采用激光和/或联合多种手术治疗.全组均行腔内激光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对C3~4另联合小切口行曲张静脉和交通支切除;对C5~6再增加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1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放置左髂静脉支架后,根据C分级完成手术.结果 243例随访1~18个月,平均6.3个月,随访患者均疗效满意.结论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适用于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功能不全患者;对于C4~6级患者,联合应用曲张静脉团点状切除、交通支离断和深静脉修复手术,临床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髂静脉狭窄患者经同侧大隐静脉入路髂静脉成型及支架植入术在日间治疗模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经同侧大隐静脉入路实施髂静脉成型及支架植入术日间模式治疗的病例,共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37~79岁[(62.5±10.2)岁]。髂静脉狭窄中单纯累及髂总静脉16例,单纯累及髂外静脉2例,同时累及髂总及髂外静脉3例,均通过同侧大隐静脉入路行髂静脉成型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同时存在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单纯髂静脉狭窄患者同期行大隐静脉射频闭合及曲张静脉硬化治疗术。术后规律直接口服抗凝药治疗及压力治疗,所有患者住院时间均于小于24 h。结果:所有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即刻并发症中穿刺点出血1例,加压包扎纱布被完全浸湿,经再次压迫止血5 min后渗血停止,所有患者住院时间均于小于24 h。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率100%,其中绝对有效18例(18/21,85.7%),相对有效(术后仍有色素沉着,但范围减小)3例(3/21,14.3%)。髂静脉支架均通畅,同期行大隐静脉射频治疗患者射频治疗段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7.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腔内治疗的方法。方法: 93例左髂静脉病变患者采用腔内治疗,经左股静脉入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导管鞘及交换导丝引入球囊扩张导管,反复扩张后置入自膨式Z型支架或Wallstent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二期手术治疗。结果: 93例中成功进行左髂总静脉病变段扩张90例,置入支架74例,3例穿通髂静脉壁,在局部形成血肿,全组无手术死亡。置入支架后造影见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支架放置到位及扩张良好,无移位至下腔静脉而影响右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回流。93例患者出院时肢体肿胀明显缓解。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该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经左大隐静脉入路左髂静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即Cockett综合征11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例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的经验。方法1991年2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DVT患者中,95例合并Cockett综合征。其中左髂总静脉闭塞20例,狭窄>50%者53例,狭窄<50%者22例。全部病例均经左腹股沟切口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1)对左髂总静脉闭塞的患者,10例行闭塞段切除重建术,3例行左髂总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搭桥术,3例行健侧大隐静脉耻骨上转流(Palma)术;(2)对狭窄>50%的患者,5例行扩张后支架植入术,8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4例行狭窄切开隔膜切除成形术;36例狭窄>50%的患者,用F8-10 Fogarty取栓管反复取栓扩张2~4次后,可使狭窄率小于50%。全部病例术后均经左大隐静脉分支留置的导管行局域性抗凝和溶栓及静脉造影。结果治愈82例(86.3%),1例死于心肌梗死,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同时处理Cockett综合征是提高DVT治愈率的关键。闭塞的左髂总静脉以闭塞段切除重建术治疗为好,严重狭窄的以血管成形或支架植入术治疗为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腔内同期及分期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及费用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腔内同期及分期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同期治疗患者50例(A组)、分期治疗46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下肢深静脉造影或血管彩超评估髂静脉狭窄治疗结果;采用静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评估静脉曲张治疗结果。结果同期及分期两组均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激光闭合、点式剥脱术,技术成功率100%;无1例患者出现DVT、PE、过敏性休克、脑卒中及死亡等严重疾病发生。两组间技术成功和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提示左髂静脉均通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两组患者下肢静脉曲张均无复发(P>0.05)。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腔内同期或分期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都有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同期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内踝处为操作入路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9条肢体),于内踝部穿刺进入大隐静脉,DSA引导下,通过导管释放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于大隐静脉主干以及小腿部静脉分支曲张明显处,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39条患病肢体全部手术成功,每条肢体泡沫硬化剂用量平均为7.8ml,术后可见曲张主干以及分支静脉曲张消失,小腿部局限性浅静脉炎5例(条),经对症理疗后症状消失.三月后复查彩超显示34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闭塞,5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可见窄条血流通过,6例(条)小腿部轻度浅静脉曲张.全部患者下肢酸胀不适感均减轻或消失.未出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内踝入路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满意,且具有微创、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的早期影像表现及相应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收集分析62例经左下肢增强CT检查诊断为Cocket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36例行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28例,二期23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21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滤器保护下行置管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14例行球囊扩张,12例支架置入。术后所有患者随访8-12月。结果术后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色素沉着明显改善,21例患肢肿胀患者中,19例肿胀消失,2例明显减轻。结论左下肢静脉CT成像能明确Cockett综合征诊断,了解狭窄程度及血流路径特点,及时给予综合治疗能有效减少Cockett综合征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38例行颈内静脉置管后采用抗凝及经溶栓导管脉冲式灌注尿激酶综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包含11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另15例行患侧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后3、6、12个月行彩超复查评价静脉通畅程度。结果经颈内静脉置管溶栓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彩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随访1年,无出血、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综合有效率达100%(38/38),高于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组的86.7%(13/15),在α=0.1的水平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76)。结论经颈内静脉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治疗Cockecl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例接受介入(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的Cockett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回顾性研究.结果:12例患者术后左髂总静脉管腔通畅,随访5~27个月,患肢症状消失,疗效满意,临床无复发.结论:介入技术足治疗Cockett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中经大隐静脉行深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中经大隐静脉主干或分支置管推注造影剂,先行髂静脉顺行造影,透视下观察髂静脉通畅情况,后暂时阻断股总静脉,再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观察深静脉瓣膜开放及返流程度,瓣膜功能及返流判定参考Kistner分级标准。结果:本组178条患肢中,返流0级35条(19.7%),1级33条(18.5%),2级59条(32.8%),3级37条(20.7%),4级14条(7.9%)。5条术前顺行造影考虑髂静脉狭窄,术中逆行造影证实髂静脉正常;16条患肢B超检查返流为1~2级,术中逆行造影为3~4级。结论:术中经大隐静脉行深静脉造影对显示髂静脉疾病及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异常效果确切、肯定,操作简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彬  王秀平  刘建  姚中强  张岩  李晨 《河北医学》2010,16(12):1419-1422
目的:探讨采用患侧股静脉穿刺行介入插管溶栓方法治疗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从右股静脉或右颈静脉入路行左髂股静脉插管失败的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左侧股静脉顺行法穿刺,成功后将导丝插入至下腔静脉,再从右侧股静脉或右颈静脉穿出后建立导丝轨道,再沿导丝将导管自右向左逆行插入左侧髂股静脉留置溶栓。结果:18例左股静脉穿刺16例获得成功,建立了左右股静脉导丝轨道,并顺利将导管至右股静脉或右颈静脉插入左侧髂股静脉内;经过3—14d导管溶栓后血栓均完全溶解,下肢肿胀消退;在溶栓过程中左侧股静脉穿刺处无明显淤血和血肿发生。结论:对于经右股静脉或右颈静脉入路插管失败的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患侧股静脉入路建立早丝轨道后再插管的方法,成功率高、安全、创伤小,临床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髂股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经腘静脉插管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的髂股静脉并支架置入术治疗,伴下肢浅静脉曲张5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同时行患肢大隐静脉及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3例下肢溃疡患者通过换药后点状植皮。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治疗2周后,治愈和显效14例,有效6例。5例伴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经腔内激光治疗术后浅静脉曲张消失,3例伴下肢溃疡的患者溃疡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经清创后行溃疡点状植皮痊愈。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见效快等优点,其近期效果较好,但需长期抗凝治疗,并穿循序减压弹力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腘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其中血栓抽吸18例、血栓消融35例、腔内血管成形25例、共植入血管支架47枚。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后闭塞血管开放,双下肢周径差小于1cm,活动正常。结论: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下肢静脉曲张的一体化微创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下肢静脉曲张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左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和下肢静脉射频热消融术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大隐静脉主干穿刺点入路行左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而后予以大隐静脉主干的射频热消融术。术后当天开始服用利伐沙班至术后6个月、阿司匹林至术后12个月。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同时分别于2周、2个月、6个月复查下肢静脉、髂静脉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造影。结果: 1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时,所有患者下肢酸胀缓解率、色素沉着缓解率、皮肤质量改善率和髂静脉支架通畅率均为100%,无静脉曲张复发、髂股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结论: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一体化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经济等优势,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女性49例,男性4例)的临床资料.41例患者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导管引导下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12例患者表现为慢性静脉高压,予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15)个月.术后1个月、6个月及以后每年进行一次临床和造影评估.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左髂静脉均完全畅通,4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37例(90.2%)患者血栓完全溶解.在术后随访中,49例患者(92.5%)症状完全缓解,4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7.5%),50例患者(94.3%)支架完全畅通,3例患者(5.7%)出现了支架再狭窄.无死亡患者.结论 腔内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具有较高的早-中期通畅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