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基胍(A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对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22h,测定脑梗死体积,并用伊文思蓝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血脑屏障破坏的程度,HE染色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变化.结果再灌注22h后,AG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减小,脑缺血区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AG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确切的脑保护作用,并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2.
三七皂甙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测定MMP-9的变化,测定脑梗死体积并观察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结果再灌注后22 h,三七皂甙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和脑缺血区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七皂甙治疗组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三七皂甙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和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抑制MMP-9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测定MMP-9的变化,测定脑梗死体积并观察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结果再灌注后22 h,三七皂甙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和脑缺血区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三七皂甙治疗组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三七皂甙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和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抑制MMP-9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20只)、丁苯酞注射液组(20只)。制备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丁苯酞注射液组于缺血1 h后予丁苯酞注射液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应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观察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丁苯酞注射液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梗死灶体积减小,Bcl表达增多,Bax表达减少。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线粒体毒素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A)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3-NPA(20 mg·kg-1)3 d后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红四氮唑(TTC)染色、荧光法和干湿重法观察3-NPA预处理对缺血2 h再灌注24h和48 h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缺血2 h再灌注24 h和48 h,3-NPA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变小,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3-NPA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黄芪提取物(extract of astragalus,E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的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E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含量、缺血脑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缺血侧脑组织皮质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EA80 mg·kg-1,EA(40,80 mg·kg-1)、EA(20,40,80 mg·kg-1)可分别改善缺血再灌注2,8,24 h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能明显降低外周血中的CEC含量,明显减轻缺血脑组织的脑水肿和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减少ICAM-1免疫反应阳性血管数。结论 E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脑屏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h后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神经功能测定,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及髓鞘的超微结构变化,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IP组大鼠行为学结果优于I/R组,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IP组大脑皮层神经元、髓鞘损伤均轻于I/R组.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8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急性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IL-8单抗0.5μg组、IL-8单抗1μg组和IL-8单抗2μg组,于缺血0.5h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和IL-8单抗。TTC(四氮唑红)染色测梗死体积;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TUNEL法,观察大鼠局灶缺血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bcl-2、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结果同对照组相比IL-8单抗1μg组和IL-8单抗2μg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分别为P〈0.05和P〈0.01);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轻;bcl-2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1)、Bax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bcl-2/Bax比值增加(P〈0.01);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IL-8单抗可能通过阻断中性粒细胞浸润,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芸 《四川医学》2010,31(10):1429-1432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和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各20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8h后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用伊文思蓝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GFAP的表达,同时电镜观察血脑屏障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8h,对照组缺血侧脑含水量明显升高,电镜观察发现血脑屏障破坏严重,GFAP的表达也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而应用β-七叶皂甙钠处理的大鼠其缺血脑含水量明显减少,同时电镜观察到血脑屏障的破坏减轻,而GFAP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表达,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常压氧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常压氧疗治疗组各15只,缺血90min后再灌注24h。采用TTC染色、伊文思蓝法和明胶酶谱技术,分别检测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缺血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常压氧疗治疗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缺血脑组织伊文思蓝外渗率及MMP-9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陷也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缺血期内的常压氧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24h后断头取脑,用TTC染色法检测脑组织梗死体积,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尼氏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质细胞损伤程度,ELISA法测定脑组织内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氢饱和生理盐水组能够减少MCAO脑梗死体积、减轻皮质区水肿、增加神经元尼氏小体,明显减少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P<0.05)。结论氢气饱和生理盐水能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梗死模型.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G-CSF(10μg/kg/d),连用7d;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时间同治疗组.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及其与全脑体积比值,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TTC染色结果: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水蛭注射液通过降低白细胞浸润减轻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水蛭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颈总动脉栓线法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脑组织内白细胞浸润情况及脑梗塞面积的变化,检测大鼠脑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缺血24h时药物组脑匀浆SOD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药物组的脑匀浆MDA和血清TNF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的脑梗塞区内白细胞浸润及脑梗塞面积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蛭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对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再灌注模型,设定对照组、再灌注组、生理盐水(NS)组及L-NAME组,取缺血区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计数ICAM-1阳性血管数。结果:L-NAME组ICAM-1阳性血管数明显少于再灌注组及NS组(P<0.01)。L-NAME组MPO活性明显低于再灌注组及NS组(P<0.01)。结论:再灌注早期应用L-NAME能明显减少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ICAM-1的表达,有助于改善炎症反应导致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头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SD雌性女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针组,模型组和头针组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的不同(24h、48h、72h),各随机分为3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nty score,NSS)、HE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反应观察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头针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脑组织的炎性浸润,血浆及缺血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 kin-1β,IL-1β)和IL-10含量的影响。结果:头针组与模型组各时相的NS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脑缺血再灌注72h时较明显。头针组各时相白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以脑缺血再灌注72h最为明显。头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时相血浆和脑组织TNF-α、IL-1β的拿量均减少,造模后7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0的分量则增高,造模后48和7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头针有利于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可减轻急性恼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的浸润,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TNF-α和IL-1β表达,增强IL-10表达,从而减缓由其个导的炎症免疫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rhG-CSF、胞磷胆碱处理分别对大鼠大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规律的影响,明确rhG-CSF、胞磷胆碱对大鼠大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30±10g),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n=18)、rhG-CSF给药组(n=18)、胞磷胆碱给药组(n=18)、rhG-CSF联合胞磷胆碱给药组(n=18)。每组又分为6h、24h、72h三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Bax和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与手术组相比,给药组均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损伤症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损伤,减少凋亡表达,增加Bcl-2,减少Bax的表达。且联合用药组与rhG-CSF组、胞磷胆碱组比较,各时间点Bcl-2的增加与Bax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hG-CSF、胞磷胆碱能减轻脑梗死后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降低Bax表达有关,联合用药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7.
青藤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及脑梗塞范围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非开颅可逆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观察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障碍,脑水肿及脑梗塞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脑缺血 2h再灌注 4h大鼠脑梗塞范围达 29. 6 ± 5. 30.脑组织含水量为 83. 05±0. 54%,神经功能出现明显障碍。于大脑中动脉阻断前 10min腹腔注射 Sin 30,60mg/kg,可明显减轻行为障碍。减轻脑水肿及缩小脑梗塞范围。实验显示 Si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4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改良的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在缺血1 h后进行再灌注。参照改良的Zea Longa 8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对3组大鼠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5 min和16 h进行电针干预。于再灌注后24 h取材。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右侧纹状体脑组织中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qPCR检测Beclin1 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无行为学改变,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电针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 0.05),Beclin1 mRNA的表达亦明显增加(P < 0.05)。结论  电针治疗可能通过促进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调控自噬的发生,减小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实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