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瘫痪(humanT-lymphotropicvirustypeⅠassociatedmyelopathy/tropicalspasticparaparesis,HAM/TSP)患者血浆及中可溶性Fas(sFas)和Fas配体(sFasL)表达水平及其与HAM/TSP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HAM/TSP患者血浆及脑脊液(CSF)中sFas和sFasL水平。结果HAM/TSP患者血浆sFas表达水平[(1.08±0.26)ng/mL]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therinflammatoryneurologicdiseases,OIND)[(0.29±0.05)ng/mL]及正常对照组[(0.18±0.07)ng/mL]相比显著增高(P<0.05),血浆sFasL表达水平[(0.26±0.11)ng/mL]与OIND组[(0.22±0.04)ng/mL]及正常对照组[(0.21±0.05)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SFsFas与sFasL表达水平[(0.19±0.07)ng/mL与(0.24±0.08)ng/mL]均高于OIND组[(0.11±0.06)ng/mL与(0.01±0.01)ng/mL](P<0.05)。结论sFas、sFasL蛋白可能在HAM/TS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瘫痪(HAM/TSP)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因子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cl2蛋白在HAM/TS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电泳(彗星电泳)检测8例HAM/TSP患者(HAM/TSP组)、8例其他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OIND)患者(OIND组)和8名健康献血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淋巴细胞上Fas、TNFα和Bcl2蛋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HAM/TSP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淋巴细胞上Fas、TNFα表达水平与OIND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均P<0.01),Bcl2表达较OIND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Fas、TNFα和Bcl2蛋白可能在HAM/TS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和正常人体内和体外经诱导后淋巴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差别. 方法 (1) 采用ELISA法测定 100例MG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者血清TNF-α.(2)对 20例MG患者(有胸腺病变者10例,胸腺正常者10例)和20名正常对照者,于治疗前和胸腺切除/免疫治疗后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与植物血凝素(PHA)、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及空白对照共同培养后离心取上清,并以ELISA测定血清TNF-α水平. 结果 (1)血清TNF-α水平在MG组治疗前[(1.994±0.517) ng/mL]与对照组[(1.841±0.696) ng/mL]间差异无显著性.在MG组中,全身型患者血清TNF-α平均水平[(2.173±0.592) ng/mL]较眼肌型[(1.885±0.453) ng/mL]高;胸腺病变患者血清TNF-α水平[(2.210±0.583) ng/mL]较胸腺正常者[(1.787±0.495) ng/mL]高;MG患者接受胆碱酯酶抑制剂、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胸腺手术等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1.738±0.553) ng/mL]较治疗前[(1.994±0.517) ng/mL]下降.(2)体外细胞培养结果表明MG组治疗前所产生的TNF-α水平较对照组高;胸腺病变组和胸腺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经治疗后的胸腺正常组分泌的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胸腺病变组也降低. 结论 MG患者淋巴细胞经体外诱导后产生.TNF-α处于上调状态,在MG的发病中起作用或起促进作用.经过胸腺手术或免疫调控药物治疗(免疫相关治疗)后,TNF-α系统活跃性减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清中细胞凋亡蛋白可溶性Fas(sFas)与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是否参与帕金森病(PD)的发生,探索PD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60例帕金森病患者(男性34例,女性26例)为研究组,3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sFas/sFasI水平,比较两组之间sFas/sFasI浓度的差异。结果PD组Hoehn-Yahr分级1-5级血清sFas/sFas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PD组UPDRS评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血清sFas/sFas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PD患者血清sFas/sFasI水平呈正相关性(r=0.801;P=0.01)。结论血清sFas/sFasL的水平与PD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清sFas/sFasL水平与PD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cICAM-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以及经白细胞介素-12(IL-12)刺激后上述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MS及其他疾病组(OND)患者血清、CSF中TNF-α、IFN-γ及cICAM-1水平并观察IL-12刺激前后TNF-α、IFN-γ及cICAM-1水平变化.结果 MS组CSF及血清中TNF-α水平[(313.8±65.5)pg/mL,(127.9±57.3)pg/mL]较OND组[(21.9±3.3)pg/mL,(30.8±10.1)p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 P<0.05);MS组CSF及血清中IFN-γ水平[(231.4±57.3)pg/mL,(189.4±69.3)pg/mL]均较OND组[(87.4±21.3)pg/mL,(98.4±23.2)p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 P<0.05);MS组血清中cICAM-1水平[(105.9±56.2)U/mL]明显高于OND组[(50.9±20.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IL-12刺激后MS组上清液中TNF-α[(252.8±69.7)pg/mL]、IFN-γ[(459.8±69.3)pg/mL]及cICAM-1[(207.6±75.4)U/mL]水平较OND组[(132.4±46.3)pg/mL,(221.8±55.6)pg/mL,(87.5±44.2)U/m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NF-α、IFN-γ及cICAM-1在MS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12、IFN-γ及cICAM-1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OGD)后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乳鼠海马神经元并分为正常对照组、OGD组、GM-CSF 1 ng/ml、10ng/ml、20 ng/ml和100 ng/ml组;制备OGD模型,并给与相应剂量的GM-CSF干预.应用流式细胞仪及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率,测定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了解神经元细胞膜损伤程度,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GD组细胞凋亡率及LDH活性明显升高(均P<0.01);与OGD组相比,除GM-CSF 1 ng/ml组外,GM-CSF各浓度组神经元凋亡率及LDH活性明显降低(均P<0.01),其中GM-CSF 20 ng/ml组对神经元凋亡影响最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GD组Bcl-2 mRNA表达明显下降,Bax mRNA表达显著升高,Bcl-2/Bax降低(均P<0.01);与OGD组比较,GM-CSF 20 ng/ml组Bcl-2 mRNA表达升高,Bax mRNA表达降低,Bcl-2/Bax增加(均P<0.01).结论 GM-CSF能够有效地抑制OGD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20 ng/ml抗凋亡的效果最佳.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细胞凋亡在移植免疫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Fas/FasL系统被认为是细胞凋亡参与肾移植的急性排异反应过程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早期急性排异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肾移植受者80例分为肾功能稳定组(49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3例)和环孢素A中毒组(8例)。另选择性别、年龄与肾移植受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均常规使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给予每日甲基强的松龙6~8 mg/kg冲击治疗,3 d为1个疗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 结果与结论:肾移植组患者手术前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相同时间段肾功能稳定组(P < 0.05)。环孢素A中毒的肾移植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Fas、sFasL水平变化与肾功能稳定组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动态监测血清sFas、sFasL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调控基因Bcl-2mRNA表达水平与MG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45例MG患者(MG组)和30名健康对照组(NC组)PBMCBcl-2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对MG患者病情按许贤豪绝对及相对评分法进行量化,激素治疗4周后测定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1)MG患者PBMCBcl-2mRNA表达相对含量[(0.513±0.038)%]明显高于NC组[(0.371±0.045)%](P<0.05)。(2)病情以许贤豪绝对及相对标准评分为:轻、中、重及极重组,其PBMCBcl-2mRNA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466±0.047)%、(0.557±0.029)%、(0.561±0.052)%和(0.637±0.041)%,后3者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均P<0.05);Bcl-2mRNA的相对含量与其MG患者病情绝对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67),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激素治疗后各组Bcl-2mRNA表达相对含量分别为(0.256±0.033)%、(0.475±0.045)%、(0.487±0.027)%和(0.481±0.051)%,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各组病情评分分别为4.29±1.70、20.12±10.79、27.29±11.50和32.20±16.80,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MG患者随病情好转,伴PBMC的Bcl-2mRNA升高,提示:检测PBMC的Bcl-2mRNA有可能作为反映MG患者病情及免疫疗效的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Th17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L-17在HTLV-Ⅰ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TLV-Ⅰassociated myelopsthy/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HAM/TSP)患者中的变化及Tax蛋白对IL-17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AM/TSP患者CSF上清液中的IL-17水平及外周血Th17细胞的百分率.应用RNAi干扰技术抑制Tax蛋白的表达,并用ELISA法检测干扰后细胞培养悬浮液中IL-17的表达.结果 HAM/TSP患者脑脊液上清中IL-17含量(4.58±0.70) pg/mL较对照组(0.76±0.17) pg/mL显著升高(P<0.01);HAM/TSP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2.00%±0.64%)较对照组(0.41%±0.24%)显著升高(P<0.01).RNAi技术干扰Tax蛋白表达后,IL-17水平(5.04± 1.27) pg/mL较未干扰组细胞培养悬浮液中IL-17水平(7.69±2.11) pg/mL显著降低(P<0.05).结论 Th17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L-17在HAM/TSP患者体内显著提高,提示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而且IL-17的表达水平受Tax蛋白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腺瘤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机制及Fas基因在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31例胸腺瘤患者,按是否合并MG分为合并MG组(70例)和不合并MG组(61例)两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电泳、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蛋白表达和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应用DNA测序技术检测Fas基因结构变异.结果 胸腺瘤合并MG组患者胸腺淋巴细胞Fas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sFas含量[(3879.06±706.51) pg/mL]明显高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1868.18±391.46) pg/mL] (P<0.01);胸腺瘤合并MG组胸腺淋巴细胞Fas基因第6外显子16和21位点T→G置换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5%和75%,明显高于胸腺瘤不合并MG组(两位点均为5%)(P<0.05).结论 胸腺淋巴细胞Fas基因外显子6某些位点发生突变,所编码的Fas蛋白跨膜区变异或缺乏跨膜区而导致Fas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MG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老年与成年SD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及黑质部凋亡相关蛋白Bad、Bcl-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老年SD大鼠6只作为老年组,成年SD大鼠6只作为成年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黑质Bad、Bcl-2的表达.结果 老年组纹状体DA含量(4.13±0.209 ng/mg)低于成年组(5.65±0.188ng/mg)(P<0.05);老年组黑质部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1.08±0.047)低于成年组(1.36±0.085)(P<0.05);促凋亡蛋白Bad的表达(0.79±0.051)高于成年组(0.57±0.071)(P<0.05).结论 老年SD大鼠纹状体DA含量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促凋亡Bad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PSD)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I-1β)、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SD组(36例)及卒中后无抑郁患者(对照组;32例)的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PSD组分为轻度组(8~16分;9例)、中度组(17~23分;17例)及重度组(≥24分;10例),比较各组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 (1)PSD组血清IL-1β[(35.2±4.2)ng/L]、IL-6[(11.3±4.3)ng/L]及TNF-α[(32.4±6.9)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1±3.3)ng/L、(6.1±1.9)ng/L及(21.6±4.8)ng/L;P<0.01];(2)卒中后重度抑郁组血清IL-1β[(41.8±3.2)ng/L]、IL-6[(17.5±5.7)ng/L]及,TNF-α[(38.8±5.8)ng/L]水平,均高于轻度抑郁组[分别为(29.1±2.3)ng/L、(6.6 ±1.7)ng/L及(25.9 ±3.3)ng/L;P<0.05]、中度抑郁组[分别为(34.6±2.6)ng/L、(10.2 ±3.5)ng/L及(32.1±3.6)ng/L;P<0.05],中度抑郁组亦高于轻度抑郁组(P<0.05);(3)血清IL-1β(r=0.637)、IL-6(r=0.698)、TNF-α(r=0.722)水平均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1).结论 IL-1β、IL-6及TNF-α可能在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变化与急性脑出血(ACH)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ACH后迟发性脑水肿患者12例,其中男性9例;随机选取同期ACH无迟发性脑水肿组12例,其中男性8例;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12例健康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浆sFas和sFasL浓度,比较各组之间sFas和sFasL浓度差异。结果 ACH后迟发性脑水肿组14d血浆sFas和sFasL水平明显高于ACH无迟发性脑水肿组和对照组(P﹤0.01),ACH后迟发性脑水肿组较ACH无迟发性脑水肿组于发病7d后血浆sFas和sFasL水平下降速度缓慢,血浆sFasL水平稍有上升。结论 sFas和sFasL可能参与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动态性检测血浆sFas和sFasL水平,可对于发现潜在的ACH后迟发性脑水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治疗的AD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9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IL-6、IL-8及TNF-α水平,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对其认知功能和日常行为能力进行评估.比较各组间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AD患者外周血的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8.64±10.28)pg/ml比(103.59±8.72)pg/ml,(134.32±9.67)pg/ml比(101.45±7.32)pg/ml,(221.39±23.54)pg/ml比(109.68±18.7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年限为AD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IL-6、IL-8及TNF-α水平为危险因素(P<0.05).整体人群中IL-6、TNF-α水平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r=-0.314,-0.079;P<0.05),IL-8与MMSE无相关性.结论 外周血IL-6及TNF-α水平与轻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脑梗死后癫(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7例脑梗死后癫癎患者(脑梗死癫(癎)组)和75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和IL-6水平.结果 脑梗死癫(癎)组血清TNF-α[(2.5±0.57)ng/L]、IL-2[(9.0 4-0.83)ns/L]及IL-6[(97.5±3.1)ng/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0.89 4-0.36)ng/L,IL-2(4.3±1.5)ng/L,IL-6(13.3 4-11.1)ng/L](均P<0.01).结论 脑梗死后癫(癎)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2及IL-6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细胞因子可能在脑梗死后癫(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SIRT1)在癫痫中对小胶质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作 用机制。方法 建立氯化锂 - 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对照组和癫痫组)大鼠脑组 织内小胶质细胞活化;采用脂多糖(LPS)建立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构建 pcDNA-SIRT1 和 si-SIRT1 载 体,转染至大鼠小胶质细胞中。定量即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大鼠海马组织及小胶质细胞中 SIRT1 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标志物 Iba1 和核因子 -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p65 和 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白细 胞介素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 Control 组比较,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 SIRT1 mRNA 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5),Iba1 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 0.05),且对照组 CA1、CA2 区 Iba1 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80±21)、(190±18)/mm2 ,癫痫组 CA1、CA2 区 Iba1 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12±35)、 (470±37)/mm2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同样,与 Mock 组比较,LPS 活化小胶质细 胞中 SIRT1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Iba1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转染 pcDNA-SIRT1及si-SIRT1至LPS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 LPS+pcDNA-SIRT1组IL-1β[(50.0±3.3)ng/L]、IL-6 [(55.0±3.2)ng/L]和TNF-α[(56.1±3.0)ng/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LPS组和LPS+pcDNA-NC组(均P< 0.05); LPS+si-SIRT1 组中 IL-1β[(98.2±4.3)ng/L]、IL-6[(108.1±4.5)ng/L] 和 TNF-α[(124.5±4.1)ng/L]表达 水平显著高于 LPS 组和 LPS+si-NC 组(均P< 0.05);同时 LPS+pcDNA-SIRT1 组 NF-κB p65 的表达水平 显著低于 LPS 组和 LPS+pcDNA-NC 组(均P< 0.05),IκBα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LPS 组和 LPS+pcDNANC 组(均P< 0.05);而 LPS+si-SIRT1 组 NF-κB p65 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LPS 组和 LPS+si-NC 组(均 P< 0.05),IκBα 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 LPS 组和 LPS+si-NC 组(均P< 0.05)。加入 NF-κB 通路激活剂 Aconine 后,与 LPS+pcDNA-SIRT1 组比较,LPS+pcDNA-SIRT1+Aconine 组大鼠中Iba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5);LPS+pcDNA-SIRT1+Aconine组大鼠中IL-1β[(72.2±4.3)ng/L]、IL-6[(80.1±4.0)ng/L]和TNF-α [(87.2±4.5)ng/L]表 达 水 平 显 著 高 于 LPS+pcDNA-SIRT1 组 的[(50.1±2.3)]ng/L、[(55.0±3.4)]ng/L 和 [(56.3±4.9)ng/L](均P< 0.05)。结论 SIRT1 可能通过抑制 NF-κB 通路活性来抑制癫痫大鼠小胶质 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APP(-βamyloid precursop protein,APP)17肽(APP695中319-335肽段)对APP转基因小鼠(APP695V717I)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月龄的APP695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APP17肽治疗组,正常对照组采用月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C57BL/6J小鼠。APP17肽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APP17肽,每只每次0.34μg,每周3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NS。应用水迷宫试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以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1)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存在明显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其第3、4、5天游完全程的时间[(93.22±16.35)、(86.73±20.26)、(77.13±29.35)s]和错误反应次数[(6.63±2.16)、(5.81±2.13)、(5.33±1.41)次]均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0.89±20.19)、(61.25±21.88)、(54.63±16.92)s和(5.01±1.93)、(2.97±0.96)、(2.31±1.01)次]增多(P<0.05);APP17肽治疗组小鼠的行为学障碍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其上述水迷宫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率[(3.13±1.19)%]和线粒体膜电位[(176.39±13.88)mV]比较,模型组凋亡发生率[(8.06±2.31)%]显著增加(P<0.01)而线粒体膜电位[(97.51±15.73)mV]明显降低(P<0.01);APP17肽治疗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接近,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发生率[(4.38±1.26)%]低于模型组(P<0.01),线粒体膜电位[(168.35±19.29)mV]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APP695转基因小鼠存在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且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APP17肽能够明显改善该转基因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及抑制凋亡发生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32例,选取手术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出血4h,血肿周围脑组织即可见散在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神经元[(2.8±0.8)个/高倍视野],24~48h时达到高峰[(12.5±3.9)个/高倍视野],49~72h高表达持续存在[(12.2±1.8)个/高倍视野];出血4h可见神经元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出血12h可检测到明显的凋亡细胞[阳性细胞数为(11.2±4.1)个/高倍视野],24~48h凋亡细胞明显增多[(29.7±8.4)个/高倍视野],49~72h达到高峰[(33.2±4.3)个/高倍视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凋亡细胞呈正相关性(r=0.788,t=7.02,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其演变规律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DX-1 蛋白对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棕榈酸诱导的大鼠胰岛凋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 PDX-1基因克隆及表达质粒的构建, PDX-1 蛋白的表达、纯化和鉴定, PDX-1 蛋白保护TNF-α、IL-1β和棕榈酸引起的胰岛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 PDX-1蛋白可以降低处理后的胰岛Caspase-3活性;PDX-1蛋白干预后的细胞因子组和棕榈酸的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为(1.586±0.129) μIU/ml、(1.560±0.074) μIU/ml与对照组的(1.375±0.131)μIU/ml、(1.426±0.056)μIU/ml 相比有显著差异(P 均< 0.05).结论 表明PDX-1蛋白可以减少细胞因子和棕榈酸诱导的胰岛凋亡,保护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梗死(CI)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合并糖尿病(DM)CI患者(DMCI组,30例)、非DM的CI患者(NDMCI组,30例)、DM患者(DM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人)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根据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CI患者按病情进行分组。结果DMCI组、NDMCI组及DM组血清IL-1β[(0.60±0.04)ng/ml、(0.33±0.03)ng/ml、(0.30±0.02)ng/ml]、IL-6[(231.07±7.68)pg/ml、(141.34±6.50)pg/ml、(118.92±5.82)pg/ml]、TNF-α[(2.70±0.11)ng/ml、(1.85±0.11)ng/ml、(1.21±0.13)ng/ml]及CRP[(7.44±0.26)ml/L、(4.67±0.21)mg/L、(4.54±0.24)mg/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20±0.03)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