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剖宫产产妇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采用坐位进行麻醉)和对照组44例(采用左侧卧位进行麻醉),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110.51±10.15)mmHg、舒张压(72.33±8.65)mmHg、心率(95.62±8.23)min/次、平均动脉压(61.63±5.01)mmHg)、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min(4~8分4例、8~10分42例)、出生后5min(4~8分1例、8~10分43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应用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但在临床采用坐位进行麻醉有利于产妇顺利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4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改良的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在缺血1 h后进行再灌注。参照改良的Zea Longa 8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对3组大鼠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5 min和16 h进行电针干预。于再灌注后24 h取材。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右侧纹状体脑组织中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qPCR检测Beclin1 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无行为学改变,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电针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 0.05),Beclin1 mRNA的表达亦明显增加(P < 0.05)。结论  电针治疗可能通过促进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调控自噬的发生,减小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实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醋延胡索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与镇痛药效的相关性,筛选炮制特征成分。方法建立生延胡索与醋延胡索HPLC指纹图谱,对两者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大鼠扭体反应为模型建立评价指标,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孕酮、雌二醇、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前列腺素F_(2a)(prostaglandin F_(2a),PGF_(2a))等指标评价镇痛药效,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熵权法研究醋延胡索的谱-效关系,指认醋延胡索炮制特征成分。结果建立了不同批次生延胡索饮片、醋延胡索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31个共有峰。生延胡索饮片与醋延胡索饮片均有止痛效果,以醋延胡索止痛效果最为显著。镇痛谱效关联度分析得到峰9、18~21、25、26醋炙后关联度得分有了显著的提升,与醋炙后镇痛疗效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通过谱-效关系明确了醋延胡索炮制特征成分为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为醋延胡索炮制质量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骨后甲状腺肿(SSG)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126例(A组)手术入路的选择原则,并且选定同时期颈部甲状腺肿患者126例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及病理结果。结果A组12例经开胸入路切除;A、B组术后出现低血钙抽搐分别有40、32例,永久性低钙血症分别有2、0例,声嘶分别有3、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组病理结果为恶性的患者分别有6、27例(X2=15.38,P〈0.05)。结论胸骨后甲状腺肿大多是良好结果,经颈入路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洪浩 《药学进展》2023,(5):321-323
<正>偶联药物将精准靶向和强效杀伤2种特性相结合,已成为近阶段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药物形式。在“万物皆可偶联”的设计理念下,一系列偶联药物的应用让人眼花缭乱,例如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s)、小分子偶联药物(small molecule drug conjugates,SMDCs)、多肽偶联药物(peptide drug conjugates,PDCs)、适配体偶联药物(aptamer drug conjugates,ApDCs)、病毒样药物偶联物(virus-like drug conjugates,VDCs)、抗体寡核苷酸偶联物(antibody oligonucleotide conjugates,AOCs)等。不仅如此,新的技术路线仍在被持续挖掘,比如抗体降解偶联药物(antibody degraducer conjugates,ADeCs)、前药偶联药物(Pro-antibody drug conjugates,Pro-DCs),  相似文献   
6.
针对麻黄中酚类成分建立HPLC特征图谱,寻找其中指标成分,并对其在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中的分布及含量规律进行分析。利用HPLC-DAD建立酚类成分特征图谱,采用YMC-Pack ODS-A(4.6 mm×250 mm, 5 μm)色谱柱,以0.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30, 350 nm。对46批次法定基源麻黄自采样品进行测定,所得图谱可实现基源间有效区分。结合主成分分析、峰面积分布分析,细致探讨图谱中12个主要成分峰对3种法定基源麻黄特征及差异的贡献:其中,10, 11, 12号峰峰面积在木贼麻黄中显著高于另两基源,利用其总峰面积值(木贼麻黄中高于146 mAU),可实现木贼麻黄与另两基源的有效区分;1号峰峰面积在草麻黄、4号峰峰面积在中麻黄中显著高于其他法定基源,分别为两基源麻黄中重要的差异成分峰;8,9号峰为3种基源麻黄中的共有特征成分峰;其余各峰在不同基源麻黄中的分布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辅助上述成分,实现3种法定基源麻黄的有效区分。进一步利用上述色谱条件,首次测定了法定基源麻黄中异牡荆素-2"-O-α-L-鼠李糖苷(1)、牡荆素(2)、茶花粉黄酮B(5)、草棉黄素-7-O-β-D-葡萄糖苷(6)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在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102.5%。所测样品中4种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trace~1.55(1),trace~0.160(2),trace~0.284(5),trace~0.620(6) mg·g-1,且不同基源麻黄中,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1在草麻黄中质量分数(0.670±0.88) mg·g-1显著高于另两基源麻黄(除Ei-060630-2-2外低于0.16 mg·g-1); 6 在木贼麻黄中平均含量水平(0.260±0.039 2) mg·g-1达草麻黄(0.120±0.270) mg·g-1与中麻黄(0.136±0.485) mg·g-1中的2倍,此二成分对法定基源麻黄间区分有重要贡献。所建酚类成分HPLC特征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较为简便、准确,选定指标成分为区分麻黄基源、完善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辣椒素致眼化学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43只眼)辣椒素致眼化学伤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疾病转归。结果辣椒素对眼部损伤多局限于眼表,虽然预后较好,但部分病例症状较重、角膜上皮层愈合迟缓。经反复结膜囊冲洗、控制局部炎性反应、预防感染、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等积极治疗后,本组病例均治愈,平均病程(9.37±4.91)d(4~28d)。除1侧假性胬肉外,束发现其他眼化学伤并发症。结论辣椒素催泪喷射器可致I度眼化学伤。主要发病机制是辣椒素激活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 TRPV1 )后释放P物质(substanceP,SP)介导的局部炎性反应。常规治疗眼化学伤的方法和药物对本病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腺癌肿瘤标志物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78例肺腺癌患者的全身骨显像,采用单因素Pearson卡方分析和Logistic二分类回归法对肺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单因素卡方分析结果: CA125(P=0.000)、CYFRA21-1(P=0.000)、NSE(P=0.000)、SCC(P=0.036)、CEA(P=0.000)、ALP(P=0.000)、肺门淋巴节(P=0.000)均是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2)二分类分析结果:CA125(P=0.009, OR=1.007)、NSE(P=0.012, OR=1.097)、ALP(P=0.001, OR=1.022)、CEA(P=0.013, OR=1.004)、肺门淋巴节(P=0.029, OR=2.136)是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 均OR>1),具有统计学意义; SCC(P=0.169, OR=1.194)、ProGRP(P=0.703, OR=1.004)是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均OR>1),但不具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A125、NSE、ALP、CEA、肺门淋巴节与骨转移有关;SCC、ProGRP是骨转移的危险因素,但不具统计学意义;CYFRA21-1与骨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中枢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蛋白5条件性基因敲除(Stat 5NKO)小鼠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电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将24只造模成功的雄性Stat 5NKO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12只雄性Stat 5 fl/fl小鼠作为正常组。电针组选取单侧"后三里""内庭"进行针刺治疗,2Hz/15Hz,0.8~1.0mA,20min/次,每日1次,双侧交替进行,6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 1)、胰岛素受体β(IRβ)、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胰岛素耐受和葡萄糖耐受功能受损(P0.05,P0.001),FPG明显升高、ISI下降(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电针组小鼠胰岛素耐受和葡萄糖耐受均明显增强(P0.001,P0.01),FPG降低、ISI升高(P0.05);各组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磷酸化的IRS 1、IRβ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01),磷酸化的Ak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电针组小鼠磷酸化的IRS 1、IR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01,P0.01),磷酸化的Akt蛋白表达上升(P0.01)。结论:电针通过增强肝脏Akt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改善中枢Stat 5敲除所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部位和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进行的甲状腺手术2950例中需要再次手术止血的26例临床资料,对其出血的诱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有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术后出血主要在术后24h(92.2%)内发生,其中6~12h占53.8%.出血的原因为咳嗽与呕吐(19.2%)、卧床时颈部的过度活动(26.9%)、起床活动(15.4%)及更换敷料操作(15.4%).出血的主要部位为颈前肌(50%)、甲状腺血管(19.2%)、残余甲状腺(15.4%)和皮下及颈阔肌(11.5%).结论 提高对甲状腺术后出血的诱因及部位的认识,将有利于防治甲状腺术后出血及其出血后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