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经皮导管间隔化学消融术失败原因.方法:拟行该手术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术前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间隔动脉(靶血管)开口的大小及其与前降支近端夹角的关系,双导管法测定左室流出道压阶差,沿指引导管送入指引导丝及穿导丝球囊至靶血管,膨胀球囊,撤出指引导丝,沿球囊中心腔注入无水酒精3~5 ml.将靶血管解剖结构特殊、球囊导管条件受限、操作技术不成熟及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提前终止消融术等视为影响经导管间隔化学消融术成功的主要因素.结果:8例间隔消融术不成功病例中,因靶血管解剖结构特殊所致者4例(4/8),受球囊导管条件限制所致者2例(2/8),因操作技术不成熟及因严重并发症提前终止消融术者各1例(1/8,1/8).间隔消融术失败的患者接受心脏双腔起搏治疗,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间隔支解剖结构特殊及球囊导管条件受限是影响间隔消融术成功的主要因素,心脏双腔起搏可作为一种补救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疗法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行导管化学消融心肌术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措施。结果 20例患者经PTSMA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消融成功。结论 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active cardiomypathy,HOCM)的护理重点是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和术后监测等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是手术成功和临床效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例,对其中5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左室流出道压力差,心肌酶谱,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力差消除或降低,心肌酶学各项指标明显增高,胸闷、胸痛、心悸、气促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消失,心功能评级提高III级。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可以有效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资料,着重术前,术后的身心护理及病情的观察.结果6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心电监护的护理,临时起博器的护理,密切病情观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吴红心 《安徽医学》2010,31(2):167-168
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导管化学消融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一项重要选择。它是将无水酒精注入前降支的分支(间隔支),使间隔支发生坏死变薄,解除流出道梗阻以达到治疗目的。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8例HOCM患者,进行了导管化学消融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化学消融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化学消融术治疗11例70岁以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资料,总结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经过。结果:11例70岁以上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术中2例死亡,其余9例经过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护理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经皮导管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已成为临床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一项重要选择.它是将无水酒精注入前降支的分支(间隔支),使间隔支发生坏死变薄,解除流出道梗阻以达到治疗目的.我科自2008年以来对5例HOCM患者施行了PTSMA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兵  江洪  夏豪  漆曙辉 《医学综述》2005,11(8):766-767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l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主要由于心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造成动态性左室流出道梗阻,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晕厥,若不治疗,其预后较差,且易发生心脏性猝死。经皮腔内心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lal m  相似文献   

9.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被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1]。本文报道在超声心动图(UCG)引导下运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HOCM的疗效观察。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年4月~2002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HOCM患者,共29例,男23例,女6例,平均年龄31.5±9.6(16~56)岁,均经UCG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etive cardiomyopathy,HOCM)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治疗的主要并发症.现总结5例患者PTSMA前、后心电图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1.
董敏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41-1941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在临床上常有发现,因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导致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临床特征,易发生心脏性猝死。近年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1例HOCM化学消融治疗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璇  汤圣兴 《医学综述》2012,(19):3213-3215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遗传异常所致,以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肌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晕厥甚至猝死,其猝死率高,为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治疗HOCM的方法已越来越多,特别是近十余年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并且已成为治疗HOCM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此主要对HOCM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因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室间隔不均匀显著肥厚,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临床上表现为心绞痛、晕厥、心衰和猝死,年死亡率达1.7%~4%,其中50%为猝死。以往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内科药物治疗,但效果不好;二是手术切开,切除肥厚间隔心肌,临床效果较好,但死亡率高。 1995年英国医生Sigwart在世界上首次报告3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病人经间隔心肌消融术后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HCM)中最严重的类型,约占HCM患者总数的60%,其主要表现为不对称的左室肥厚和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引起的左室流出道梗阻,并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收缩功能障碍[1]。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是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丽文教授团队于2016年提出的一项国际首创的HOCM治疗方法,亦称Liwen术式。PIMSRA通过导管途径直接消融肥厚的室间隔,  相似文献   

15.
肥厚性心肌病的起搏器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成明  刘光耀 《重庆医学》2001,30(4):368-369
近年来起搏器功能不断拓宽,不仅用于缓慢心律失常,而且用于改善血液动力学障碍-减轻肥厚性心肌病的梗阻和晚期心脏病的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HCM)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造成心脏性猝死的重要疾病.随着电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HCM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从而对HCM开展了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新途径. 1 HCM的病理生理 HCM是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心室充盈受阻为基本病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文献[1]报道肥厚性心肌病与HLA B27,DR3,DR4相关联,表明HLA基因与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而分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和肥厚性非梗阻型心肌病(NHOCM).由于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特别是HOCM时出现左室与主动脉根部之间的跨流出道(LVOT)压力差,此压力阶≥4.0kPa,梗阻越重压力差就越大.梗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流体力学的"射流相应”(venturi effect)使二尖瓣前叶向前移位(SAM)形成的梗阻[2].为克服心室内的阻力,左室需要强力的收缩,心肌代偿性肥厚,室间隔的进一步肥厚,使梗阻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这一耗能过程使心肌储备下降,电稳定性降低;同时,由于心肌的异常肥厚,舒张顺应性明显减低,致舒张功能障碍,造成舒张压和舒张阻力增高,舒张容量减少以及肺静脉瘀血.以上的病理生理改变可使患者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前区闷痛,各种心律失常.约1/3患者有先兆晕厥,常在活动后发生,这是由于左室流出道梗阻引起脑供血不足所致,每年约4%~6%的患者发生猝死[3].  相似文献   

16.
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团队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丽文教授团队通力合作,为一名主动脉瓣狭窄合并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先后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植人术(TAVI)与经心肌室间隔射频消融术(Liwen术)。这是全球首例"双术"联合治疗,开启了主动脉瓣合并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微创治疗新纪元。主动脉瓣狭窄合并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通常症状重、猝死风险高,既往该类患者只能采用开胸换瓣手术与室间隔部分切除术进行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年龄高、症状重,药物治疗效果差、承受外科联合手术的能力差,冒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肥厚r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选取肥厚r性心肌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电图检测,对诊断结果和特点进行总结,并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分为梗阻组16例,非梗阻组34例.结果 50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共计46例(92.0%),其中以ST-T改变和房率异常为主;心电图特点主要是ST段下移(76.0%)和T波倒置(76.0%).另外,Ⅳ型患者的ST-T改变率、分布在下壁和前侧壁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型(P<0.05);梗阻组患者的电轴左偏、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梗阻组(P<0.05).结论 对于肥厚r性心肌病患者而言,大多数存在心电图异常现象,Ⅳ型患者和梗阻型患者的不良表现更多,因此,必须加强心电图检测,从而更好地开展临床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hve car-diomyopathy,HOCM)是原发性心肌病(idiopathic car-diomyopathy)中肥厚性心肌病(hr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肥厚的心肌导致左心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梗阻而得名。由于部分患者肥厚的心肌在左心室和主动脉瓣下造成了  相似文献   

19.
左室流出道 (LVOT)梗阻是导致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 )出现临床症状的决定性因素[1 ] 。因此 ,降低LVOT压差的各种方法已成为药物治疗无效HOCM患者的治疗手段。外科心肌切除术可以显著改善LVOT梗阻 ,有效缓解患者症状[2 ] 。但是 ,外科手术需要行体外循环 ,而且有较高的死亡率[3~ 6 ] 。近几年来 ,非手术室间隔消融术 (NSRT)已成为治疗HOCM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7~ 1 1 ] 。本文将就有关NSRT治疗HOCM的观点作一综述 ,并为该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1 目前明确的适应证现已有多篇文章报道药物治疗无效的HOCM患者 ,于NSR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HOCM)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特征变化。方法 :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导管检查确诊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 2 6例 ,男 18例 ,女 8例 ,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测定 ,并录像供术后测量冠状动脉直径及分析其形态学特征用。结果 :2 6例患者中表现为左冠状动脉优势者 7例 (2 6 .9% ) ,冠状动脉呈均势型者 2例 (7.7% ) ;冠状动脉内径粗大者16例 (6 1.5 % ) ,其中以左冠状动脉增粗者 14例 (87.5 % ) ,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近端血管直径均较同期非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冠状动脉增粗 (P<0 .0 5 ) ;冠状动脉肌桥 5例 (19.1% ) ,发生于左前降支中段及第一间隔支近端 ;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9.0 7± 3.88) k Pa。结论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内径较粗大 ,左冠脉优势及冠状动脉肌桥比例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