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张波 《铁道医学》2001,29(2):136-138
经过40多年的研究,尤其是近10年来应用半透膜、中空纤维技术、肝细胞分离及培养等技术,人工肝支持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仅有解毒功能;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虽具有重要功能,如参与糖、蛋白质、脂肪及中间产物代谢,生物合成等重要功能,但肝细胞易受毒害;而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合前二者之优点,因此,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将是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经过40多年的研究,尤其足近10年来应用半透膜、中空纤维技术、肝细胞分离及培养等技术,人工肝支持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仅有解毒功能;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虽具有重要功能,如参与糖、蛋白质、脂肪及中间产物代谢,生物合成等重要功能,但肝细胞易受毒害;而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合前二之优点,因此,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将是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陈波  刘胜利 《现代医学》2001,29(2):136-138
经过40多年的研究,尤其是近10年来应用半透膜、中空纤维技术、肝细胞分离及培养等技术,人工肝支持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仅有解毒功能;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虽具有重要功能,如参与糖、蛋白质、脂肪及中间产物代谢,生物合成等重要功能,但肝细胞易受毒害;而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合前二者之优点,因此,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将是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据《中华内科杂志》1997年10月36卷第10期报道 为建立理想的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EBLSS),给肝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措施,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传染病中心王英杰等应用两步灌流技术分离人肝细  相似文献   

5.
探讨培养人肝细胞与肝非实质细胞用于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对暴发性肝衰竭进行支持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首先将由简易体外两步灌流法分离获取的肝细胞,肝非实质细胞进行限制贴壁条件下的混合培养。然后置空心纤维型生物反应器和辅助循环系统组成的EBLSS,对无肝模型犬进行人工肝支持结果:分离所得成活率高达94%以上的肝细胞,肝非实质细胞经定时反复旋转振荡后形成多细胞球形聚集体,浮航天工业部工保持良好的形态特  相似文献   

6.
双层胶原培养肝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有多种临床用途,其中将肝细胞置入特殊的生物反应器,构建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生物人工肝用于临床的前提是必须有大量的健康肝细胞.因双层胶原更接近肝细胞体内环境,故我们于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采用双层胶原培养肝细胞,并比较其与传统的单层胶原培养蛋白分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肝细胞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王英杰 《医学争鸣》2006,27(6):572-573
0引言 肝细胞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核心原材料,生物人工肝对肝衰竭患者的肝支持作用依赖于所用肝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无论是动物肝细胞还是人肝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均存在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存活时间有限、传代困难等缺点.采用永生化程序建立肝细胞株就成为解决生物人工肝细胞来源的重要途径,而永生化的人肝细胞株则可为生物人工肝提供取之不尽的细胞源.现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猪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稳定的猪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体系,满足生物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对肝细胞的需求。 方法:应用改良Seglen法进行肝脏原位胶原酶灌流分离猪肝细胞,进行平面培养,动态观察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 结果:平均每只猪可获得2×1010个肝细胞,细胞活率达到92.5%。在平面培养过程中维持了正常肝细胞的形态。 结论:原位胶原酶灌流法是获得大量高活率的猪肝细胞的首选方法,猪肝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是目前解决组合型生物人工肝脏(HBLSS)应用中细胞来源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简称人工肝,是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支持系统,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接。人工肝分...  相似文献   

10.
新型中空纤维编织型生物人工肝反应器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构建一种新型中空纤维编织型生物反应器,提高传统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的性能。方法 采用中空纤维编织方法,制作三维立体型生物反应器,对反应器进行物质传输试验后,将分离的新生实验小型猪肝细胞接种于中空纤维支架上,用培养液循环式人工毛细管系统进行培养,检测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功能,观察培养猪肝细胞的酶漏出量。结果 传输试验显示,中空纤维编织型反应器的半秀快速传输含人白蛋白和酚红的RPMI 1640培养液。加入肝细胞并培养后,SDS/PAGE可从生物反应器内检测出猪肝细胞分泌的白蛋白,生物反应器内的猪肝细胞有效地将氯化铵转换成尿素。反应器实验中,肝细胞仅释放了少量的ALT、LDH。结论 初步研制出一种新的、符合生物人工肝基本要求的实验型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内培养的肝细胞保持较好的细胞活力,具有生物合成与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11.
1986年Demetrion教授首先提出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它由微载体粘附的肝细胞和人工解毒装置共同组成的体外肝灌流系统,能发挥肝细胞合成并结合胆红素和合成肝特异性蛋白的作用[1]。BAL是以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为基础构建的体外生物反应装置,是当前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领域的主流,主要由肝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构建生物人工肝进行肝细胞的准备.方法采用胶原酶半原位灌流法分离单个乳猪肝细胞,并对其活力及单层和聚集培养后的白蛋白、尿素合成功能进行检测.结果采用本方法从每头乳猪中分离到的单个肝细胞数为(3.1±1.5)×1010,活性超过95%.在加入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单层培养时,肝细胞功能良好,可维持2周左右.而在未加入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中肝细胞虽能存活1周,但功能于24 h后即丧失.球形聚集培养可实现肝细胞的大量培养,且生物学活性较单层培养显著提高.结论采用胶原酶半原位灌注法所得单个乳猪肝细胞基本能满足构建生物人工肝对肝细胞数量的要求.聚集培养接种密度大,细胞生物学活性高,可用于构建生物人工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国产HP200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德国贝朗CRRT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常规穿刺置管,每次血浆置换3000ml,全血流速80~100ml/min,血浆分离及输入速度为20~30ml/min,出入量保持平衡,术中酌情使用肝素抗凝,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生化指标。入院后常规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古拉定等内科综合治疗。结果:人工肝治疗对慢重肝早中期疗效较好,治疗间隔时间应以1~2d为宜,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未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表明人工肝支持系统对慢重肝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培养猪肝细胞型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可行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以新生实验小型猪肝细胞为基础的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对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体外人工肝支持,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5例患者经混合人工肝支持后,肝衰竭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表现为临床症状和肝衰竭相关指标好转,肝性脑病改善。最终2例好转出院,1例经肝移植存活,2例 死亡,死亡原因与不良反应无关。结论 猪肝细胞型混合生物人工肝系统可用作重型肝炎肝衰竭的辅助支持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构建生物人工肝进行肝细胞的准备。方法 采用胶原酶半原位灌流法分离单个乳猪肝细胞,并对其活力及单层和聚集培养后的白蛋白、尿素合成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采用本方法从每头乳猪中分离到的单个肝细胞数为(3.1±1.5)×10~(10),活性超过95%。在加入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单层培养时,肝细胞功能良好,可维持2周左右。而在未加入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中肝细胞虽能存活1周,但功能于24h后即丧失。球形聚集培养可实现肝细胞的大量培养,且生物学活性较单层培养显著提高。结论 采用胶原酶半原位灌注法所得单个乳猪肝细胞基本能满足构建生物人工肝对肝细胞数量的要求。聚集培养接种密度大,细胞生物学活性高,可用于构建生物人工肝。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支持系统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研究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阐述非生物人工肝及生物人工肝的若干问题,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规范化、现代化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采用体外支持系统代替严重肝衰竭患者部分的肝脏功能,使坏死的肝细胞得以恢复。我科于2002年3月引进北京伟力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装置,至2003年8月,采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20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细胞数量和细胞功能上探讨乳猪肝细胞用于生物人工肝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RPMI1640培养液37 ℃培养分离的乳猪肝细胞,观察乳猪肝细胞生长和增殖特征,检测乳猪肝细胞白蛋白合成、尿素合成、氨清除量、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和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yl transferases,UGT)活性.结果 在7 d的培养过程中,乳猪肝细胞呈典型的多角形,至少可增殖7倍以上,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潜伏期;乳猪肝细胞白蛋白和尿素合成量分别在130 ng·10-6cells·h-1和150 μmol·10-6cells·h-1以上,氨清除量和UGT活性在第3天较第1天显著下降(P<0.05),其后基本维持稳定,CYP活性逐渐下降.结论 体外分离培养的乳猪肝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合成功能和生物转化功能,能够为生物人工肝提供大量高活性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19.
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内含5× 10 9以上猪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结合血浆置换装置 ,构建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HALSS) ,用于治疗 15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结果 :每次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减轻 ,乏力、腹胀明显改善 ,腹水减少。总胆红素在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有明显下降 ,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 15例患者中 11例经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支持系统治疗肝细胞迅速坏死得到控制 ,最终好转出院 ,4例患者病情无好转死亡。 15例患者治疗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支持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体外肝细胞培养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肝病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促进了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近年 ,肝炎病毒的感染机制、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等临床基础和应用研究已初见成效 ,这一可喜成果与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密切相关 ,本文就近年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 肝细胞的体外分离Seglen二步分离法目前最为经典 ,此法分离出的肝细胞形态完整、活性好、功能佳 ,不足之处在于操作复杂、所需胶原酶量大、成本高 ,且需有一定的设备 ,故限制了在国内实验室的推广。我国学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了许多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需复杂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