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观察癫痫康(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对海马内微量注射ZnSO4造成的实验性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以家兔行为,海马电图(EHG)的痫样放电频率,波幅为指标.结果:癫痫康大剂量、中剂量组可明显改善因ZnSO4注射引起的癫痫发作行为改变,降低EHG电位因ZnSO4注射引起的持续性棘慢波的频率和波幅.结论:癫痫康具有改善癫痫家兔脑海马电图作用.  相似文献   

2.
槐定碱致癫痫样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槐定碱(sophoridine)致痫大鼠清醒核团脑电(IEEG)变化特点;研究痫样特征分类和致痫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埋藏电极记录清醒大鼠核团脑电(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olography,IEEG)的方法,观察槐定碱对大鼠产生痫样放电的特点,并判断致痫原发部位;采用小鼠模型实施工具药拮抗实验,探讨槐定碱所致癫痫样发作的作用机制及类型。结果:海马齿状回(DG)内颗粒细胞对于槐定碱致痫作用最敏感,其次是内侧穿行通路(PP)和颞叶皮层(TC)。阈下催眠剂量的地西泮、催眠剂量的巴比妥钠可以对抗槐定碱引起的痫样惊厥的发生;对抗最大电休克剂量的苯妥英钠不能对抗槐定碱引起的痫样惊厥的发生,但可以减缓惊厥的发生时间和小鼠的死亡时间。结论:海马内部异常放电在槐定碱致痫作用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海马部位可能是痫样发作的原发部位;槐定碱的致动物癫痫样发作属于临床小发作类型,地西泮是较理想的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半夏、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配伍对青霉素皮层定位注射诱发惊厥发作和痫性放电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运动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惊厥模型,以托吡酯(0.154g/kg)作阳性对照,半夏(36.4g/kg)、钩藤(38.5g/kg)、半夏+钩藤(24.5g/kg)灌胃(ig)后,采用RM6240C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同步记录大鼠皮层和海马的EEG,观察药物对痫性行为、痫性放电潜伏期、痫波发放频率及最高波幅的影响。结果半夏、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合用,均可明显抑制痫性行为和痫性放电,其中合用组较两单药组显著延长痫性行为发作潜伏期和痫性放电的潜伏期,但对痫波发放频率及最高波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和钩藤乙醇提取物单用和4:1配伍用药能明显抑制青霉素皮层定位注射诱发大鼠惊厥和痫性放电,两药配伍应用的抗惊厥作用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茯苓总三萜(TTP)对小鼠最大电休克模型、戊四唑模型以及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癫痫模型的对抗作用。方法采用最大电休克和戊四唑惊厥模型,灌胃小鼠不同剂量茯苓总三萜,以拉莫三嗪(LTG)为对照,观察其抗惊厥作用;建立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癫痫模型,以拉莫三嗪为阳性对照,观察两种剂量茯苓总三萜灌胃给药对青霉素诱发癫痫发作和海马区痫性放电的潜伏期、痫波发放频率及痫波最高波幅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TTP对MES模型均有对抗作用,且量效呈正相关性.但最大效能较拉莫三嗪弱。两种剂量TTP(80mg/kg.160mg/kg)均可延长MET发作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作用较拉莫三嗪强。两种剂量茯苓总三萜(140mg/kg,280mg/kg)和拉莫三唾(180mg/kg)均可延长大鼠癫痫发作潜伏觏减轻发作的程度.延长痫性放电的潜伏期(P〈0.01),减少痫波发放频率,减小放电最高波幅,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总三萜可明显对抗小鼠最大电休克和戊四唑惊厥,抑制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的癫痫发作和痫性放电。产生抗癫痫作用,但抗MES作用较拉莫三嗪弱而抗MET和青霉素惊厥作用较拉莫三嗪强。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96-1998
目的:研究癫痫清颗粒对海人藻酸(KA)致痫大鼠海马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海马CA1区注射KA建立KA癫痫大鼠模型。观察癫痫清颗粒对KA癫痫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TNF-α及IL-4蛋白的表达。结果:癫痫清颗粒可延长癫痫大鼠发作潜伏期,降低其癫痫最大发作分级;可抑制由癫痫发作引起的大鼠海马内TNF-α及IL-4蛋白表达下降。结论:癫痫清颗粒可延长KA致痫大鼠的癫痫发作潜伏期,并降低发作分级,同时具有增加海马内TNF-α及IL-4蛋白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儿定风汤剂治疗小儿原发性癫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痰热挟惊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即定风汤剂组、抗痫胶囊组及熄风胶囊组.分别予小儿定风汤剂、抗痫胶囊及熄风胶囊治疗,12个月后观察其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小儿定风汤剂组总有效率达86.67%,优于抗痫胶囊组(P<0.05),与熄风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定风汤剂能显著减少癫痫患儿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脑电图.结论 小儿定风汤剂是治疗小儿原发性癫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痰热挟惊证)安全、有效的中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槐定碱(sophoridine,SR)对麻醉大鼠皮层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手段将电极置入大鼠额叶皮层,采用单极引导法及计算机辅助FFT技术记录槐定碱对大鼠额叶皮层脑生物电变化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icv)槐定碱0.1、0.2、0.4mg/只,大鼠额叶皮层出现痫样放电,痫样放电持续时间和频率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槐定碱可使大鼠脑功能增强,并诱发痫样放电。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的抗痫作用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癫痫的作用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的关系。方法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大鼠癫痫模型,致痫前后分组分别给予川芎嗪,观察大鼠出现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并用脑电图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川芎嗪对癫痫大鼠脑电图和皮层及海马区IL-1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无癫痫发作。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大鼠较癫痫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电图高电位痫样波发放减少,大脑皮层和海马IL-1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上述指标与癫痫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抑制癫痫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白细胞介素-1对免疫-神经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及随访观察抗痫胶囊治疗脑囊虫病致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30例、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给予抗痫胶囊 ,对照组只服用苯巴比妥。结果 :治疗组在减少癫痫发作频率、改善脑电图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抗痫胶囊能减少癫痫发作频率 ,改善脑功能 ,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祛痰定痫汤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癫痫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祛痰定痫汤,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和脑电图异常疗效。结果 1治疗组癫痫发作频率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41.93%;治疗组癫痫发作频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两组脑电图异常情况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脑电图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祛痰定痫汤治疗难治性癫痫能减少发作频率,改善脑电图。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实验性癫痫大鼠痫性发作行为与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对实验性癫痫大鼠痫性发作行为与脑电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分组进行预处理后,以腹腔注射青霉素造成大鼠急性癫痫模型,观察造模后70分钟内痫性发作的潜伏期、痫性发作行为表现与造模后70~80分钟内脑电图的变化。结果:①针刺组、西药组大鼠的痫性发作潜伏期均比模型组延长(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针刺组大鼠出现的痫性行为全身抽动、窜动的次数均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的窜动次数明显少于西药组(P<0.01);③模型组大鼠脑电电压显著升高、脑电频率A明显减慢(P<0.01),针刺可显著降低脑电电压、使脑电频率A增快(P<0.01),其作用与西药相同,但对频率B无明显影响。结论:针刺可延长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减少癫痫发作症状、抑制痫性放电幅度、调整脑电频率,具有显著的抗痫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癫痫清片(DXQ)对慢性致痫大鼠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利多卡因(Lidocaine)造成慢性癫痫大鼠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海马区氨基酸的含量。结果:癫痫清片可使癫痫大鼠海马区兴奋性氨基酸Glu、Asp的含量减少,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清片可调节海马区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平衡失调,从而减轻癫痫大鼠发作程度和发作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祛瘀定痫合剂结合蝎蜈胶囊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癫痫患者口服祛瘀定痫合剂和蝎蜈胶囊治疗;服药后每3个月计算癫痫发作次数,2年后进行疗效总结。结果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以及发作程度均较治疗前减少,临床总有效率达68.5%。结论祛瘀定痫合剂结合蝎蜈胶囊能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镇静针法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即时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镇静针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相关指标(痫样放电次数、痫样放电波波幅)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率、发作控制时间、起效时间及治疗后24 h内癫痫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控制时间及起效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监测的后30 min痫样放电次数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减少,痫样放电波波幅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监测的后30 min脑电图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6.7%,对照组分别为43.3%和90.0%;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镇静针法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并能改善患者的脑电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别针刺百会穴、丰隆穴治疗异常脑电图癫痫患者,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各1 h内痫样放电次数、痫样放电波波幅的变化,探讨针刺百会穴、丰隆穴对癫痫患者异常脑电图的即时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异常脑电图癫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百会穴组、针刺丰隆穴组,每组各20例;分别针刺百会穴、丰隆穴,并在针刺前、针刺后1 h内行脑电图监测,记录即时脑电图情况,分析针刺前后脑电图痫样放电次数及波幅变化。结果:针刺百会穴组与针刺丰隆穴组在治疗前后1 h内,脑电图-痫样放电次数在各组内对比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百会穴、丰隆穴能即时改变癫痫患者异常脑电图-痫样放电次数。针刺百会穴组与针刺丰隆穴组治疗前后各1h内,癫痫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波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百会穴组与针刺丰隆穴组在治疗前后痫样放电波波幅改变不明显。结论:分别针刺常用定痫穴百会穴、丰隆穴治疗异常脑电图癫痫患者,能即时减少异常脑电图-痫样放电次数。分别针刺百会穴、丰隆穴治疗异常脑电图癫痫患者,在治疗后都能降低脑电图-痫样放电波波幅,但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槐定碱(sophojridine,SRI)诱导大鼠癫痫模型,同步观察槐定碱致痫大鼠行为和清醒脑电的变化,并探求细胞因子与癫痫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只大鼠,通过立体定位仪在大鼠海马埋置电极,1周后将存活健康的26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予腹腔注射槐定碱(55 mg/kg),造成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记录自由大鼠海马的脑电活动和行为学改变;同时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2和IL-6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槐定碱后,逐渐出现癫痫样发作,且海马脑电图同时显示癫痫波发放,对照组大鼠无癫痫症状且未记录到痫性脑电图;实验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2和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槐定碱腹腔注射可使大鼠引发典型的痫样发作行为和痫样脑电;TNF-α、IL-2、IL-6在槐定碱所致的癫痫发病中起促进作用,是癫痫发病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抗痫灵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Bcl-2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大鼠痫性发作行为;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海马Bcl-2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 time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cl-2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经过中药复方抗痫灵治疗6周后,大鼠痫性发作行为明显减少;海马区抑制凋亡基因Bcl-2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升高。结论:抗痫灵能减少癫痫发作次数,上调海马区抑凋亡基因Bcl-2mRNA及其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痫三针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康奥卡西平口服,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痫三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痫样放电频率、睡眠纺锤波频率、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表(QOLIE-31)评分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痫样放电频率和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睡眠纺锤波频率、发作担忧、精神状态、情绪状态、药物影响、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SOD、GSH及GSH-Px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痫三针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可有效改善脑电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调节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马融  戎萍  魏小维 《中医杂志》2008,49(5):424-427
目的观察小儿定风汤剂治疗小儿原发性癫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痰热挟惊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患几随机分为3组,即定风汤剂组、抗痫胶囊组及熄风胶囊组。分别予小儿定风汤剂、抗痫胶囊及熄风胶囊治疗,12个月后观察其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脑电图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小儿定风汤剂组总有效率达86.67%,优于抗痫胶囊组(P〈0.05),与熄风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定风汤剂能显著减少癫痫患儿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脑电图。结论小儿定风汤剂是治疗小儿原发性癫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痰热挟惊证)安全、有效的中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定痫丸对急性期癫痫小鼠海马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取100只8~10周龄SPF级雄性小鼠,其中20只用于模型失败备用小鼠,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A)、生理盐水组(B)、卡马西平组(C)、定痫丸组(D),每组20只,采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的方法制作急性期癫痫小鼠模型,A组不予干预,B组实验全程均给予生理盐水,C组予卡马西平混悬液灌胃,D组予定痫丸混悬液灌胃,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海马组织内β-Catenin(β-连环蛋白),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D1)和Wnt3a的蛋白表达水平,运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中的β-Catenin、Wnt3a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在海马CA1区和CA3区的凋亡阳性细胞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定痫丸组中的β-Catenin、Wnt3a的蛋白表达下调(P<0.05),在海马CA1区和CA3区的凋亡阳性细胞减少(P<0.05);在4组海马组织中均未检测到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论定痫丸可能是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的β-Catenin、Wnt3a的蛋白的表达,抑制了海马神经元的凋亡,达到治疗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